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 远村行走 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 【正版九新】
  • 【包邮】 远村行走 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 【正版九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包邮】 远村行走 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14.8 3.0折 49.8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秦明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33764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9787550033764

上书时间2024-12-11

文渊文化传媒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前言

(一)

 

秦岭,中国版图中间一座巨大的断块山脉,大地上一段古老的褶皱,远古造山运动中被多股力量挤压而成的福地洞天,横亘国中,绵延千里。秦岭号称华夏文明的龙脉,它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其北麓,诸峰起伏、山势险峻,峭壁林立;其南坡,则相对较缓,处处是山谷,常常大山深处有人家。

 

我与秦岭,着实是有些缘分的。

 

早可以追溯到20年前,那时我还是学生。天气好的时候,站在长安城中高处往南看,入眼就是名贯古今的终南山。不过初的远行,只到过终南山脚下的高冠瀑布。县志里提到此地:“山形陡绝,有瀑布飞下,如银河倒泻,水柱下为潭,广可数丈,深不可测。”

 

再之后便是大约10年前,此时我刚刚读完硕士,参加工作。身强体壮、精力无限,热衷于骑山地自行车。差不多每个周末,我都会骑行几十或上百公里。涉足之地,主要是“秦岭北麓七十二峪”——“八水绕长安”中的七水,就发源于这些河谷。

 

差不多两三年前,或是穿过秦岭终南山隧道,或是翻过秦岭沣峪分水岭,我周末自驾一趟趟往返于南北方。终于,这些旅程把我带到了更为广阔的秦岭腹地,尤其是南坡穿山古道上的那些老村庄里。

 

 

 

(二)

 

南坡,秦岭的核心地带,早在秦汉之前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影。如今,虽然城镇化的步伐还在加剧,但因为高速路通车没有多久,高铁也才刚刚延伸至此,这里仍旧被山阻隔,再加上移民搬迁、经济发展等原因,山谷中还遗存着一些古老村落,依旧驻留有唐朝的气息。

 

为什么走进秦岭古村落,会有一种返回唐朝的感觉?

 

当年选址初建时,山谷中的村落,都选择在了山清水秀之处,或者遮风避雨的山洼里。因为山隔云阻、交通不便,其建筑材料和式样,时至今日仍和一千年以前的唐朝基本一致——土墙土瓦,竹林老树。

 

在秦岭的深山里,在蓝天白云之下,它们静静地待在那里,好几年都没有游客造访。去看一看,去品味一下,从中感受人类活动在这片山野中留下的痕迹,你肯定会有从工业社会穿越回古代的奇怪感觉。

 

 

 

行走其间,尤其是暮色降临的时刻,我总是端端地、痴痴地想起“借宿”这个词。就像回到了唐朝,行进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看到了他们曾经借宿过的那些亮着油灯的山间房舍。

 

 

 

(三)

 

背上干粮,拿着相机,约上二三友人,便出发了。

 

寻找山村时,多年积累的户外徒步经验派上了用场,凡是地图上标注了地名的地方,一般都曾是有过人类活动的场所。秦岭南坡的这些山谷,自然也不会例外。另一些时候,我则直接下载高清的卫星地图,放大到比例,一寸寸去搜寻和翻找,虽耗费时间,但简单易行。

 

到了实地,前路不明也没有关系,跟着以前架设的电线杆走就会有收获。几十年前,为了解决照明问题,通电成为了所有村落的大事。所以凡是有电线杆的地方,都是有过村庄的,都曾有人居住。如今,电线杆成了山谷中好的指向标,哪怕它只是一截歪歪斜斜的树干。

 

南坡山谷中的老村子,居住的人并不多。偶尔碰到的几个留守人,大多是舍不得故土的老人。山里人走出大山、十村九空,谁也无法阻挡社会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过,炊烟缭绕、鸡鸣犬吠,偶尔碰到的人家房屋里挂满核桃、板栗、天麻、木耳、香菇、柿饼的景象,无一不触动着我的视觉、味觉,甚至全部神经。

 

