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盲童之光 【正版九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藏盲童之光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26.7 3.3折 79.9 九五品

库存2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峥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ISBN9787508521114

出版时间2011-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79.9元

货号9787508521114

上书时间2024-06-20

文渊文化传媒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刘峥编著的《西藏盲童之光》是一本用爱心串起来的文字和图片。书里有德国盲人姑娘萨布利亚和保罗为创建西藏盲童学校感人的故事;有西藏摄影家车刚10多年从不间断地用镜头记录盲童们的生活足迹和为盲校带来更多爱心人士和企业家资助盲校的故事;有对西藏盲童们充满阳光的心灵世界的描述;有孩子们在黑暗中追逐阳光和梦想的故事;还有盲童们在这个爱心世界里成长的故事……

作者简介
刘峥,原名刘华,生于1971年,现任《西藏商报》文体副刊部主任。在藏十年,一直从事记者、编辑工作。2003年起,参与了历届西藏电视台藏历新年晚会报道;曾参与西藏商报社策划的选题“北郊记忆”、“守护天路”、“西藏登山50年”等大型系列报道;作品《白云》获得西藏自治区举行的“十六大”征文三等奖;《醉人的雪顿节》获得第二届拉萨雪顿节征文大赛二等奖。2005年,书写了才旦卓玛从艺50周年大型画册《高原歌魂》的文稿;2007年采写的《六年坚守,她供出了两个大学生》获全国晚报都市报好新闻二等奖。

目录
序 沈开运
萨布利亚
—黑暗中的她为西藏盲童带来光明
盲校
——掀开西藏盲人事业新篇章
校园、乐园
这里是盲童的天堂
老师、“爸爸”、“妈妈”
——用心血抚育折翅的天使
爱心
——为盲童撑起一片充满光明的天空
爱心留言
爱心花絮
阳光笑脸
采访手记
——这是一次心灵洗礼的历程
后记  车刚

内容摘要
 萨布利亚,一个12岁完全失明的德国姑娘,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文盲文。她27岁时只身游历西藏,并在拉萨开办了盲童学校,教孩子们汉语、英语和藏文盲文,教他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和感恩。
令常人难以想象的是,孩子们竟然掌握了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等职业技能。由众多爱心交织起来的盲童学校越办越好,很多管理者都是盲人。
刘峥编著的《西藏盲童之光》记录了西藏盲童学校的历史和老师、“爸爸”、“妈妈”们无私的奉献,以及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怀。当然,还有孩子们的开
朗、善良和满心的梦想。
平实的文字间闪烁着人类善良的天性,大量充满现场感的图片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阅读《西藏盲童之光》的过程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自强自信的盲童面前,也许,一个施与者反而能从他们身上得到更多。

