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书网:《生活茶叶学》
¥
30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范增平著
出版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3-01-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生活茶叶学》是由范增平编撰,提供教学所需:将充满禅、道、儒思想学说的中华茶艺归纳成“三段十八步”操作法,将茶艺的内涵具体的演绎出来,于是理论可以实践,实践有理论基础:范增平的茶艺:茶是物质的、有形的;佛教讲修行是精神的、无形的。何以物化生活的必需品与精神相结合?何以平凡的茶与强调放下修心静虑的佛教搭成桥?
世间人都在忙,忙什么呢?可能自己都不是很清楚!不清楚,所以社会乱,人不知向内自我反省,不知向前努力,以至于身心灵都处于空洞无依的状态。因为心灵空虚,所以找刺激;因为心无所依,所以容易造恶。
范增平教授秉持着苦行僧的精神,一步一脚印任重道远的从事茶文化的弘扬。他简约度日,对自己有信心,也具足了相当的勇气,在动静调柔的心境下,办过“良心茶艺馆”、“以茶为媒介,以唤醒现今社会之真实良心”,透过茶艺演绎实践茶道的精神深入人心,改善人类空洞的心灵,他认为只要是利于众生,他就甘之如饴的往前走,始终如一。
“学茶艺的目的在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品质”,要提升生活品质之前,不可或缺的是过程与经验。从无到有,从开始到结束,从出发地到目的地,都必须要有过程这个重要的环节,才能产生结果,才能圆满。这个过程就是过去的因,过去的因就是福德与智能的积聚与修得。
简而言之,茶艺过程是一条通往最高境地不可或缺的大道。学习茶艺也是如此,茶艺是一种礼仪,涵盖了禅、道、儒思想的“三段十八步”茶艺,具体表现整个东方文化,茶艺虽然是一套理论,却可以踏实的在生活中实践,而实践茶艺之中也不失茶道精神内涵。所以,茶艺是借着行茶理论规范自己,提升自己的内在美。这个理念与佛教的因果论是互通的,与佛教的修行过程是相同的,要达到成佛的最高境界,必须在生活中透过佛法的重习,透过自省,反观自照的工夫,才能有去恶存善、暗去明显,愚痴离去则智能开启。
范增平教授借着茶艺来行销中华文化:借着有形的艺术表演中化文化内在精神;借着中华茶文化之学来显发生命本有的慈悲与智能。这一条茶文化的宽广道路,他已经为社会的民族精神、为国家的民族文化劈荆錾铁的开了出来,失落后的文化从回人们的心中,是何等的感人。
目次
序一/范光棣(国立成功大学艺研所所长)
序二/程启坤(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
自序
第壹章 茶叶的概念和应用
一、正确的茶叶概念
(一)茶叶是专有名词
(二)茶叶的商品概念
(三)茶叶、茶业、茶学的概念
(四)茶是一物多名
(五)吃茶、喝茶、饮茶、品茶或称品茗的界定
二、从事茶业工作人员的称谓
(一)茶农
(二)茶工
(三)茶商
三、茶场和茶厂的不同
(一)茶场
(二)茶厂
四、茶艺馆、茶馆等的区别
五、一种茶叶的多种称呼
六、茶学的研究内容
(一)茶叶商品学
(二)茶叶市场学
(三)茶叶贸易学
(四)茶叶经营管理学
第贰章 茶叶小史
一、传说神农时代发现和应用了茶
二、茶叶最初是药
三、西汉时期为日常饮料
四、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
五、南北朝时代坐禅喝茶利于修行
六、隋唐饮茶大为盛行
七、文成公主传茶人西藏
八、陆羽《茶经》出版创造“茶”字
九、茶神陆羽的生平
十、陆羽《茶经》是茶学百科全书
十一、宋代茶叶成为国际贸易
十二、葡萄芽传教士传饮茶法入欧洲
十三、茶的英文名称创造出来
十四、开通茶叶之路
十五、茶的英文有两个发音系统
十六、茶树的分类
十七、茶与中华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
第叁章 茶树的基本认识
一、茶树的学名
二、茶树的起源及传播
三、茶树的形态特微
四、茶树的生长环境
五、茶树的栽培
六、茶叶的采摘
第肆章 现代茶叶的制作
一、茶叶的制作