到了这个时候——我与秦岭相识差不多20年的时间点,我终于觉得自己有必要写一些文字了,特别是为秦岭南坡的这些山谷。未来属于年轻人,但南坡的这些村庄已无年轻人。我看到的景象,有可能成为秦岭后的居住者的记忆。等这一代留守老人去世之后,荒芜和凋零将硬生生把这里塞满。

 

于是,有了后来“今日头条”上那些配有三言两语文字的图集,也是本书的雏形。互联网确实很强大,人工智能算法实在太精准,几乎每个图集中的秦岭故事的下方,都会有图中房子主人的留言评论。即便他已经离家多年,生活在几千里外的他乡。

 

从一个村庄到二十多个村庄,从张照片到数千张照片,从行字到约十万字的记录,无意之中,我勾勒出了秦岭腹地山谷美的景色。这些景色,时而是晨曦温暖、雾霭升腾,枯枝摇曳、远山含情;时而是开了一树李子花,屋檐下挂着金黄的玉米,墙角堆放着整整齐齐的柴火;时而是一泓甘甜清冽的泉水从青石上流过,细小的河沟岸边尽是长得青青欢欢的草。

 

但网络上的文字,毕竟太过零散。于是,我以去过的村庄为主线,又进行了些许润色,整理出来另一个更加血肉丰满的版本,这便是诸君所见的本书——一本关于秦岭南坡山谷中的人、景和物的故事集,以及些许我用文字记下的感悟和体会。

 

这是我的别样秦岭,也是秦岭南坡的原本。

 

 

 

(四)

 

这是一本“走”出来的书,前前后后花费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每个周末,我都在秦岭南坡的山谷中,看那些老房子,寻访秦岭留守人的故事。这本书也可以称它是拍出来的,差不多每一句话,都能够对应山里的一个场景,都是秦岭后山村实景的现场速写。

 

这些村庄,修建在连接南北方的细路上,而这些细路,秦时就有了,汉时繁华过。行过军,走过商队,也冷落过旅人。它们沉寂了十年、百年、千年,但总是活生生的人修建的。我联想到了位在此结庐的先辈,回忆起了个安家落户的前人,他们娶妻生子、嬉笑怒骂,生活了几十年,又化作一个坟包包。雁过留痕,过一辈子谁不想留下点什么?于是,我尽一己之力给它们作一次志,虽不能永垂,但起码是个安慰。

 

别人靠才华和灵感写书,而我用图文忠实记录我去过的村落。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些文字其实都不是我写出来的,它们都是秦岭山谷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就像你撒一把种子到土地里,就会有庄稼长出来一样。任何人,只要有机会去走访,都会看到一模一样的场景,都会激起同样久久不能平静的念想。

 

笔力有限,我无法对这些山谷做出好的记录。但愿我为这些普普通通的村子写下的几行字、拍摄的几张照片,能让读者,有哪怕一丁点儿的喜欢。

 

我在记录,也在体悟。每当进入南坡的山谷,暂时断了和城市的联系,我就仿佛成了山中的一块石头、一棵树、一株草,或是头顶飞过的一只鸟,身边跑过的一只兽,潜入地里的一条杂虫,想问题的角度、看世界的方式通通都变了。

 

这种改变,会让你不再苦苦纠结、执迷不悟,你终看开了、想透了,把自己看得很轻,因为俗世中那些让你变得趾高气扬的好房子、好车子,让你变得毛毛糙糙充满优越感的地位和金钱,都离得远、看不见,用不上也就妨碍不了你。

 

这时候,你反倒会感谢你脚上穿着的这双鞋子让你走路很踏实,感谢身上的这件衣服让你觉得舒服温暖。于这个角度无限上升,你终于发现人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动物,时不时需要回归一下、敲打一番,否则就不会珍惜眼前的幸福了。

 

行走于山谷中,其实也是一种修行。

 

我期待有一天,密林重现,动物归来。


【免费在线读】

导语摘要
★我并非在远村行走,而是归返了故乡。
★《自在独行》贾平凹、《空谷幽兰》比尔·波特倾情推荐!
★一部宁静旷达的秦岭南坡纪实录。历时七年,徒步千余公里,讲述那些如世外桃源般静静绽放的村庄。
★古朴悠扬的笔触,近百张原生态照片,融会出古老村庄的真实风貌。
★本书是为即将消失的农耕文明痕迹所修的“志”,也是游历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心灵感悟。
★这里可以让人感受到古老山村的魅力,也可以让人在城市的喧嚣中寻得片刻的宁静。
★献给所有内心漂泊,孤独无依的人。
★随书附赠精美四联书签,领略春夏秋冬四时的变换。

