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维新史(精)
9787513341158
¥
39.45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 [加]赫伯特˙诺曼 著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 9787513341158
出版时间 2020-01
装帧 平装
页数 229页
货号 706491786392
上书时间 2024-04-0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名称 日本维新史(精) 作者 (加拿大)赫伯特·诺曼 责编 汪欣 译者 赵阳 定价 58.00 ISBN号 9787513341158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版印次 2版 1次 开本 16开 装帧 精装 页数 229 出版时间 2020-09 印刷时间 2020-09 《日本维新史》一书从政治、经济、外交等角度梳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探讨日本如何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从封建国家迅速过渡到现代国家,分析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特质及背后的原因。 本书以专题式、夹叙夹议的方式展开。在分析过程中,作者既从纵向角度探讨日本的政治、文化传统对明治维新的影响,也从横向角度比较世界其他地区的反封建、反殖民革命,如与英国圈地运动、法国大革命进行对比,阐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在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又与中国进行比较,探讨在面对西方殖民与贸易扩张时,日本与清廷在应对方式上的异同。透过比较,读者能够更好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本书作者赫伯特·诺曼是著名的日本史学家,长期从事日本历史的相关研究,曾任职于加拿大驻日大使馆,因此本书既参考日文一手文献,也引用西方学者对明治维新的研究成果,是日本明治维新史的经典之作。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明治维新的背景 第一节 封建制度的腐朽 第二节 打破海禁 第三章 明治维新 第一节 封建势力和商人联合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各藩的独占制及其对封建势力与商人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资本主义输入各藩 第四节 封建商人联盟与明治维新 第五节 在藩政改革运动中现代官僚阶级诞生:以长州藩为例 第六节 明治初年的农民运动(1868—1877) 第七节 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下级武士 第八节 因“征韩论”而引起的分裂 第九节 与政府持续对立终酿成内战 第十节 明治政府的反封建政策:新政府对封建诸侯和地主阶级的态度 第十一节 结论:对日本建成现代化国家有重要影响的诸因素 第四章 早期的工业化 第一节 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第二节 劳动力分工 第三节 资本积累 第四节 欧洲重商主义和日本重商主义的比较 第五节 日本银行资本的优势地位 第六节 外国资本在早期日本工业化中发挥的作用 第七节 战略行业的历史和影响 第八节 出于军事需要的日本工业化出发点 第九节 工业政策的改变及国营工厂转让的法律 第十节 重要工业和官僚阶级 第五章 土地改革及其社会影响 第一节 土地私有的趋势 第二节 1873年地税改革条例 第三节 农民丧失土地 第四节 农民丧失土地及其影响——英日两国对比 第五节 日本农业实行小规模经营的原因及影响 第六节 日本佃农的社会特点 第七节 停滞的过剩人口问题及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第八节 国内市场的形成及其局限 第六章 政党与政治 第一节 第二阶段(1877—1883)农民运动与自由党的诞生 第二节 早期政治团体和政党概况 第三节 政府对政党的政策 第四节 1884年自由党解散后农民运动的新转变 第五节 国家权力的强化:1889年颁布宪法 第六节 政党和议会 第七节 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第八节 为了国家独立,日本必然选择对外扩张的原因 第九节 自由党反对派的立场和日本政府内的“军政问题” 结论 明治史参考书目提要 外文参考书目 日文参考书目(按照拼音排序) 外国杂志论文参考中文参考书目 日文杂志论文 赫伯特·诺曼(E.Herbert Norman),历史学家、加拿大外交官。