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茶味初见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
18.2
2.7折
¥
6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静清和 著 华文天下出品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26542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9787510826542
上书时间2024-12-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1.新版历时三个多月修订,补充了很多必要的别茶经验与习茶常识,使得本书更具实用性;2.新版增加24篇新内容,极大丰富本书的内容;3.新版更换100多张精美图片,图片文字焕然一新;4.数十年事茶工夫的经验、体会与二十四节气的完美结合。
明代徐光启《农书?天时之宜篇》云:“万物因时受气,因气发生。时至气至,生理因之。”人与茶,亦复如是,与天地相感,与日月相应。四时阴阳之气,生长化收藏,故有草木暄妍,露浓花瘦,秋去春来,生生不息。《茶味初见》一书,谨遵四时之序,以春为始,以冬为终。自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开篇,写至大寒;从早春的茶芽脱壳,写到寒冬里茶树的花果相遇;立体呈现着不同节气里茶山的独特风景。在不同的季节中,在各异的物候里,在四时的光影里,应该怎样顺时应季地去健康喝茶?由此理顺了与《茶席窥美》、《茶路无尽》、《茶与茶器》、《茶与健康》的知识连贯性,使之成为一个可以相互解读、相互参照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目录
立春
迎春正启流霞席
九曲红畔梅花开
不在梅边在茶边
春端细说茶究竟
雨水
雨水始华胭脂红
樱花红时茶饮白
玉兰花开春渐暖
春日迟迟闲啜茶
惊蛰
惊蛰过后茶脱壳
一树梨花一溪月
春分滇西岁知味
石头寨里罐罐茶
春分
攸乐易武问茶忙
布朗山茶味最酽
景迈茶有花蜜香
昔归冰岛别有韵
清明
清泠寒食春飞花
梨花清明染春深
茶路漫漫在江南
红袖添香伴读书
谷雨
问茶湖州访大茶
曾从顾渚山前过
安吉茶山又逢君
茶煎谷雨落花春
立夏
桐木探香韭春窝
胜日寻芳建水陶
夏染春色暑尚微
紫陌红尘初夏饮
小满
初夏听雨闲品茗
蜜脂泉瀹宝洪茶
桑葚红了有盈满
九华甘露境闲闲
芒种
仲夏石上开幽兰
碧螺春红饯花神
采艾端午奕清芳
含熏更有幽兰香
夏至
自笑禅心如枯木
五台澄观心清凉
夏至饮绿一阴生
虞美人映白牡丹
小暑
小暑听琴老茶香
凭海临风口噙香
教女学做荷花茶
照水芙蕖细细香
大暑
一滴水中涅槃心
大暑随心闲吃茶
伏天吃茶莫执着
瀹饮千家寨古茶
立秋
素秋轻饮一瓢寒
立秋寂寂茶烟苍
一盏清茗知秋味
潇潇清秋暮说茶
处暑
对花啜茶亦清雅
处暑静秋怜香幽
藕花深处读易安
茶中照见旧时颜
白露
一瓯新绿秋凉至
盏瀹玉露醉佳人
白露清风相思红
素心熏染在姑苏
秋分
花美果香茶苦涩
风清露冷秋期半
无我茶会聚岱岳
木樨花窨龙井茶
寒露
云白柿红饮南山
茶烟轻煦以熏月
中秋瀹饮大红袍
柿红桔绿寒露茶
霜降
在水之湄蒹葭思
秋读西厢伴美人
秋气之应说茶陈
霜降幽林沾惠若
立冬
茗花盛开武夷茶
牛栏坑深岩骨香
流香涧里花静芳
立冬夜读煮茶暖
小雪
清寒正是吃茶天
席中有茶真滋味
读经论茶中和美
蜡梅树下坐饮茶
大雪
慢火焙得圣妙香
大雪养藏莫饮凉
夜扫寒英煮绿尘
佳茗微吟齿颊香
冬至
冬至茶寻唐宋韵
品茗无味为至味
坭兴宜兴同问陶
杯里璀璨盏妖娆
小寒
小寒夜静闲谈时
又照霏霏满碗花
老熟散喝脚丫暖
故纸犹香旧春色
大寒
昆虫于茶有造化
插枝梅花便过年
破五开年说泡茶
唯水知道茶滋味
内容摘要
四时阴阳之气,生长化收藏,故有草木暄妍,露浓花瘦,秋去春来,生生不息。《茶味初见》一书,谨遵四时之序,以春为始,以冬为终。自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开篇,写至大寒;从早春的茶芽脱壳,写到寒冬里茶树的花果相遇;立体呈现着不同节气里茶山的独特风景。在不同的季节中,在各异的物候里,在四时的光影里,应该怎样顺时应季地去健康喝茶?
