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学校教材:微生物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等学校教材:微生物学

634.5 34.5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信之,黄君红 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113747

出版时间200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03页

定价34.5元

上书时间2024-12-27

天舞宝輪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高等学校教材:微生物学
定价:34.50元
作者:蔡信之,黄君红 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01
ISBN:9787040113747
字数:
页码:403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微生物学》共12章,内容包括绪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的生态、传染与免疫、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学实验40个以及附录7个,书后还列有主要参考文献。《微生物学》由复旦大学微生物学权威周德庆教授主审。根据师范、师专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微生物学》着重介绍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适当介绍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取材广泛,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概念准确,图文并茂。《微生物学》除适合师范类大学本科和专科学生作为教材外,也可供师范类微生物学教师备课参考及函授学生使用。
目录
绪论节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二、微生物学的任务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一、我国古代人民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二、微生物的发现三、微生物学的奠基四、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五、我国微生物学的简况习题章  原核微生物节  细菌一、细菌的基本形态和大小二、细菌的细胞结构三、细菌的繁殖方式四、细菌的群体形态第二节  放线菌一、放线菌的形态结构二、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三、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四、放线菌的代表属第三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一、蓝细菌二、立克次氏体三、支原体四、衣原体五、螺旋体六、蛭弧菌七、粘细菌八、古生菌习题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节  酵母菌一、酵母菌的形态结构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三、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四、重要代表菌第二节  霉菌一、霉菌的形态结构二、霉菌的繁殖方式三、霉菌的菌落特征四、重要代表菌第三节  粘菌一、粘菌的形态和结构二、粘菌的生活史三、粘菌的分类第四节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习题第三章  病毒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一、病毒的大小二、病毒的形态三、病毒的化学组成四、病毒的结构五、病毒的对称性六、包涵体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一、病毒的一般增殖过程二、几种病毒的增殖过程三、一步生长曲线四、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细菌五、肿瘤病毒与癌基因六、理化因素对病毒感染性的影响第三节  病毒的分离和测定一、病毒的分离与纯化二、病毒的检出三、病毒效价的测定第四节  病毒的种类和分类一、脊椎动物病毒二、昆虫病毒三、植物病毒四、微生物病毒五、病毒的分类和命名第五节  亚病毒一、类病毒二、卫星病毒三、卫星RNA四、朊病毒习题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节  微生物的营养组成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一、光能无机营养型二、光能有机营养型三、化能无机营养型四、化能有机营养型第三节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一、单纯扩散二、促进扩散三、主动运输四、基团转位五、膜泡运输第四节  培养基一、配制培养基的原则二、培养基的类型习题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分解一、纤维素的分解二、淀粉的分解三、果胶质的分解四、木质素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五、几丁质的分解六、蛋白质的分解七、氨基酸的分解八、烃类及有机农药的分解第二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一、发酵二、呼吸第三节  微生物的自养代谢一、光能自养微生物二、化能自养微生物三、自养微生物对CO2的固定第四节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一、固氮微生物二、固氮作用机理第五节  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与代谢调节一、糖的生物合成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三、核酸的生物合成四、代谢调节第六节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一、次生代谢及其产物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调节习题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节  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一、纯培养的分离方法二、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三、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四、微生物的同步生长五、微生物的群体生长第二节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一、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二、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一、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方法二、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方法习题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和变异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一、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二、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第二节  微生物的突变一、微生物突变体的主要类型二、基因突变的特点三、基因突变的机制四、诱变剂与致癌物质五、DNA损伤的修复第三节  细菌的基因重组一、转化二、转导三、接合四、原生质体融合五、溶源转变六、染色体外遗传因子的转移与重组第四节  真菌的基因重组一、有性生殖二、准性生殖第五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知识的应用一、诱变育种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三、基因工程第六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二、菌种的保藏习题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节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一、土壤中的微生物二、水体中的微生物三、空气中的微生物四、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五、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六、环境中的微生物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一、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二、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三、微生物在磷素循环中的作用四、微生物在硫素循环中的作用五、微生物在其他元素循环中的作用六、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七、环境污染对微生物的影响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物环境一、互生关系二、共生关系三、竞争关系四、拮抗关系五、寄生关系六、猎食关系习题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节  传染一、病原菌传染的机制二、环境条件对病原菌传染的影响三、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一、生理屏障二、吞噬细胞三、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因素四、炎症反应第三节  抗原一、抗原的性质二、微生物的抗原结构三、佐剂第四节  特异性免疫一、特异性免疫的组织学基础二、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三、抗体与体液免疫四、特异性细胞免疫五、免疫应答的病理反应六、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第五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二、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类型习题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节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与命名一、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二、微生物的命名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一、经典分类法二、化学分类法三、遗传分类法四、数值分类法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一、细菌的分类系统二、真菌的分类系统习题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应用节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一、微生物与土壤的生物活性二、微生物肥料三、微生物饲料四、微生物农药五、沼气发酵六、食用菌栽培第二节  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一、微生物与食品制造二、微生物与饮料生产三、微生物与有机酸生产四、微生物与酶制剂生产五、微生物与湿法冶金六、微生物与石油工业第三节  微生物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一、生物制品二、抗生素三、葡萄糖酐四、干扰素五、核苷酸六、其他药物七、疾病的诊断第四节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一、微生物与污水处理二、微生物对固体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三、微生物与生物修复四、微生物与环境监测习题微生物学实验实验须知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实验二  细菌的单染色法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四  细菌芽孢染色法实验五  鞭毛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实验六  荚膜染色法实验七  微生物拟核的体内和体外染色观察实验八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实验九  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实验十  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实验十一  霉菌形态的观察实验十二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观察与识别实验十三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十四  培养基的制备实验十五  消毒与灭菌实验十六  从土壤中分离与纯化微生物实验十七  微生物的培养特征实验十八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实验十九  菌种保藏实验二十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实验二十一  平板菌落计数法实验二十二  光电比浊计数法实验二十三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二十四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二十五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二十六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二十七  抗生素的效价测定实验二十八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实验二十九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化反应实验三十  微生物的诱发突变实验三十一  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实验三十二  细菌质粒DNA的小量制备实验三十三  质粒DNA的转化实验三十四  水的细菌学检查实验三十五  噬菌体的分离和纯化实验三十六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实验三十七  凝集反应实验三十八  环状沉淀反应实验三十九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实验四十  乳中细菌的检查附录附录一  染色液的配制附录二  培养基的配制附录三  常用试剂的配制附录四  常用消毒剂的配制附录五  洗涤液的配制及细菌滤器的清洗方法附录六  教学常用菌种附录七  微生物实验的器材及仪器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