商品简介

莽莽秦岭,一宅一院,时间很慢,日子很长。

 

桃花流水,梨树老屋;竹林深处,青烟升腾;

 

柿子树下,鸡鸣狗吠;柴火堆旁,山人农忙。

 

 

 

这是一本秦岭南坡纪实录。作者历时七年,徒步千余公里,用温柔的文字和摄影,记录了秦岭南坡古老村落如今的生活全貌,讲述着那些如世外桃源般静静绽放的村庄。春夏秋冬四时变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古老农耕文明的遗存展现了一种仿佛能让时间静止的力量,在这个聒噪的时代带给人们一次深刻的思考,一方心灵的净土。而那方远村净土,未曾不是我们的故乡。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名字叫“故乡”。

 

而人人都说故乡好,莫让故人他乡老。



作者简介

秦明

美学硕士,“今日头条”认证优质旅游创作者。闲暇有三乐,看娃、看书、看山。

行走秦岭十余载,边走、边拍、边写,自创“行走体”散文。网络阅读六千万,每篇平均十万加。有二三小文入选语文课本。

 

今日头条:专业行走


【媒体评论】

西安距秦岭近,平时进山的人多,有去散心的,有去锻炼的,有去作各种考察的,有去摄影的,秦明便是其中之一。他早也可能热衷摄影,而后来又兴趣了访问山中人家,写下了无数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很短,甚至仅是些片断,但感情饱满,文笔清新,又十分有趣,读起来倍感亲切。通过这些文章,使我认识了作者的善良,阳光,细腻,敏感,更进一步了解了当下秦岭深处山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贾平凹

 

 秦岭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的修行者和探索者。我1989年寻访秦岭终南山里的隐士,写成了《空谷幽兰》。三十年后的今天,秦明先生以《远村行走》向秦岭南坡的平凡山民们表达了敬意。我希望读者朋友们也与山里的修行人和平民相敬如宾。同时,我也祝大家在行走中更好地发现自己。

——比尔·波特



目录
第一章  深山里的诗情画意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寻访安沟村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寻访牛圈沟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寻访芦材沟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寻访石南沟
作蜜采花忙,犹带百花香——寻访平水岔

第二章  清风卷起一帘秋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寻访沙沟村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寻访乔家沟
玉米挂前墙,跃跃灿鲜黄——寻访玉皇殿沟
纪年犹古法,衣裳无新制——寻访腰竹沟
山下稻粱肥,鸡栖半掩扉——寻访冷水沟

第三章  唯有柿树挂灯笼
日高人渴漫思茶——寻访关山村
可怜骄骏今无用——寻访牛肚沟
唯有柿树挂灯笼——寻访老庵寺
蔼蔼白云宿檐端——寻访红火村
雪晴云淡日光寒——寻访东沟村

第四章  白云深处有人家
良工意匠有深趣——寻访老木匠
无时杀猪宴远客——寻访“外婆家”
为谁辛苦为谁甜——寻访养路工
此恨绵绵无绝期——寻访寡居老人
山深喜种药苗肥——寻访药户

内容摘要
莽莽秦岭,一宅一院,时间很慢,日子很长。
桃花流水,梨树老屋;竹林深处,青烟升腾;柿子树下,鸡鸣狗吠;柴火堆旁,山人农忙。
这是一本秦岭南坡纪实录。作者历时七年,徒步千余公里,用温柔的文字和摄影,记录了秦岭南坡古老村落如今的生活全貌,讲述着那些如世外桃源般静静绽放的村庄。春夏秋冬四时变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古老农耕文明的遗存展现了一种仿佛能让时间静止的力量,在这个聒噪的时代带给人们一次深刻的思考,一方心灵的净土。而那方远村净土,未曾不是我们的故乡。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名字叫“故乡”。
而人人都说故乡好,莫让故人他乡老。

主编推荐

★我并非在远村行走,而是归返了故乡。

★《自在独行》贾平凹、《空谷幽兰》比尔·波特倾情推荐!

