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书网:《闽茶概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茶书网:《闽茶概论》

70 70 九五品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玉璠 冯廷佺 周国文 吕宁编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74757

出版时间201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677页

定价70元

货号GDZPS4206

上书时间2024-04-05

茶书网的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编号:GDZPS4206
书名:《闽茶概论》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周玉璠 冯廷佺 周国文 吕宁编著
书号:ISBN 9787109174757
定价:70.00
出版日期:201304
内容简介
    《闽茶概论》的编著可追溯到1979年1月7—13日,福建省茶叶学会在福州召开1978年学术年会出席了“文革”后福建省茶叶学会召开的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期间成立了“福建名茶”等研究小组,开始了名茶的调研及编辑工作。这引起了高度关注和兴趣,从此加入了名茶研究这项工作。会后返回当年工作单位宁德茶叶局,率先投入福建历史名茶“天山绿茶”的调查、研制及编辑。首先在天山茶区开始研制失传30余年的天山绿茶特种精品。而后深入搜集茶史渊源、采制工艺、品质特征等史料,在采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编写了《天山绿茶》、《海上茶叶之路》、《古代闽东茶叶史略》、《支提山——中国天山名茶胜地》、《宁德县陆续发现茶的野生瓷源》、《天山茶区茶树品种资源》等许多文章。深知福建时至今日还缺全面记载全省茶叶的专著。于是从那时起就萌生了研究、编撰福建全省性茶叶史记的念头。21世纪初,开始对文献进行分类,开始编写书名和书目。曾初拟有《福建省茶叶史载》、《闽茶史记》、《闽茶记源》、《闽茶史论》等几种书名。经几次反复思虑,于2002年元月7日在即将到福建省茶叶学会任职的前一天第一次定名为《闽茶史记》,并拟有目录共分8篇《即闽茶史源,贡茶溯源,名茶渊源,茶树起源,茶文流源,茶贸传源,茶人名源,闽台同源》,2002年2月从榕城返回老家蕉城过春节,于当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一),动手撰写开篇,把书名题从《闽茶史记》更名为《闽茶史论》,春节期间撰有原定第一辑闽茶史源的书稿。春节后回福建省茶叶协会正常上班,由于公务繁忙一直拖了几年没能续笔。面对全省浩瀚的茶叶资料,面对茶叶的方方面面,倍感仅写历史,不写近现代的茶事不行。时延3年后的2004年前后,又随同张天福先生、冯廷佺先生到过许多茶区深入考察,并进一步搜集积累了福建茶叶的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和当代茶叶科技进步成果、茶叶产购销及经贸、从文等发展的文献资料,2006年第二次修改了书目提纲。2010年元月16日再次修改出第三稿书目,增加近代、当代的茶叶概貌,故改称《闽茶概论》。同时,第二次握笔续写书稿。自2010年春至今的两年零9个月中,日夜兼程“爬格子”、潜心思考,埋头于文山书海。从2002年开篇至此已时移十载,终在2012年9月30日脱稿送审,了却心思,如释重负。
    福建茶叶渊源久远,产地遍布八闽大地,茶树物种品类丰富多彩,科技硕果盈枝累累,文化底蕴丰厚多彩。编篡闽茶专著可谓是一项浩瀚的茶叶科技文化经济的工程。本书定名“闽茶概论”,顾名思义,其内容仅是闽茶的概述,只是闽茶沧海一粟,还有许多的茶叶事项未能尽纳。本书在编写过程其书目不断增删,原8篇,定稿时为12篇,增加第一、第九、第十、第十一篇。其中第一篇可让读者了解福建产茶区和产茶概况。第九篇所述的国营茶厂,在计划经济年代,曾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起过重大作用,可为当今茶叶企业提供借鉴。第十篇“茶德礼仪风情”,体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交融和学科交叉,使茶叶文化的内涵脱离就茶论茶,使茶文化的精神境界更上一层楼,第十一篇记述了省茶叶学会在学术交流、科技兴茶、茶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过许多重大活动,推动了福建茶业的不断发展。