精彩内容
再版序《茶味初见》一书,原是数年前,沿袭二十四节气品茶与茶山观察的随笔。我不是作家,也不是文人,当初写下这些文字,留下那些图片,纯属随心所欲,尽在一个好玩。后经善伟兄推荐,得以结集出版。虽瑕疵重重,承蒙读者不嫌,于此我还是有些诚惶诚恐。
时光荏苒。幸在五年后的今天,《茶味初见》又要再版,我才有机会努力做些补赎。尽管到今天为止,我仍然不谙摄影。奈何天生鲁钝,唯有靠勤补拙。借此删减了许多时过境迁的轻薄之言,补充了很多必要的别茶经验与习茶常识,增加了当初未能出版的24个章节,同时对过去不满意的图片,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大幅更换。如此,新书从图片到文字,也算是焕然一新了。再读,便似啖蔗从梢。
为修订此书,我从草木萌动,改到荼靡花开;从己亥年的雨水,一直忙碌到立夏。时光真禁不起用,一晃就是三个多月。夙夜所为,得毋抱惭于衾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花费如此多的心血,去修订一本曾出版过的畅销茶书,为的就是一个心安,使逻辑更加严谨,让观点臻于完善。反思自己兢兢业业所做的一切,若是无法启迪后人也就罢了,但至少不能因知见不正而误导他人,否则,不仅有辱斯文,而且罪过着实不小。
明代徐光启《农书?天时之宜篇》云:“万物因时受气,因气发生。时至气至,生理因之。”人与茶,亦复如是,与天地相感,与日月相应。四时阴阳之气,生长化收藏,故有草木暄妍,露浓花瘦,秋去春来,生生不息。《茶味初见》一书,谨遵四时之序,以春为始,以冬为终。自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开篇,写至大寒;从早春的茶芽脱壳,写到寒冬里茶树的花果相遇;立体呈现着不同节气里茶山的独特风景。在不同的季节中,在各异的物候里,在四时的光影里,应该怎样顺时应季地去健康喝茶?由此理顺了与《茶席窥美》、《茶路无尽》、《茶与茶器》、《茶与健康》的知识连贯性,使之成为一个可以相互解读、相互参照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茶味初见》是我写于不惑之年的首部著作,其中渗透着那个年龄对茶超乎寻常的热爱与思考。尽管有些思考不见得成熟和理性,但是,我在修订中,还是刻意保留了一些片断,那毕竟是我成长的一段真实记录,也是曾经走过的一段心路历程,其中包含着我的所读、所言、所思、所历。期间有迷茫、有坚持、有欣喜、有蜕变,希望这些无足轻重的体会,能对习茶者有所启迪,以之为鉴,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这些体会和思考,就像早秋树上缀满的果实,其滋味的青涩,不妨碍视野中的风景如画。春华秋实,各蕴其美,却各有各的况味。
茶饮之乐,在于知微见著,在于五味调和。《茶味初见》时,是蒋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再见“茶味”,却是“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光阴蹉跎经年,茶汤里添了许多人生照见,多了如许人生滋味,不知是喜是悲?悲喜相依,苦甘并存,是人生初见,也是茶味再现。
芒鞋踏破茶山,渺渺前世因缘,一生清福,尽在茗碗炉烟。虽半生碌碌,犹不言悔。世间浮华厚味,难敌有味清欢。
静清和写于己亥年立夏立春迎春正启流霞席俗话说:“春打六九头。”今天是六九的第一天,也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立春。春天到了,便觉眼前生意满。从此后,熏梅染柳,万象更新。
立春后的寒气依然刺骨,茶室内却温暖如春。黝黑的梅瓶里,清供一枝洁白的山茶花,娇姿绰约,香清似煮茶。花香里氤氲着淡淡的茶意,清幽的香气勾出了我的茶瘾。于是,便从茶柜里找出一红一绿两款象征江南春早的茶,次第瀹泡,以迎接这个春天的姗姗来迟,也算是“咬春”了。