★一部宁静旷达的秦岭南坡纪实录。历时七年,徒步千余公里,讲述那些如世外桃源般静静绽放的村庄。

★古朴悠扬的笔触,近百张原生态照片,融会出古老村庄的真实风貌。

★本书是为即将消失的农耕文明痕迹所修的“志”,也是游历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心灵感悟。

★这里可以让人感受到古老山村的魅力,也可以让人在城市的喧嚣中寻得片刻的宁静。

★献给所有内心漂泊,孤独无依的人。

★随书附赠精美四联书签,领略春夏秋冬四时的变换。

推荐您购买白马时光其他畅销书: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自序(一)秦岭,中国版图中间一座巨大的断块山脉,大地上一段古老的褶皱,远古造山运动中被多股力量挤压而成的福地洞天,横亘国中,绵延千里。秦岭号称华夏文明的龙脉,它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其北麓,诸峰起伏、山势险峻,峭壁林立;其南坡,则相对较缓,处处是山谷,常常大山深处有人家。
我与秦岭,着实是有些缘分的。
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前,那时我还是学生。天气好的时候,站在长安城中高处往南看,入眼就是名贯古今的终南山。不过最初的远行,只到过终南山脚下的高冠瀑布。县志里提到此地:“山形陡绝,有瀑布飞下,如银河倒泻,水柱下为潭,广可数丈,深不可测。”再之后便是大约10年前,此时我刚刚读完硕士,参加工作。身强体壮、精力无限,热衷于骑山地自行车。差不多每个周末,我都会骑行几十或上百公里。涉足之地,主要是“秦岭北麓七十二峪”——“八水绕长安”中的七水,就发源于这些河谷。
差不多两三年前,或是穿过秦岭终南山隧道,或是翻过秦岭沣峪分水岭,我周末自驾一趟趟往返于南北方。终于,这些旅程把我带到了更为广阔的秦岭腹地,尤其是南坡穿山古道上的那些老村庄里。
(二)南坡,秦岭的核心地带,早在秦汉之前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影。如今,虽然城镇化的步伐还在加剧,但因为高速路通车没有多久,高铁也才刚刚延伸至此,这里仍旧被山阻隔,再加上移民搬迁、经济发展等原因,山谷中还遗存着一些古老村落,依旧驻留有唐朝的气息。
为什么走进秦岭古村落,会有一种返回唐朝的感觉?
当年选址初建时,山谷中的村落,都选择在了山清水秀之处,或者遮风避雨的山洼里。因为山隔云阻、交通不便,其建筑材料和式样,时至今日仍和一千年以前的唐朝基本一致——土墙土瓦,竹林老树。
在秦岭的深山里,在蓝天白云之下,它们静静地待在那里,好几年都没有游客造访。去看一看,去品味一下,从中感受人类活动在这片山野中留下的痕迹,你肯定会有从工业社会穿越回古代的奇怪感觉。
行走其间,尤其是暮色降临的时刻,我总是端端地、痴痴地想起“借宿”这个词。就像回到了唐朝,行进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看到了他们曾经借宿过的那些亮着油灯的山间房舍。
(三)背上干粮,拿着相机,约上二三友人,便出发了。
寻找山村时,多年积累的户外徒步经验派上了用场,凡是地图上标注了地名的地方,一般都曾是有过人类活动的场所。秦岭南坡的这些山谷,自然也不会例外。另一些时候,我则直接下载高清的卫星地图,放大到最大比例,一寸寸去搜寻和翻找,虽耗费时间,但简单易行。
到了实地,前路不明也没有关系,跟着以前架设的电线杆走就会有收获。几十年前,为了解决照明问题,通电成为了所有村落的大事。所以凡是有电线杆的地方,都是有过村庄的,都曾有人居住。如今,电线杆成了山谷中最好的指向标,哪怕它只是一截歪歪斜斜的树干。
