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驼城茶叶之路的东方起点呼和浩特 【正版九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回望驼城茶叶之路的东方起点呼和浩特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16.1 4.5折 36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九刚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ISBN9787555505235

出版时间2015-09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9787555505235

上书时间2024-06-21

文渊文化传媒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茫茫的草原和丘陵,悠悠的戈壁和沙漠,梦幻般的驼铃,首尾不能相望的驼队,以及那些把性命掖在裤腰带上闯荡驼道的汉子和商贾们,就像一段永不消散的音乐。驼道、驼城的故事远离我们已经将近一百年了,但是他们创造的商业奇迹却镌刻在历史无形的纪念碑上,为人民所感念。邓九刚著的这本《回望驼城(茶叶之路的东方起点呼和浩特)》向读者展示了这份辉煌。

作者简介
邓九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会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创作,著有长、中、短篇小说及电影、电视剧本三百余万字。代表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大盛魁》、史学著作《茶叶之路》等。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驼道寻梦
  一、驼道寻梦
  二、驼城初创时
  三、商城归化
  四、驼道早期的跨境贸易
  五、召城归化
  六、驼道牛涯
  七、最早走进呼和浩特的俄罗斯商队
  八、驼道上的官方身影
  九、帝王的身影
  十、驼商巨擘大盛魁
  十一、驼城巨商元盛德
  十二、北方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基地
第二章  归化城的“桥”
  一、归化的“桥”
  二、马桥设在绥远城
  三、驼道上倩影
  四、归化城的茶坊
  五、喇嘛扎布的故事
  六、落户归化城的新疆驼商
  七、秘境科布多
第三章  茶叶之路在草原上的经济带
  一、板申与茶叶之路经济带
  二、呼和浩特的南大门——河口
  三、大京路上的隆盛庄
  四、驼户、驼桥、驼庄和驼村
  五、慈禧太后留在驼城的行迹
  六、茶路其实不仅是一条路
  七、驼工在驼道上的生活
  八、从驼工到大财主的道路
  九、呼和浩特之一翼
  十、驼城美食——烧卖
第四章  驼城的回忆
  一、记忆中的城池——买卖城
  二、关羽崇拜
  三、大盛魁的财富秘密
  四、驼道掘金者
  五、扎达海河经济圈
  六、归化城的娱乐业
  七、新时代的勃发
作者的话

内容摘要
 邓九刚著的这本《回望驼城(茶叶之路的东方起点呼和浩特)》讲述了15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前期,以“驼城”归化城(呼和浩特)为起点的茶叶之路的故事。书中详细记录了茶叶之路的行程路径、驼队生
活、贸易交流、驼商趣闻以及明代以后蒙古高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书中既有召庙文化对茶叶之路的影响,又有阿拉坦汗、康熙帝、彼得大帝等人与茶叶之路的历史渊源;既有对牙行、“桥”市繁
荣的生动描写,又有对中俄商贸交流的翔实记录,是一部真实反映呼和浩特城市发展历史、中俄商贸交流
和中国商人创业史的著作。

