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书网:《安溪茶叶大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茶书网:《安溪茶叶大观》

30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凌文斌 李启厚 王文礼编著

出版社安溪茶协

出版时间2002-08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1-10

茶书网的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安溪,是个千年的古老茶乡,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产茶历史源远流长。自唐中叶始,安溪人就以种茶为生、饮茶为乐,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种茶、饮茶渐为一种习俗,一种风尚。星移斗转,时至今日,安溪乌龙茶以其纯正高雅的品茶艺术和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为广大茶人所容纳、崇尚;饮茶、品茶已是现代人生活的时尚、交际的纽带;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在品尝安溪乌龙茶的独特神韵时,急欲系统地了解安溪乌龙茶悠久的茶叶历史、精湛的制茶工艺、高雅的品茶艺术。适逢“中国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在安溪隆重举行。由凌文斌先生、李启厚先生、王文礼先生合作编著的《安溪茶叶大观》付梓,勿庸置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爱茶人这方面的需求。
    该书作者均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心人,又是对安溪乌龙茶情有独钟的爱茶人、研茶人。凌文斌是安溪县志工作委员会主任,多年从事县志编纂工作;李启厚先生是安溪茶业界老前辈,与茶为伍届40年;王文礼先生出生于茶业世家,长期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他们或以较深厚的茶史功底,或以独到的研究心得,或经大量的感性认识,全面、系统地叙述安溪茶史、安溪名茶、茶叶绿色食品、乌龙茶采制、乌龙茶品饮、乌龙茶功能、乌龙茶应用、茶文化和安溪茶叶企业等,汇编成书。尽管受到作者各自局限的影响,有些观点值得商榷,有待行家集思研究,但由于编撰态度审慎严谨,搜罗宏富,资料翔实,取舍允当,能较好地处理史料性、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和统一,乃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可读性的佳作。相信它的出版,对广大茶人全面研究、了解安溪乌龙茶有一定的裨益,对于安溪茶产业的发展也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录
序/尤猛军
序二/林园
引言
茶史篇
一、安溪茶叶的起源
(一)安溪的野生茶树
(二)中国茶业重心南移的传播
(三)北方人口南迁安溪的推动
(四)佛教道教发展的推进
(五)五代时内外安溪均已产茶
二、宋元安溪茶业的发展
(一)茶业已具产业雏形
(二)清水圣泉名岩产名茶
三、明清安溪茶业的兴盛
(一)茶叶生产遍布全县
(二)茶树无性繁殖的发明
(三)乌龙茶的发明创制
(四)名茶铁观音的发源与传播
(五)乌龙茶技术及铁观音茶苗传入台湾及各地
(六)茶业已成为安溪的支柱产业
(七)在县内外设立专营茶行
(八)安溪茶叶畅销海外
四、民国安溪茶业的转折
(一)安溪茶业走向衰落
(二)茶树短穗扦插育苗的诞生
五、当代安溪茶业的辉煌
(一)解放初期安溪茶业百废待兴
(二)“十S年N动D乱”安溪茶业严重受挫
(三)改革开放安溪茶业生机勃勃
(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安溪茶业硕果累累
名茶篇
一、铁观音
(一)铁观音的采制工艺
(二)铁观音的鉴评技术
(三)安溪铁观音多次荣国际内大奖
二、黄旦
(一)黄旦的采制工艺
(二)黄金桂的品质特征
(三)黄金桂获得的荣誉
三、本山
四、毛蟹
五、梅占
六、大叶乌龙
七、佛手
茶技篇
一、茶园施肥技术
(一)茶树营养需求的特性
(二)茶树营养的生理作用
(三)肥料三要素的配比
(四)茶园施肥方法
(五)茶园施肥原则
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一)绿色食品茶叶的概念
(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加工基本要求
(三)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
三、乌龙茶采制技术
(一)鲜叶采摘
(二)乌龙茶初制
四、乌龙茶精制技术
