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书网:《古六大茶山史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茶书网:《古六大茶山史考》

418 68 九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发倡 著

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806957622

出版时间2009-01

装帧平装

开本20cm

页数345页

定价68元

货号GDZPS3312

上书时间2024-07-24

茶书网的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编号:GDZPS3312
书名:《古六大茶山史考》
版别:云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高发倡著
书号:ISBN 9787806957622
定价:68.00
出版日期:200901
内容简介
    该书自创作至定稿出版历时5年,共20余万字,插图261幅。内容分20章,前7章对普洱茶历史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追溯、讲解与阐述,澄清诸多历史问题;后16章系统地介绍了茶叶的育苗、栽培、管理、采摘、加工、分类、保存、品质影响因素等知识。此外,该书对“六大茶山”的宗教、矿业、盐业、饮食、锻造业等13方面的发展史也有涉及,并附录史料39份。该书是一部综合性普洱茶文化专著,对我州茶业产业各方面技术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参考借鉴意义。
目录
致谢词
引言
首卷语
第一章  “普洱茶”及其原产地
第一节 “普洱茶”渊源
第二节 “普洱茶”原产地
一、大范围:在清普洱府辖区
二、小范围:在清“思茅厅”辖区
三、具体地:古六大茶山
四、普洱产茶在清末
五、几个误区
第三节 “古六大茶山”简介
一、基本概况
二、茶林初出天然
三、识茶沧桑
第二章  茶马古道分布
一、古道起源
二、古道分布
三、古道负荷
四、古道桥梁
五、古道起端
第三章  “古六大茶山”茶山祖先
第一节 民族成份
一、曾杂居在该地的民族
二、该地南迁的民族
三、该地原住的民族
第二节 该地茶始
一、越、濮皆非茶祖先
二、该地原始的茶祖先
第四章  “古六大茶山”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节 “古六大茶山”的内涵
第二节 “古六大茶山”的外延
一、史料记载
二、实地情形
三、确切定论
四、几种谬论
第五章  神奇的嶍崆古镇
第一节 古镇位置
第二节 古镇遗迹
一、镇址遗迹
二、周边遗迹
第三节 古镇的兴衰
一、古镇起源
二、古镇的兴盛
三、古镇的衰败
第四节 古镇茶史
一、古茶林的概况
二、茶业沧桑留传说
第五节 古镇遗迹的遗言
第六节 古镇传说的真实性
第六章  该地茶业发展史
第一节 茶业的起源
第二节 茶业的开端
第三节 茶业的兴起
一、唐宋初兴
二、元明中兴
第四节 茶业的兴盛
一、古领茶山 重视茶山
二、征收“贡茶”促进茶业
三、传说三月茶节
四、动乱引发“改流”
五、设置总茶店管理茶政
六、倚邦土司统管边防和茶政
七、重申严禁贩私茶
八、漫撒茶山移民潮
九、开发易武的茶山
十、曹世德平乱
十一、易武《断案碑》背景与内容
十二、五子圆与方茶
十三、铺茶道遇灾茶银
十四、茶业鼎盛
十五、道师妒忌切“龙脉”
第五节 茶庄的开成与茶道的增多
一、茶庄诞生的背景
二、茶庄的形成与增多
三、同庆、同兴两茶号实情
四、昔日制茶工序
五、昔日运输工具
六、昔日运茶路线
七、驮茶马邦
第六节 老茶庄及其家庭简介
一、易武同庆号茶庄及其家族
二、易武元泰丰茶庄及其家族
三、易武同兴号茶庄及其家族
四、易武安乐号茶庄及其家族
五、易武车顺号茶庄及其家族
六、易武联兴号茶庄及其家族
七、麻黑鸿庆号茶庄及其家族
八、麻黑兴顺祥茶庄及其家族
九、麻黑成顺昌茶庄及其家族
十、落水洞东和祥茶庄及其家族
十一、曼秀永福号茶庄及其家族
十二、曼腊新盛利茶庄及其家族
十三、象明倚邦元昌号或易武福元昌茶庄及其家族
十四、倚邦、易武同昌号茶庄及其家族
十五、象明倚邦、易武宋聘号茶庄及其家族
十六、象明倚邦利贞号或易武乾利贞茶庄及其家族
十七、象明倚邦宋庆号茶庄及其家族