精彩内容
 她是国际女性俱乐部“诺格奖章”的获得者;她是德国政府“邦比文化奖章”的获得者;她是中国政府颁发的“国际友谊奖”的获得者;她是2009年“感
动中国十大人物”奖的获得者:她是“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她是西藏盲童学校的创办人:她是藏语盲文的发明者。
生活中,她的脸上永远洋溢着笑容,不管是工作中,还是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时都是这样。看着她的笑容,每个人都会被感染,你也会跟着一起笑。
她就是萨布利亚·坦贝肯(SabriyeTenberken),一位来自德国的盲人。
萨布利亚总是说:“你们别以为创办西藏盲童学校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是中国西藏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由像保罗、旺青格烈、车刚、王石、
周建松、阿妈卓玛益西啦、次仁玉珍、援藏基金会等等社会上的好心人和社会团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就没有今天的西藏盲童学校,我只是发起人而已。”萨布利亚——黑暗中的她为西藏盲童带来光明1970年出生于德国,考入波恩大学研修藏学、蒙学,“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西藏盲童学校创办人,藏语盲文的发明人。
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萨布利亚19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附近的一个小镇,在她两岁的时候就被诊断出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病变,而且病情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阻挡地恶化。于是,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尽可能地带她到处旅游并有意识地让她多看一些照片。萨布利亚说,直到现在,那些山川、阳光和色彩还会偶尔出现在她的梦里,模模糊糊地好像被水浸湿了一样。
12岁那年,萨布利亚完全失去了视力,年幼的她在经历了一段痛苦和艰难的时光后,接受了自己永远也不能再看见世界的现实,同时也诞生了一个失去了视力并不意味着失去了一切的信念。
随后,萨布利亚上了一所专门的盲人学校,常规课程之外,她还学会了骑马、滑雪、划船。高中毕业以后,萨布利亚顺利地考上了德国波恩大学,她在大学里学习了英语、计算机、历史和文学,并且在研习中亚学时,依靠电脑听音分析器专门学习了藏文。萨布利亚坚信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而这也
是她在1997年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
“我一直很向往西藏,常常想象骑着马在西藏的大草原上飞驰的感觉。”萨布利亚说。
在波恩大学依靠电脑听音分析器学习藏文时,她发现藏文还没有盲文,便借鉴其他语种盲文的开发经验,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语盲文。
l997年,萨布利亚只身到西藏旅行。她骑马穿越西藏各地,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便萌生了创办西藏盲童学校的想法。
她喜欢这座沉浸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即使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
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三步一叩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在其跻身德国畅销书排行榜的著作《我的道路通往西藏》中,她记述说,拉萨是一个又热闹又空旷的城市。
而她的儿童读物《塔序的新世界一位盲童告诉我们的西藏》的德文版出版时,每售出一本书,她就向“西藏盲人中心促进协会”捐赠1马克。她还通过演讲和阅读挣钱捐赠给各种慈善机构。
西藏有着令人羡慕的耀眼阳光,但强烈的阳光也
使这里眼病的发病率很高,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人口仅240万的西藏约有1万名视障者。萨布利亚在拉萨旅游时听到这样一个说法:在当地人的信仰里,盲人是因为前世造孽而在今世受到神的惩罚,恶魔的灵魂住进了身体夺走了光明。因此盲人在当地象征着一种厄运,有的在生下时就被溺毙,而活下来的,也在周围人的冷漠和歧视中体会不到一点做人的尊严。
萨布利亚决定留下来,为这里的盲人做点什么。
萨布利亚的第一个追随者保罗萨布利亚和保罗(PaulKronenberg)的相识很有戏剧性。
在拉萨的一家名叫巴朗学的旅馆里,萨布利亚结识了之前在非洲救助儿童的保罗。萨布利亚告诉保罗,她要在西藏办一所盲童学校,保罗回答说:“如果你筹到资金的话,我愿意立刻加入。”“我很感激保罗,他是第一个相信并支持我能创办盲童学校的人。”萨布利亚说。
后来,经过长期接触,萨布利亚和保罗相恋了,并最终结为夫妻。
在西藏旅游时,萨布利亚的一位刚认识的朋友也
很喜欢保罗,还曾经请萨布利亚当红娘。当时萨布利亚觉得保罗很不错,但她并没有言明自己喜欢他。回到家里,她把在西藏拍的照片给家人看,家人问她那个金发的小伙子是谁,萨布利亚一下子愣住了,“在我的心里,我一直认为保罗是黑头发的小伙子,当时我没问,保罗也没有说,没想到他是一位金发的小伙子。”萨布利亚笑着说。
1998年,萨布利亚的盲童学校终于得到了德国政府的赞助。在飞往西藏之前,萨布利亚给保罗打电话:“我有资金了,我要到西藏去办盲童学校。”“当时保罗沉默着没说话,我心里很失望,其实我是很希望他能和我一起去的。”萨布利亚说,“没想到沉默过后,保罗说:‘那好,等我办理一下辞职手续。’你不知道我有多高兴,保罗信守了他的诺言,为我的梦想放弃了他那份待遇优厚的工作,我知道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萨布利亚的丈夫保罗,拥有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通信系统科学和商业技术等4个学位,曾在荷兰参
特帕克公司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数据库维护等服务项目。保罗曾参与过荷兰在西南非洲的援助项目,包括在津巴布韦、博茨瓦纳、赞比亚等国建立乡村小学,以及在南非等国设计、建造医院和居民房。
在非洲他深受震撼,因为孩子们总是在死掉。“因而我意识到自己非常幸运。”他说。如今他反复强调,自己在西藏的行为完全是为了“Happy”。
“这不是付出,而是快乐。我是为了开心而从事这个工作,我从中获得了很多。我喜欢起床时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听到‘谢谢’,那是给我的回报。”令保罗最开心的是,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探访,他们原
本认为残疾人什么都做不了,结果却大开眼界。
“我从事这个工作是为了萨布利亚,盲童们的命运是我与她结婚的理由之一,因我们俩志同道合。”保罗说,“而且我相信她一定能够成功。”P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