本书许多方面是属于首发性的内容。首次在闽茶专著中披露了福建省是中国茶树原产“隔离分布”的论据,阐述了福建茶叶起源的新论点,阐述了福建商周已有产茶并有贡茶的史据。披露了明初罢建茶的缘由,综合阐述了福建历代的页茶和产区。阐述了茶树物种和品类演变。首次在闽茶专著中诠释了古今物流贸易变迁、古今贸易港口演变。首次在闽茶专著中,综合概述了茶叶科技的进步、设施茶叶、机械装备和制茶工艺变革。首次在闽茶专著中概述了国营茶企的春秋、学会兴茶及各项学术活动。首次在闽茶专著中较全面呈现了历代八闽茶人、当代从事茶叶工作30年以上的茶叶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当代茶界各部门主要领军人物。
    本书是著者从事茶学专业工作50周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晶。是著者从事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叶购销、茶叶科技等工作的亲身经历。本书编撰是本着“存史、资政、科学、发展”的宗旨,沿着“探索、集思、开启、创新”的路子,力求文风简练、清新,内容翔实、有据。坚持以史为证,以史为鉴,为广大读者首次提供较全面记述福建茶叶历史、茶区、生态、环境、地理、古迹、名胜、茶种、茶品、名茶、栽培、制造、茶厂、装备、科技、物流、茶德、茶会、茶人等综合性、科学性、历史性、可读性、可鉴性的一部有似“闽茶小百科全书”。本书实为福建省茶叶大全,其内容包括产区社科资源、历史文物古迹、生态环境风光、茶种演化类群、名优特种产品、科技创新成果、工艺装备变革、茶品物流贸易、精致国企变迁、茶德伦理礼仪、学会兴茶活动、八闽茶人风貌。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产区社科资源
第一章  八闽政区
第一节  古代政区
第二节  近代政区
第二章  茶区产况
第一节  茶区分布
第二节  茶叶生产情况
第二篇  历史文物古迹
第一章  宗教茶史足迹
第一节  古代仙道遗址
第二节  古代道教遗址
第二章  历代茶叶古迹
第一节  名茶名山名寺名泉
第二节  名迹古碑古具古窑
第三篇  生态环境风光
第一章  自然地理
第一节  地理概况
第二节  地形地貌
第二章  自然条件
第一节  气侯条件
第二节  生物植被
第三节  茶区土壤
第三章  茶区风光
第一节  名茶区国家级景点
第二节  名茶区划家森林公园
第三节  名茶区省级景区
第四篇  茶种演化类群
第一章  茶种演化渊源
第一节  茶树物种源流
第二节  闽茶物种冠名
第三节  闽茶品类源流
第四节  窨茶香花源流
第二章  隔离分布茶种
第一节  现存野生茶树
第二节  茶种渊源
第五篇  名优特种产品
第一章  贡茶溯源
第一节  上古贡茶
第二节  宋至清代贡茶
第二章  名茶溯源
第一节  各类名茶精品
第二节  历史名贵茶品
第三节  现代全国名茶
第四节  国际活动优品
第六篇  科技创新成果
第一章  科教兴茶
第一节  科技研发
第二节  科技教育
第二章  茶技创新工程
第一节  良种繁育推广
第二节  垦植技术创新
第三节  有害生物控制
第四节  鲜叶价值工程
第三章  科技发展态势
第一节  茶业工程成果
第二节  茶技创新态势
第七篇  工艺装备变革
第一章  工艺变革
第一节  绿茶制造工艺变革
第二节  红茶制造工艺变革
第三节  乌龙茶制造工艺变革
第四节  白茶制造工艺变革
第五节  花茶制造工艺变革
第六节  再加工茶品创新
第二章  装备变革
第一节  茶园设施装备
第二节  制茶设施装备
第八篇  茶品物流贸易
第一章  物流变迁
第一节  古代茶叶物流
第二节  当代计划经济
第三节  当代市场经济
第二章  历代外贸
第一节  古代对外茶贸
第二节  清代对外茶贸
第三节  近代外贸茶港
第三章  当代外贸
第一节  计划经济外贸
第二节  自主出口贸易
第三节  出口产业集团
第九篇  精制国企变迁
第一章  轻工系统茶厂
第一节  绿茶、花茶精制茶厂
第二节  红茶精制茶厂
第三节  青茶精制茶厂
第二章  农垦系统精制厂
第一节  华侨农垦精制厂
第二节  茶业农垦精制厂
第十篇  茶德礼仪风情
第一章  宗教茶道茶德
第一节  仙家健身茶道
第二节  道家“仙茶”之德
第三节  佛家禅茶之礼
第二章  文艺风情器具
第一节  茗文歌谣艺德
第二节  民间茶俗风情
第三节  品茗饮茶器具
第十一篇  学会兴茶活动
第一章  学会组织
第一节  历届机构
第二节  学会历程
第二章  学术活动
第一节  学会年会
第二节  专题活动
第三节  张学研讨
第四节  学术交流
第三章  赴京活动
第一节  奥运中华茶文化宣传
第二节  招待驻华使节茶会
第四章  获奖论文
第五章  世博茶事
第一节  高峰论坛及国际倡议
第二节  世博园区茶叶展示
