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十年(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晚清十年(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国)

9787512699373

32.67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平安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99373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00页

货号710667221133

上书时间2024-04-03

晚亭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名称
晚清十年(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国)

作者
马平安

责编
赵真一

定价
46.00

ISBN号
9787512699373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版印次
1版 1次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200

出版时间
2023-03

印刷时间
2023-03

晚清十年,民族危机、存亡危机、统治危机,竞争危机。

面对重重危机,清政府自上而下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自强运动,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国计民生之诸多领域,希望达到富国强兵、消弭革命,挽救统治的目的。但是积弊已深,大势已去,最终在立宪派、北洋集团、地方督抚、皇族亲贵、革命党等各方的利益博弈中,清王朝的统治大厦轰然坍塌。

第一章 国策的转移

 一、统治者执政思路的转变

 二、疆吏的药方

 三、得失之小结

第二章 第二次自强运动

 一、改革官员任用制度

 二、增设新的行政机构

 三、兴办新式学堂

 四、改兵制练新军

 五、发展工、商、邮政与铁路交通事业

 六、得失之小结

第三章 官俸制度之改革

 一、清初文官俸禄之嬗变

 二、晚清官俸制度的改革与流产

 三、得失之小结

第四章 科举制度之废除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废科举引发新的社会危机

 三、得失之小结

第五章 利益集团的崛起

 一、北洋系的崛起

 二、立宪派的搅局

 三、得失之小结

第六章 “西天取经”与政治改革的得与失

 一、立宪派的政治诉求

 二、前所未有的出洋考察

 三、自掘坟墓的政治改革

 四、得失之小结

第七章 慈禧晚年的高层人事架构

 一、着眼长远,潜移默化安排身后事

 二、新一轮高层人事架构

 三、奕动、袁世凯结党

 四、得失之小结

第八章 慈禧平衡朝局之办法

 一、否定庆袁的改制方案

 二、扶植瞿鸿禨、岑春煊抵制庆袁势力

 三、用张之洞牵制袁世凯

 四、以铁良代替袁世凯掌管兵权

 五、得失之小结

第九章 摄政王载沣的理政方略

 一、罢黜袁世凯

 二、剪除袁党

 三、集权皇室

 四、外放铁良

 五、用士官生代替北洋武备派

 六、冷落顾命大臣张之洞

 七、对奕劻既用又抑

 八、得失之小结

第十章 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

 一、亲贵党争

 二、内阁总理的尴尬

 三、奕励力荐袁世凯

 四、庆袁翻牌、清帝逊位

 五、得失之小结

结语

 第一,穷则变

 第二,变,未必通

 第三,种瓜得豆

 第四,启示与鉴戒

主要参考书目

马平安,1964年生,河南卢氏人,历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史、中国近代政治史。写作出版《春秋何以无道》《战国何以称雄》《晚清变局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北洋集团与晚清政局》《中国政治史大纲》《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中国近代政治得失》等著作20余部;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第一章 国策的转移

一、统治者执政思路的转变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在流亡途中,经过颠沛流离之苦后,慈禧太后痛定思痛,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改弦易辙,在国家推行全面改革。很快,她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力求振作的上谕。

这道上谕的发表,标志着清末新政的开始。上谕说:

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易;损益可知,著于论语。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伊古以来,代有兴革。当我朝列祖列宗因时立制,屡有异同。入关以后,已殊沈阳之时。嘉庆、道光以来,渐变雍正、乾隆之旧。大抵法积则敞,法敝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旰焦劳,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敝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整训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去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自丁戊以还,伪辩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祸,殆更甚于红巾。迄今海外逋逃,尚以富有贵为等票诱人谋逆,更藉保皇保种之奸谋,为离间宫廷之计。殊不知康逆之讲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该逆等乘联躬不豫,潜谋不轨。朕吁恳皇太后训政,乃得救朕于濒危,而锄奸于一旦,实则剪除叛逆。皇太后何尝不许更新,损益科条?朕何尝概行除旧?酌中以御,择善而从。母子一心,臣民共睹。今者恭承慈命,一意振兴,严祛新旧之名,浑融中外之迹。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藉为藏身之固。而胥吏恃为牟利之符。公私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祸天下者在一例字。晚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学之本源也。居上宽,临下简;言必信,行必果。服往圣之遗训,即西人富强之始基。中国不此之务,徒学其一言一话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情面,肥利身家之积习。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总之,法令不更,铜习不破,欲求振作,须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内悉条议以闻,再行上禀慈谟,斟酌尽善,切实施行。至西幸太原,下诏求言,封章屡见。而今之言者,率出两途:一则袭报馆之文章;一则拘书生之浅见。指其病未究其根,尚囿于偏私不化;睹其利未睹其害,悉归于窒碍难行。新进讲富强,往往自迷始末;迂儒谈正学,又往往不达事情。尔中外臣工,当鉴斯二者,酌中发论,通变达权,务极精微,以便甄择。特是有治法尤贵有治人。苟无其法,敝政何从而补救;苟失其人,徒法不能以自行。使不分别人有百短,人有一长,以拘牵文义为守经;以奉行故事为合例。举宜兴宜革之事,皆潜废于无形;旅进旅退之员,遂酿成不治之病。欲去此弊,慎始尤在慎终;欲竟其功,实心更宜实力。是又宜改弦更张,以祛积弊,简任贤能,上下交做者也。朕与皇太后久蓄于中。物穷则变,转弱为强,全系于斯。倘再蹈因循敷衍之故辙,空言塞责,遇事偷安,宪典具在,决不宽贷。将此通谕知之。

这篇上谕主要表明:

第一,经过庚子事变后,慈禧太后在反思之余,政治态度发生了一个比较彻底的转变。这就是从原来抱残守缺的改革开始向全面的维新图强转变。在这道上谕中,最高统治者虽然仍宣布康梁为“逆党”,斥责康梁变法为“乱法”,但并没有反对变法从新的意图。慈禧太后的这种做法主要是想将自己即将举行的新政与戊戌变法区别开来,但其变法自强的愿望与主张是坚定的。

第二,清朝最高统治者终于走出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怪圈,不再拘泥于祖宗的成法。认识到了“法积则敝,法敝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第三,在总结过去洋务运动成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这道上谕希望突破洋务运动的樊篱,指出了“晚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学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因此,富强之路、振兴之望在于必须舍西政之皮毛,而求西政之本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