南坡山谷中的老村子,居住的人并不多。偶尔碰到的几个留守人,大多是舍不得故土的老人。山里人走出大山、十村九空,谁也无法阻挡社会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过,炊烟缭绕、鸡鸣犬吠,偶尔碰到的人家房屋里挂满核桃、板栗、天麻、木耳、香菇、柿饼的景象,无一不触动着我的视觉、味觉,甚至全部神经。
到了这个时候——我与秦岭相识差不多20年的时间点,我终于觉得自己有必要写一些文字了,特别是为秦岭南坡的这些山谷。未来属于年轻人,但南坡的这些村庄已无年轻人。我看到的景象,有可能成为秦岭最后的居住者的记忆。等这一代留守老人去世之后,荒芜和凋零将硬生生把这里塞满。
于是,有了后来“今日头条”上那些配有三言两语文字的图集,也是本书的雏形。互联网确实很强大,人工智能算法实在太精准,几乎每个图集中的秦岭故事的下方,都会有图中房子主人的留言评论。即便他已经离家多年,生活在几千里外的他乡。
从一个村庄到二十多个村庄,从第一张照片到数千张照片,从第一行字到约十万字的记录,无意之中,我勾勒出了秦岭腹地山谷最美的景色。这些景色,时而是晨曦温暖、雾霭升腾,枯枝摇曳、远山含情;时而是开了一树李子花,屋檐下挂着金黄的玉米,墙角堆放着整整齐齐的柴火;时而是一泓甘甜清冽的泉水从青石上流过,细小的河沟岸边尽是长得青青欢欢的草。
但网络上的文字,毕竟太过零散。于是,我以去过的村庄为主线,又进行了些许润色,整理出来另一个更加血肉丰满的版本,这便是诸君所见的本书——一本关于秦岭南坡山谷中的人、景和物的故事集,以及些许我用文字记下的感悟和体会。
这是我的别样秦岭,也是秦岭南坡的原本。
(四)这是一本“走”出来的书,前前后后花费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每个周末,我都在秦岭南坡的山谷中,看那些老房子,寻访秦岭留守人的故事。这本书也可以称它是拍出来的,差不多每一句话,都能够对应山里的一个场景,都是秦岭最后山村实景的现场速写。
这些村庄,修建在连接南北方的细路上,而这些细路,秦时就有了,汉时繁华过。行过军,走过商队,也冷落过旅人。它们沉寂了十年、百年、千年,但总是活生生的人修建的。我联想到了第一位在此结庐的先辈,回忆起了第一个安家落户的前人,他们娶妻生子、嬉笑怒骂,生活了几十年,又化作一个坟包包。雁过留痕,过一辈子谁不想留下点什么?于是,我尽一己之力给它们作一次志,虽不能永垂,但起码是个安慰。
别人靠才华和灵感写书,而我用图文忠实记录我去过的村落。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些文字其实都不是我写出来的,它们都是秦岭山谷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就像你撒一把种子到土地里,就会有庄稼长出来一样。任何人,只要有机会去走访,都会看到一模一样的场景,都会激起同样久久不能平静的念想。
笔力有限,我无法对这些山谷做出最好的记录。但愿我为这些普普通通的村子写下的几行字、拍摄的几张照片,能让读者,有哪怕一丁点儿的喜欢。
我在记录,也在体悟。每当进入南坡的山谷,暂时断了和城市的联系,我就仿佛成了山中的一块石头、一棵树、一株草,或是头顶飞过的一只鸟,身边跑过的一只兽,潜入地里的一条杂虫,想问题的角度、看世界的方式通通都变了。
这种改变,会让你不再苦苦纠结、执迷不悟,你最终看开了、想透了,把自己看得很轻,因为俗世中那些让你变得趾高气扬的好房子、好车子,让你变得毛毛糙糙充满优越感的地位和金钱,都离得远、看不见,用不上也就妨碍不了你。
这时候,你反倒会感谢你脚上穿着的这双鞋子让你走路很踏实,感谢身上的这件衣服让你觉得舒服温暖。于这个角度无限上升,你终于发现人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动物,时不时需要回归一下、敲打一番,否则就不会珍惜眼前的幸福了。
行走于山谷中,其实也是一种修行。
我期待有一天,密林重现,动物归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