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迁的微小说--史记 【正版九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司马迁的微小说--史记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13.6 4.7折 28.8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徐汇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永炽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ISBN9787505730342

出版时间2013-03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8.8元

货号9787505730342

上书时间2024-05-25

文渊文化传媒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史记(司马迁的微小说)》由李永炽编著,50余位台湾名家解读,好评最多的传统文化大众读本!
余秋雨倾力作序,10余位文化名人隆重推荐!
台湾人从小读到大,畅销42年,影响海内外的国学启蒙读物!
畅销三十年,辐射五大洲华人圈,强大写作阵容,力推中华传统经典,时代华语图书重金重磅独家引进出版!

作者简介
李永炽,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现已退休。著有《日本的近代化与知识分子》、《日本近代思想论集》、《历史的跫音》等。译作有《尼采》、《愚神礼赞》、《韦伯的比较社会学》、《山之音》、《我是猫》、《韦伯传》、《暗夜行路》、《日本精神史》等书。

目录
第一章 传说中的圣王
  1.“天下为公”的政治
  2.治水
第二章 暴君与圣人
  1.周的始祖是弃儿
  2.暴虐无道的君主
  3.纣王之死
  4.反战者之歌
  5.周偃武兴治
  6.周公辅成王
第三章 吴越之战
  1.伍子胥离开楚国
  2.吴国王位之争
  3.伍子胥报仇雪恨
  4.吴越对立
  5.伍子胥之死
  6.吴国灭亡
  7.不能同享安乐之人
  8.知子莫若父
第四章 秦的兴亡
  1.秦始皇出生的秘密
  2.外国人亦可用
  3.荆轲刺秦王
  4.秦将的活跃
  5.一统天下
  6.伪诏立胡亥
  7.秦的灭亡
第五章 刘邦与项羽
  1.陈胜起兵
  2.项羽反秦
  3.刘邦造反
  4.项羽掌握领导权
  5.刘邦先入咸阳
  6.鸿门宴
第六章 垓下之围
  1.刘邦反击
  2.刘邦一败再败
  3.项羽疲于奔命
  4.垓下之围
第七章 称帝行赏与功臣叛离
  1.论功行赏
  2.韩信叛变
  3.彭越与英布的末路
第八章 掌握汉家天下的女人
  1.立嗣问题
  2.吕后报仇
  3.太后称制
  4.逆我者亡
  5.太后之死
第九章 新官僚与民众
  1.硬骨头的汲黯
  2.养猪人做宰相
  3.冷酷无情的审判
  4.酷法下的民众
第十章 匈奴与汉武三将军
  1.马邑之败
  2.神箭李广
  3.大将军卫青
  4.少年将军霍去病
  5.沙漠上的大决战
附录
附录一:司马迁与《史记》
附录二:原典精选

内容摘要
 《史记(司马迁的微小说)》由李永炽编著,史记是两千年前司马迁所
写的一本历史巨构。全书包含的时代相当长,从传说的五帝时期到司马迁
生活其间的汉武帝时代。司马迁不仅记述中国,还描写了中国四周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西南夷等。当时的中国人相信,这些地区加上中国就构成了整个世界,所以司马迁所写的不单单是中国史,也是世界史。
《史记(司马迁的微小说)》用白话改写的史记择写了原著中最精彩的部分。这部改写本是以历史的发展为主题,而从《史记》原著各篇中抽离出相关的事迹,重新组合成一篇篇完整的故事,以增加阅读的方便,同时也能展现中国古代历史巨流的变迁与特色。