我模仿着宋人的风雅,炉煎渭水。用斗笠型的油滴老盏,碗泡去年清明的西湖龙井。绿茶历经一年的沉寂,杀青、干燥的火味浮气,已踪影全消。水经三沸,悬壶低冲,婉转浮沉在水中的茶芽,娉娉婷婷,肥茁绿黄。茶香入口,低沉细幽。相比往昔,茶汤更加的温润甜滑。的确如清代陆次云所记:龙井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无味,而饮后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好茶,经得起回味。在口齿噙香中,我对很多人困惑的“无味之味”,当下便豁然开朗。陆次云看似无味的“味”,是指嗅觉能捕捉到的,在杀青干燥过程中产生的燥气、浮香及火味。而无味之味的“味”,则是指茶的真香、真味沉郁入水,与水相融。我们依靠口腔能感觉到的,是隐含在茶汤里、缠绵芬芳的豆花香或兰花香。那种敏锐触动着味蕾而产生的愉悦舒畅,以及含蓄内敛的清雅气韵,就是“此无味之味”,方为至味了。
健康的饮茶方式,一定是要关注自身的阴阳平衡、寒温相宜,用茶去发散人生中的不平之气,去平衡饮食带给身体的过多热量。寒则热之。几盏清寒的绿茶饮尽,如果再饮,就要选择稍偏温和的茶类,以保持身体的阴平阳秘。食饮有节,法于阴阳,调于四时,病从安来?喝茶利于健康,也要学会健康喝茶。
我用龙泉梅子青盖碗,冲泡同样产于西湖之畔的九曲红梅,以红茶的甘醇,去缓和绿茶饮过的清寒。缓慢注水,温润慢泡。影青的玉兰花口杯里盛着茶汤,愈显出九曲红梅的红汤金圈、灿若霞蔚。
如果碗中的西湖龙井,像苏堤的柳翠依依,那么,盏里的九曲红梅,一定是白堤的桃之夭夭。两茶一体而同源,皆为春物荣。二者于此相依相望,却都是西湖烟雨中的最深最浓春色。
红茶味甘叶瘦,绿茶清寒芽肥。绿肥红瘦相遇在当下,便有了倚红偎翠的诗意,清美得令人遐想不已。饮过九曲红梅的心旷神怡,与西湖龙井啜过后的清爽快意,其茶意茶境,犹如《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怡红快绿”。娇红的海棠,新绿的芭蕉,都是茶席上不可或缺的清雅。“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饮罢读毕,茶韵诗意,活色生香,妙不可言。
立春之日,“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瀹红饮绿,茶已喝透,气机通达,腹背暖暖。席间山茶的冷艳,遮不住“碗转曲尘花”的春意翩然。瓦铫煮沸了春雪,炉火正旺。袅袅茶烟中,我流连顾盼古瓷盏里茶汤的温软、馨香挂杯的持久不散。
九曲红畔梅花开
茶本苦寒,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它与高标逸韵的梅花,都是有品格的,可互为知音。二者共同的清香淡洁、韵高致静,都是在历经霜雪苦寒后,孕育而成的。
在诸多茶中,冲泡时芽叶舒展似梅花朵朵,又能散发出梅花清香的,当属西子湖畔的九曲红梅了。梅占茶,是因茗花盛开时,花瓣似腊梅而得名,巧占了“梅占百花魁”的雅号。梅占的茶青,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可制成白茶、岩茶、白琳工夫红茶及白毛猴绿茶,基本上都偏兰香,冠梅之名却乏梅香,名难副实。除了武夷岩茶中的水金龟,茶香似梅花,近年我做的一款老白茶,竟也奇迹般地泡出了难得的梅花滋味。因梅花香气清泠的近乎于苦杏仁的味道,故又名“杏仁香”。
九曲红梅,简称“九曲红”。色红香清如梅,产于杭州市郊的湖埠、仁桥、大坞山周边,尤以湖埠大湖山的品质最佳。九曲之名,源于武夷山的九曲溪。相传在太平天国时期,九曲溪附近的部分农民为避战乱,北迁至杭州灵山一带,为谋生计,便把闽北的红茶工艺带到了浙北,始有九曲红的香满天下。这符合红茶技术的对外传播路线。
立春后的天气,雨晴不定,乍暖还寒。找了个清闲的日子,与清如诸友雅聚。清如琴抚《梅花》,我用老铁壶煮水,紫砂壶瀹泡陈年的九曲红梅。
清供的蜡梅娇黄,恰恰半开。花可香我,胜过焚沉。《梅花》清越,茶烟轻飏。九曲红梅味厚,如蜜糖甜。两水后,汤中隐现苹果花香。四水伊始,汤香近似幽兰。八水过后,味尽淡然。我低斟浅啜,仔细辨别,始终没有品出茶汤里应有的梅花香气。到底是蜡梅花开的清冽,干扰了味蕾,还是琴弦的清婉,影响了判断?一时说不清楚。难道此情此景,也巧合了古人的诗意?“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有求莫若无求好,人到无求品自高。曾子云:“求于人者畏于人。”顺其自然,心无增减。无所求,并非不思进取;不求的,是与自身生命质量无关的东西。有也不多,无也不少。少点欲求,便少了许多纠结与焦虑。人生的刻意攀缘,往往会事与愿违。
九曲红梅,是西子湖畔的百年红茶。曾经客居西泠的柳如是喜欢岕茶,品过龙井,这是毫无疑问的。她在寒食节里,写下“桃花得气美人中”时,是否也饮过此茶?
