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场法律常识案例读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职场法律常识案例读本

8 2.0折 39.8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慧永,刘双玉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21603781

出版时间201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39.8元

上书时间2024-04-14

靖鮟大君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职场法律常识案例读本
定价:39.80元
作者:蔡慧永,刘双玉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8-01
ISBN:9787521603781
字数:
页码: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 生动有趣的案例揭示生活中隐藏的法律纠纷及隐患> 深入剖析法律问题,条分缕析释明法律依据> 触类旁通,延伸讲解相关法律知识> 一针见血指出应对方案,提升读者自助能力
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为四章,分别为“入职”“履职”“离职”“后续”,从入职到离职的时间维度讲述有关职场法律常识,汇总时下有关职场的热点话题,精选相关法律要点,对典型案例作了深入评析,对相关联的法律条文进行了细致解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本普法宣传读本,为职场劳资双方提供一本学法工具书。法律乃治国之重器,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希望读者朋友们通过对普法案例的学习,不断补充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目录
案例一 岗前实习——何时起算入职时间/ 003案情回顾/ 003法理分析/ 004法院这样来认定/ 004知识拓展/ 006参加工作前应注意的问题/ 006普法提示/ 010莫让违法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 010案例二  诚信入职——一场由简历引发的纠纷/ 012案情回顾/ 012法理分析/ 013怎样认定入职欺诈/ 013知识拓展/ 015入职诚信所包含的方面/ 015普法提示/ 020诚信,是社会的基石/ 020案例三 预防职业陷阱——关于入职时用人单位的各种套路/ 022案情回顾/ 022凭什么收我的承包金/ 022法理分析/ 023向劳动者收押金不合法/ 023知识拓展/ 024哪些套路扰人眼/ 024普法提示/ 031保护自己要懂法/ 031案例四 会签会看劳动合同——从“雾里看花”到“拨云见雾”/ 032案情回顾/ 033法理分析/ 034(一)劳动合同就是“护身符”/ 034(二)拿好用好“护身符”/ 034(三)遭遇拒签劳动合同/ 035知识拓展/ 036(一)雾里看花看合同/ 036(二)跳出无效合同的陷阱/ 040普法提示/ 040(一)向空白合同说“不”/ 040(二)诚实守信不代签/ 041(三)不交押金不押证/ 041(四)规章制度看仔细/ 041(五)劳动关系证据主动收/ 042案例五 试用期——试用期如何安全着陆/ 043案情回顾/ 044法理分析/ 046知识拓展/ 049(一)只有试用期的合同/ 049(二)过了试用期还能反悔吗/ 050(三)试用期生病怎么办/ 050(四)超出的试用期/ 050普法提示/ 051(一)“夹着尾巴做人”/ 051(二)试用期福利不可低人一等/ 051(三)试用期不要“口说无凭”/ 052(四)试用期内离职被索培训费/ 052(五)遭遇陷阱可投诉/ 052第二章 履职案例一 费的计算——费到底该如何算/ 055案情回顾/ 055法理分析/ 057(一)工作时间怎么算/ 057(二)费的种类/ 057(三)费的计算基数/ 058(四)绵绵几时休/ 060(五)休息日后安排补休还有费吗/ 060(六)值班算吗/ 061知识拓展/ 061(一)特殊工时制有多特殊/ 061(二)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巧区分/ 062普法提示/ 063(一)证据要保存/ 063(二)打卡记录作为证据的条件/ 064(三)上班休息下班干,工资可不给/ 064案例二 年终奖的发放规则——休动我的年终奖/ 065案情回顾/ 065法理分析/ 066(一)年终奖是工资吗/ 066(二)单位是否必须要发年终奖/ 067(三)年终奖的发放依据/ 068(四)提前离职能否获得年终奖/ 068(五)披着“年终奖”外衣的“工资”/ 069知识拓展/ 070(一)规章制度作用大,合理使用好处多/ 070(二)规章制定要民主,公示程序少不了/ 071普法提示/ 072(一)口头承诺不靠谱,证据意识要加强/ 072(二)变了味的年终奖,失德失心损失大/ 073(三)规章制度合理用,沟通反馈不可少/ 074案例三 职场调岗的明规则——任性调岗不可为/ 075案情回顾/ 075法理分析/ 076(一)约定调岗从约定/ 076(二)约定不明要合理/ 