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小龄童品西游上(珍藏版) 【正版九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六小龄童品西游上(珍藏版)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13.6 3.9折 35 九五品

库存4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六小龄童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93948

出版时间2012-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9787111393948

上书时间2024-06-20

文渊文化传媒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在中国妇孺皆知,饰演该角色17年的六小龄童,对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部传世之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领悟。
这本《六小龄童品西游》(上册)珍藏版对《六小龄童品西游》(上册)(全新版)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大量剧照和六小龄童的照片,以《西游记》原著章回为脉络,以孙悟空的发展变化——猴的生物性、神的传奇性、人的社会性、佛的神圣性为主线,对原著逐章品读。其间除品读原著故事及人物以外,还融入了六小龄童在拍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过程中对原著章节的感悟和理解。
本书旨在通过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艺术形象的解读,展现原著中隐含的对当代人有启发价值的生活哲理与人生智慧。

作者简介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汉族,1959年4月1219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现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六小龄童6岁从父六龄童(本名:章宗义,猴戏表演艺术大师,绍剧一代宗师,被誉为“南猴王”)练武学艺。1982年初,六小龄童在杨洁导演、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25集大型神话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主演孙悟空一角,此片1988年新春在国内外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并荣获年度中国“飞天奖”的特别奖、“金鹰奖”最佳连续剧一等奖。六小龄童因此被评为中国第6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及第1届(新时期十年1978~1987年)“国电影电视十大明星”奖,同时,以123万多张的选票当选为“中国第2届电视十大明星”首席。
2007年12月,在《天下英才周刊》、《南方周末》等主办的“2007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中获得“2007最受公众尊敬的表演艺术家”奖项。2008年5月10日当选为2008中国十大公益人物之一,2008年10月24日,当选为中国电视剧辉煌30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电视剧演员之一。2008年12月7日获得“2008·中华十大财智人物”的“最具影响奖”。

目录
前言
第1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
  积淀在中国文化深处的石头精神
  不甘于做一只普通的猴子,才会有那成功的一跃
  关注想要的还是关注惧怕的
  如果你真的是一匹千里马,就不要消极地等待伯乐的赏识
  漂洋过海苦学艺
  人类现代科技文明的“预言家”
  离别恩师闯天下
第2章  天宫地震——大圣闹天宫
  铸就孙悟空的英雄传奇
  天宫外交官——太白金星
  可爱的孩童英雄——哪吒
  不讨好的托塔天王——李靖
  大圣广结朋友
  究其闹天宫的原因
  悟空眼中的最高权贵——玉帝老儿
  初遇天宫中的高手——二郎神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我的近视眼
  五行山下的艰辛
  五百年后的省悟
第3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
  历史上的玄奘
  西行求法
  九死一生的取经路
  小说中的唐僧
  戴着“僧帽”的儒士
  佛教常识之敲木鱼、数念珠
  佛教常识之舍利子
  细品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
第4章  取经队伍的建立
  佛界第一相才高手——观音菩萨
  恩威并重——菩萨的领导艺术
  中国式约束——紧箍咒
  团队的力量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第5章  坠入佛门的花和尚——猪八戒
  作为食与色象征的猪八戒
  猪八戒的私房钱
  孙悟空眼中的呆子
  八戒的农民之慧
  细品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关系
  猪八戒在取经过程中的进步
第6章  以和为贵的沙僧和通人性的白龙马
  君子为人之道——和而不同
  通人性的白龙马——小白龙
第7章  细品八十一难经典章回
  观音院斗宝失袈裟
  五庄观偷吃人参果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火云洞菩萨收红孩儿
  车迟国斗法除三妖
  女儿国唐三藏奇遇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麒麟山巧盗紫金铃
  雷音寺如来赐真经
第8章  回味取经路
  妖怪为什么要吃唐僧肉
  妖怪分类
  妖怪行为分析
  神和魔的象征
  吴承恩何以钟情于猴王

