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书网:《安溪茶经》(全二册)
¥
218
九五品
库存2件
作者黄建璋编著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45401981
出版时间2010-02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12-06-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编号:GDZPS1921
书名:《安溪茶经》(全二册)
版别:广东经济出版社
作者:黄建璋编著
书号:ISBN 9787545401981
定价:218.00
出版日期:201002
内容简介
中国是茶的故乡,福建省是中国的产茶大省,安溪是乌龙名茶之乡,青茶的发源地。安溪名茶铁观音在我国茶业发展的历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名茶铁观音的发展在早期带动了乌龙茶制茶技术的提高、茶类茶品的创新、品茶技艺的提升、茶事的盛行。在新世纪新阶段,安溪各项社会事业也突飞猛进。特别是多年来,海内外人士对安溪茶铁观音怀有深刻的印象,茶业发展是安溪最大的传统的茶产业,每年为农民带来近4000元的收入,占安溪农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历史发展到今天,特别最近几十年来,全国的茶业茶学都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无论是茶叶品类之多、采制之精、生产管理以及茶的利用开发之科学,还是茶文化内容之丰富,都是前人所无法比拟的,凡此种种都需要科学的总结,需要这些上升到理论的总结反过来给实践以指导,从而推动茶产业茶学术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张天福与张宏达茶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东省文化学会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茶艺》杂志主编黄建璋以自己的经验和时间,以严谨的态度,求实的作风和精神,完成了这部《安溪茶经》。黄建璋编著的这部巨著广泛吸取了茶叶生产第一线和茶文化研究领域同行们的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对促进我国茶叶科学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经济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安溪茶经》按其内容性质,划分上下册四大篇。上册为安溪茶与铁观音,下册为安溪文化与安溪茶文化。其中,第一篇为安溪乌龙茶,第二篇为安溪铁观音,第三篇为安溪茶乡文化,第四篇为安溪茶文化。全文集安溪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茶乡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安溪茶与铁观音及安溪茶文化。其内容之丰富,论述之深入,观点之鲜明都是前所仅见的。《安溪茶经》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表现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全书有插图628幅,这些图像有领导关心茶和视察茶区生产、加工业,也有专家和古今名人指导茶叶生产和创作,评茶和品茶,制茶机械和泡茶器具,礼仪小姐表演茶艺和茶文化活动,以及茶乡建设风貌,十分可观。
目录
上册 安溪茶与铁观音
第一篇 安溪乌龙茶
序章 安溪茶称谓(评说)
第一章 安溪茶史
第一节 安溪茶的起源
--第二节 安溪茶的兴衰起伏
第三节 安溪茶的现状与前景
第二章 安溪茶的环境
第一节 自然生态环境
第二节 社会人文条件
第三节 海外安溪茶业
第三章 安溪茶类型和区划
第一节 安溪茶类型
第二节 茶区划分
第四章 茶树栽培
第一节 茶园的垦植与管理
第二节 现代茶园建设
第三节 茶树的栽培技术与措施
第四节 安溪茶的采摘技术
第五节 安溪的茶事日历
第五章 茶叶加工
第一节 茶叶加工技艺
第二节 现代制茶机械选用
第三节 检验与审评
第六章 安溪茶的质量标准
第七章 茶叶营销
第一节 茶叶购销
第二节 茶叶营销市场
第八章 安溪茶的保健功效
第一节 我国茶功效的现代研究
第二节 安溪茶与健康
第九章 安溪茶的冲泡与品饮
第一节 泡饮安溪茶的茶具
第二节 安溪茶的冲泡与品饮
第十章 安溪茶的选购与贮藏
第一节 选购与鉴别
第二节 贮藏
第三节 包装
第四节 保管方法
第二篇 安溪铁观音
第一章 铁观音源流
第一节 铁观音的起源
第二节 魏说与王说
第三节 铁观音茶种的传播
第二章 铁观音的品类特性
第一节 自然条件构成