077(三)擅自调岗是违约,造成损失需赔偿/ 078(四)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079(五)同工同酬是原则,薪随岗走更公平/ 079(六)岗位没换地点变,合情合理才可以/ 080(七)合同变更需协商,书面合同要牢记/ 081知识拓展/ 081(一)仅仅合法还不够,合理性审查也必要/ 081(二)合理调岗有必要,程序规范才合法/ 082普法提示/ 083(一)自主经营是权利,随心所欲不可取/ 083(二)诚实守信是原则,翻案文章做不得/ 083(三)拒绝调岗不上班,消极怠工不可取/ 084案例四 女职工“三期”——不得不说的“秘密”/ 085案情回顾/ 085法理分析/ 086(一)孕期女职工的假期及待遇/ 086(二)产期女职工的假期及待遇/ 087(三)哺乳期女职工的假期/ 087(四)“三期”女职工的调岗限制/ 090(五)“三期”劳动报酬/ 091知识拓展/ 092(一)辞职后发现怀孕还能反悔吗/ 092(二)生育保险待遇知多少/ 092(三)流产待遇/ 093(四)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后女职工发现在劳动合同期满内已经怀孕的劳动关系/ 093普法提示/ 093(一)女职工需警惕的无效条款/ 093(二)未婚而育的损失/ 094(三)请假需规范/ 094(四)“隐孕”之伤/ 095案例五 员工致损的赔偿问题——员工被骗,企业受损,谁来埋单?/ 096案情回顾/ 096法理分析/ 099(一)法律依据/ 099(二)法理辨析/ 100知识拓展/ 102(一)法院怎么判/ 102(二)劳动者侵权小结/ 103普法提示/ 104案例六 员工“泡病假”——恶意“泡病假”,后果很严重/ 106案情回顾/ 106法理分析/ 109(一)医疗期和病假/ 109(二)我国关于医疗期的规定/ 110(三)理论辨析/ 111知识拓展/ 111(一)医疗期有多长/ 112(二)特殊医疗期/ 113(三)病假期间是否需要发放工资/ 113普法提示/ 114(一)对劳动者的建议/ 114(二)对用人单位的建议/ 115案例七 社会保险——不容忽视的基本权利/ 116案情回顾/ 116法理分析/ 117知识拓展/ 119普法提示/ 120案例八 带薪年休假——谁动了我的年休假/ 125案情回顾/ 125法理分析/ 126知识拓展/ 127普法提示/ 132案例九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更为稳固的保障/ 134案情回顾/ 134法理分析/ 136知识拓展/ 136普法提示/ 141第三章 离职案例一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分手”,可否要求“分手费”/ 145案情回顾/ 145法理分析/ 146知识拓展/ 149(一)劳动者行使解除权的其他问题/ 149(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151(三)劳动合同终止/ 152普法提示/ 153案例二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说“分手”/ 155案情回顾/ 155法理分析/ 157(一)即时辞退/ 157(二)预告辞退/ 158知识拓展/ 159(一)预告辞退的限制/ 159(二)举证责任的分配/ 160(三)规章制度/ 160(四)违法解除/ 161普法提示/ 163案例三 妥善办理离职——离职手续,你办得稳妥吗?/ 165案情回顾/ 165离职了,我也要拿回我的钱/ 165法理分析/ 166为什么要支持劳动者的主张/ 166知识拓展/ 168离职,心平气和,好合好散/ 168普法提示/ 173守好自己的权利,离职也要办稳妥/ 173第四章 后续案例一 竞业限制——离职时的“紧箍咒”/ 177案情回顾/ 177法理分析/ 179(一)竞业限制制度/ 179(二)新用人单位的责任/ 180(三)劳动者解除竞业限制协议/ 182知识拓展/ 184普法提示/ 184案例二 离职后的附随义务——人走了茶不能凉/ 186案情回顾/ 186法理分析/ 188(一)附随义务是什么/ 188(二)附随义务有哪些/ 188(三)附随义务的法律依据/ 189(四)不履行附随义务的后果/ 190知识拓展/ 190(一)人事档案关系大,劳动争议应该管/ 190(二)社保配套在完善,遗留问题及时补/ 191普法提示/ 193(一)用人单位责任大,关键文件妥善管/ 193(二)自己的事儿放心上,及时处理少麻烦/ 194(三)好聚好散重情义,职场风正暖人心/ 194案例三 工伤那些事儿——工伤的认定有规定/ 196案情回顾/ 196法理分析/ 197(一)法律依据/ 197(二)立法沿革/ 198(三)理论辨析/ 198知识拓展/ 201(一)工作当中突发疾病(非职业病)抢救48小时未死,属于工伤吗/ 201(二)没有劳动关系就不能申请工伤认定了吗/ 202(三)退休人员返聘出意外,是否属于工伤/ 203(四)四种特种情况无法认定/ 204普法提示/ 205(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05(二)对劳动者的建议/ 205(三)对用人单位的建议/ 206
作者介绍
蔡慧永,二级高级法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刘双玉,二级高级法官,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