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 观复猫:我想跟你过个节 【正版九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包邮】 观复猫:我想跟你过个节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15.7 3.5折 45 九五品

库存3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未都 著;苏徵楼 绘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5633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9787508675633

上书时间2024-11-22

文渊文化传媒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创始人。1996年,马未都创立新中国靠前家民营博物馆——观复博物馆,随后陆续在杭州、厦门、上海等地开设地方馆。
马未都在文化领域很好活跃,出版有《马说陶瓷》、《中国古代门窗》、《马未都说收藏》、《醉文明》、《瓷之色》、《瓷之纹》、《坐具的文明》、《百盒 千合 万和》、《玉之器》、《观复猫》等著作,并有《百家讲坛:马未都说收藏》、《收藏马未都》、《观复嘟嘟》等经典文化节目。其博客访问量超过4亿。

目录
元旦
春节
迎财神
情人节
元宵节
龙抬头
愚人节
清明节
母亲节
博物馆日
儿童节
端午节
父亲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万圣节
圣诞节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七夕节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这两句词如今可谓脍炙人口、四海皆知。这是一
首咏七夕的词。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据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要在天河鹊桥相会。“夕”这里泛指晚上,和除夕的“夕”、元宵节的“宵”一个意思,是中国传统节日里又一个晚上庆祝的节日。公历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而“七夕”则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二者都历史悠久,都为爱情主题而传承、庆祝。
不过七夕节的兴起比西方情人节早了三四百年,节日传说也更美丽。
节日起源从西汉时起,古人开始过七夕节。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西汉的宫女七夕夜要登上汉宫里的开襟楼,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巧。这一风俗西汉以后多有记载,内容也更加丰富。比如唐明皇李隆基时代,七夕已经开始拜牵牛织女星、拜月和穿九孔针。所以,就官方而言,七夕最初就是乞巧节。在这暑气渐消秋凉已至的好时节,一来享受初秋清凉收获之乐,二来倡导女子乞巧顾家投入生产,这大概就是七夕节一直被历代帝王重视的原因吧。从如今北京、山西、浙江等地仍存续的“巧娘”比赛中,我们仍可隐约看出古人的这层意思。
在民间,先民们也在七夕乞巧,有喜蛛应巧、丢针验巧等众多风俗。当然了,七夕也是吃货们的节日,这天要吃“巧果”。不过对平民百姓来说,七夕作为乞巧节的色彩随着时代的演进越发淡化,人们更多地乞求对爱情的庇护,这从巧果巧酥的吉祥图案中和历代的文学作品中都可见一斑。从唐诗宋词到宋元戏曲,再到明代小说、清代地方戏,只要提及牛郎织女,主题多是爱情。时至今日,七夕基本已经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仔细想来,倒也正常。古代农耕社会,徭役繁重,成年男子必须为政府服役,离家一年半载是常事。
统治者们为了皇粮,夏末秋初也会放劳力归乡务农,离别的夫妻们也就有了难得的相聚。牛郎织女的传说大概就是古人基于生活的演绎和寄托。
“牛郎织女”的传说由来已久,版本众多,历代不断丰富完善。
西晋张华编的《博物志·杂说下》曾记载:西汉时,海边有人乘筏子探寻天河源头,在天河见到了牛郎织女。
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引西汉刘安的《淮南子》的记载说:“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宋末元初成书的《尔雅翼》中说:七月初七,喜鹊的头顶突然都秃了,据传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把喜鹊头顶的毛踩掉了。这真是一个有趣的佐证。