内容摘要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自明代以来,流传400多年久盛不衰,影响遍及全世界,在中国妇孺皆知。
六小龄童用了17年去演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角色,对《西游记》这部传世之作有着深刻的感情和领悟。《六小龄童品西游》面世后市场反响非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厚爱。此次再版,加入了大量作者珍藏的图片资料,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为读者展现了《西游记》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的风采,让西游文化,猴王精神源远流长,不断传承下去。
本书是《六小龄童品西游》(上册)珍藏版。

精彩内容
 西行求法玄奘大师的西行路线是沿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过火焰山、穿大沙漠、
翻越大雪山,从现在新疆的吐鲁番、阿克苏、拜城一线,经现今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再向东南经现今的巴基斯坦进入北印度。由于玄奘大师没有拿到唐王朝的通关文书,所以他的西行,除了要经受大自然恶劣环境的折磨外,还要经历许多想象不到的艰险与考验。有的官员欢迎他,好心地劝他放弃西行;另有些官员,比如凉州都督李大亮发觉玄奘大师逃走,便叫李昌拿着公文追来,李昌被玄奘大师矢志求法的意志所感动,不顾个人前程与安危,撕毁文书,催他快走。玄奘大师没有向导,后来有一位胡人前来请求受戒,做玄奘大师的弟子,充当向导,送他通过五个烽火台。大师大喜,遂以衣服等物什换得一匹马,随后又与胡人调换熟悉西域路径的老马,师徒二人登程上路。为了躲避官兵,只得绕道而行,夜间露宿在沙漠中。
那胡人先是提刀在大师的身后走动,后又劝大师“沙漠漫漫,关卡森严,最
好返回”,又张弓搭箭相威胁,始终没有动摇大师西行的决心,他只好跪在师父面前告辞回家。玄奘大师好言安抚他,还把唯一的一匹马送给了胡人。
黄沙漫漫,渺无人烟,只有玉门关外五座烽火台每隔百里一座,虎视眈眈。除了烽火台内,便找不到可饮用的淡水。奇形怪状的烽燧间响着鬼哭似
的风声,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只能凭借马粪和尸骨辨认方向,艰难行进。
时行百余里,玄奘大师迷失了方向,解水袋饮水时,由于水袋太重,一时失手,水全流空了,欲返回第四烽火台重新取水,转念又想,先曾发誓“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宁可就西而死,岂东归而生”,隧仍坚持向西而进。四顾茫然,鸟兽俱绝,心仍无所惧,只是苦于无水,饥渴难忍,四日五夜,滴水未沾,倒卧在沙中。遂向观音祈祷:“玄奘此行,不求钱财,无冀名利,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众生,以救苦为务。这点苦对我算得了什么?”至第五夜,忽有凉风吹来,顿觉清醒,勉强前行数十里,遇一丰盛水草处,停息一日,又走了两天路程,方走出了大沙漠。
玄奘大师在流沙中备受危难,由于意志坚强,最终安然走出,到达伊吾(哈密)。伊吾国王得到消息,派人接至寓所,热情款待。玄奘在瓜州逗留时,曾对僧人讲经数十日,西域各国商人对玄奘大师无不钦佩,并将他欲去天竺求经的消息带了回去,因此,西域各国早就知道了玄奘其人,无不翘首以待。
贞观元年,大师二十七岁。当时,高昌国出使伊吾的使者即将回国,得到大师到来的消息后,立即报告国王。
