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藏行 散文 谢天沙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康藏行 散文 谢天沙 新华正版

散文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8.18 5.1折 16 全新

库存1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天沙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12200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101页

字数89千字

定价16元

货号xhwx_1200421836

上书时间2023-07-24

仄言书铺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言
作者声明数点
章 前言

第二章 康藏物产简介
一、由金沙江说到砂里淘金
二、大草原里的骆驼——毛牛
三、藏胞的衣食之源——羊
四、耐寒的大肺马
五、高原上有森林吗?
六、沿海稀罕的几种药材
七、康藏有没有手
八、将来的大水力发电站

第三章 独特的生活惯
一、吃的种种
二、为什么出门必须骑马
三、渡曲与独索桥
四、原木作屋的庄房娃
五、牛厂娃的放牧生活
六、宝贵的牛粪与羊皮风筒
七、适应实用的服装
八、跳锅庄与民歌
九、人人武装的藏胞
十、藏胞的礼节
十一、藏文与藏语
十二、寂寞的老年人及其归宿
十三、雇读的学生
十四、复杂的藏洋
十五、独特的商帮与古老的贸易方

第四章 康藏妇女
一、赘婿制
二、劳动妇女
三、康藏妇女的装饰

第五章 剖视康藏的喇嘛教
一、宏伟精致的寺庙建筑
二、以颜来分喇嘛教的派别
三、尊贵的佛像
四、念经、坐静与拜佛
五、经塔、经鼓、经幡、吗咪堆
六、堪布、呼图克图与格西
七、喇嘛乐队与跳神
八、喇嘛寺的经济来源
九、德格印经院
十、稀少的女喇嘛——觉母

第六章 略析土司头人制度
第七章 山川风景
第八章 几件大事与人物
附录 建立藏区的乳脂 

内容简介:

康藏行/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编著者谢天沙。康藏行围绕着农牧民的衣食住行,对康藏丰富的物产、独特的生活惯、山川风物、语言文字乃至贸易货币等做了多方面的介绍。康藏地区的许多事物,对于当时的内地读者来说十分陌生,甚至闻所未闻:金沙江畔的淘金者,川藏高原的牦牛,雪山上的雪莲与冬虫夏草,骑着光背马放牧的孩童,原木作屋的庄房,烧火取暖的牛粪和羊皮风筒,快乐的跳锅庄,金项辉煌的喇嘛庙,镇转经的寂寞老人,脸上搽碗儿糖御寒的藏女,悬崖峭壁间坐静的喇嘛,五体投地的朝圣者

精彩内容:

    毛牛通常有内地的水牛那么大,但外形则似黄牛,不过它的毛以通体黑的*多,交配渐杂,亦间有黑白斑花像荷兰牛那样的。它外形所不同于黄牛者,是遍身披毛茸茸然,毛长可四五寸。尾毛尤长,有一大丛。毛牛时看来是很驯服的,藏胞们代它装上很重的载物,将十几头毛牛的牛绳(牛绳不是穿在鼻孔里而是缚在角上的)连在一起,依次行进,像骆驼样很听指挥。可是有时子一发,横冲直撞,它的角又锐利,往往人会被牛角贯腹而死。我曾亲眼看见一头毛牛发子直奔了二三里,凌厉无前,有如西班牙的斗牛。
    但我第三次更深刻的体认到毛牛是大草原里的骆驼,是在玉树以后,这时要横过千里冰封杳无人烟的大草原,我们依照当地惯,除带了一群羊外,还带了几头毛牛。首先,这时候不仅草已枯黄,而且上面有一层雪铺着;毛牛却能掘去上面这层雪,吃得下面的枯草,这样可以少带饲料。其次,大雪以后,洼阱的地方都被掩盖了,误陷入内,是很危险的,只有毛牛,感觉灵敏,它能趋避这些洼阱,选择结实的地走。而有时雪深没胫,行走困难,则赖毛牛先走过去踏得结实,然后便于行走。*后,也是*重要的一点,带着毛牛可以当作活动的粮库,它的肉肥胜黄牛,生肉冰干后削薄片嚼之尤有鲜味,旅行中途缺粮时,杀一头毛牛好供给几百人吃哩。
    三、藏胞的衣食之源――羊
    到达大河坝的那,马程将要结束,我与一位藏语翻译并骑而行。看见草原远处有数十只似羊一般大小的动物,可是行动迅速,风驰电掣,比马还快(后来坐在时速四十公里的汽车里,曾见路旁的黄羊,竟追到汽车前面去)。我问翻译那是什么?他说:这是黄羊,是一种肉味很好的野生动物,不过颇难猎取,不妨我去试试看。说完他策马而去,前进三十余里后,方始气咻咻的扬鞭归来,马鞍后系着一只击毙的黄羊。晚间生火烹煮以食,蘸着朋友所送的西宁醋,确比畜养的羊肉鲜美,大概因它奔跑快速剧烈,肌肉因之发达结实,所以瘦肉较多而好吃。我开玩笑的说:我们应多找几只黄羊,以代替带着备吃的一群羊。他却很严肃地答复:黄羊肉不过偶吃一顿罢了,我们游牧藏胞的穿衣御寒,饮食充饥,是全靠羊群的。
    我们通常知道游牧民族是依牛羊为生的,但牛是单胎为多,繁殖不快,故食料取资多偏重在羊。而在康藏区内,因为交通不便,棉与布皆需从远处输入,着高昂的价钱,所以穿着亦不得不从羊皮、羊毛上设了。在沿海,穿毛织品的呢绒是算比棉布较好的服装,藏区里却正相反:在玉树,要十二三斤的羊毛(这算是出产*好的青海细绒),才能掉换一尺粗蓝布:在德格,我约略计算过,一两金子可以买到一千一二百斤羊毛,所以他们以棉布为贵重的衣料,除了土司、堪布等以外,他们将羊皮连成的袍子上是没有布面的(是毛向身体而光皮板对外),只有妇女,为求装饰优美起见,才在皮袍的边缘上镶着一二寸阔的一条布。我曾在玉树以土制羊皮做了一件皮袍,用八块羊皮连成,重达三十余斤,共的代价只合三尺粗蓝布,所以我也因为布贵没有做袍面而让它光着皮板子。可是这件皮袍我在途中试穿了一次,始终没有再用,这样重我倒还承受得住,主要的是羊皮里存在着怪臭味,我实在受不了。因为土制羊皮不是硝的,只是涂点酥油使皮柔软,这酥油发酵后在发生着怪臭。除土制羊皮而外,妇女们以手工方式将羊毛捻成毛线,将毛线织成毪子(更好的叫氇氆,并染上红绿的花纹),不过制作方简陋,毪子粗疏得,’有如城市里用的地毡一样。
    吃的方面,除了宰羊取肉而食,主要的还在羊奶,用以制作各种食品。羊奶实在太便宜了,途中我们以一元藏洋买了两桶,有五六十斤。羊奶除饮用以外,拿去做酥油(也是城市里用的白塔油)。因为他们没有科学方培养好细菌,而只是自然发酵,所以有很多杂茵跑进去,又在分离脂肪与蛋白质时当然没有离心机,是用长时期震荡的方使脂肪慢慢浮到表面,因此分不净,杂质因而分解发臭,虽然用*新鲜的奶来制造,结果却做成了奇臭难闻的酥油。做成酥油后的奶,如有干燥机的话,原可制成很好的脱脂奶粉,但他们让其自然蒸发干燥后,却变成坚如砂砾的奶渣子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奶在发酵中途尚未提取酥油时,他们称为酸,这东西极为美味可,我想北京的所谓奶酪,也是类似的食品,不过糖在藏区是稀少而又贵重的,所以酸倍觉其酸了。
    羊如何养呢?我想特别介绍一下。因为有很多著书立说的朋友认为藏区人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做喇嘛的太多。我以为这看是不确的。诚然喇嘛教有影响于藏区人,但实在主因由于生产方式,使得人无多起来。我拿养羊的方一说,可以试觇其余。羊的种类,西北各省通常以尾巴分为大尾羊、小尾羊,藏区则多以角分为大角羊、小角羊,大致说来,小角羊的毛较细。交配方面,纯任自然,因之畜种益退化。p13-p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