明代朱名世则博采众长,写成了小说《牛郎织女传》,颇有意思。简述如下:牛郎本是玉帝身边的第十二位金童,一日被派去取西圣母的珊瑚八宝温玉杯,结果在瑶池遇见并爱上了玉帝的外孙女织女,他向织女表达爱意并摘下织女头上的一朵梅花。天庭因此怪罪,织女被罚继续织锦。牛郎被罚下凡受苦,投胎牛员外家,父母早亡,受尽恶嫂折磨,幸有金牛星化作老牛相助,才保住性命。十三年后,二人受罚期满,玉帝赐婚。然而,二人贪恋爱情,荒废天职,也忘了向西圣母谢礼,被西圣母告状。玉帝罚二人分居天河东西,后经老君、太白金星求情,被准许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乌鸦、天鹊、龙凤等在天河中连接成桥,助二人相会。
这个版本合乎中国的古代历史、风土人情,也更能体现中国人注重现实却不乏浪漫的情怀,如今流传的传说和风俗,多与书中故事相合。
马未都说节日古人如何表达爱意?
在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人们习惯送玫瑰、巧克力或者约个烛光晚餐,来表达爱意,庆祝爱情这一
人类永恒主题。那么中国古人又是如何在七夕表达爱意的呢?
应该说古人表达爱意的方式跟现代人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能说的时候一定说,不能说的时候就眉目传情,暗送秋波。诗歌里都有这样的记载,比如李商隐说“隔座送钩春酒暖”,“隔座”就是跟那人隔着
,心里就有一种够不上的感觉,所以他强调的是内心的感受。送小礼物也跟今天没什么区别,比如送荷包、香囊、汗巾等。一般来说,定情物都不会太贵重,古人也是这样,不会过于贵重,因为太贵重有买感情之嫌。比如我给你一个定情物,送你一辆大奔驰轿车,这就有点儿世俗,听着怪怪的,不那么纯洁了。古人也认为感情当中要尽量少掺杂物质的因素,所以古人的定情物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随身携带的,甚至是身体的某一部分,比如头发、指甲,以表示思念之情。
古代妇女的首饰就是一种重要的传情之物。古代妇女对发型的要求比我们今天要复杂,尤其是地位高的妇女,她们在发型上的要求之高超出我们的想象。
从汉代、唐代直到宋代,每个朝代的发型都不一样,所需要的首饰也不一样,所以首饰在古代爱情故事中常常扮演重要角色,比如戏曲里有《碧玉簪》《拾玉镯》等,《红楼梦》里有悲剧性的“金玉良缘”,都跟首饰有关。
如今,这些中国古人过七夕和表达爱意的方式已经十分少见了。不过我倒觉得,七夕的那些风俗、仪式和礼物,比千篇一律的鲜花、玫瑰、蜡烛和吃喝要
有意思得多,似乎更有内涵,更能持久,更显长情。
花前月下,向来都是海誓山盟的主要背景。纵明月淡漠,碧水澄清,也是佳境。要知道,罗衣翠袖,佳人做伴,这是多少青年的美梦。哪怕曾经千般细草愁烟,只一日相依相伴,曾经的浮生长恨,也是过眼
云烟。但牛郎织女过鹊桥相会,终是遥远而又心酸的旧梦。“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众所周知,这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讲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两个情痴天人永隔后,大诗人白居易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咏叹。
唐明皇与杨贵妃马嵬坡一别后,化身观复猫,续写传世之恋——唐明胖和杨玉环。美喵杨玉环身披飘扬的披帛,头戴硕大的折枝牡丹,华丽大方,充分体现出女性之美的“盛唐气象”。唐明胖和杨玉环代表全体观复猫,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猫馆长的节日文物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着这样的描述: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在《长恨歌》的描述中,杨玉环将一只金钗的两股断开,与唐明皇各拿一股,当作爱情的信物。
钗有两股。今天妇女别头发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叫卡子,它跟钗的原型很接近,别头发用的,起到固定的作用,就是在头发盘起来后把它插进去,中间有一
部分头发会进到这个钗的缝里,因此就固定住了。
这只蝴蝶钗是纯金嵌宝石,做工非常细致;而且它有弹性,头稍微一动,它就会不停地抖动。人的眼
睛容易注意到移动的东西。物体稍稍有一点儿动静,人的注意力就会到那上头去,所以就出现了这种可以晃动的簪。这叫“吸引眼球”。“云鬓花颜金步摇”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诗句,就是描写杨玉环这么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戴着这样的首饰走动时的样子。
“步摇”在汉代文献《释名》的“释首饰”篇中有记载:“上有垂珠,步则摇也。”所谓“垂珠”就是小珠子,可能是玛瑙的,也可能是珍珠的,人迈步的时候它就会摇动。由于它是悬垂的,所以人在走动时它的摇动幅度就会更大,这就是步摇。
在中国文化中,蝴蝶代表爱情,也代表一种心情。古代的画片当中有一种图案叫“欢天喜地”。怎么表达呢?就是画满了蝴蝶,蝴蝶上下翻飞,以此反映人的心情,很有意思。
P136-14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