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书网:《茶叶审评与检验:第五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茶书网:《茶叶审评与检验:第五版》

52 52 九五品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建安 施兆鹏主编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93489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平装

定价52元

货号GDZPS10312

上书时间2022-08-12

茶书网的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编号:GDZPS10312
书名:《茶叶审评与检验:第五版》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黄建安 施兆鹏主编
书号:ISBN 9787109293489
定价:52.00
出版日期:202206
内容简介
    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的功用到现在茶叶成为家喻户晓的日常饮料已有4000余年历史。茶发平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后传人世界各国,目前全世界约有30亿人饮茶。茶之所以为越来越多的世人青睐,是由于它有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茶初饮苦涩,而后甘甜,味感丰富,既益思明智,又清凉解渴,客来敬茶成为中国人民传统的好客习惯。我国茶叶品种花色繁多,有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及青茶六大茶类,每大茶类又分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品种花色,还有再加工的花茶、砖茶、茶粉以及深加工的各类速溶茶、液体罐装茶等。每大类的每个等级的商品茶,都有自己的品质特征和品质标准,必须经过科学的审评检验来衡量其品质和确定其价格。茶叶审评与检验,是茶叶品质的一面镜子,全面、客观地反映出茶的品质水平。
    茶叶审评与检验是一门关于茶叶品质感官鉴定和理化检验技术的应用型课程是茶学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它贯穿着茶树的栽种、茶叶的加工、贸易及科学研究全过程。茶叶审评与检验,对茶叶生产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对茶叶品质相关的科学研究起着客观评定的作用,一向被看成茶叶生产的中枢,茶叶生产的特点在干茶鲜叶不是最终产品,而需要经过加工塑造品质后才能进人市场。每个加工环节都存在着品质问题,每个工序都要经过品质鉴定才能进入下一工序,成品要对照国家或地方标准进行品质检验才能进入市场。而且,通过品质评定可以发现各加工工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办法。在科学研究及其成果鉴定中,往往要经过审评检验来确认成果的可靠性及评定其等级高低。茶叶贸易过程中必须通过审评与检验手段来确定茶叶品质及价格,正确的审评检验,有利于维护好茶好价、次茶次价的市场秩序。审评检验无误,能在国际贸易中避免发生纠纷,可以维护国家和企业信誉,有利于维系较好的贸易关系。茶叶审评与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其技术是与时俱进的。
目录
第五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四版前言
绪论
一、茶叶审评与检验的重要性
二、茶叶审评与检验的发展
三、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评茶基础知识
第一节  评茶设备与要求
一、评茶室的要求
二、评茶用具
第二节  茶叶扦样
一、扦样的意义
二、扦样的方法
第三节评茶用水
一、用水的选择与处理
二、泡茶的水温
三、泡茶的时间
四、茶水的比例
第四节  评茶程序
一、把盘
二、开汤
三、嗅香气
四、看汤色
五、尝滋味
六、评叶底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茶叶品质形成
第一节  茶叶色泽
一、茶叶色泽的化学物质基础
二、影响茶叶色泽的主要因素
三、茶叶色泽类型
第二节茶叶香气
一、茶叶香气的化学物质基础
二、影响茶叶香气的主要因素
三、茶叶香气类型
第三节  茶叶滋味
一、茶叶滋味的化学物质基础
二、影响茶叶滋味的主要因素
三、茶叶滋味类型
第四节  茶叶形状
一、茶叶形状的化学物质基础
一、影响茶叶形状的主要因素
二、茶叶形状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茶叶品质特征
第一节  绿茶品质特征
一、炒青绿茶
二、烘青绿茶
三、烘炒结合型绿茶
四、晒青绿茶
五、蒸青绿茶
第二节  黄茶品质特征
一、黄芽茶
二、黄小茶
三、黄大茶
第三节  黑茶品质特征
一、湖南黑毛茶
二、湖北老青茶
三、广西六堡茶
四、普洱茶(熟茶)
五、四川边茶
第四节  青茶品质特征
一、武夷岩茶
二、闽北青茶
三、闽南青茶
四、广东青茶
五、台湾青茶
第五节  白茶品质特征
一、不同品种白茶
二、不同产品花色白茶
第六节  红茶品质特征
一、红条茶
二、红碎茶
第七节  再加工茶品质特征
一、花茶
二、紧压茶
三、其他再加工茶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茶叶标准
第一节  标准概述
一、标准与标准化基础知识
二、我国茶叶标准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茶叶标准
一、茶叶国家标准
二、国外茶叶标准
第三节  茶叶标准样
一、毛茶标准样
二、加工标准样
三、贸易标准样
四、标准与标准样的转换
第四节  茶叶标准的制定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茶叶感官审评
第一节  感官审评的生理学基础
一、感觉概述
二、视觉168
三、嗅觉
四、味觉
五、触觉
第二节  审评项目与审评因子
一、外形审评
二、内质审评
第三节  毛茶审评
一、绿毛茶审评
二、红毛茶审评
三、青毛茶审评
四、老青茶审评
五、黑毛茶审评
六、白毛茶审评
七、级外毛茶审评
八、毛茶干度感官测定
九、假茶的鉴别
第四节  精茶审评
一、绿茶审评
二、工夫红茶审评
三、红碎茶审评
四、青茶审评
五、白茶审评
第五节  再加工茶审评
一、花茶审评
二、压制茶审评
三、速溶茶审评
四、袋泡茶审评
五、粉茶审评
第六节  评茶术语
一、评语及其说明
二、评语中常用名词与辅助词
第七节  评茶计分
一、对样评茶
二、对样评分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茶叶物理检验
第一节特定物理检验
一、粉末、碎茶检验
二、含梗量检验
三、非茶类夹杂物检验
四、成品茶包装检验
五、对茶叶过度包装的限制
六、茶叶衡量检验
第二节  一般物理检验
一、茶叶容重检验
二、茶叶比容检验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茶叶化学检验
第一节  特定化学检验
一、茶叶水分检验
二、茶叶灰分检验
三、茶叶水浸出物检验
四、茶叶粗纤维检验
五、茶多酚与儿茶素类检验
六、茶叶农药残留检验
七、茶叶重金属检验
八、砖茶氟检验
九、茶叶冠突散囊菌检验
第二节  一般化学检验
一、茶黄素与茶红素检验
二、茶叶游离氨基酸及茶氨酸检验
三、茶叶咖啡碱检验
四、红碎茶品质化学鉴定
五、绿茶滋味化学鉴定
复习思考题
附录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18)
主要参考文献
    黄建安,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茶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英国诺丁汉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茶树分子生物学及植物功能成分化学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参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和学术专著9部,其中《茶叶审评与检验》(副主编)和《茶叶生物化学》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
    施兆鹏,1936年生,湖南醴陵人。现任湖南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组长,兼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理事长、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和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1960年7月湖南农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前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88年任教授,1993年评为博士生导师。毕生从事茶学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担任茶叶加工学、审评、生化等课程的教学。全国优质茶评定委员会委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国家优秀教材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三、四等奖各二项。获“湖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 ”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编《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参编《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业词典》、《中国名家茶诗》等,发表论文60余篇。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工作站: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