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书网:《福建茶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茶书网:《福建茶志》

830 830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文权主编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570101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其他

定价830元

货号GDZPS11420

上书时间2023-12-24

茶书网的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编号:GDZPS11420
书名:《福建茶志》
版别: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余文权主编
书号:ISBN 9787533570101
定价:830.00
出版日期:202311
内容简介
    茶,是福建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及民生茶业。福建产茶历史悠久,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代。而且,福建是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的发源地,是中国茶类、名优茶品种最多且最齐全的省份。2022年,福建省茶园面积361万亩,毛茶产量52万吨,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超1500亿元,茶叶出口金额5.31亿美元。其中,毛茶单产、全产业链产值、出口金额均居全国第一。《福建茶志》是福建省第一部省级茶叶专门志书。全书共有20章、百余万字,全面记述福建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历史与现状,具有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
    该书有三大特点:全面性。本志体例完备、内容丰富,上迄东晋太元元年(公元376年)下至2019年,纵贯古今、横陈百业,举凡国茶历史发展、产区茶乡、名茶品种、生产加工、经营、流通贸易、科研教育,乃至品饮方法、遗迹遗产、歌谣传说、茶俗茶艺、茶诗茶著、传承传播闽台茶缘等,莫不详述备载。历史性。本志资料翔实、记述准确,不仅是一部记载全面的志书,还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在编篡过程中,编纂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查阅、整理大量资料,并对所引述史科认真进行查证,在闽茶悠远的历史传统中,从浩如烟海的涉茶史料中,不辞辛劳、披沙拣金,钩沉溯源、探赜索隐、反复推敲、详密论证,穷数载之功,集众人之力,把闽茶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完整呈现于人们面前并传诸后世,实属功德无量之事。创新性。本志作为闽茶的最新研究成果,既体现历史传统之赓续,亦反映时代精神之创造。本志融新材料、新方法、新观点于一体,较好地达到资料性、知识性和专业性的统一,对进一步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福建茶志》是一部省级茶叶专志,全书共20章。《福建茶志》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记述闽茶悠久历史、发展脉络和茶业现状,全面、客观地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福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内容涵盖闽茶历史、产区茶乡、名茶品牌、生产加工、经营管理、流通贸易、科研教育、文化遗产、歌谣传说、茶俗茶艺、茶诗茶著、传承传播、闽台茶缘等,具有存史、资政、教化价值,对进一步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福建茶志》的出版,不仅为茶叶的从业者提供了一部丰富的史料。同时,为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的茶叶消费者进一步了解我们福建的茶文化、茶产业提供宝贵的资料,必将对福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价值,也必将为福建茶产业可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保驾护航,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文化支撑和产业保障。