精彩内容
 呼和浩特通往新疆的驼道,当地人称作大西路。
大西路由呼和浩特至古城子(今新疆奇台县),共计72站,全程约5430里。这条驼道从呼和浩特开始,经可可以力更、召河、头号尔、黑沙兔庙、百灵庙、一棵衬、塔布板申、伊克淖、羊肠子沟、公忽洞滩、海流兔河、红古尔鄂博、黑沙兔、摩尔古沁、乌泥乌素、忽尔洞、挨力素忽洞、阿贵尔湖、赛圪帖尔。
从赛圪帖尔向北就进人喀尔喀蒙古地界了。接下来是吉尔里卯独、保尔津、夹刚尔兔、勿蓝鄂博、拖累不拉、尔德尼不拉、勿兰忽洞、博尔丹梁、卯尔古沁、
土不气、哈塔不盖梁、把圪力尔忽洞、红古尔岭、速
力贡尔。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从速力贡尔站开始至哈拉纽独站,人称“三不管”地界,原因是草原上各个行政旗在这段地区相互之间并没有确定界标。加之这几站人烟稀少,常有土匪出没,驼队容易被抢劫。一
般有经验的领房人经过这里时都要督促驼夫快走,所
以这段驼道又被称作紧八站,意思就是驼队要赶紧走路。紧八站之后是乌兰淖、玉石洼、普圪贴尔、卯独鄂博、哈拉纽独、察汗讨勒盖、察汗不拉。忽洞科布尔、白彦科布尔、赛忽洞、锡钮乌素、速红兔、乌什
克、小拖累、赶只汗卯独、红淖、甲拉孟、苏计、甲会、老龙鄂博……以下各站段也不一一列出。
呼和浩特通往新疆的驼路还有一条小西路,也是呼和浩特至古城子,全程约5470里,总共72站。从呼
和浩特开始,途经站段有可可以力更、召河、头号尔、黑沙兔庙、百灵庙、乌兰不浪、库伦格尔、伊肯不拉圪、张茂忽洞、乌兰闪丹、赛忽洞、什拉哈达,从什拉哈达往北就进入喀尔喀蒙古地界了。小西路行至哈拉纽独,与大西路合并,以后34站与大西路行走同样的站段。
草原上的驼道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情或气象地理的变化而变化,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以前,大西路、小西路一直是从呼和浩特前往新疆的主要驼运通道,它基本上是沿着内蒙古和喀
尔喀蒙古的边界行走,时而在内蒙古,时而在喀尔喀
蒙古。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呼和浩特的驼队不能再进入蒙古,驼队只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沿着旧驼路南侧中国边境一侧,重新辟出一条新的驼路。这条新的驼道是从呼和浩特出发经达尔罕、茂
明安、乌拉特旗,然后人宁夏、甘肃,最后进入新疆。这条路主要是呼和浩特的回族驼工历经千辛万苦闯出来的。这条新路不但水草不好,而且经常会遇流沙阻挡,还时有劫匪出没。
以上这几条驼道是我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访问了大驼商曹梦麟,领房人赵长子、刘瑞,老驼夫阎万山和文化学者郎正之先生等人后,将访问记录做了粗略的整理后得出的。当时赵长子老先生住在呼和浩特回民区大泊坑附近,他的孩子在体委工作。阎万山则是著名的驼村厂汗板的老驼夫。郎正之先生是回民中学的教师。由于时代久远,加之过去蒙古语地图与现代蒙古语地图所标地名有所差异,以及过去的喀尔喀蒙古语与现在的内蒙古蒙古语的差别,我所做的笔录难免会有疏漏,但是驼道路线大方向是不会错的。后来我还查过《归绥通志稿》,该书有关驼道的记载与老
驼夫所述大致相同。
我访问过的老人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梦麟和刘瑞两位老人,他们全都是回族。曹先生是清末呼和浩特地区最大的驼商德厚堂最后一任大掌柜,号称呼和浩特的末代大驼商。而刘瑞则是呼和浩特最后的领房人,我访问他那年老先生已经高寿96岁。那时候刘瑞家住回民区宽巷子。其实我在少年时代就经常看见刘瑞老先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刘瑞老先生住在呼和浩特新城,他家与我家也只隔着一条街而已。刘瑞老先生也是我父亲的至交,都是在驼道上跌打滚爬过的人。
郎正之先生是大盛魁著名大掌柜段履庄的儿子段近民的同学。他告诉我,抗战时山西军阀阎锡山曾经朝大盛魁大掌柜段履庄借过钱。日本人占领归绥后,郎正之和段近民逃往重庆。临行前段履庄嘱咐儿子,如遇困难可以找阎锡山求助。但是当郎正之陪段近民在重庆找到阎锡山以后,阎锡山只给了段近民5块大洋。为此段近民伤心地掉下了眼泪。这个山西军阀不仅抠门,还不大讲信义。
驼队的组织结构大体是这样:一链子,又叫一把子,约十八九峰骆驼,由一个驼倌牵引。皮毛“房子”用一百五六十峰骆驼,也由一个驼倌牵引。
P14-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