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内科学(第2版)
  • 中医内科学(第2版)
  • 中医内科学(第2版)
  • 中医内科学(第2版)
  • 中医内科学(第2版)
  • 中医内科学(第2版)
  • 中医内科学(第2版)
  • 中医内科学(第2版)
  • 中医内科学(第2版)
  • 中医内科学(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内科学(第2版)

12 2.9折 42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肖振辉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76-5a-5

上书时间2024-05-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肖振辉 著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2
  • ISBN 9787117123136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9页
  • 字数 67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教材系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是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下,在2005年第一版卫生部规划教材出版后,经过三年的教学使用,在广泛征求使用学校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版精心修订,并由教育部选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本教材主要供全国各高等医药院校中医类专业及各相关专业专科层次开设中医内科学课程使用。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既是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I临床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对形成中医类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本教材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继承性,突出中医特色,体现高职高专教材特点,突出临床实用性和实践技能培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与国家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和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完全接轨。全体编写人员按照“精品工程”要求努力工作,注重教材质量。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
四、中医内科疾病中的病、症、证含义
五、中医内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原则
六、中医内科临证方法
七、《中医内科学》学习要求与方法
第一章肺病证
第一节感冒
第二节咳嗽
第三节肺痈
第四节哮病
第五节喘证
第六节肺胀
第七节肺痨

第二章心脑病证
第一节心悸
第二节胸痹
[附]真心痛
第三节眩晕
第四节中风
第五节不寐
[附]多寐
第六节痫病
第七节癫狂
第八节痴呆
[附]健忘

第三章脾胃肠病证
第一节胃痛
[附]吐酸
[附]嘈杂
第二节痞满
第三节呕吐
第四节呃逆
第五节腹痛
第六节噎膈
[附]反胃
第七节泄泻
第八节便秘
第九节痢疾

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一节黄疸
第二节胁痛
[附]胆胀
第三节头痛
第四节积聚
第五节鼓胀
第六节疟疾

第五章肾膀胱病证
第一节水肿
第二节淋证
[附]尿浊
第三节癃闭
[附]关格
第四节遗精
[附]阳痿
[附]早泄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郁证
第二节血证
第三节自汗、盗汗
第四节消渴
第五节内伤发热
第六节虚劳
第七节厥证
第八节痰饮

第七章经络肢体病证
第一节痹证
第二节痉证
第三节痿证
第四节腰痛

第八章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
第一节病案的沿革与意义
第二节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规范
[附一]住院病历体格检查基本内容
[附二]中医内科病案书写示例

附录一课间实习指导
附录二病案讨论指导
附录三《中医内科学》实践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和方法
附录四方剂汇编
附录五《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附录六主要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