二、发酵影响茶色与香气
三、揉捻愈繁愈耐泡
四、生茶与熟茶
五、工艺不同制造不同的茶叶
六、口味的不同与茶文化的发展
七、茶叶的制造过程
第伍章 茶叶的分类
一、制茶历史及茶类演变
二、绿茶类
三、红茶类
四、青茶类
五、白茶类
六、黄茶类
七、黑茶类
八、花茶类
九、紧压茶类
十、抹茶和粉茶类
十一、添加味茶和非茶之茶
第陆章 茶叶化学
一、茶叶色香味形的由来
二、不同茶类的化学本质特微
第柒章 中国名茶和茶区
一、什么是名茶
二、茶区分布和主要名茶
三、中国十大名茶
四、台湾茶叶的产区
五、台湾主要茶区位置图
六、台湾十大名茶
七、台湾名茶一览表
八、台湾主要茶叶的识别
第捌章 茶与健康
一、泡茶合宜才获功效
二、茶叶中的成分分析
三、第一泡茶不必倒掉
四、喝茶前,视体质
第玖章 茶叶的选购与保存
一、选购茶叶的原则
二、新茶与陈茶
三、真茶与假茶
四、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
五、窨花茶与拌花茶
六、高山茶与平地茶
七、茶叶的保存方法
第拾章 茶叶的审评
一、如何品评茶叶
二、品评茶叶的方法
三、评茶室的条件
第拾壹章 评茶术语举例和运用
一、何谓评茶术语
二、各类外形的干茶形状术语
三、评审干茶外形通用的名词
四、各类茶的外形和内质术语
(一)绿茶类
(二)白茶类
(三)黄茶类
(四)青茶类
(五)红茶类
(六)黑茶类
(七)压制茶类
(八)花茶类
五、各类茶通用的评语
六、审评中常用的副词
第拾贰章 台湾地区的茶叶品质鉴定
一、评茶设备
二、评茶方法
三、台湾主要茶叶品质要求
四、台湾乌龙茶叶的审评
第拾叁章 评茶计分和茶叶检验标准
一、评茶计分
(一)对样评茶
(二)对样评分
二、茶叶检验标准和品质规格
第拾肆章 茶业发展与茶学教育
一、中国近代茶叶生产
二、中国现代茶叶生产
三、中国现代茶中贸易
四、茶叶科技与茶学教育
第拾伍章 茶叶的应用和展望
一、茶肴实例
二、市场上的茶食品举例
三、茶叶在生活上的其他用途
范增平,男,1945年生于台湾新竹县,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台湾明新科技大学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和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理事。出版《台湾茶文化论》、《台湾茶业发展史》、《中华茶艺学》、《生活茶艺馆》、《生活茶叶学》、《喝杯好茶》、《台湾茶人采访录》、《中华茶人采访录》、《台湾茶艺观》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多篇。
范先生自大学时代起研习宗教、哲学,因“喫茶去”公案得到启示。1979年,师从林馥泉先生习茶;1982年发起组织“中华茶艺协会”并任秘书长,1984年赴韩国、日本,与韩国茶文化泰斗韩雄斌先生、日本煎茶道学会会长西山泰生先生探讨;1985年创办“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1986年设“良心茶艺馆”,1988年任“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他是第一位把茶艺带进中国大陆的使者,深入参访大陆21個省市产茶区及台湾的茶园,在北京、天津、上海等30多个城市公开演讲和表演茶艺,推动并参与中华茶艺专业教育的设立和茶艺师认证考试制度的完成。他曾应邀前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國及港澳等地讲学,开班授徒。接受中外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专访,不计其数。也数次担任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报告人兼主持人。40多年来,专业从事茶文化研究发展不遗余力。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工作站: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