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 青春就是梦和游戏 【正版九新】
  • 【包邮】 青春就是梦和游戏 【正版九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包邮】 青春就是梦和游戏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13.2 3.7折 36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河合隼雄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23532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9787549623532

上书时间2024-12-12

文渊文化传媒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河合隼雄(1928-2007),他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心理学大师,也是村上春树推崇的心灵导师。不管前来咨询的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都尽力帮助每个人解决难题,脱离困境。他主攻分析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及日本文化,是初次获得荣格派分析师资格的日本人,并将“箱庭疗法”引入日本。另外,他还创立了日本临床心理师资格认定协会,为临床心理师资格认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是原日本文化厅厅长、京都大学名誉教授、靠前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名誉教授。他涉猎十分广泛,著作涉及心理学、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与村上春树、大江健三郎、吉本芭娜娜等名家有许多学术上的交流。
河合俊雄(1957-),日本心理学家,京都大学教授。与父亲河合隼雄同为荣格派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心理治疗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著有《荣格:灵魂的现实性》《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等书。

目录
第一章 何谓青春
1. 青年期
2. 春天的到来 
3. 心的构造
4. 现代的青春形象

第二章 青春的现实
1. 现实的多层次性
2. 体制的矛盾心理
3. 身体性
4. 青春的伦理

第三章 青春的梦
1. 浪漫主义
2. 梦与现实
3. 梦的实现

第四章 青春的游戏
1. 游戏的意义
2. 游戏与宗教性
3. 游戏与教育
4. 游戏的成就

第五章 青春的别离
1. 毕业
2. 永远的少年
3. 背叛
4. 无边界的青春

后 记 
解 说

内容摘要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场寻找自我的冒险。何谓青春?青春是充满不可思议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不知道自己应做何事。如果把青春比作是从处于“被管理下”的羊群中迷走的羔羊,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
在我们自己随性而游戏时,可谓相当的自由,但是当我们作为一个自然人,特别是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成员时,每一个行为都在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被看不见的绳索束缚住的感觉,而此时能带给我们解放与放松感觉的就是游戏。

精彩内容
青春就是梦和游戏:提到“青春”一词,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会联想起什么呢?有些人甚至觉得,“青春”一词已经是消亡的词语了。近些年,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青春期消亡说”、“青春期平稳过渡说”等学说,对于赞同这类理论的人来讲,探讨“青春”一词的意义,恐怕已经成了一件很无聊的事情。即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也常常从年轻人口中听到“享受青春”一词。我总觉得,年轻人嘴里的“青春”,似乎已经变了味道。看到《青春就是梦和游戏》这样的书名,相信不少年轻人会马上感觉到扫兴吧。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青春”一词并未离我们远去,“梦想和游戏”也仍然存在。只是,我们不能否认,在近二三十年内,这些概念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我们探讨时代变迁中的“青春就是梦和游戏”这一课题之前,我想先就“青春”一词的概念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1青年期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专门领域叫做“青年心理学”。如果我们把人的成长阶段分为幼儿期、少儿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的话,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就是成年期之前的青年人心理。笔者曾经担任过“青年心理学”这门课的讲师。当时,我曾经让学生写下自己对\"青年\"这一词所涵盖的年龄范围的判断,并加以统计。现在,虽然我不记得当时的统计结果,但是印象中(说起来,当时搞这个调查就是为了证实自己的印象与推测),学生们所定义的\"青年\"的年龄范围,与心理学中的定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心理学领域里,对“青年”一词年龄范围的定义,虽然因学者而异,但基本都在22岁到26岁之间。而在学生心目中,“青年”的年龄上限则是30岁,一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是35岁。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偏差”,是因为心理学注重通过\"客观\"指标对成年之前的时期进行定义,因此得出的年龄范围偏低,而学生则是从“主观”角度出发进行定义的,所以“青年期”涵盖的年龄范围被人为地拉长了。这个结果直接映射出了一个关于青年期的问题,那就是,虽然我们的身体达到了成年的标准,但心理上往往还是会觉得自己仍然处于青年期。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件事也反映了我们虽然成人了,但仍希望自己处于青年期的这一具有普遍性的心理状态。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发现,“青年期”一词是一个很难明确下定义的概念。这个时期的定义会随着我们的思考方式的改变而变化。这一现象,从本质来讲,源于现代社会里人们对“大人”一词的模糊认识。当今社会,我们在生理层面上、社会学层面上、心理学层面上对“大人”一词的定义都存在偏差,因此,如果姑且抛开生理层面的定义不讲,只是为“大人”一词的本质下一个定义的话,想必是相当困难的吧。
虽然无法明确定义,但是姑且作为人生的一个时期而被我们加以关注的青年期,在近代社会以前,其实原本没有那么重要。更确切地说,那个时代,还没有产生青年期这一特定的概念。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近代社会以前,儿童与大人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儿童到达了规定年龄,通过参加“成人仪式”这一特殊仪式而“长大成人”。那时候,是不存在“青年期”这一儿童与大人之间的过渡期的。
当人类开始认真思考“进步”这一概念时,“青年期”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才逐渐凸显出来。当我们把社会作为一个“已经完成”的产品进行思考时,由于社会方方面面已然发展健全,因此就不再存在“进步”的空间。这样,如何“融入”这个健全的社会,就变得重要起来,而如何进行社会“变革”等问题,也就不再需要我们去思考了。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讲,在成长为“大人”并“融入”这个社会之前,只要作为小孩子安安心心地生活就好了,不可能出现反抗和苦恼等问题。
然而,人类如果十分重视“进步”的话,社会也应该随之而“进步”,这个时候,人们自然而然会对即将成为社会中的一分子的成年人预备队,也就是青年人,产生“进步”的期待。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人们也会对尚未成人,尚不能“独当一面”的青年人产生一种轻视。在这样的矛盾心理的影响下,青年人就被推向了一个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也就是说,青年人同时具备了超越成年人的可能性,和还未长大成人的卑微性。而这两点正反映了青年期的特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