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乡记:我们眼中的流动中国 【正版九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回乡记:我们眼中的流动中国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17.3 3.8折 45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5282

出版时间2018-03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9787508675282

上书时间2024-06-21

文渊文化传媒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但每次回乡,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曾经熟悉,如今陌生的故乡。是时代巨变,还是城乡中国的巨大反差让我们焦虑不安?
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编著的《回乡记(我们眼中的流动中国)》以春节回乡见闻的方式,呈现了全国二十多个地区年味风俗、婚育嫁娶、乡村经济、村庄秩序的变化,记录和呈现了这个充满焦虑与乡愁的乡土中国另一面。
全书分为“回乡纪程”“生存之重”等10个部分,几十位家乡分属中国不同区域的观察者,将我们的记忆带入到回乡的场景之中,分别从熟人社会、婚育嫁娶、乡村经济、公共服务、宗法与文化、城镇化和村庄秩序等角度,记录和呈现了各自故乡正在发生着的或变化。在真实呈现巨变的同时,试图从与记忆中的故乡纵向比较中,表达出这种巨变所引起的焦虑与忧愁。

作者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一个专门从事中国农村发展与治理研究的科研机构。中心主要从事乡村建设实验和乡村治理研究,在全国二十余个省市区做过大量农村调查。

目录
序|关于乡村社会的基本想象
回乡纪程:已是他者的乡愁
陈光林|故园,渐行渐远
易卓|没有“乡愁”是一种病吗
刘成良|乡行散记:故乡的他者
杜姣|到外公家过年
张雪霖|人在囧途:这个春节你“被堵车”了吗
舒丽瑰|难过的年
演进中的熟人社会
雷望红|阿周叔的甘苦人生——乡村社会的另一番图景
陈光林|胡同里的恩怨
李丹|人情异化下熟悉又陌生的村庄
石梦婷|酒宴上的农村人情
刘升|为什么拜年成了一种负担
吴欢欢|“无故事”的村庄
宗法情结与乡村文化的重塑
黄丽芬|祠堂落成记
赵祥云|拜的不是神,是“熟人”
张帆|家乡时变·宗法传统的衰微
杨华|竞争与归属:宗族里的年轻人与年轻人的宗族
夏冬|在宗族中,农民有强烈的公共精神
二胎放开后的婚育选择
王黎|老王催婚记
仇叶|父母把关下的爱情
张丹丹|近几年,家乡婚嫁观的演变
董帅鹏|消费竞争下的生育选择
陈锋|从“偷生”到“逼生”:两个农村媳妇的二胎生育故事
高万芹|二胎又是一个男孩
乡村公共服务——困境与突围
夏柱智|十字路口的农村青年教师
田志达|最后一个“五保户”
夏柱智|乡村医生是如何成为高危职业的
肖琳|如何保障农村独居老人的生活
王梦莹|年老何所依
追问乡村新秩序
王文杰|乡村秩序何处寻——从一桩斗殴案说起
李宽|无论我如何努力,都阻挡不了你离去的脚步
杨华|回乡观察片段:除了愤怒你还想到了什么
杨华|农民工与地沟油
杨春滋|“少安”扎根农村好难
卢青青|常年打工成了边缘人
张雪霖|农民建房的痛
刘成良|读书:农村阶层上升的动力与希望

精彩内容
 故园,渐行渐远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故乡行,夜深万家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故园无此声。
过年那几天,往日寂静的村落变得喧闹起来,村落的天空蓦然多了几缕炊烟,故乡的颜色也从单调变得多彩。几日的喧嚣过后,炊烟散尽,村落又归于平静。人头攒动的村落人去街空,很多人踏上外出打工的征途,背后是父母凝望的眼神,还有爱人和孩子守望的身影。回到村落里,一个很突出的感觉就是,时代变了,故乡也变了。我们从繁华喧闹的都市,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村落;从工业社会的关系结构,走向农业社会的关系结构;从一个时间和空间脱离,走向另一个重构的时间和空间。猛然间发现,故乡已然变了模样,没有田园牧歌,没有柳暗花明,却多了几分机器的轰鸣声和一股浓浓的铜臭味!童年时代的美好场景只能在回忆里重现,见到儿时的同伴时,会拿出来回味一番。现在对故乡的认知,变得孰悉而又陌生,曾经的故乡,渐行渐远……游子求学,故乡从此只有冬夏,再无春秋。从出生到小学毕业,我在那座村庄里长大,因此村庄的景象常常徘徊在脑海中,那里有我只顾贪玩时父亲严厉的训斥声,有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的吆喝声,有我和同伴们玩耍时天真烂漫的嬉笑声。这些声音总是在记忆里回荡,美好而温馨。小时候,天天盼望着自己快点儿长大,可是长大了,却又幻想着能回到童年。小学六年级毕业,还是十二岁的懵懂少年的我,背井离乡,去很远的镇上求学,每隔一个月回一次家。上高中和大学时,回家的次数更少,所以对家乡的记忆大多停留在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寒暑假。每次寒暑假回家,村落中我所熟悉的地方就会少一点儿,那是我仅有的根和值得留恋的地方。当根逐渐淹没在汹涌而来的大潮中最终消失不见时,我才慢慢懂得什么是浓浓的乡愁。那方水土、乡亲的劳作和亲情正是我认识世界和深人生命记忆的源头。熟悉而又陌生的村落项城市,是豫东南的一个小县级市,因生产味精以及民国总统袁世凯的缘故而闻名。这座古老的城市
还有着“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的称号。因我们村所在的镇位于项城市的中部,又生产皮革,被称为“中原皮都”,也因此与莲花牌味精、建筑防水并称为项城市的三大支柱产业。这三大支柱产业是项城市的主要税收来源,也是项城市摆脱“贫困市”称号的重要推动力量,但也是三个污染非常严重的产业,常被《焦点访谈》提及。当时的家乡人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抉择是要百万人民的生计,还是要环境。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农业大县,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没有秀丽的旅游资源可开发,只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辽阔的庄稼田,而摆在家乡人面前的是一个大大的“穷”字,所以只能发挥区域特色,以粮食为原
料生产味精。按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C.斯科特的观点,生存伦理根植于农业社会的经济实践和社会交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