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
10.8
3.0折
¥
36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席振元,王晓菊,万雪芬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10775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79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6元
上书时间2024-07-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计算机网络
定价:36.0元
作者:席振元,王晓菊,万雪芬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302410775
字数:422000
页码:27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1)既注重介绍网络知识原理,也注重网络的实际应用,力求反映网络技术的发展。(2)实验指导全面详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3)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也适合广大网络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使用和参考。
目录
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与组成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3.2 OSI参考模型 1.3.3 TCPIP模型 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与应用模型 1.4.1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1.4.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模型 习题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1 数据通信系统 2.1.1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2.1.2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3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2.2 数据通信方式 2.2.1 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2.2.2 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2.2.3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2.3 数据传输技术 2.3.1 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2.3.2 数据编码技术 2.3.3 多路复用技术 2.4 数据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报文交换 2.4.3 分组交换 2.4.4 高速交换技术 2.5 传输介质 2.5.1 有线传输介质 2.5.2 无线传输介质 2.6 物理层接口及标准 2.6.1 物理层概述 2.6.2 EIARS—232C协议 2.7 宽带接入技术 2.7.1 XDSL接人技术 2.7.2 光纤同轴混合网接入技术 2.7.3 光纤接入技术 习题第3章 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 3.1 数据链路层 3.1.1 概述 3.1.2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协议 3.2 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2.1 PPP协议的特点 3.2.2 PPP协议的帧格式 3.2.3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3.3 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3.1 局域网概述 3.3.2 局域网参考模型 3.4 以太网 3.4.1 CSMACD协议 3.4.2 网络适配器与硬件地址 3.4.3 以太网MAC帧的标准格式 3.4.4 循环冗余校验码 3.4.5 传统10Mbs以太网 3.5 集线器和交换机 3.5.1 集线器 3.5.2 网桥 3.5.3 交换机 3.5.4 虚拟局域网 3.6 高速局域网 3.6.1 快速以太网 3.6.2 千兆以太网 3.6.3 万兆以太网 3.6.4 FDDI网络 3.7 无线局域网 3.7.1 基本概念 3.7.2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3.7.3 IEEE8 0 2.11 体系结构 习题第4章 网络层与网络互联 4.1 网络互联概述 4.1.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4.1.2 网络互联的基本要求 4.1.3 网络互联的形式 4.2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4.3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4.3.1 面向连接的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4.3.2 虚电路子网与数据报子网的比较 4.4 IP协议 4.4.1 IP协议的特点 4.4.2 IP数据报 4.4.3 IP数据报的封装与分段 4.4.4 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 4.4.5 IP地址 4.5 ARP协议与RARP协议 4.5.1 地址解析协议ARP 4.5.2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4.6 ICMP协议 4.7 路由技术基础 4.7.1 路由器 4.7.2 RIP协议 4.7.3 OSPF路由协议 4.7.4 外部网关协议BGP 4.8 IPv6协议 4.8.1 IPv6概述 4.8.2 IPv6数据报文格式 4.8.3 双栈操作和隧道技术 习题第5章 传输层 5.1 传输层概述 5.1.1 传输层协议等级 5.1.2 传输层功能 5.1.3 TCPIP的传输层控制协议 5.2 用户数据报协议 5.2.1 UDP端口 5.2.2 UDP的报文结构 5.2.3 UDP伪报头及校验和的计算 5.2.4 UDP数据的封装与拆装 5.2.5 UDP协议的特点 5.2.6 端口的查看 5.3 传输控制协议TCP 5.3.1 TCP协议的特点 5.3.2 TCP套接字 