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一见:中国文学访谈录(陈忠实、贾平凹、格非、麦家、阎连科、迟子建等20位作家对谈集)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
15
3.6折
¥
42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王逸人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ISBN9787505745445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9787505745445
上书时间2024-1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对谈陈忠实、贾平凹、格非、马原、阎连科、迟子建、张炜、麦家、李洱、张鸣等20位作家,解读《白鹿原》等作品创作的秘密!
《一见:中国文学访谈录》是一本当代著名作家访谈录,是一本集文学和美学于一体的书!以对受访者的长年追踪阅读和王逸人自己的写作经验将他们及他们的作品置诸一个广袤的文学图景中,并使出他引导、诱使、反诘、刺激、对话、幽默等或正或邪的手法,套出对方的精妙之论、性情之言、冠冕之辞当然也不乏难言之隐,这些带有强烈现场感的一手文学访谈,则充分呈现出了中国当代文学深入的肌理、精彩的侧面和外人难得一窥的幽微景象。
作者简介
王逸人,吉林长春人,报社主笔、独立电影导演、图片摄影作者,多年来,在杂志报纸和公众号上发表文字作品数十万字。
其纪录电影《蝶变》(FROM CHRYSALIS TO BUTTERFLY)曾入围包括“第三届“云之南”纪录影像展(2007)”“第四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2007)”在内的多个电影节;
纪录电影《乌托邦》(UTOPIA)入围包括“第十三届釜山靠前电影节(2008)”“第十届西班牙Las Palmas靠前电影节(2009)”等多个世界电影节,两部作品均被“栗宪庭电影基金”和香港中文大学收藏;
其摄影作品《遗物》(THE RELICS)受邀参展2011年平遥靠前摄影大展及2011年丽水靠前摄影节,《如也·Bleak》受邀参展2018年平遥靠前摄影大展。
目录
代序 一个人的私和公
文学神圣——对话陈忠实
活得自得——对话贾平凹
乌托邦的幻象——对话格非
小说已死?——对话马原
争议与苦难——对话阎连科
文学如种地——对话李敬泽
新伤痕文学——对话卢新华
父亲与民国——对话白先勇
白雪即尘埃——对话迟子建
以温暖写冷酷——对话关仁山
融入野地——对话张炜
创作需要保持痛感——对话阿丁
一个怀疑主义者——对话李洱
历史的细节——对话张鸣
一见如故——对话杨志军
与逝者对话——对话周大新
用风铸成一把剑——对话麦家
爱上荒诞之美——对话东西
写好主义——对话叶兆言
阿Q在德国也有——对话顾彬
内容摘要
《一见:中国文学访谈录》是王逸人与20位知名作家及文学评论家的访谈集,包括陈忠实、贾平凹、
格非、马原、阎连科、李敬泽、卢新华、白先勇、迟
子建、关仁山、张炜、阿丁、李洱、张鸣、杨志军、
周大新、麦家、东西、叶兆言、顾彬,书中详细记录了他们对文学的探讨、见解与态度。一见是一家之见
,是一人之见,更是一时之见。看一见之一叶,知中国文学天下秋!
主编推荐
对谈陈忠实、贾平凹、格非、马原、阎连科、迟子建、张炜、麦家、李洱、张鸣等20位作家,解读《白鹿原》等作品创作的秘密!
内外双封面,装帧精美,高端大气!版式疏朗,是一本集文学
和美学于一体的书!
精彩内容
王逸人 陈忠实老师,您好,刚读过了您出版的新作散文集《接通地脉》,很荣幸能在这本书出版后的第一时间和您进行一番对话。时间过得真快,上次对您作品的集中阅读是《白鹿原》,就是人民文学1993年的第一版,我是1994年读到的。那时我还在上学,读了第一章就放不下了,上课的时候也看。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班上有个男同学看到后为了显示他已经读过此书,特意在课间跑来我身边背出了《白鹿原》的第一句话——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没想到转眼间十八年就过去了,但我想这时间也检验了《白鹿原》,它已成为一座文学高峰,我个人觉得当代作家里在写家族变迁且具有史诗况味的长篇小说方面,迄今还没有能超过它的。现在当您回看它时,您有何种深切的感受?
陈忠实 现在回望《白鹿原》我的心情早已平静,我在五十岁以前通过那本书写出了在那个时代里对中国20世纪前五十年历史的理解,同时我也很庆幸在自己精力最充沛,思维也比较活跃的年龄段写出了我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王逸人 《接通地脉》里面有多篇关于《白鹿原》的创作散谈,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我是挑着先把这部分都读了,从中我才知道,写《白鹿原》也是您第一次操作长篇,那么庞大的一个工程,说实话您心里虚不虚?
陈忠实 《白鹿原》的确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写之前还是有一些担心的,其中最担心的是小说的结构。
《白鹿原》的准备工作我花了两年的时间,应该说我汇集到的素材还是比较充分的,在这一点上我心里是比较踏实的。在动笔之前我已经给自己规定好小说里要使用叙述语言而不是白描语言,所以我还特意在前面写了几个中短篇的小说,有意识地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最不让我踏实的就是前面提到的结构,不踏实的原因是长篇小说的结构我的确没有经验,第二点是因为这个小说的时间跨度长,人物也比较多,事件上也是一个套着一个,这样的话结构起来难度就比较大。我的一个朋友在西北大学是搞文学理论研究的教授,他曾提醒过我一句,长篇小说是一个结构的艺术,当然他所说的是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他说长篇小说如果结构不好,那就像剔了骨头的肉一样,提起来是一
串子,放下去是一摊子。这句话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我的担心也正是这个。但如何解决结构呢,没有任何人能给你提供现成的答案,于是我潜心读了一些在20世纪80年代反响比较好的长篇小说,比如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张炜的《古船》等,翻译小说里比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等。看完了我发现,好的长篇小说就结构讲任何一部和其他的都没有雷同,这个发现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你的长篇小说必须根据你的艺术理想和需要来结构。得到这个启示后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要写的东西,结构的问题也
就慢慢地解决了,现在来看我不能说它完成得有多好,但起码没像我的那个教授朋友所说的那样——提起来是一串子,放下去是一摊子——立不住。
王逸人 台湾有个我很佩服的青年导演叫魏德圣,克服了很多困难拍出了《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