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证脉学十六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临证脉学十六讲

106 55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梅龄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65034

出版时间2018-0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5元

上书时间2024-05-02

灵感飞驰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临证脉学十六讲
定价:55.00元
作者:姚梅龄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117265034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讲稿的形式,系统总结了以姚国美先生、姚荷生先生、姚梅龄先生为代表的江西姚氏中医世家在薪火百年的临证实践中积累总结并逐步完善的极可珍视的脉诊经验。 本书分为脉诊概论、脉诊各论、临床特殊病脉转变三部分,以经典理论为纽带,以临床实用为指归,融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所论扎实具体,法度从容,特色鲜明,气象清新,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中医脉诊学术发展亦将起到重要作用。 
目录
上篇 脉 诊 总 论讲 脉学源流概论一、《脉经》以前的脉诊(一)脉诊起源(二)《黄帝内经》的脉诊(三)《难经》的脉诊二、《伤寒杂病论》的脉诊三、《脉经》及其以后的脉诊(一)《脉经》的脉诊(二)宋元明清的脉诊四、近现代脉诊(一)中医脉诊文献的整理发掘(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脉诊的研究第二讲 脉诊的价值一、脉诊是辨证诊断重要的诊察手段之一(一)脉诊是中医关键的诊察手段(二)脉诊是判断疾病性质重要的依据之一二、脉象是了解人体体质的重要手段三、中医临床医生必须精通脉诊(一)中医医、教、研队伍脉诊水平的大致现状(二)学好脉诊,终生受用第三讲 关于“脉症真假”及“脉症从舍”一、何谓“脉症真假”与“脉症从舍”二、所谓“假症假脉”,是真实而又客观存在的疾病现象,不能主观舍去三、所谓“假脉假症”,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疾病本质,根本不能舍去四、所谓“假症假脉”有时可提示更深层次的发病机理五、脉症不符时,某些脉症可能是人体生理病理某些特殊的变异第四讲 传统中医有关脉诊的基本理论一、传统中医有关脉象形成的理论(一)脉象形成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二)脉象形成与气、血、阴、阳、营、卫、津、液、精的关系(三)脉象形成与病邪性质的关系二、传统中医有关脉诊部位与方法的基本理论(一)遍诊法的相关理论(二)独取寸口的相关理论(三)寸口分三部的相关理论第五讲 脉诊操作规范一、订定严格的脉诊操作规范的必要性(一)脉诊操作不规范的不良后果(二)临床中医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脉诊操作习惯二、脉诊操作流程与操作规范(一)操作准备(二)操作方法第六讲 脉象分类的客观依据一、脉象分类的客观依据二、正常脉象确立的客观依据三、异常脉象(病脉)分类的客观依据(一)脉率(数、疾、迟、缓)(二)脉律(促、结、代、三五不调、乍数乍疏)(三)脉位(浮、沉、伏;附:反关、斜飞)(四)脉体(大、细、长、短、曲、双)(五)脉力(虚、弱、微、实、弹指、无脉、无根脉)(六)脉势(滑、涩、弦、紧、硬、软)(七)复合脉(革、牢、洪、动、芤、浮大中空、濡、散、静、不静、上盛下虚、下盛上虚)第七讲 脉象大致定量分级与脉象记录格式一、脉象大致定量分级(一)脉象一般性的定量分级(二)脉象特殊的定量描述二、脉象记录格式(一)记录顺序(二)脉象规范记录格式的解读与价值中篇 脉 诊 各 论第八讲 脉诊各论概说一、正常脉象(一)正常脉象的基本特点(二)正常脉象的正常波动与变化二、病脉概论(一)什么是病脉(二)以“脉象形成机理”代替“脉象主病”的缘由(三)病脉“形成机理”的内涵及其排序三、脉象形成机理的鉴别方法第九讲 脉率异常类病脉一、数脉二、疾脉三、迟脉四、缓脉第十讲 脉律异常类脉象一、代脉二、结脉三、促脉四、乍数乍疏脉五、三五不调脉第十一讲 脉体异常类脉象一、细脉二、大脉三、短脉四、长脉五、曲脉第十二讲 脉位异常类脉象一、浮脉二、沉脉三、伏脉第十三讲 脉力异常类脉象一、实脉二、弹指脉三、虚脉四、弱脉五、微脉六、无脉七、无根脉第十四讲 脉势异常类脉象一、滑脉二、涩脉三、弦脉四、紧脉五、硬脉第十五讲 复合脉一、浮大中空脉二、革脉三、牢脉四、洪脉五、动脉六、芤脉七、濡脉(附:软脉)八、散脉九、不静脉十、上盛下虚脉十一、下盛上虚脉下篇 临床上几种特殊病脉的转变第十六讲 几种特殊病脉转变的诊断意义一、脉骤停二、脉出三、脉沉见起四、脉转大五、脉转小六、脉转短七、脉转不静八、脉转不柔和九、脉紧实转微十、弦转软十一、脉濡转紧
作者介绍