精彩内容
 太古时代,中国有一个帝王,名叫放勋,帝号叫尧。尧虽然在身份与财富上非他人所能及,但是他一点也不骄傲,生活简
朴,衣着和坐骑都跟臣子没有两样。为人仁慈,智虑深沉。人们都像向日葵倾心望日,草木百谷期待云雨甘霖一样,景仰他。
尧整顿政治,拔擢有能力的人才,分任各种职务;又制定正确的历法,教民耕种的时序,农业大为发展。可是,尧在政治上虽有所成,但人的寿命毕竟有限,为了寻找能够继续推行良好政治的继承人,尧召集百官问道:“谁适合担任下一任的天子?你们说说看?”“嗣子丹朱通达有为,为什么说出这种话呢?”“丹朱?他任性,缺乏同情心,又喜欢争讼,虽是我的儿子,却不可用。”尧接着又问:“谁可以继位呢?”另一个臣子进言道:“共工怎么样?他善于治水,为大家所
尊敬。”“共工?共工口蜜腹剑,看似恭谨,其实天不怕地不怕,不能体恤人,这种人怎么可用?”当时,洪水泛滥,尧脸呈忧色问四岳道:“现在洪水滔天,破坏田地,浸漫山林,人民苦不堪言,有没有人可以治理这场大水患呢?”四岳是分别治理天下东西南北四方的首长,他们异口同声回道:“鲧可以治理得了。”“鲧嘛,常常违反我的命令,又贪婪无餍,大概不能用他来治水吧?”“总之,先试用看看,要是不行,再罢黜不迟。”尧听从四岳的建议,起用鲧治水。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洪水仍然漫天覆地,毫无成果。鲧显然不是治理国家的人才。尧又召集四岳说:“唉,四岳啊,我已经在位七十年,你们都能老老实实遵守我的命令,体恤老百姓,坚守自己的岗位,替天下人做事,希望你们当中有人能继承帝位,统治天下。”“哪里,我们无德无能,—旦治理天下,必无所成,有辱帝王。”四岳都能体谅尧的真心,知道担任国家最高元首的职位,不是为了获得权势,而是能真正替天下人做事,使国家臻于至治。他们觉得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人才,都推辞不就。
“那么,你们不要管身份地位的问题,即使是一般平民也没关系,只要认为是适当的人选,就推荐给我吧!”尧说。
“舜这个人可以。他身在民间,还没有娶妻生子。”四岳异
口同声推荐。
“不错,我也听说了,他的为人到底如何?”“他的父亲是个瞎子,为人顽固不懂事理;母亲唠叨,常无理取闹;弟弟任性不听管教。在这样的家庭里,他还能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使一家人和睦相处,不至于出岔子。”“呵,真的?我要试试他。”舜是现在河北省一带的冀州人。他的祖先也曾是天子,但在舜出生以前就已沦落为平民。他的父亲盲瞎,母亲早逝。父亲再娶,继母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这个异母弟弟很任性。但是,父亲和继母疼爱弟弟,常找机会要杀掉舜。舜只要偶有小过失,就要
受严厉处罚。可是,他仍然事亲至孝,友爱弟弟,而且不敢稍有松懈。父母即使想杀他,也找不到借口。
到了二十岁,舜的孝顺已经传播开来,远近皆知。三十岁
时,尧问四岳可以继任的人选,四岳都推举舜。尧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想看看他处理家务的情形;又让九个儿子跟舜一起生活,想知道他怎样应付外在的人际关系。
舜住在妫水畔,生活越发谨慎。妻子见舜如此,不敢因为出身高贵而瞧不起舜的父母和弟弟,反而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一样,细心照料。尧的九个儿子为人越发忠厚,对舜也敬爱有加。
舜住在历山时,忙于农事;迁到雷泽,就专心打渔;在黄河边就制作陶器。舜在历山耕种时,历山的人都彼此相让,不曾为田地发生纠纷;在雷泽打渔,渔民都和睦相处,互相告知打渔的好地方;在黄河边制陶,陶工都做出了毫无瑕疵的器皿。每住一处地方,那地方就有许多人拥来,一年后就成了一个村落;两年后成了市镇;三年后,成了都邑。