诺曼1909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先后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获得东方学博士学位,以日本史研究著称。诺曼曾任职于加拿大驻日大使馆,并在盟军占领日本期间以加拿大代表身份在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手下工作。随后诺曼出任加大拿驻埃及大使,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开罗期间,诺曼再次被指控为共产党间谍,随后选择自杀结束生命。著有《日本维新史》(Japan's Emergence As A Modern State)、Soldier and Peasantin Japan: The Origins of Conscription(1943)、Andō Shōeki and the Anatomy of Japanese Feudalism(1949)等书。 这本书试图甄选并分析明治改革举措的相关特征,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现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外交政策的基础,继而追溯明治改革举措的历史渊源,日本经过制度结构调整,国家政权得到巩固,这些都是自19世纪末封建王朝后期开始的。虽然本书还涉及一些其他相关问题,但全书主题是要解读明治维新(1868)后,日本以集权、专制的国家形态走上快速发展、创新的道路,探究在国家扶植和控制下,日本工业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这篇绪论将先前学术概括、结论与现今相结合,后文内容也是如此。本书所付诸的努力难以在有限篇幅内被完全表达,所以有待于读者去思量现代日本与明治时期日本的差异,排除不相关、短暂事件的影响,搜寻明治政府较为根本和影响深远的特质,评估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日本实施维新政策的影响。希望读者能时常想到现今,如此一来,无论读者会从这本书发现何种有趣和有价值的观点,都可能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对思考1940年日本的读者而言,书中有关明治时期的一些内容似乎有些遥远。然而明治时代的许多事物在日本沿用至今,甚至在当代日本更为流行:官僚体制和部队等级制度的发展和演化;政党和国会的懦弱无能;小型工业企业激增;为适应日本本国需求而引进西方技术;乡村人口过剩、可用于农耕的土地稀少等农业危机频繁发生;国内市场购买力薄弱——这些都是影响日本人生活较为明显的现象。只有理解明治时期的相关知识,人们才能真正领会以上问题的实质。相应地,若以明治时期为背景,维新之前,即德川幕府时代的显著特征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本书的第二章为读者介绍1868年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佛教的因果循环论是令人生厌的老生常谈了,它大意是说:无论开始发生什么事,经过一系列的因果循环,之前的事情必定会塑造和约束之后的事物。因此,学者要追溯既往,探求根源。不过我们不必全盘接受这一佛教教义,不必在个人和国家事务上秉持宿命论。历史进程如奔流的长河,它的河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固定,但人类的意愿不可避免地会推动它,使之发生倾斜。人们可能会推动河道弯向这侧,或者曲向那边,却不能完全阻塞河流的奔淌。日本的情形就是如此:明治时期的建筑家们构思好蓝图,构建新时代的材料却是现成的,那就是——先前时代的遗产。 就日本的情形而言,封建王朝腐朽不堪,众多问题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正因为德川幕府时代所遗留的局限,相较于其他历史悠久的现代国家,日本的选择和转变机会并不多。但正如明治维新先驱者所体现出的那样,这种局限可以转化为优势。先驱者们以此来提醒国人前途充满危机,并打消了国人想凭借捷径到达乌托邦或神圣帝国的妄想。相应地,政治和外交在他们灵活的手中变成一套极其复杂的柔术,这是一项化弱为强、转失败为新攻势的艺术。他们意识到若想使国家从衰败的封建制度中摆脱出来,在向世界列强宣战前,甚至在与摇摇欲坠的清朝开战前,这个新政权都需要一定时间和休整来恢复国力。鉴于对本国限制条件的认识,日本小心地静候列强陷入纷争的时机,它在面临列强联手威胁时选择退让,然后在列强发生纷乱之时,趁其不备,精准打击。明治维新后日本接连发生的事件就是最好例证,无须向读者重复,读者也会想到。但是,如果要概括日本对外政策的特征,我们最好还是回忆一下1887年谷干城子爵那番令人印象深刻的话: 提升军事力量以保卫国家安全——鼓舞、护卫国内人民,然后等待欧洲各国发生纠纷,这种纷争迟早会发生,虽然我们很清楚我国与欧洲列强纷争没有直接关联,但是这种国际重大事件也会震撼东方各国。因此,尽管我国不会卷入欧洲纷争的旋涡,不过我国可以趁势成为东方的霸主。P2-3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