高昌国国王得到消息后,立即发文,请伊吾王护送玄奘到高昌国。日夜兼程,换良马,经六日赶到高昌王城。高昌城就在火焰山附近,其实火焰山并没有火焰,而是赤地炎炎,气温极高(现在的吐鲁番城)。高昌国王的热情高过了火焰山,他令文武百官和王妃侍女列队出迎,并供养大师于后宫的重阁宝帐,请求大师长住国中,并拜为国师。这样停留了十几天,大师告辞,国王仍不允许,大师说:“我所以西行,是为了大法,现在遭到你的阻难,我只好把骨头留给大王,我的神识你未必留得住。”说后绝食,三日之内,滴水未进。第四天,高昌国王见大师气息渐弱,才深感愧惧,向大师谢罪,允许大师西行,唯愿以兄弟相称,与佛结缘。大师见他信仰虔诚,便停留了一个多月,为王室成员讲《仁王般若经》。讲经之日,高昌国王每天亲自捧着香炉,跪着迎送大师。法会圆满后,高昌国王为大师备二十四封书信和礼
品作为通关之用,恭送大师起程。
九死一生的取经路玄奘大师又经历了千难万险,过阿着尼国,翻越了银山,在山的西面碰到一伙强盗,大师和同行的人把财物尽数送给强盗。又走了十几里路,到断崖边住宿时,发现走在他们前面的几十个商人都被杀掉,旷野上仅留遗骸,而财产都被劫走。之后不久,又遇突厥贼人,抢掠大师之后,因为分赃不均引发内讧,自斗而散。
再西行约千里,一座直插云霄的大雪山挡在面前,大家吃在冰上,睡在冰上,经历了七天七夜才走出雪山,冻死者十有三四。不久,见到一汪高山湖泊,虽然四周都是渺无人迹的冰山,这湖水却是清澈见底,相对冰山而言
,大家就称它为热海。
再向西行五百多里,玄奘大师一行受到素叶城突厥叶护可汗的热情接待,虽然信仰不同,却仍供奉了西域所产的素食瓜果。可汗对大师说:“印度烈日骄阳,潮湿闷热,俗民的皮肤黝黑。您这样庄严标致的人才,到了那里可能吃不消。”大师说:“我是追寻圣迹,慕求佛法。”可汗对大师无比钦佩,供奉了法服和丝绸,亲自率领群臣送出十余里。
大师继续前行,一路上每逢佛塔,必要参拜洒扫,或请资深的老和尚讲解教授。进入印度境内,虽然高耸的雪山被抛在北面,眼前苍郁的树林却并不是一帆风顺。大师时常遭遇恶兽和野象。一次,又逢群贼,见大师面貌端好,欲杀他去祭天神,大师临危,面无惧色,一心念弥勒菩萨,求速往生,群贼见状惊惧,正当举刀之时,黑风四起,折树飞沙,连河上的舟船都被掀
翻,大家得知是东土取经的和尚,一起跪倒,皈依了大师。如此这样经磨历劫,又走了一年,终于来到了释迦牟尼成道的菩提树下。大师百感交集,如
同游子回家,和随行的沙弥一一参拜,五体投地,悲泪盈目。当时远近僧俗听说东土大唐来了取经的和尚,数千人都来一睹圣僧风采,看到玄奘师徒悲涕跪拜,没有不呜咽落泪的,这一盛大的活动共维持了八九天。
玄奘大师在印度期间,常参观佛教圣迹,拜访高僧求学,在印度佛教最
高学府那烂陀寺拜印度著名高僧戒贤法师为师,五年潜心于佛学研究,收获颇丰。离开那烂陀寺后,他沿恒河东下,几乎遍游全印度,巡礼求法。五年后再回到那烂陀寺,受戒贤法师之邀举办讲座,宣讲《摄大乘论》。临回国之际,中印度的羯若鞠暗国的戒日王召开“无遮大会”,即全印度的佛教大会,全印度十八个国王、三千多名高僧、两千多位婆罗门参加了大会。玄奘大师在大会上主讲了《大乘论》和他的著作《破恶见论》。十八天内,无人能攻破他的论点,遂被誉为佛学权威,享受到最隆重的礼遇,坐在装饰华丽的大象上游行市区,万人瞻仰。
贞观十七年,他带着六百五十七部佛教经卷离开印度回国,经中亚、葱岭、天山南路一线。唐太宗派出官员在敦煌迎候。贞观十九年,玄奘大师回到长安,长安城里万人空巷,欢迎这位名扬中外的高僧。在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唐王有盛大的仪式送别玄奘大师,天才的作家吴承恩将历史上的唐王迎候玄奘改编成小说中的送别唐僧西去。
P45-4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