第三节  名茶茶艺品评优奖
第六章  赴澳茶事
第一节  在澳举办茶博会
第二节  多样的茶博会活动
第三节  丰硕的茶博会成果
第十二篇  八闽茶人风貌
第一章  当代茶人
第一节  杰出人才
第二节  高级人员
第二章  现代茶人
第一节  杰出茶人
第二节  高级人员
第三章  古代茶人
第一节  仙道茶人
第二节  涉茶名士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周玉璠,男,1941年生于宁德市蕉城区,1962年于福建福安农业专科学校大专部茶学大专毕业。现为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闽茶会讯》主编、教授高级农艺师。中国农学会、中国茶叶学会会员,福建省茶叶学会第七、第八届理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周氏委员会创办人兼会长。曾主持或参予10多个科研课题,12次获全国、省名茶奖励及地区科技成果奖。1994年获省科技先进工作者。曾任过10多种书刊的主编或编辑,发表文著近200余篇300余万字,其中4篇获国家、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有5篇入编国家级书刊或论文集。参与筹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澳大利亚等10多场大型国际茶事活动和征编论文集。近又获2011年度“张天福茶叶发展贡献奖”。
    冯廷佺,男,1943年12月生于福建福安,福建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原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农经委副主任(正厅),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曾主持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原产地保护、坦洋工夫地理标志等课题认证。参与茶叶强省规划、国优茶树良种示范、生态茶园建设、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园喷灌、遮荫、快速育苗、铁观音品种提纯复壮、茶园土壤普查、乌龙茶治食道癌等十几项科技研究课题,担任组长或主持人,取得一定成果。曾获过福建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任会长期间,学会连续七次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省级学会之星”,并撰写学术性论文、专题报告100余篇。2009—2010年获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茶事活动“特殊贡献奖”。
    周国文,男,1973年8月生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建师范大学双学士,先后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和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博士后。曾出席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国等地举行的国际、全国性学术会议或活动数十次。主持或参与国家或教育部、有关高校的10多项社科学术课题研究。在国内外知名核心书刊、网站发表各类文著200余篇,其中10余篇获国家或省部级优秀论文奖,8篇获征文赛一、二、三等奖或优秀奖。出版专著4部。
    吕宁,男,1974年生于福建省宁行市,2011年7月于中央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现任福建省茶叶学会闽台茶业全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茶缘》杂志社编辑、《闽茶会讯》编辑。曾在《福建茶叶》等省级以上书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予编辑《闽中茶品天下高》等多部茶叶书籍和论文集。2010年10月荣获上海世博会“茶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活动积极贡献奖。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工作站: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