尧对舜的为人非常赞扬,送他衣服和琴,另外又加上了牛羊,还替他建仓库储存谷物。
可是,舜的家人仍旧想杀害他。舜得到谷仓后,他的父亲叫他上谷仓涂墙。舜一上去,立刻从下面纵火焚烧。舜在烟雾包围中,手撑雨笠跳下,才逃得一命。
舜的父亲还不死心,要舜去淘井。舜知道父亲不怀好意,事先在井里挖了一个洞。果然,舜进井不久,父亲和弟弟就用泥土把井填起来,舜从预先挖好的洞穴走到旁边的空井才逃出来。
父亲和弟弟以为舜必死无疑,都非常高兴。弟弟象说:“这计谋是我出的。舜的妻子和琴归我所有,牛羊和谷仓就送给爸爸和妈妈。”象跟父母分了舜的财产以后,走进舜的房间,弹琴为乐。舜从井里逃出,走回自己的房间。象看到他,吃了一惊,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正在想念你,心里郁郁不乐。”“呵,真让你担心了。你真是一个友爱的好弟弟。”舜仍然诚心诚意孝顺父母,更加疼爱弟弟。舜在和睦家庭这方面确实毫无瑕疵可言,尧非常赞赏,想进一步去试试他施政的才能。于是先让他担任司徒,掌管教育。他教民以五教(所谓五教是指父、母、兄、弟、子的家庭伦理关系),人民莫不乐于遵从。
接着他又命令舜去监督官吏,所有的官吏都兢兢业业,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于是又让他去掌理接待四方诸侯的业务,舜也
照样恪尽职守,四方诸侯人人称赞。最后,尧命令舜去祭祀各地的山神与河神,即使遇到狂风暴雨,舜也能毫不含糊地完成任务,祭神而归。
尧见舜能够顺利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觉得舜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政治人才,足以掌理天下大政,立刻把舜叫来:“我已经观察你三年,你凡事都能先有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去做。所交代的事情,也都能顺利完成。你登帝位,治理天下,我可以放心了。你就代我登帝位吧?”舜立刻谦让:“我不是一个可以担当天下大任的人。”但是,尧仍然热心劝说,并以自己年老为辞,要舜暂时代他掌理天下大政。舜不得已,只好答应代理尧统治天下。担任摄政之后,舜把治水失败的共工和推荐共工的大臣流放到异族居住的地方;也把治水无功的鲧放逐到东方的边境地区。在内政方面,舜设立各种机构,选任有能之士充任其职,又派遣官吏前往各地,听取民众的意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于是,天下没有一个人不称颂舜的政治。
尧将政治委托给舜,过了二十八年便去世了。全国人民好像失去了父母一样,悲哀逾恒。为了哀悼、思念尧,三年之间,全国听不到一声乐音。
尧认为治理天下主要目的乃在于为民谋福利。要替人民谋福利,必须选择有才能的人来担当其任。如果选用非人,那是自己的罪过。而选用的人是否得宜,就应当听听人民的意见。他考验舜,便是为了这个目的。可是,没有一个人不疼爱自己子女的,尧也不例外。将天下大权授给舜的时候,尧也有过内心挣扎,他想道:“自己的儿子丹朱没有政治才能,如果政权传给他,只有他一
个人获利,全国的人都要受苦;如果把政权授给舜,全国的人都可获利,充其量只有丹朱一个人不高兴。总不能让全国的人受苦,仅让丹朱一个人蒙获其利吧!为全国人民利益着想,理当让舜来治理国家!”三年之丧结束后,舜让尧的儿子丹朱即帝位,自己避居于黄河南边。可是,诸侯都不到丹朱那里去朝见,却去朝见舜。人民有诉讼,也都到舜那儿请求裁决,而不理丹朱。赞扬舜的歌曲无数,却没有一首赞扬丹朱。
“唉,这大概是天意吧!”舜只好返回帝都,即帝位。
P32-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