(一)精制的目的与作用
(二)毛茶的管理与拼配
(三)精制的工艺流程
五、乌龙茶拼配技术
(一)明确茶叶拼配的目的
(二)熟悉构成成品茶质量的因素
(三)掌握成品茶拼配的技术
(四)拼配成品茶的方法
茶功能篇
一、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一)茶叶中的营养成分
(二)茶叶中的药效成分
二、乌龙茶的保健功能
(一)乌龙茶抗衰老作用
(二)乌龙茶抗癌症作用
(三)乌龙茶抗动脉硬化作用
(四)乌龙茶治糖尿病作用
(五)乌龙茶减肥健美作用
(六)乌龙茶防龋齿作用
(七)乌龙茶杀菌止痢作用
(八)乌龙茶清热降火作用
(九)乌龙茶提神益思作用
(十)乌龙茶醒酒敌烟作用
三、饮茶要适当
(一)饮茶因人而异
(二)饮茶要适量
(三)饮茶要适时
(四)现泡现饮
茶应用篇
一、茶的药用
(一)减肥药茶方
(二)内科药茶方
(三)外科药茶方
(四)妇科药茶方
(五)儿科药茶方
(六)其它药茶方
二、茶的肴用
三、茶的妙用
茶文化篇
一、茶的传说
(一)乌龙太子传乌龙
(二)黄旦茶的传说
(三)梅占茶的传说
(四)半壁长毛蟹
(五)佛手茶的传说
(六)好茶呒值坏饼糕
(七)圣泉岩的故事
(八)老尼姑以茶代餐得长寿
(九)日本女歌星语惊四座
二、茶诗
三、茶联
四、茶歌
五、茶谚
(一)种茶成富家
(二)勤管茶高产
(三)采茶重技术
(四)制茶论功夫
(五)泡茶讲学问
(六)茶叶有奇功
六、茶俗
(一)婚姻茶俗
(二)丧事茶俗
(三)敬佛茶俗
(四)赛茶茶俗
七、名人与茶
(一)文成公主带茶入藏
(二)陆羽自幼善煎茶
(三)苏轼与宋代文士茶
(四)李清照首创茶令
(五)朱元璋茶后赏官
(六)乾隆帝嗜茶如命
(七)宣统帝谈清宫饮茶
(八)周总理爱喝龙井茶
茶艺篇
一、安溪茶道
二、安溪茶艺
三、生活茶艺
四、宫廷茶宴
茶企篇
福建省安溪茶厂有限公司
安溪县西坪溪源茶厂
安溪县华福茶厂
安溪县祥华茶厂
安溪县华芳茶厂
安溪县隆安茶厂
安溪县兴业茶厂
安溪县大坪绿色食品工程有限公司
安溪县(西坪)岐山保健茶有限公司
安溪县宝潭茶业有限公司
安溪县茶叶企业情况表
附录
1949~2000年安溪县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统计表
后记
    凌文斌,1961年10月生,福建南安人。安溪县政协委员,泉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现任安溪县志工作委员会主任。1976年11月参加工作。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1998年于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1994年后,历任共青团安溪县委副书记、安溪县蓬莱镇人民政府镇长。1999年8月改任现职。曾是安溪县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泉州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安溪县台属联谊会副会长。撰写有《略论安溪茶叶的起源》、《从清祖师信仰在台湾的传播看安台的经济文化交流》、《安溪县经济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研究》等论文近20篇,是《安溪年鉴》执行主编和《安溪茶叶史话》的编著者。
    李启厚,男,汉族,1940年10月生于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中专文化,茶叶工程师。从事茶业工作40余载,对乌龙茶潜心研究。任过《中华茶韵》审稿、《安溪茶谱》编辑、《飘香的安溪乌龙茶》编审和《安溪县志》编辑,编著《安溪茶谱》的《茶业史略》、《茶技天地》、《特别推荐》,《飘香的安溪乌龙茶》的一至五章及七、九、十章,《安溪县志》的《总概述》、《茶业志》、《乡镇企业志》等,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60多篇。现为福建省茶叶学会、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政协安溪县文史委委员,安溪县茶叶学会、安溪县书法协会理事,安溪县茶叶同业公会副秘书长。
    王文礼,男,汉族,1970年7月生于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尧阳村茶业世家。1992年8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曾当过记者,后从事乌龙茶生产、加工、经营,对乌龙茶情有独钟,深人研究,成果颇丰。现为泉州市人大代表、泉州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安溪县茶叶同业公会理事长、安溪县西坪溪源茶厂厂长。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工作站: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