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中国公民慈善意识培育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
12
2.5折
¥
48
九五品
库存2件
作者陈东利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114753
出版时间2014-1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9787567114753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陈东利编写的《中国公民慈善意识培育》将公民慈善意识培育问题置于转型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力图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和方法,加速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完善。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陈东利,山东汶上人,1983年12月生,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师。2013年6月毕业于同济大学马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曾于2012年赴美国里海大学访学。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道德教育比较、公民慈善意识培育等。
目录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一)我们为何需要慈善
(二)本书研究的着眼点
(三)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一)西方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基本思路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公民慈善意识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公民”与“公民意识”
(一)“公民”的界定与划分
(二)“公民意识”的内涵
二、“慈善”与“慈善意识”
(一)慈善的中西方释义及源流
(二)慈善的文化内涵及其功能
(三)慈善理念与慈善意识分析
(四)公民慈善意识的本质特征
三、对公民慈善意识的诠释与引申
(一)人道与人本
(二)公平与正义
(三)权利与责任
(四)人格尊严与平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慈善理念
一、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伪善
(一)马克思主义对伪善的批判
(二)批判慈善的社会历史因素
二、社会主义慈善的唯物史观基础
(一)慈善合乎唯物史观的解读
(二)慈善关乎人的自由与尊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慈善理念
(一)慈善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二)慈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中国特色慈善理念的目标
第三章 中西慈善观的嬗变及现代启示
一、西方慈善思想探源及历史嬗变
(一)古希腊古罗马的慈善渊源
(二)基督教的慈善理念及嬗变
(三)近代西方慈善伦理的发展
(四)现代西方慈善理论的依据
二、中国传统慈善思想探源及价值
(一)儒家“仁爱”的慈善思想
(二)佛家“慈悲”的大爱情怀
(三)道家“积善”的善恶观念
(四)近代慈善理念的融合发展
(五)传统慈善理念的现代意义
三、中西方财富观与慈善伦理探析
(一)信仰上的外在与内在超越
(二)礼法上的自然法与礼制
(三)思维上的认识论与伦理学
四、中西方慈善伦理的比较与启示
(一)中西传统慈善理念的比较
(二)原则:借鉴吸收与批判继承
(三)关注:制度、尊严、以人为本
第四章 影响公民慈善意识的不良环境及成因
一、影响公民慈善意识的不良环境
(一)行政色彩浓的官办慈善
(二)公信力危机的慈善组织
(三)参与度不足的被动慈善
(四)财富观迷失的缺位慈善
二、公民慈善意识不良环境的成因
(一)政府角色定位的偏离
(二)健全法律制度的缺位
(三)良性经济运行的欠缺
(四)正确舆论导向的偏失
(五)现代财富伦理的匮乏
第五章 公民慈善意识培育的理论依据与内容
一、公民慈善意识培育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二)西方的公民社会理论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
二、公民慈善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
(一)公共责任意识
(二)财富分享意识
(三)感恩回馈意识
(四)良心关怀意识
(五)理性奉献意识
第六章 公民慈善意识培育的环境建设与路径
一、政府慈善角色的新定位
(一)中关政府的慈善角色比较
(二)政府慈善角色的重新定位
二、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提升
(一)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意义
(二)挽救公信力的路径选择
三、企业公民慈善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慈善文化
(二)提升慈善文化与责任意识
四、慈善法律与制度的完善
(一)慈善立法的重要意义
(二)强化监督与完善税收
五、传媒的慈善宣传与监督
(一)大众传媒的慈善社会责任
(二)大众传媒的慈善宣传作用
第七章 公民慈善意识培育的重点对象与手段
一、公民慈善意识培育的目标与原则
(一)以真善美人格的塑造为目标
(二)以分类化和分阶段化为原则
二、青少年慈善意识培育方法与手段
(一)青少年慈善意识培育的现状
(二)青少年慈善意识的显性教育
(三)青少年慈善意识的隐性培育
三、富有者慈善意识培育与财富伦理
(一)富有者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家慈善意识的义利之辨
(三)慈善意识与财富伦理的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