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龙/科普知识博览 【正版九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恐龙/科普知识博览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14.6 4.9折 29.8 九五品

库存5件

上海徐汇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经胜

出版社京华

ISBN9787550219212

出版时间2013-10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9787550219212

上书时间2024-05-23

文渊文化传媒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从古至今,世界各地的人们多次发掘出了巨大的怪兽骨骼化石,可是这些被发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动物呢?让我们去看看在长达一亿八千万年的岁月中,是谁统治了这个地球,它们是什么样子?体型是大是小?吃肉还是吃草吧。它们生活也在不断地进化,进化出不同的种类。同一时期,还有什么动植物生活在地球上呢?可是,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些统治者最终从地球上消失呢?《恐龙》对恐龙的生存年代和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等特点做了大概的了解,并且据此提出了很多的设想。本书由王经胜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恐龙的起源
什么是恐龙
恐龙的分类
恐龙的出现
恐龙的食物
恐龙的家庭
恐龙的群居
恐龙的粪便
恐龙的冬眠
恐龙的迁徙

第二章  恐龙生存的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概述
三叠纪时期的恐龙
侏罗纪时期的恐龙
白垩纪时期的恐龙

第三章  恐龙化石的发现
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
恐龙化石的埋藏与发现
恐龙化石的挖掘
恐龙化石的复原
恐龙化石的研究

第四章  恐龙灭绝之谜
陨石毁灭说
火山影响说
彗星碰撞说
植物毒性说
海洋变迁说
造山运动说
温血动物说
自相残杀说
食物匮乏说
哺乳类犯人说
种的老化说
缓慢灭绝说

第五章  恐龙小知识
恐龙会游泳吗?
恐龙为什么要吃石头?
恐龙会吃人吗?
哪些恐龙常单独活动?
恐龙是怎样进食的?
剑龙身上的剑板有什么作用?
恐龙的视力怎样?
蜥脚类恐龙患高血压病吗?
为什么蜥脚类恐龙的肚皮那么大?
恐龙的心脏结构是怎样的?
恐龙是怎样行走的?
恐龙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恐龙的牙齿是什么样的?
恐龙的鼻孔在哪里?

第六章  中国恐龙之乡——四川
四川上沙溪庙组
四川自贡大山铺
第七章
地质年代拓展知识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第三纪
第四纪

内容摘要
 《科普知识博览》这套丛书精选了动物世界、植物园地、科学知识、科技发明、地球大观、军事航天、神秘宇宙、未解之谜等诸多内容。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有趣翔实、简单易懂的答案,为孩子解答心中的疑惑。《恐龙》是其中的一本,对恐龙的生存年代和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等特点做了大概的了解,并且据此提出了很多的设想。
《恐龙》知识性强,与日常生活接近,叙述简洁
、通俗易懂,版式活泼大方,配有精美的图片,希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帮助孩子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阅读能力,并逐渐培养出思考与探索的习惯!本书由王经胜编著。

精彩内容
 日本首先将希腊文“Trias”译为三叠纪,后来我国地质界也沿用了这一名称。三叠纪始于距今2.5~2.03亿年前,延续了约4500万年。
三叠纪时期的地球与现今的地球截然不同,只有一块大陆,这块大陆被称为泛古陆,大致位于现在非洲所在的位置。泛古陆分为北边的劳拉西亚古陆和南边的冈瓦纳古陆。劳拉西亚古陆包括了今日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冈瓦纳古陆则包括了现在的非洲、
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印度等部分地区。不过到三叠纪中期,泛古陆开始出现分裂的前兆,在北美洲、欧洲中部和西部、非洲的西北部均出现了裂痕。
泛古陆之外的地表上是一片一
望无际的超大海洋,这个海洋横跨两万多千米,面积大小和今天的所
有海洋的总面积差不多。而且由于当时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因此当时的海岸线比今天要短得多。三叠纪时遗留下来的近海沉积比较少,并且大多分布在现在的西欧地区,因此三叠纪的分层主要是依靠暗礁
地带的生物化石来确定的。
在古气候方面,三叠纪初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干旱的特点;到中、
晚期之后,气候向湿热过渡。从当时地球表面的地理分布,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各地的气候特点,如靠近海洋的地方自然是比较湿润而草木茂盛的,但是由于陆地的面积十分广阔,带湿气的海风根本无法进人内陆地区,大陆中部便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沙漠,所以陆地上的气候相当干燥,最终使得较耐旱的蕨类品
种及不过分依赖水繁殖的针叶树逐渐在这些地区取得了竞争优势。
三叠纪早期的植物多为一些耐旱的类型,随着气候由半干热、干热向温湿转变,植物趋向繁茂,低丘缓坡则分布有和现代相似的常绿树,如松、苏铁等,而盛产于古生
代的主要植物群几乎全部灭绝。裸子植物的苏铁、本内苏铁、尼尔桑、
银杏及松柏类自三叠纪起迅速发展起来。其中除本内苏铁目始于三叠纪外,其他各类植物均在晚古生代就开始有了发展,但并不占重要
地位。二叠纪的干燥性气候一直延续到了早、中三叠世,从中三叠世晚期,植物才开始逐渐繁盛起来。到晚三叠世时,裸子植物已然成了大陆植物真正的主要统治者。
三叠纪时,脊椎动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槽齿类爬行动物出现,并从它发展出了最早的恐龙,到三叠纪晚期,蜥臀目和鸟臀
目都已有不少种类,恐龙也已经是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且在生态系统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时代前的黎明”。与此同时,从兽孔类爬行动物中还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只不过在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一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批生不逢时的哺乳动物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首的爬行动物的阴影之下,直到新生代才成为地球的主宰。原始哺乳动物在三叠纪末期
也出现了,属始兽类,不过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原始哺乳动物化石大都是些牙齿和颌骨的碎片,没有完整的化石标本。
三叠纪是中生
代的第一个纪,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后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类群发生了重大变化,内生、游泳的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群落取代了表生、固着的腕足动物——海百合群落而成为海洋中的优势群落;六射珊瑚取代了四射珊瑚,并迅速发展,遍及全球。
与古生代相比,三叠世时期的双壳类和菊石类也多属新发展的种类,其中菊石的迅速
演化为划分和对比地层创造了极重要的条件,从晚二叠世幸存下来的齿菊石类在这一时期大量繁盛起来,发展到中、晚三叠世时,大部分菊石已有发达的纹饰,有许多科甚至是三叠纪所特有的。此外,双壳类在这一时期也有了明显变化,除了从晚古生代遗留下来的极少数种类外,它们又发展出了许多新种类,并且数量繁多。尤其在晚三叠世,一些种属的结构类型变得复杂,个体也往往比较大。而且由于三叠纪的环境与古生代不同,非海相双壳类也逐渐繁盛起来。P42-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