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2卷1949-1976
领券享优惠,实图拍摄为准,单本非套书,非偏远地区包邮,极速发货
¥
51.99
4.4折
¥
118
九品
仅1件
作者王树荫 著;顾海良、顾海良、本卷 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树荫 著;顾海良、顾海良、本卷 编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0
-
版次
1
-
ISBN
9787300263793
-
定价
1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异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64页
-
字数
559千字
-
丛书
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 【内容简介】
-
1949年10月至1976年10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深刻*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这条主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开始了全新的探索历程,其中,既有凯歌行进的峥嵘岁月,也有挫折失误的曲折历程,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本书全面阐述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与经验教训,系统展示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进程中的理论成果。
- 【作者简介】
-
总主编 顾海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所长,***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社政司司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主要著述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与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共四卷)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本卷主编 王树荫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共北京党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副理事长;主持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写课题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项目3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与重点项目各1项等;出版专著、主编教材15部(套)、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等。
- 【目录】
-
导论
一、1949—1976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主题
二、1949—1976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三、1949—1976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一章《共同纲领》的颁布与新中国的成立
一、《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设想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三、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与实施
四、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与“不要四面出击”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一、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
二、对新中国社会性质和特征的判断
三、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展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一、意识形态领域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
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三、《毛泽东选集》和马列著作学习运动
四、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章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三、“三大改造”的基本历程和基本经验
四、对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创新
第五章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推进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六章“第二次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任务
一、“以苏为鉴”与“第二次结合”的提出
二、《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战略构想
第七章中共八大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与中共八大的召开
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多方面探索
三、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探索
第八章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创立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思想
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显现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四、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新发展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两种倾向及其变化
一、反右派斗争与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认识的改变
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纠“左”的初步努力及其成果
四、庐山会议与“反右倾”斗争
第十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一、调查研究与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巩固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教育事业和理论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理论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理论的发展
四、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多方面发展
第十二章外交方针的调整与中苏两党意识形态的纷争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中苏分歧的缘起
三、中苏两党意识形态的论战
第十三章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大曲折
一、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状况的重新估计
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展开及其教训
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后果
四、“文化大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失误
第十四章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确趋向的不懈努力
一、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艰难发展
二、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三、1975年的全面整顿
结束语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