目录
上篇·闽茶产业
综述
第一章  闽茶史略
第一节 唐代、五代十国时期
第二节 两宋时期
第三节 元明时期
第四节 清代和中华民国时期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恢复发展阶段(1949—1977年)
二、较快发展阶段(1978—1999年)
三、优质发展阶段(2000—2019年)
第二章  茶区茶乡
第一节 产区分布
一、古近代茶区
二、现代茶区
第二节 各设区市茶区
一、福州市辖区
二、厦门市辖区
三、泉州市辖区
四、漳州市辖区
五、莆田市辖区
六、龙岩市辖区
七、三明市辖区
八、南平市辖区
九、宁德市辖区
第三节 名乡名村
一、产茶名乡
二、产茶名村
第三章  茶树品种
第一节 茶树资源
一、同源演化区域
二、野生茶树群落
三、野生茶树
四、地方菜茶(地方群体种)
第二节 种质资源保护
第三节 品种选育
一、古代、近代品种选育
二、现代茶品种选育
第四节 栽培品种
一、国家审(认、鉴)定品种
二、省级审(认)定品种
三、选育品系
四、地方品种
五、武夷名丛
六、珍稀品种
七、引进品种
第四章  茶树栽培管理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形地貌
二、茶区地貌
三、气候水文
四、土壤
五、植被
第二节 茶苗繁育
一、有性繁殖
二、无性繁殖
第三节 茶园建立
一、古近代茶园开垦
二、现代茶园建设
第四节 低产茶园改造
第五节 茶园管理
一、新植茶园管理
二、投产茶园管理
三、低改茶园管理
四、有机茶园管理
五、信息技术应用
第五章  茶叶加工
第一节 制茶沿革
一、唐及五代十国:蒸青饼茶
二、宋代:蒸青团茶
三、元代:蒸青散茶
四、明代:妙青绿茶
五、清代至民国:创制乌龙茶、红茶、白茶
六、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机械制茶
第二节 鲜叶采摘
一、采摘标准
二、采摘季节
三、采摘时间
四、采摘原则
五、采摘方法
六、鲜叶处理
第三节  加工工艺
一、绿茶加工工艺
二、白茶加工工艺
三、乌龙茶(青茶)加工工艺
四、红茶加工工艺
五、花茶加工工艺
六、其他茶叶加工工艺
七、新产品开发
第四节 闽茶种类
一、绿茶
二、乌龙茶(青茶)
三、红茶
四、白茶
五、花茶
六、砖茶
第五节 贮藏包装
一、茶叶贮藏
二、茶叶包装
第六章  茶叶质量安全
第一节 茶产业标准化
一、茶叶标准制(修)订
二、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三、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四、参与国家标准项目制(修)订
第二节 许可、认证、评定
一、生产许可
二、流通许可
三、产品质量认证
四、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五、名牌农产品认定
六、名牌产品评定
第三节 茶叶感官审评
一、审评形成
二、审评规范
三、审评结果与判定
四、各类茶审评
五、名优茶审评
第四节 茶叶检验
一、茶叶检验史略
二、理化指标检验
三、安全指标检验
第七章  茶叶机具
第一节 生产加工工具
一、茶园耕作工具
二、茶叶采制工具
第二节 茶机研制推广
一、晚清至民国
二、新中国成立后
第三节 茶园机械
一、垦殖机械
二、中耕机械
三、割草机械
四、采茶机械
五、修剪机械
六、植保机械
七、灌溉设施
第四节 加工机械
一、通用制茶机械
二、专用制茶机械
第八章  闽茶流通
第一节 闽茶内销
一、唐、宋、元、明代
二、清代及民国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二节 闽茶外贸
一、宋、元、明代
二、清代
三、中华民国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三节 交易市场
一、茶墟茶市
二、茶城茶都
第四节 贸易商道
一、内贸商道
二、外贸商道
第五节 营销模式
一、茶市交易
二、茶庄经营
三、统购统销
四、厂家直销
五、连锁加盟
六、电子商务
七、业态融合
第九章  名茶品牌
第一节 古今名茶
一、古近代名茶
二、现代名优茶
第二节 名茶名品
一、乌龙茶(青茶)类
二、绿茶类
三、红茶类
四、白茶类
五、花茶类
六、另类茶
七、特种茶
第三节 品牌建设
一、品牌创建
二、品牌推广
三、品牌保护
第十章  茶叶企业
第一节 企业发展概述
第二节 近代茶企
第三节 现代茶叶企业
一、国营茶厂(或茶场)
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四、茶叶进出口企业
五、设区市重点茶叶企业
