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正面管教魔法书:0-12岁正面管教实践版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
15.8
3.3折
¥
48
九五品
库存2件
作者(美)艾米·麦克瑞迪著,阳光博客 出品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58537011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9787558537011
上书时间2024-12-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 / 01
第一章 “一切为了孩子”正确吗?
理所应当的心理是场瘟疫 /
为何孩子总被宠坏? /
行得通的惩戒手段 /
第二章 不能向孩子屈服
引子 父母为何会向孩子屈服? /
良好行为养成术01 :身心灵时间 /
良好行为养成术02 :忽略不必要的关注 /
良好行为养成术03 :驶出飓风区 /
良好行为养成术04 :掌控环境 /
良好行为养成术05 :问与答 /
第三章 父母不应变成孩子的专属仆人
引子 我们为什么会替孩子代劳? /
良好行为养成术06 :培训时间 /
良好行为养成术07 :做点家务 /
良好行为养成术08 :“只有……才能……” /
良好行为养成术09 :设定日常任务 /
良好行为养成术10 :同情与感恩 /
第四章 摆脱过度控制的怪圈
引子 孩子的事谁说了算? /
良好行为养成术11 :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环境 /
良好行为养成术12 :你的计划是什么? /
良好行为养成术13 :邀请合作 /
良好行为养成术14 :说服我 /
良好行为养成术15 :你能做什么? /
良好行为养成术16 :家庭会议 /
第五章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引子 自行承担后果有多重要? /
良好行为养成术17 :接受合乎理性的自然后果 /
良好行为养成术18 :二选一 /
良好行为养成术19 :选择自己的行为 /
良好行为养成术20 :不予救援 /
良好行为养成术21 :同舟共济 /
良好行为养成术22 :改正错误 /
第六章 教孩子正视生活的压力
引子 为什么我们总爱过度帮助孩子? /
良好行为养成术23 :合理期待 /
良好行为养成术24 :让孩子学着接受失败 /
良好行为养成术25 :用鼓励代替赞美 /
第七章 合理规划零用钱
引子 让孩子做事该不该付钱? /
良好行为养成术26 :没有附加条件的零用钱 /
良好行为养成术27 :工作招聘 /
良好行为养成术28 :告诉孩子支出上限 /
第八章 别让社交媒体绑架孩子
引子 你正在让社交网络伤害孩子吗? /
良好行为养成术29 :监督与控制电子产品 /
良好行为养成术30 :重视家庭价值观 /
第九章 培养会感恩的孩子
引子 懂得说“谢谢”就是感恩吗? /
良好行为养成术31 :感恩仪式 /
良好行为养成术32 :同情之心 /
结束语 我们不独特又何妨
成为你自己 /
做不完美的父母又何妨? /
内容摘要
下面这些场景,你是否似曾相识?
?孩子只要一哭闹,你就乖乖地顺从他,不管他想要昂贵的玩具、不健康的零食还是长时间地看电视。
?家务活儿都是你一个人在做,无论你的孩子多大,都不会帮忙。
?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应当归他所有。
?辅导孩子功课让你焦头烂额,甚至你得央求他,他才会认真写作业。
?一旦孩子表现良好,无论是在公共场合不吵不嚷,还是学习成绩有提高,你就会夸奖他,甚至给他奖励。
?把“你真聪明”“太棒了”“做得好”挂在嘴边,哪怕孩子表现平平。
?你会出钱让孩子做家务或让他按时睡觉、不乱扔垃圾。
?孩子丢三落四,你经常跑到学校给他送作业、教材或任何其他东西。
?孩子误了校车,你会开车送他去学校,而不是让他独自承担迟到的惩罚。
……孩子将一切视为理所应当的心理,不仅让父母精疲力竭,还会给他的未来埋下隐患。但这种心理并非不可避免。本书作者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的实践,总结出32个行之有效的“良好行为养成术”。将其全部或部分用于对孩子的教育,你就能看到真正的改变:你的孩子将逐渐学会为家人做事,学会以尊重的方式解决分歧,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成为更快乐、更优秀的人。
精彩内容
理所应当的心理是场瘟疫想一想,你的家庭中是否存在以下行为:·孩子的要求让你烦不胜烦,但你依然顺从他。
·做家务让你筋疲力尽,但你的孩子在看电视或玩手机,不会帮你。
·如果你不给孩子买点什么的话,根本别想在商店里迈开脚。
·你经常给孩子零用钱。
·有些事你明知道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却还要替他做。
·为了让孩子配合你,你得给他“贿赂”或奖赏。
·你得经常把孩子忘带的东西送到学校或提醒他交作业的最后期限。
·你的孩子在学校或课外活动中,对规矩和要求常常表示不满。
·你的孩子做错事时,总是指责他人。
·你的孩子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操纵他人。
·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你的孩子就会发脾气。
·你的孩子总抱怨太无聊,并想让你陪他玩。
·你的孩子对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总是急不可耐。
这是理所应当的心理瘟疫在家庭中的表现形式。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都会时不时地表现出上述的某些症状。
那些理所应当心理的受害者所表现的态度是这样的:不论他们想要什么都应该得到,而且应该毫不费力地得到,仅仅因为他们的身份。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去争取什么。
——里昂·F.塞尔泽哲学博士但这种心理不是突然产生的。从何时开始,父母不惜一切代价地讨孩子欢心?变着花样做出不同口味的面包,以满足孩子挑剔的胃口;急匆匆地跑到商店里,为孩子买他最喜欢的牙膏;动辄花一大笔钱,把孩子打扮得像个小明星……当父母做这些时,孩子会误认为:他能得到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能随时把这些东西丢到一边。最后的结果是,父母和孩子都不高兴——父母疲于奔命,而孩子却想要更多的东西,甚至学会利用哭闹、命令和赤裸裸的羞辱来达到目的。从婴儿到少年,不论多大的孩子都一
样,都在家中称王称霸,不经过一番争斗,绝不放弃自己的地位。
理所应当的心理不仅是家庭的瘟疫,也会使孩子长大后,在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不利影响。他只付出60分的努力,就想得到100分的成绩。由于缺乏同情心和奉献精神,他的人际关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当他犯错时,会把责任推给天气或无辜的其他人,如“考试太难了”“状态不佳”或“老板不喜欢我”……更有甚者,甩一
句“这对我不公平!”就愤然离职,无法正常地工作或生
活。
为何孩子总被宠坏?
我们为何会被自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的瘟疫包围?在过去,这可是专属于富贵人家的“疾病”。它显然与基因无关——我们小时候每次逛商店时,也不是非得使性子缠着父母为我们买个气球不可;当我们长大成人后,也并不是非得买辆新车不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理所应当的心理在过去三十年里蔓延成灾?
每个人都独一无二1969年,纳撒尼尔·布兰登出版了《自尊心理学》一
书,掀起了自尊运动的潮流。这本书告诉父母、幼儿看护者乃至整个社会:对单个个体而言,自尊心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文化革命。
每个孩子都开始坚信自己独一无二。不只是优胜者,每个参赛者都能在比赛中获得奖项。(不是重在参与吗?)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能得到大人毫不吝惜的赞美,于是,当他完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要求赞美或奖赏,甚至当他长大成人后依然如此。
现在的年轻人哪怕只是简单地换了套商务套装,也需
要别人点赞。雇主们想方设法激励自己的雇员,因为他们频繁地需要来自雇主的反馈和关注,以确认自己的工作干得还不错。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