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 【正版九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图解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21.2 5.3折 39.8 九五品

库存2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益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2348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9787512712348

上书时间2024-06-21

文渊文化传媒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0个层面,55条建议,学龄前,妈妈这样养育孩子!
把握儿童敏感期,掌握儿童成长规律,锁定孩子的成功未来!
读懂孩子的心理世界,培养快乐、自信、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
黄益著的《图解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引领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帮父母解除疑虑、消除烦恼,培养快乐、自信、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

目录
Part 1  
  感知觉—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石
  视觉敏感期(0~6岁)—呵护人类最重要的感觉通道
  听觉敏感期(0~6岁)—不要“耳边风”,要听得清、记得牢
  嗅觉、味觉敏感期(0~2岁)—妈妈的气息让孩子最安心
  触觉敏感期(0~6岁) —一点儿碰不得与流血没痛觉
  空间敏感期(0~6岁)—扔东西、钻桌底、躲猫猫、爬高
  时间敏感期(2~12岁)—“我明天去过奶奶家了。”
Part 2 
  注意力—孩子内心世界的第一扇门
  孩子专心做一件事可以保持多长时间—注意力的集中
  爱动,是多动症吗—多动症的特征
  孩子注意力分散—父母要做的6方面反思
  看电视—要么开发智力,要么扼杀注意力
  兴趣—培养超强注意力的法宝
  注意力游戏—越玩越专注
Part 3 
  记忆力—孩子智力活动的源泉
  婴幼儿的记忆—产生和发展
  幼儿记忆的4大特点—幼儿的记忆力是怎么发展的
  孩子感兴趣,自然记得住—随时引导孩子云记忆
  越形象生动,孩子记得越牢—形象记忆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多和孩子谈论共同经历的事情—自传式记忆的作用
Part 4 
  思维力—孩子智力发展的能量
  0~6岁婴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培养指南
  躲猫猫游戏—客体永久性概念的发展
  “孔融让梨,因为他爱吃小的。”—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
  什么都爱学大人—幼儿的模仿能力
  孩子为什么总爱问“为什么”—孩子的好奇心
Part 5 
  语言—孩子自我表达的工具
  0~6岁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敏感期
   —把握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婴幼儿跨出关键的一步
  多听、多看、多说—全面提升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大声朗读—为孩子的书面语言打基础
  英语启蒙—开发孩子的第二语言
Part 6 
  情绪—呵护孩子的情感世界
  走进婴幼儿的情绪、情感世界—了解婴幼儿的情感
  恐惧—当孩子害怕或受到惊吓时
  悲伤—当孩子哭泣不止时
  发脾气—当孩子撒泼耍赖时
  安全感—良好的亲子依恋造福孩子一生
  认生—当孩子出现陌生人焦虑后
Part 7 
  自我意识—孩子觉醒的力量
  “我的!我的!”—重视孩子的自我意识
  “我是好孩子吗?”—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
  “我不想在别人面前被批评!”—呵护孩子的自尊
  “我不要输!”—孩子自尊心太强怎么办
  “我不!我不!”—引导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走向独立
Part 8 
  社会化—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我们一起玩儿吧!”—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
  “没人和我玩儿。”—孩子为什么不合群
  “我有很多好朋友。”—培养受欢迎的孩子
  “就打你!”—正视孩子的攻击行为
  “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减少孩子攻击行为的策略
  “小朋友打我!”—被打不等于被欺负
  “我不是受气包。”—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Part 9 
  亲社会行为—培养孩子助人、分享、合作等品质
  婴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如何发展的—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移情—孩子助人行为的驱动力
  三大训练法—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
  言传身教—父母用行动引导孩子向上向善
  榜样故事—用故事激励孩子的助人、分享、合作精神
Part 10 
  性别意识—从0岁开始呵护童贞
  男孩爱打人,女孩说话早—性别差异有哪些
  “我是男孩还是女孩?”—性别认同的发展
  变性人、同性恋—性别认同障碍
  吃手、憋大小便、性好奇—0~6岁孩子的性发展规律
  “我是从哪里来的?”—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
  男孩摸小鸡鸡,女孩夹腿—正视幼儿手淫

内容摘要
 孩子在想什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孩子出现问题,妈妈该怎么办?黄益著的《图解妈妈一定要懂
的育儿心理》从0-6岁孩子的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语言、情绪、自我意识、社会化、亲社会行为、性别意识等10个方面,逐一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引领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帮父母解除疑虑、消除烦恼,培养快乐、自信、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

精彩内容
 尽可能用母乳喂养。迫不得已用奶粉喂养时,不要催促孩子或以紧张、焦虑的心情期待孩子赶快喝完。
孩子在两岁前爱吃手、吃毛巾、咬东西等,这些都是正常的,不要限制,注意清洁卫生即可。
可选用干毛巾、丝绸、软毛刷、天鹅绒衣服,轻擦儿童的背部、腹部、腕部、面部、手、脚等部位的皮肤。一般来说,触觉刺激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时间约在刺激30秒以后,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要根据孩子的耐受程度加以确定。当刺激物较为适宜、恰当时,则可能具有促进感觉统合的作用;否则,当刺激物过于强烈、异常时,可能会对儿童感觉统合起到破坏作用。
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再轻轻滚动或下压,也可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身体的各部位,强化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进行羊角球、袋鼠跳、水中活动等。这些触觉训练活动可以持续到12岁。
在地板上铺上不同材质,比如塑胶、布料、木地板、蓬松棉等,为宝宝提供一个爬行的小环境,让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促进触觉的发育。让宝宝在地毯上双手抱头,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或者进行前滚翻和后滚翻,对触觉、动作平衡、协调都有帮助。
多让孩子玩土、泥巴、沙子、石子、水。
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成后背则由父母辅助进行。
大的奇奇喜欢坐在玩具堆里玩儿,抓住什么就放到嘴里又啃又咬,口水流得老长,无论是硬的还是软的他都用嘴尝个遍,感觉什么都很好吃,什么都可以吃到肚子里。
为什么孩子喜欢用嘴尝各种东西?比如,喜欢吃手?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唯一能使用的“工具”就是嘴。口的敏感期出现于孩子出生三四个月之后。
儿童天生具有吸吮与抓握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儿童最先使用的嘴比其他的器官更加敏感。当婴儿第一
次将手无意间伸到嘴里后,由于吸吮手指带来了精神愉悦,婴儿就会无意识地练习将手送到嘴里,之后发展到抓到东西也能够熟练放到嘴里。这个时期的儿童急切地用他的舌头和嘴唇去感受事物,凭借来自舌头的味觉和嘴唇的触觉,吸收环境中每样东西的特质,以便寻找采取行动的方法。
对于2~34"-月的婴儿来说,吃手标志着其心理发育进入一个新阶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协调,是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此时手是宝宝最好的玩具。父母若能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当宝宝感到不安、烦躁、紧张时,吃手能镇静安慰他的情绪。有的宝宝在浅睡状态时,会用吮手指来寻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在心理学意义上,吮吸手指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使孩子获得快感。
1岁前孩子“吃手’’是正常生理行为,父母不用特别担心。尤其是2~64个月大时,孩子吃手是必要的。父母要做的是经常帮宝宝洗手,保持宝宝的手部卫生,以防细菌入侵引起宝宝的胃肠道感染。P22-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