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 那时 · 西藏 【正版九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包邮】 那时 · 西藏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24.1 3.5折 68 九五品

库存2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家树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08641270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9787508641270

上书时间2024-11-30

文渊文化传媒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这里,雪域之天堂触手可及。
在这里,记忆冲破时空的枷锁。
在这里,人们思索过去和未来。
在这里,失落的信仰终被寻回。
一本书,一个人,一份坚定的信仰,一种彻悟的力量。
《那时西藏(精)》由徐家树著:一百余幅穿越时空的藏地影像,带你探寻三十年秘境记忆。
“西藏,我自知与你的缘分未尽。在未来,我们或许很快还会相见,但是,见与不见,时光也无法将你从我的生命中抹去。在你的腹地之中穿行,是一次我与大地、神灵、自我的对话。如今,布达拉宫观者如云,大昭寺前游客成群,青藏高原不再神秘。但藏地在我心中,仍是一块圣洁之地。内心常祈求上苍,再赐我十年的精力和体力,让我能再次漫步于青藏高原,拍摄记录内心的感动和感恩。世间变幻,那过往的藏地影像将永存。”——徐家树

作者简介
1945年出生于上海,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有机合成专业,职业摄影家。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澳大利亚职业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光与影》、《人民摄影报》特约记者。作品多次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中国获奖并出版。1991年移居澳大利亚。译作《世界的眼睛——马格南图片社与马格南摄影师》已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目录
【推荐序】朝圣记:影像与文字镌刻的天路心经
【缘·生】
  夏河的夜
  唤起内心的诉求
  晒佛节上的信徒
  与神耳语
【漫·行】
  沱沱河边
  停靠那曲
  经幡
  宫殿的山
  记忆拉萨
  那一瞬的虔诚
  哲蚌寺里凝固的时光
  朝圣布达拉宫
  绿松石镶成的雍仲
  “318”往事
  白居寺佛眼
  藏王的子孙
  寻找昌珠寺
  桑耶寺渡船
  再逢晒佛节
  藏地那些人儿
  老朋友贡太
  郎木寺法会
  梵天的云
【尘·隐】
  远离喧嚣的小镇
  被遗忘的古城
  六月血祭
  约瑟夫·洛克曾经来过
【后记】我与西藏

内容摘要
 三十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近半生的年华。
三十年,他一直坚持往返信仰之地。
从一个挚爱藏地的摄影爱好者,到用无数镜头和文字记录藏地的国际摄影家,从北半球,到南北球,纵然踏遍千山万水,他依旧会远渡重洋,往返藏地。
《那时西藏(精)》由徐家树著,本书通过极具现场感和震撼力的文字、摄影作品,呈现了摄影家三十年来往复藏地的旅行经历,以及长达三十年的西藏情缘。
《那时西藏(精)》适合旅游、摄影爱好者阅读。

精彩内容
 夏河的夜这第一次藏地旅行,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旅游总局举办的一次国际旅游展览。自我从北京的大学毕业,分配到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已在大西北工作和生活了十多年。我的本职工作是有机化工工程师,因为从小有着对绘画和摄影的爱好,常常被公司机关从厂里借调出来。那次展览,我被选中担任甘肃馆的总体设计工作,需要前往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进行采访拍摄。
七月中旬某个炎热的夏日,我们从兰州出发,抵达夏河县时,已是下午六点。八十年代的夏河县城,只有一条用碎石铺成的街道,长约一公里,街道两旁
是一些破旧阴暗的藏族、回族手工作坊,制作一些牧民用的日用器具和宗教物品,如唐卡、转经轮、经幡和铜制的小佛像。沿着这条小道走到最西端,就是拉卜楞寺了,那里是一片山谷与河滩形成的盆地,寺庙的建筑群面朝南,对着松林覆盖的曼达拉山,背靠土
黄色的龙山,湍急的大夏河在寺前山脚流过。
晚饭后,这条小道上已空无一人,暮色渐浓,凉风习习。银白色的月亮已升起在高原暗蓝色的夜空中。月光如水,混合着暗淡的黄色街灯,照亮了高低不平的碎石街道。街道两旁古老的作坊和店铺都已上了门板。
大大小小的野狗,有的在街上溜达,有的蜷缩在店铺前的青石板台阶上,眼前的景色,显得有点悲凉。
极远处,隐隐约约地传来低沉的声音,好像是天际轰轰的雷鸣声,又好像是在夜空中巡视的天神轻轻地相互召唤。细听之下,却是诵经声。我缓缓西行,独自一人步入已成黑色剪影的庙群之中。灰紫色的暮色衬着暗蓝色的苍穹,大群乌鸦在高大的白色佛塔、
红褐色的石块和黑白相间的大小殿堂上空盘旋。诵经声一点点近了,清晰了。它们从大经堂的高高围墙中传出,如海潮汹涌,一阵又一阵,低沉而有力,永无穷尽。
我孤独一人,站在暗蓝的苍穹下,沐浴在银白的月光中,沉浸在虔诚的诵经声里。我的内心突然之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平静和从未有过的激动。这平静和激动同时出现,如灵光一闪!
如果说,当时的感受只是某种程度上的心灵触动和醒悟,那么第二天的经历,终于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强烈冲击,成为铭刻在我心中的毕生烙印。
唤起内心的诉求
第二天傍晚,我们开着吉普车从山坡上的小路开
下来,开上县城唯一的主街。这时令我们非常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在街道两旁行走或在店铺中购物的藏民,不分男女老幼,都纷纷跪倒在街道上,朝着我们这辆缓缓而行的吉普车,双手合十,扑倒在地。一路上我们的汽车所到之处,人们不断地跪倒和祈祷,有的甚至全身都伏倒在粗糙的碎石地上。周围突然变得异
样的宁静,静到只有我们的车轮与碎石地面滚压的咔咔声、人群伏地时的声。我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惊得目瞪口呆,心怦怦地跳。唯一能做的,只是本能地双手合十,默默地在心中祈求神,保佑眼前尘土中的芸芸众生。
我从车子的前窗和小小的后窗望出去,街道前后再无别的车辆,只有我们这一辆汽车,孤零零地缓缓前行。我当时惊慌得忘记了手中的相机,但在我的脑海里,眼前的景象已经永远定格下来:在低垂的铅灰色云层下,在灰蒙蒙的暮色中,风扬起街上的尘土,卷起人们破旧的衣裤,吹乱他们粘满黄土的头发,人们长久地、默默地跪在路边,祈拜着。
这短短几分钟的经历,唤起了蕴藏在我内心中多年的诉求。原本这种诉求是模糊不清的,也许只是一
种内在的、本能的冲动,像人在饥饿时对食物的欲求
,在精神空虚时对目标的寻求和寄托。但从这一刻开
始,这种追求一点点清晰起来。我明白了,那是我心灵上对寻找人生真谛、人生目的,寻找人世间的真、
善、美的渴望。我忽然也明白了,这正是我在寻找的摄影主题,就是用摄影的方式,去发现人们的内心活动,去记录人们的精神信仰。在我第一次面对这些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时,我忽然意识到,他们也是一样,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苦苦地寻求着人生的答案,不懈地追求着他们的精神目标。
后来当地人告诉我们,就在我们到的当天,嘉木样六世活佛也来到了拉卜楞寺,他的座驾也同样是一
辆军绿色的北京吉普车。在这个偏远的山区,汽车是难得一见的,藏民们一定把我们的吉普车误认为是嘉木样六世活佛的座驾了。
P031-0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