5.3.3 TCP报文段的格式 5.4 TCP的传输控制 5.4.1 流量控制基本原理 5.4.2 TCP滑动窗口 5.4.3 糊涂窗口综合征 5.4.4 TCP的计时器 5.4.5 TCP的超时重传机制 5.5 TCP的拥塞控制 5.5.1 拥塞现象及产生原因 5.5.2 TCP拥塞控制算法 5.6 TCP的传输连接管理 5.6.1 TCP连接的建立 5.6.2 TCP连接的关闭 5.6.3 TCP状态转换 习题第6章 因特网技术与应用 6.1 因特网的产生及主要应用 6.2 域名系统 6.2.1 域名地址的构成 6.2.2 域名管理系统 6.2.3 IP地址与域名之间的对应关系与查询方法 6.3 万维网 6.3.1 万维网概述 6.3.2 统一资源定位符 6.3.3 超文本传送协议 6.4 文件传输协议 6.4.1 FTP概述 6.4.2 FTP基本工作原理 6.5 电子邮件 6.5.1 电子邮件概述 6.5.2 电子邮件传送和读取的主要协议 6.5.3 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重要步骤 6.5.4 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协议 6.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6.6.1 动态主机配置概述 6.6.2 DHCP的配置事项 6.6.3 DHCP服务器的工作要点 6.6.4 DHCP协议过程 6.7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6.7.1 TELNET概述 6.7.2 TELNET的工作原理 习题第7章 网络安全 7.1 网络安全概述 7.1.1 网络安全的含义 7.1.2 网络攻击类型 7.1.3 网络攻击的方法 7.1.4 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 7.2 密码技术基础 7.2.1 数据加密概述 7.2.2 数据加密标准 7.2.3 公钥密码体制 7.3 身份认证 7.3.1 身份认证概述 7.3.2 数字证书 7.3.3 USBKey认证 7.4 数字 7.4.1 数字概述 7.4.2 基于RSA的数字 7.4.3 特殊的数字 7.5 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7.5.1 防火墙技术 7.5.2 入侵检测技术 7.5.3 病毒防范技术 习题第8章 实验指导 实验一 网线的制作 实验二 TCP/IP属性配置 实验三 局域网组网与VLAN的划分 实验四 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 实验五 路由器的动态路由配置 实验六 代理服务器的设置 实验七 DNS服务器的配置 实验八 web服务器的配置 实验九 FTP服务器的配置 实验十 DHCP服务器的配置 实验十一 网络协议TCP/IP分析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序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当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研、教育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作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工具,计算机及其网络已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未来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将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现代化设备,使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时空概念等都将会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运行在计算机网络上的社会,因此急需大量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和应用技术的专门人才。
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做到了两个统一。一是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掌握新网络技术离不开基础性内容,否则将是空中楼阁。书中安排了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以太网与局域网、OSI模型等基础性内容,先进性体现在TCP/IP协议、宽带接入、高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CDMA等内容安排上,使得本教材具有基础牢固、内容先进的特点。二是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理论性体现在TCP/IP体系结构、局域网工作原理等内容上,实用性体现在目前较流行的以太网组网技术、网络互联设备配置与网络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上,使教材体现出理论够用、突出实用的特点。
本书在编写上具有以下特点:
(1) 层次清晰,主要以TCP/IP体系结构由低层到高层为线索,层层递进,过渡自然;
(2) 内容丰富,以实用为主导,涉及网络技术方方面面,从编码基础、物理接口到服务器配置、网络安全等,内容全面而系统;
(3) 深入浅出,在内容描述上,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而尽量避免枯涩难懂的词汇,重点内容讲述也比较详细;
(4) 重点突出,把当前较流行且实用的网络技术与原理作为重点讲解,如交换式以太网原理、交换机与路由器技术、Windows服务器配置等;
(5) 图文并茂,有些难以描述的原理内容,书中都配有示意图,使内容直观易懂;
(6) 实验指导,第8章给予读者全面的实验操作指导,涵盖了当前局域网软硬件配置的所有内容,使读者能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另外,每章的后面精心安排了配套习题,题目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覆盖了本章的主要内容,能够较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本书的第1~3章由席振元编写,第4、5章由万雪芬编写,第6~8章由王晓菊编写,全书由席振元统稿。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涉及的知识面也较广,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与不妥之处,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5年8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