第二节 遗传正丛铁观音品系
第三节 变异正宗铁观音品系
第四节 嫁接奇种铁观音品系
第三章 铁观音的栽培
第一节 园地的选择与建设
第二节 良种繁殖及其特性
第三节 耕作与管理
第四节 茶树修剪技术
第五节 茶园施肥
第六节 病虫防治
第四章 铁观音的采制技术
第一节 采摘技术
第二节 初制技术
第三节 精制技术
第四节 铁观音名优茶的形成
第五节 铁观音花色的发展
第六节 状元铁观音
第五章 铁观音的品赏
第一节 铁观音“名茶”称誉
第二节 铁观音品质鉴评
第三节 铁观音的感官审评
第六章 铁观音茶品质标准
第一节 九九标准
第二节 零四标准
第七章 铁观音的营销市场
第八章 铁观音的保健功效
第一节 古代保健记述
第二节 古今保健研究
第三节 铁观音茶养生、疗效的现代研究
第四节 铁观音饮用价值
第五节 铁观音的药理功效
第九章 铁观音的泡饮技艺
第一节 历代泡饮方法
第二节 现代冲泡法
第十章 铁观音的贮藏与包装
附录一:铁观音八种误区
附录二:茶叶标准有关知识
附录三: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
附录四:安溪县茶叶行业自律公约
附录五:溪县茶业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六:生态标准品牌科技
——安溪茶业稳健发展锻造核心竞争力
下册 安溪文化与茶文化
第三篇 安溪茶乡文化
序章 安溪茶乡文化概述
第一章 安溪茶乡文化古迹游
第一节 历史名胜古迹
第二节 宗教文化旅游胜地
第三节 古建筑文化景观
第四节 历史文献与艺术
第五节 今古文化旅游景点
第二章 安溪茶乡百姓与历史文化名人
第一节 茶区百姓源远流长
第二节 茶乡文化名人
第三章 安溪茶乡民间传奇故事
第一节 民间故事
第二节 民间传奇
第三节 民间典故
第四节 民间传说
第四章 安溪茶乡风土人情世俗
第一节 节日民俗
第二节 宗教文化
第三节 起居饮食文化
第四节 婚喜庆民俗
第五节 丧葬风俗
第六节 祭祀俗
第七节 建房民俗
第八节 交往礼俗
第九节 信仰民俗
第十节 迷信、陋俗
第五章 安溪茶乡社会风貌
第一节 宗教历史上的安溪茶
第二节 茶乡红砖赤瓦“皇宫起”
第三节 古时功名标志——楣杆
第四节 茶乡方言
第五节 社会风俗
第四篇 安溪茶文化
第一章 茶文化基本理念
第一节 茶文化的概念
第二节 茶文化的内容
第三节 茶文化的结构
第四节 茶文化的精神
第二章 安溪茶品文化
第一节 安溪茶的品评艺术
第二节 安溪茶的文化艺术
第三章 安溪茶政文化
第一节 安溪茶业机构沿革
第二节 税制环保及其规则
第三节 茶王赛及斗茶会
第四节 茶名人与茶文化专家
第五节 安溪茶区科技成果
第六节 斗(茶王)赛佳品获奖荟萃
第四章 安溪茶俗文化
第一节 饮用习俗
第二节 时令习俗
第三节 居家茶礼
第四节 风俗礼规
第五节 茶人行话
第五章 安溪茶意文化
第一节 文化现象
第二节 社会功能
附录1 中国茶文化和谐图的分解与应用
附录2 《安溪县茶叶协会记事(2004-2009年)》序
参考文献
后记
黄建璋,男,籍贯:福建人,著名茶文化研究专家,中国茶道六君子之一,茶业国学体系开创者。现任广东省文化学会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主任)、张天福与张宏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茶业蓝皮书》编委会副主编,福建省安溪乌龙茶研究会永久顾问、广东省福建安溪商会顾问,天派易学风水促进会召集人。曾任华南农业大学茶艺表演团导师/顾问、广州茶业协会创会常务副会长、广东岭南茶叶经济研究院创院常务副院长、荣获新中国60周年茶事功勋人物,从事茶文化推广及研究20多年,创建5个茶叶研究社团组织,策划举办10多大型茶事活动,创办2本省级刊物茶杂志并任主编,编著茶学及易学书籍10部,发表文章100多篇,在广东省文化学会等单位获奖多多,先后研究茶品有黄氏金观音茶、龙凤团八泡茶、状元铁观音茶、高尔夫茶、莲花禅茶、万三窖茶等茶叶产品几十种,构创茶业五大体系,建立黄建璋讲茶堂培养学生,弘扬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国学文化。爱好国学,立志做一名国学文化传播者,努力为社会传播文化思想的正能量。近年来,由于传承茶业国学的正能量在社会中获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2023年又受聘于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顾问、广东省顺德茶文化协会高级顾问、广州候鸟慈善基金会高级顾问、广东人家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高级顾问,在广东省文化学会年年获奖创新高。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工作站: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