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伯驹身世钩沉 普通图书/小说 文献研究室 三晋 978754570797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张伯驹身世钩沉 普通图书/小说 文献研究室 三晋 9787545707977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0.7 4.3折 48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出版社三晋

ISBN9787545707977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2679684

上书时间2023-06-12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的《张伯驹身世钩沉》不仅对张伯驹的家世以及他的人生经历、思想变迁作了叙述和剖析,而且将具体人物置于历史大背景下,沧桑国史,纷纭家事,引人回首,触人感怀。“醇儒家学,书生本色,风流名士,散淡人生”,是作家寓真对张伯驹其人的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养,深凝在张伯驹的血液中,因而他才能在词学、戏曲、书画、文物研究等诸多领域卓有建树。该书旨在通过大量引用原始资料,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张伯驹和一段真实的历史。

目录
一 文外的前言

二 且从张镇芳说起
墓志铭:镇芳的忠心与才干
是攀靠袁世凯走上了暴富之路吗
临战辞职,感喟百姓痛不聊生

三 盐业银行之问世
北方商业银行之创始者
借重张勋为盐业银行张翼
称帝大肆挥金,哪能顾得盐行
寒云怒责镇芳,伯驹为父辩诬

四 复辟案之始末
伯驹评述日:忠而无谋,实负清室
镇芳受审,伯驹指为挟嫌报复
开释乃形势使然,亦得于伯驹操劳

五 张伯驹身世自述
一、传统教育
二、新学影响
三、军政牢笼四、家风传承

六 青楼夺姝之传奇
任职盐业银行,乃有缘结识潘素
好事多磨,仰赖孙氏父子成全
瞒着父亲的第四婚姻,又纳妾乎

七 所谓民国四公子
饮醇近妇,妓馆夜饮
公子称谓的嘲讽意味
由贬而褒,文辉垂耀

八 横祸飞灾上海滩
绑匪可恶,解救还靠爱人奔走
函件披露,人情竟然如此冷漠

九 平复帖与西安之行
其一为避难其二为护宝
其三为谋生其四为参与后方文化活动

十 与王韵缃之离婚诉讼
泪洒词中,半为家庭烦恼
纠纷解决,却恨腰缠输尽

十一 迁入迁出承泽园
承泽园雅集,半是伤心泪语
繁华几日,便说到西风消息

十二 离题的插话
插话其一:张伯驹忆谈金编钟
插话其二:珍护国宝,可歌可泣

十三 与张家芬之分产诉讼
分产的起诉、答辩与判决
法学家韩幽桐亲任终审法官

十四 终于成了无产者
文物捐献,特定环境之反思
重返京华,往事视如泼水
散淡暮年,心地一片净白

十五 多馀的跋语
词魔情痴,演成昆曲传奇
世态暖寒,感叹曲终人渺
人性文化,精髓薪尽火传
感喟气数之终,警醒后人

附录 原始资料影印件

内容摘要
 张伯驹是民国文化史上的奇人,《张伯驹身世钩沉》是在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多年来着意搜求张伯驹行藏资料的基础上构思而成,旨在钩沉史料、道出真情,《张伯驹身世钩沉》共分十五部分,以资料呈现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张伯驹先生的人格和性情,后附影印的珍贵资料。

精彩内容
 五张伯驹身世自述张伯驹的祖上,在明朝大移民的时候,由山西洪洞迁徙到河南。历经几代人垦耕,渐而发迹变泰,到了清朝中后期已成为河南项城一户有名的地主。张伯驹出生于项城,在故里度过幼年时光。而今时代变迁,原
址早已面目全非。张家旧居现仅发现三间两层小楼尚存,位于项城市秣陵镇小学院内,张伯驹回乡时曾经在此闲住。
张镇芳在北京置办一处房产,位于西四牌楼东面的弓弦胡同,据说曾经是太监李莲英的一处宅院,占地约十三亩。张伯驹早年经常居住于此,并名之为“丛碧山房”,直到一九四六年卖出。
天津“五大道”原在英租界内,清末到民国时期
,那里是高官和名流
居住区。张镇芳及其家属,在天津居住时间最长,宅院即是英租界内的保定道二十一号。据说一九四九年以后,“五大道”的房产大都收交政府,安排了公用和高级干部居住。张家的此处宅院曾经卖与他人,后屡次改造,已不是原先模样了。
对于张伯驹的生平事迹,许多读者已有所了解。
而他自己亲笔写下的一份材料,来踪去迹却更为实诚可信。其中还有一
些情曲陈露,过去鲜为人知。姑且将这份手写材料名之为《身世自述》,照录如下:我祖上是由贫农而富农,到我祖父已成了地主,中了举人。我父亲中了进士,由京官到直隶服官,直到民国四年后退
休,又创办银行,寓居于天津租界内。所以我这个家庭,完全是封建时代由地主而官僚长成的,充分表现骄奢堕落的形象,有很多污浊罪恶。我是在这个家庭里生长,习染,也不能不有了罪恶。
在我七岁的时候,我父亲已与我订了婚,就是我的原配李氏。她父这时是候补道,我父亲也是候补道,这就是门当户对的婚姻。到我十九岁结婚,结婚之后,家庭里才知道我的原配李氏夙有疾病(是没有月经),不能生育,并染上鸦片烟瘾。封
建旧家庭的传统思想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我二十四岁,我父亲就催促我纳妾,是年我与邓韵绮(在解放北京前与我脱离关系,并一次给予赡养,后邓韵绮向最高法院诉请再给赡养费,被批驳)同居,次年生一女,不久夭殇。邓韵绮久不生育,又染上鸦片烟瘾。到我二十七岁,我兄弟(我叔父之子)病故,两门只我一子,我父亲催我再纳妾,并指示以生育为目的,不论才貌,要身体肥壮。由盐业银行副经理朱虞生介绍了王韵缃。
本来介绍的有两人,王韵缃是其中之一,因为朱虞生
的同居与王韵湘之母是朋友,那一个就没叫她与我见面,力促王韵缃与我的成功。是年就与王韵缃实行同居,于我三十一岁
时生了一
子。这时我叔父的同居杨氏也生一子。一个大家庭共居一处,大家都是享受懒惰,有鸦片烟瘾的就有十人之多。
我从三十岁研究文艺,对于这样的家庭感觉痛苦,尤其厌恶租界,所以我常在北京。到民国二十二年,我父亲去世,我父亲的同居孙善卿庶母,交给我很多的遗产,但是,还是有不够
这大家庭开支之虞。我看了这时国民党的政局现象,我又做银行的事,知道经济前途不可乐观,对我的家庭还是这样排场阔绰下去是没有办法。我就将大部分盐业银行股票交给王韵缃,使她试验管理家政,因为儿子是她生的。并且,我对她说,经济前途是很危险,股票的利息是靠不住的,必须紧缩开
支,家庭要平民化,譬如在楼上由梯子一级一级的下到平地,总比从楼
上坠到平地好。但是她不能了解我的话,而且她早已染上鸦片烟瘾,每天到下午四点钟才起床,没有管理家政的能力。我把股票交给她,是为供给家庭开支,股票的印鉴还在我这里,不是给她个人的,而她会误认到儿子是他生的,交给她的股票我不能再拿走。至于这个家庭开支不够,她没能力把它节俭下来,还要我想办法。我到三十九岁,在上海与我的爱人潘素相遇,我们两方情愿结为配偶。我是连香烟都不吸的,他们都吸大烟,我起床的时候是他们睡觉的时候,我睡觉时候是他们打牌吸烟的时候。我感觉到苦闷而有这种举动。P69-7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