十八、象明倚邦鸿昌号茶庄及其家族
十九、象明倚邦惠民号茶庄及其家族
二十、象明倚邦兼蛮砖杨聘号茶庄及其家族
二十一、象明倚邦升义祥茶庄及其家族
二十二、象明倚邦园信公茶庄及其家族
二十三、象明倚邦庆昌号茶庄及其家族
二十四、象明倚邦宋寅号茶庄及其家族
二十五、象明倚邦恒盛号茶庄及其家族
二十六、象明倚邦崂元庆茶庄及其家族
第七节 茶业的衰败
一、初衰
二、短期复衰
三、衰落及其原因
四、衰败尾声
第八节 茶业的复苏及新茶庄的创建
一、茶业的复苏
二、辈制茶、包茶师傅
三、重管茶林
四、新茶庄的创建
五、茶品类型与保存
六、茶叶销路与售价
七、实惠与隐患
第七章 该地清宫“贡茶”
第一节 贡茶选料
第二节 清宫“贡茶”制度
第三节 清宫“普洱贡茶”种类
一、生、熟散茶及其紧团
二、成品样式
第四节 清宫“普洱贡茶”总量
第八章  该地茶质
第一节 史籍对该地茶味的记载
第二节 该地茶先天品质异同点
第三节 该地茶的魅力
第九章  该地茶品分类
第一节 旧时茶叶成品分类
一、各种散茶、团饼和茶膏
二、旧时茶品荟萃
三、明清“速酵”茶品
第二节 古今“普洱茶”成品分类
一、传统分类
二、散茶分类
三、团饼分类
四、品质差别
五、陈化快慢
六、两种误解
第三节 该地茶先天品质分类
一、茶林分类
二、先天品质分类
三、各类新茶特点
四、各类茶先天品质差别
五、影响茶树发芽早晚的因素
六、茶叶等级指标
七、“假茶”含意
第十章  制茶工序
一、采摘工序
二、初制工序
三、复制工序
第十一章  影响茶质的因素
一、栽培与管理因素
二、初制因素
三、复制因素
四、储存因素
第十二章  茶林的栽培与管理
第一节 茶林的栽培
一、穴播法
二、籽苗移栽法
三、其他方法
四、各种栽培优劣差别
第二节 茶林的管理
第十三章  茶业的管理
第一节 谨防“QS”自我嘲讽
第二节 切中弊根
一、把握政策之魂
二、要莫抓表面而丢实质
三、切莫顾此失彼
四、管理关键环节与措施
第十四章  两古代名镇简介
第一节 易武街
一、易武街概况
二、易武街遗迹
三、易武兴起的年代
四、易武茶业史
五、易武的交通与街道
六、易武土司管辖范围
七、易武的历史沿革及官司宦史
八、易武办学史
九、王少和等人“第一枪”实质
第二节 倚邦古镇
一、倚邦古镇概况
二、倚邦范围的古迹
三、倚邦的兴起的年代
四、倚邦茶史
五、倚邦的古道
六、倚邦土司管辖范围
七、倚邦历史沿革其官宦史
八、倚邦办学
第三节 两古镇的茶史地位
第十五章  该地宗教史
第一节 信仰种类及其起源
第二节 嶍崆庙宇
第三节 倚邦庙宇
第四节 曼松庙宇
第五节 曼栱庙宇
第六节 石梁子观音庙
第七节 蛮砖会馆
第八节 革登大寨庙宇
第九节 “年滚塘”庙宇
第十节 莽技大寨庙宇
第十一节 八总老寨庙宇
第十二节 漫撒老街石屏会馆
第十三节 易比石屏会馆
第十四节 易武石屏会馆
第十五节 庙宇碑文与茶史
第十六章  茶山矿业史
一、生活需求推动各行业
二、盐业
三、银矿
四、铜矿和铁矿
五、火石
六、开采方式、年代与开采者
第十七章  唐代南诏“利润城”所在地
第一节 “利润城”实情
第二节 “利润城”不在易武
第三节 “利润城”不在磨歇
第四节 “利润城”在倚邦
第十八章  南诏“银生城”所在地
第十九章  当地的其他行业史
第一节 当地饮食史
一、炊具、餐具、茶具史
二、饮食及其栽培史
三、当地饮食制作史
第二节 当地锻造史
第三节 纺织、印染史
一、纺织史
二、印染史
第四节 茶山猎具史
一、茶山猎具史
二、茶山渔具史
第五节 当地农具史
第六节 制米工具我
第七节 当地烟具史
第二十章 当地发展设想
附录
后记
    高发倡,1960年4月生于云南清宫普洱贡茶产地“古六大茶山”嶍崆旧寨,1983年毕业于原西双版纳师范学校数学专科班,后返茶山任教多年(勐腊县易武中学高级教师)。2000年加入版纳作协,发表新闻、散文以及民俗、社会、生态、教育教学、茶叶业历史等各类论文与技术介绍等有针对性和先导性并具有长远意义的文章共几十万字。其祖先为清咸丰至光绪年间石屏移民,木匠世家,也曾替倚邦、蛮砖茶山制茶。生于1928年的母亲及其父祖辈为当地土著基诺族茶农,外曾祖曾到官府贡茶城制作贡茶团。高发倡老师自幼饮茶,并听着茶业趣事成长,少年时又随猎人踏遍当地茶山,借此便利测绘了《古六大茶山文史综合地图》,考证并撰写了《古六大茶山史考》及《古六大茶山史考》(修订版)。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工作站: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