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书网:《茶叶审评与检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茶书网:《茶叶审评与检验》

145 1.45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松侯主编 张堂恒副主编 陈慧春 施兆鹏 莫惠琴参编 湖南农学院主编

出版社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1979-08

装帧平装

定价1.45元

货号GDZPS2473

上书时间2024-01-13

茶书网的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编号:GDZPS2473
书名:《茶叶审评与检验》
版别:农业出版社
作者:陆松侯主编 张堂恒副主编 陈慧春 施兆鹏 莫惠琴参编 湖南农学院主编
书号:ISBN 161442009
定价:1.45
出版日期:197908
内容简介
    本教材编写工作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并广泛地征求意见,得到茶叶外贸、供销、科研、商品检验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写出初稿后,又经上述有关部门及有茶叶专业的兄弟院校派代表参加了审稿会议,所以,本书是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由集体的力量编成的。根据当前国内外审评茶叶品质的实际情况出发,本书以感官审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同时较为系统地介绍国内外茶叶检验标准和方法以及当前茶叶理化审评试验研究的进展和取得初步成果的情况。本书系湖南、浙江和安徽农业院校分工协作编写的,各章节的初稿编写分工是:陆松侯写绪论、第一章和第四章。陈慧春写第二章。张堂恒写第三章、第八章和第六章第二节。莫惠琴写第五章。施兆鹏写第六章、第七章。书内图片及拍照所需样茶、全由湖南农学院制茶教研室负责办理的。
目录
绪论
一、茶叶审评检验的重要性  二、茶叶审评检验的发展  三、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  茶叶审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审评设备
一、审评室的布置  二、审评用具
第二节 扦样
一、扦样的意义  二、扦样的办法
第三节 评茶用水
一、用水的选择  二、汇茶的水温  三、泡茶的时间  四、茶水的比例
第四节 评茶程序
一、把盘  二、开汤  三、嗅香气  四、看汤色  五、尝滋味  六、评叶底
第二章  茶叶品质形成
第一节 茶叶形状
一、形状的形成  二、形状的类型  三、影响形状的因素
第二节 茶叶色泽
一、色泽的形成  二、色泽的类型  三、影响色泽的因素
第三节 茶叶香气
一、香气的形成  二、香气的类型  三、影响香气的因素
第四节 茶叶滋味
一、滋味的形成  二、滋味的类型  三、影响滋味的因素
第三章 茶叶品质特征
第一节 绿茶品质特征
一、炒青绿茶 二、蒸青绿茶
第二节 黄茶品质特征
一、黄芽茶  二、黄小茶  三、黄大茶
第三节 黑茶品质特征
一、黑毛茶  二、篓装黑茶  三、紧压黑茶  四、紧压晒青黑茶
第四节 青茶品质特征
一、武夷岩茶  二、闽北青茶  三、闽南青茶  四、台湾青茶  五、广东青茶
第五节 白茶品质特征
一、不同品种白茶  二、不同娕度白茶
第六节 红茶品质特征
一、小种红茶  二、工夫红茶  三、红碎茶  四、再加工红茶
第四章  茶叶标准样
第一节 标准样茶的制订
一、制订的意义  二、制订的依据  三、原料的选留  四、换配与审核
五、使用和保管
第二节 毛茶标准样的种类
一、中央管理的毛茶标准  二、省管理的毛茶标准  三、各类各级毛茶品质要求
第三节 精茶标准样及品质要求
一、外销绿茶品质规格要求  二、青茶品质规格要求  三、白茶品质规格要求
四、红茶品质规格要求
第四节 再加工茶规格标准要求
一、花茶品质规格要求  二、紧压茶规格标准要求
第五章  茶叶审评项目
第一节 毛茶审评
一、外形审评  二、内质审评  三、级外毛茶审评  四、次品劣变毛茶审评
五、假茶的鉴别
第二节 精茶审评
一、外销绿茶审评  二、蒸青绿茶审评  三、青茶审评  四、白茶审评
五、红茶审评
第三节 再加工茶审评
一、花茶审评  二、紧压茶审评  三、速溶茶审评
第四节 评茶计价
一、毛茶评等计价  二、精茶验收计价
第五节 评茶术语
一、形状的评语  二、色泽的评语  三、香气的评语  四、滋味的评语
五、评语中常用副词
第六章  茶叶检验标准
第一节 我国茶叶输出标准
一、标准的建立  二、标准的内容
第二节 国外茶叶标准
一、茶叶国家标准  二、茶叶国际标准
第七章  茶叶检验方法
第一节 拣样
一、数量  二、用具  三、方法
第二节 粉末及下盘茶检验
第三节 包装检验
一、出口茶叶包装的种类  二、包装检验的内容  三、包装检验的用具与方法
第四节 水分检验
一、仪器用器  二、检验方法
第五节 灰分检验
一、总灰分检验方法  二、水可溶性灰分检验  三、酸不溶灰分检验
四、国际标准化组织灰分测定法
第六节 水浸出物检验
一、全量检验  二、杯茶法检验
第七节 多酚类检验
一、高锰酸钾滴定法  二、洒石酸铁比色法
第八节 咖啡碱检验
一、重量法  二、碘量法  三、紫外光度法
第九节 农药残留检验
一、薄层层析法  二、气相色谱法
第八章 茶叶理化审评
第一节 物理审评
一、干茶容重  二、比容筛选  三、茶汤比色  四、茶汤电导
第二节 化学审评
一、测定茶黄素评定红茶品质  二、茶黄素茶红素与红茶品质评分
三、气相层析对红茶香气评分  四、绿茶成份分析与滋味评价
五、分析氨基酸评定录茶等级
    陆松侯,浙江湖州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制茶和审评专家。长期从事茶学教育、制茶和茶叶审评工作。在创建感官审评理论,统一审评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对全国各类茶叶的初精制加工及标准样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
    张堂恒,1917年5月生,浙江平湖人,茶学家、茶学教育、制茶与审评专家,茶学国家重点学科第一任学科带头人,中国茶学学科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为茶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茶叶加工、茶叶审评、茶业经济贸易以及茶叶标准化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基础性与开拓性研究工作,获得显著成就。张堂恒先生是中国著名茶学家、茶学教育、制茶与审评专家。茶学国家重点学科第一任学科带头人,中国茶学学科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为茶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先后在复旦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农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张堂恒先生曾主讲“茶树栽培学”、“茶作学”、“茶叶审评与检验”、“制茶学”、“茶叶专业英语”、“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主干课程,还为研究生开设“茶叶加工原理”、“茶叶经营管理”、“茶叶贸易”等课程。在茶学加工、茶叶审评、茶叶经济贸易及茶叶标准化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基础性与开拓性研究工作,获得显著成就。张堂恒先生还参与制订了中国茶叶标准及分类工作,完成了中国第一个茶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绿茶品质机理研究》等课题。
    施兆鹏,1936年生,湖南醴陵人。现任湖南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组长,兼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理事长、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和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1960年7月湖南农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前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88年任教授,1993年评为博士生导师。毕生从事茶学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担任茶叶加工学、审评、生化等课程的教学。全国优质茶评定委员会委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国家优秀教材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三、四等奖各二项。获“湖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 ”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编《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参编《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业词典》、《中国名家茶诗》等,发表论文60余篇。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工作站: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