一壶九曲红梅,茶芽在水中润开。枣红的叶张舒展,形若孤山的梅花开放。四溢的茶香,又恍如梅花的芬芳萦绕。令人惋惜的是,在宋代还没有红茶,否则隐于孤山、葬于孤山、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会是多么地爱煞这一盏!
春寒料峭里,动人的春色不多,满眼里还是枯索静寂的萧瑟。在一盏九曲红梅的淡淡茶香里,我嗅出了钱塘水光山色中的春深春浅。春到人间草木知。不知苏堤的柳烟、白堤的碧桃、满觉陇的桂树,狮峰山的御茶,是否已经萌发?
不在梅边在茶边《红楼梦》洋洋洒洒,笔墨万千,满纸里透着茶香。一个气质美如兰的妙玉,演绎着“栊翠庵茶品梅花雪”的清绝茶梦。栊翠庵中,又是妙玉的十数株如胭脂一般的红梅,映着雪色,寒香拂鼻,惹得宝玉踏雪寻梅,“寻春问腊到蓬莱”,“衣上犹沾佛院苔”。琉璃世界里,白雪、红梅、香茶、佳人的机缘巧合,让我寻章摘句,也不能写尽其中的冷艳孤高,唯留满口余香。
能把茶香、禅味、白雪和蜡梅,慧心妙手烹在一处的茶还真有,名字叫作素梅。今年寒露,我在陆羽著《茶经》的浙江长兴有幸品过。素梅茶是在落雪天里,采摘寿圣寺的素心腊梅,把头春的安吉白茶与吐着幽香的半开蜡梅,隔层叠放在一起,经多道手工精心窨制,等安吉白茶吸足了素心蜡梅的馨香,烘干后始成。钱群英老师赠我的素梅,而今尚余一泡。静待好天气,与有缘人分享这一抹清香。
雪晴的午后,玉壶春瓶里清供着梅花。我沐手焚香,读南怀瑾注的《金刚经》偈颂:“默然无语是真闻,情到无心意已熏。撒手大千无一物,莫凭世味论功勋。”好书好文亦如好茶,能安抚平静人的内心。
在室内坐久了,背凉脚寒。起炭煎水,炉火自红,瀹泡五十年代的台湾乌龙。老茶惜饮,选用80ml的朱泥梨形小壶。甫一出汤,茶烟缭绕,参香回荡,陈韵悦人。
会喝茶,有好茶喝,是一种清福。喜欢茶,能遇到老茶,是修来的福报。过去我独饮此茶时,恰逢茶友来访,便会多分一盏,饮毕茶友连声道谢。知己难求。茶本是清饮之物,要与懂它的人分享,才能物尽其用。好茶碰到的就是缘,有缘的,来的总是不早也不晚。不同季节气象里的同一杯茶,气韵和滋味会不尽相同。每一次难得的茶聚,都是一期一会,理当且饮且珍惜。
啜茶回味间,鼻端梅香浮动,清凉悠然。老茶喉韵深长,口齿间老茶特有的沉香、参香、木香,浓淡忽见。茶室内,老山檀的丝丝青烟,弥散渐远。清时独坐绕滋味。一杯茶中,能够忙里偷闲,香中缠绵。 由此可见,只要素淡心简,幸福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早春的时光,我最牵念南京梅花山的一树树花开。只要能够脱身,每年我都会去山中赏梅。明孝陵的周边,到处皆诗境,随处有物华。不单单是梅花,金陵翠绿的雨花茶,同样能让人乐不思蜀。
幽人心似梅花清,梅花亦作如是说。我常常在遐想,如能在梅花含苞的晓日轻烟、黄昏雪夜,膝上横琴,林间吹笛,扫林间竹叶,煎绿萼梅上新落的雪水,沾其幽微冷韵,清闲地泡上一盏与它相应契合的茶,且有一二知己共品,该是何等的意趣盎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