• 小镇风情(上坨乡遗恨) 普通图书/小说 宋振邦 当代世界 978750901302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小镇风情(上坨乡遗恨) 普通图书/小说 宋振邦 当代世界 9787509013021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3 4.3折 30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振邦

出版社当代世界

ISBN9787509013021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30233056

上书时间2023-06-12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宋振邦著的《小镇风情(上坨乡遗恨)》分为上下两部:上(坨乡遗恨)、下(古堡残阳)两部,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前半叶日军占领下的东北。小说写辽河流域的小镇、大城和海口的下层人,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的劳苦大众,写他们在民族和阶级的压迫下为生存而斗争的艰辛,写他们在困苦环境下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写他们在斗争中,在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纠葛中所展现的的人性美。上一部主要写小镇坨乡的木匠胡四和绣女小翠的悲情爱情。

作者简介
宋振邦(笔名行吟者),辽中县茨榆坨人,1936年生,早年就读于辽宁省实验中学,后考入吉林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到国防科委计算机所,现在于河南油田设计院工作,系中石化作协会员,有《猎人之子》、《干山之旅》等著作出版.

目录
1  小镇坨乡
2  茶馆卢婶
3  浪子柳三
4  月夜情歌
5  大有车店
6  驴贩老秦
7  桃园惊梦
8  绣女恋情
9  木匠悲歌
10  战乱情殇
11  游民侯五
12  难民老妪
13  燕子归来
14  瓜棚架下
15  采风小镇
16  乐师徐伯
17  寡妇菜花
18  早年恩怨
19  磨坊情缘
20  红颜知己
21  民俗拉套
22  老道高五
23  传经入俗
24  裁缝闰叔
25  嫂弟情深
26  嫂娘柳叶
27  埙音悠悠
28  流浪艺人
29  卢婶认子
30  玉镯情深
31  铁担丁盛
32  英雄救美
33  月娥游春
34  情萌桃园
35  修女怨恨
36  巧饰泥壶
37  鸦片烟馆
38  汉奸林三
39  水石鉴画
40  了因东渡
41  博弈悬念
42  光棍德宽
43  脚夫德厚
44  活佛二秃
45  锞匠杨二
46  面点精工
47  警长肖三
48  坨乡二奸
49  英子姑姑
50  铁匠大爷
51  容氏夫人
52  才子肖六
53  神秘过客
54  衙役肖五
55  瞎子何三

内容摘要
 宋振邦著的《小镇风情(上坨乡遗恨)》讲述:茶馆卢婶和浪子柳三患难中相濡以沫,木匠胡四与绣女翠儿私奔未遂的悲情,孤独的侯五救助难民老妪获得母爱的温馨,驴贩老秦给寡妇菜花拉帮套谐趣中的悲辛,老道高五的嫂弟恩情、流浪艺人的伙义仁爱,铁
匠一家的抗日情怀……,这一切在小镇的背景中呈现。
生活的悲情在俚俗小曲中潺潺流淌。

精彩内容
 首先,我们铺开地图。从坐标位置来看,这串地名非常符合明长城略图中那段边墙的走向。而且这条线与那段长城的位置一样,在辽河东侧。显然,这段长城是为了防范河西的女真族的。其次,让我们实地考察一下,那段边墙有无可能在这串地名连线的以西或以东。先看西侧,那儿有一条小河——“蒲河”,在它的流域散布着一些河水泛滥和内涝留下的水洼、
泡子与湿地,这地方根本不适于构筑土城;再看这条线以东,那里也有一条河——浑河(沈水),再向东便接近辽阳城下。从战略上来说,那也不宜筑边。唯有潘建台——茨榆坨、南三台这条线与辽阳的距离十
分恰当,既有一定的回旋空间,又不太远,跑马要不了两个时辰。而且如这一线失利,还有浑河屏障。最
后,也是最重要的理由,这一线确实残存着“边墙”和土台,还有以这些遗迹命名的地名。这些足以说明它们正是明长城的遗址。明朝管从山海关到鸭绿江的这一千二百里未包砖的边墙叫“界壕”,以区别山海关、八达岭那样砖结构的长城。
从上述事实和分析,以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还残存的烽火高台和历经五百余年未被磨灭的古长城遗址
中不难看出:茨榆坨并不是可以让人随便写成别字的无名小村,它曾经是一座边关重镇,并且有一个赫赫威名——“长胜堡”。我上小学的第一天,便唱过那支“校歌”:坨村本巨镇长胜古堡名.吾校巍然此区中。
历经诸乡亲惨淡以经营,而今规模备组织已完整。
教重智、德、体,莫固步自封,校训标明二字“诚”与“恒”。
吾等同学齐努力,迈进无止峰。
将来学品大有成,母校之光荣!
从这歌的词义和那维新的格调来看,当创于清末。这也许是它能在伪满洲国还得以传唱的原因。歌的曲调属于进行曲,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我记得,我和小伙伴们每唱起这支歌,特别是到它的结尾,便尖起嗓子,奋力嘶叫:“将来学品大有成,母校之——光荣!”这时,那教音乐的纤弱的女老师便皱起眉头。虽然脚踏风琴回响着昂扬的旋律,但她心里似乎正由于相反的预感,体验着一种无奈的悲悯。
如今,能够记得这校歌的词句、吟咏它的曲调的人,怕已寥寥无几。因为我们只唱到二年级,光复后便停止了。
坨村不但是历史上的重镇,而且风景优美。在它的南边三里许,有一片花木繁茂的果树园。那是许多家的:有财主的,也有自耕农的。面积有二三平方里,村人叫它南大园或南岗。每逢春季桃杏花开的时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