姚梅龄, ——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原院长,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原主任,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江西省名誉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脉学等中医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创新颇多;近20年来用纯中药治疗了不少公认的“不治之症”和疑难疾病,其中,对于20余种现代医学认为不可能被根治的疾病,所接诊患者中超过半数已痊愈,对急性发热性及感染的疗效尤佳。近期内重点开展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内科疾病所致瘫痪、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皮肌炎、忧郁症、自闭谱系障碍、银屑病以及发热等重大疾病门诊诊治。除临床、教学之外,还悉心钻研、整理其父亲姚荷生教授(江西中医学院终身名誉院长)的遗稿达15年之久,使理论及临床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主要研究领域有:①“证”的实质与五大辨证纲领统一;②疾病分类学;③中医鉴别诊断学;④表证证治;⑤三焦腑病证治;⑥中医学术发展史;⑦中药煎煮规范;⑧中医诊疗程序规范;⑨脉学。姚梅龄本人发表学术论文17篇,代表论著有《中医古医籍提要》《临证脉学十六讲》《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实用手册》等,主持整理出版的有《姚国美医学讲义合编》《脏象学说与诊断应用的文献探讨——肾脏》《脏象学说与诊断应用的文献探讨——脾脏、肝脏、肺脏》《中华中医昆仑?姚国美卷》,即将出版新书籍5部。
序言
上篇 脉 诊 总 论第一讲 脉学源流概论一、《脉经》以前的脉诊(一)脉诊起源(二)《黄帝内经》的脉诊(三)《难经》的脉诊二、《伤寒杂病论》的脉诊三、《脉经》及其以后的脉诊(一)《脉经》的脉诊(二)宋元明清的脉诊四、近现代脉诊(一)中医脉诊文献的整理发掘(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脉诊的研究第二讲 脉诊的价值一、脉诊是辨证诊断重要的诊察手段之一(一)脉诊是中医关键的诊察手段(二)脉诊是判断疾病性质重要的依据之一二、脉象是了解人体体质的重要手段三、中医临床医生必须精通脉诊(一)中医医、教、研队伍脉诊水平的大致现状(二)学好脉诊,终生受用第三讲 关于“脉症真假”及“脉症从舍”一、何谓“脉症真假”与“脉症从舍”二、所谓“假症假脉”,是真实而又客观存在的疾病现象,不能主观舍去三、所谓“假脉假症”,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疾病本质,根本不能舍去四、所谓“假症假脉”有时可提示更深层次的发病机理五、脉症不符时,某些脉症可能是人体生理病理某些特殊的变异第四讲 传统中医有关脉诊的基本理论一、传统中医有关脉象形成的理论(一)脉象形成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二)脉象形成与气、血、阴、阳、营、卫、津、液、精的关系(三)脉象形成与病邪性质的关系二、传统中医有关脉诊部位与方法的基本理论(一)遍诊法的相关理论(二)独取寸口的相关理论(三)寸口分三部的相关理论第五讲 脉诊操作规范一、订定严格的脉诊操作规范的必要性(一)脉诊操作不规范的不良后果(二)临床中医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脉诊操作习惯二、脉诊操作流程与操作规范(一)操作准备(二)操作方法第六讲 脉象分类的客观依据一、脉象分类的客观依据二、正常脉象确立的客观依据三、异常脉象(病脉)分类的客观依据(一)脉率(数、疾、迟、缓)(二)脉律(促、结、代、三五不调、乍数乍疏)(三)脉位(浮、沉、伏;附:反关、斜飞)(四)脉体(大、细、长、短、曲、双)(五)脉力(虚、弱、微、实、弹指、无脉、无根脉)(六)脉势(滑、涩、弦、紧、硬、软)(七)复合脉(革、牢、洪、动、芤、浮大中空、濡、散、静、不静、上盛下虚、下盛上虚)第七讲 脉象大致定量分级与脉象记录格式一、脉象大致定量分级(一)脉象一般性的定量分级(二)脉象特殊的定量描述二、脉象记录格式(一)记录顺序(二)脉象规范记录格式的解读与价值中篇 脉 诊 各 论第八讲 脉诊各论概说一、正常脉象(一)正常脉象的基本特点(二)正常脉象的正常波动与变化二、病脉概论(一)什么是病脉(二)以“脉象形成机理”代替“脉象主病”的缘由(三)病脉“形成机理”的内涵及其排序三、脉象形成机理的鉴别方法第九讲 脉率异常类病脉一、数脉二、疾脉三、迟脉四、缓脉第十讲 脉律异常类脉象一、代脉二、结脉三、促脉四、乍数乍疏脉五、三五不调脉第十一讲 脉体异常类脉象一、细脉二、大脉三、短脉四、长脉五、曲脉第十二讲 脉位异常类脉象一、浮脉二、沉脉三、伏脉第十三讲 脉力异常类脉象一、实脉二、弹指脉三、虚脉四、弱脉五、微脉六、无脉七、无根脉第十四讲 脉势异常类脉象一、滑脉二、涩脉三、弦脉四、紧脉五、硬脉第十五讲 复合脉一、浮大中空脉二、革脉三、牢脉四、洪脉五、动脉六、芤脉七、濡脉(附:软脉)八、散脉九、不静脉十、上盛下虚脉十一、下盛上虚脉下篇 临床上几种特殊病脉的转变第十六讲 几种特殊病脉转变的诊断意义一、脉骤停二、脉出三、脉沉见起四、脉转大五、脉转小六、脉转短七、脉转不静八、脉转不柔和九、脉紧实转微十、弦转软十一、脉濡转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