六、示范性专业合作社
第十一章  科研教育
第一节 科研机构
一、省属科研机构
二、地、县级科研机构
三、企业及民营科研机构
第二节 科研及成果
第三节 刊物论文
一、刊物
二、论文
第四节 茶学教育
一、办学概述
二、各类教育机构
第五节 示范推广
第六节 技术援外
第七节 科技特派员与科技扶贫
第八节 科技服务方式创新
第十二章  茶政社团
第一节 管理机构
一、民国及之前的机构设置
二、新中国成立后机构设置
第二节 茶政沿革
一、新中国成立前
二、新中国成立后
第三节 茶叶社团
一、驻闽国家级茶业协会
二、省级茶叶(业)社团
三、地级茶业(叶)社团
四、县级茶叶(学会)协会
下篇·闽茶文化
第十三章  茶叶饮用
第一节 饮法演变
一、唐代煮茶法(煎茶法)
二、宋代点茶法
三、明代冲泡法
四、现代品饮方法
第二节 茶叶品饮
一、日常用茶
二、品饮茶艺
三、茶食茶点
第三节 饮茶与文化
一、饮用文化
二、茶具文化
三、名茶文化
四、茶馆文化
第十四章  遗迹遗产
第一节 遗址名胜
一、摩崖石刻
二、茶园茶焙遗址
三、名祠名寺
四、名山名泉
五、古道古亭
六、瓷窑遗址
七、出土文物
八、碑记雕塑
第二节 农业文化遗产
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三、有潜在保护价值农业文化遗产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与茶相关项目传统技艺传承人
第四节老字号
一、国家级老字号
二、省级老字号
三、其他知名老字号
第十五章  歌谣、茶谚、茶联、传说
第一节 茶乡歌谣
第二节 茶叶谚语
一、安溪茶谚
二、南平茶谚
三、宁德茶谚
第三节 茶叶对联
一、福州市茶联选录
二、宁德市茶联选录
三、泉州市茶联选录
四、南平市茶联选录
第四节 采茶灯舞
第五节 轶事与传说
一、逸闻轶事
二、闽茶传说
第十六章  茶俗茶艺
第一节 闽茶习俗
一、生产习俗
二、荼饮习俗
三、茶礼习俗
第二节 闽茶茶艺
一、古代茶艺
二、现代茶艺
第三节 茶与儒释道
一、茶与儒学
二、茶与佛教
三、茶与道教
第十七章  茶诗茶著
第一节 诗词曲赋
一、唐代
二、宋代
三、元代
四、明代
五、清代
六、中华民国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节 茶书茶著
一、茶书古籍
二、茶著选录
三、已佚茶著
第三节 方志记茶
一、福州市
二、泉州市
三、漳州市
四、三明市
五、南平市
六、宁德市
第十八章  茶文化传承发展
第一节 传承与弘扬
一、茶艺编演
二、文学创作
三、书画摄影
四、影视戏剧
五、说茶媒体
六、山水实景演出
七、编纂盛举
八、茶文化园(馆)
九、著书立说
十、涉茶发明专利
十一、技能大师工作室
第二节 交流推广
一、茶会
二、茶节
三、斗茶赛事
四、对外交流
第十九章  闽台茶事
第一节 闽台茶缘
第二节 贸易互通
第三节 交流互鉴
第四节 合作共进
第二十章  人物
第一节 人物传
第二节 人物简介
一、从事科研、教育者和技术推广者
二、从事茶叶生产经营、茶行业管理者
三、从事茶文化研究、传播和技艺传承者
第三节人物表
一、茶叶高级专业职称人员表
二、“闽茶发展奉献奖”
三、“闽茶之星”
四、“杰出中华茶人”名单
第四节 高级职业技能
一、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人员
二、福建省技能大师
三、制茶高级工程师
专记一:福建贡茶
专记二:福建茶行茶栈茶馆
专记三:福建茶具
附录
附录一:《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
附录二:关于提升现代茶产业发展水平六条措施
附录三:关于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的通知
附录四: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若干意见
附录五:福建茶业数据资料
编后记
    余文权,男,1972年2月出生,福建大田人,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硕导、博士,现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和科研工作,曾在著名茶乡安溪县挂职科技副县长。主持或参与省部“无公害茶园建设”、“高标准茶园建设”等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参与编写《中国优势茶叶区域规划》、《福建省茶叶强省》等规划,先后在《茶叶科学》、《中国茶叶》等刊物发表40余篇专业论文。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工作站: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