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与脊髓影像诊断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脊柱与脊髓影像诊断学

15 1.3折 112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J.W.M.Van Goethem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14745

出版时间2009-1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506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112元

上书时间2024-04-28

灵感飞驰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脊柱与脊髓影像诊断学
定价:112.00元
作者:J.W.M.Van Goethem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117114745
字数:974000
页码:50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脊柱与脊髓影像诊断学》适于从事肌骨影像学和神经影像学的影像学医师阅读和参考,也适用于骨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参考。在翻译中为了尽可能地忠于原著,我们基本上是逐句翻译,只对偶尔发生的明显错漏,依据我们的理解并参阅文献作了修正。另外,由于此书出自多位作者之手,个别内容在前后分别出现时可能衔接不是很好,或数据前后不一致,对此我们尽可能作了修正。尽管如此,由于译者知识和水平所限,错误在所难免,还望各位同道不吝指正。
目录
部分 先天 章 脊柱、脊髓和颅颈连接部先天畸形第二部分 儿童脊柱与脊髓 第2章 正常影像表现、变异、感染和肿瘤第三部分 生物力学 第3章 脊柱的生物力学 第4章 脊柱侧弯第四部分 退行性病变 第5章 腰痛的循证医学 第6章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第7章 脊柱后部结构的病理 第8章 椎管狭窄 第9章 脊柱不稳——脊柱轴向负荷成像 0章 骨质疏松——功能不全性骨折第五部分 创伤 1章 挥鞭样损伤 2章 颈椎创伤 3章 胸腰段脊柱创伤第六部分 脊柱术后 4章 手术治疗:椎间盘切除术和脱出椎间盘切除术 5章 术后脊柱的影像表现:椎间盘切除术和脱出椎间盘切除术 6章 手术方法:椎间融合器、假体和植人物 7章 术后脊柱的影像表现:椎间融合器、假体和植人物第七部分 肿瘤 8章 硬膜囊内肿瘤 9章 脊柱转移性病变 第20章 脊柱原发肿瘤第八部分 骨髓病变 第21章 脊柱的骨髓病变第九部分 感染与炎症 第22章 脊柱感染 第23章 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病第十部分 骶骨 第24章 骶骨的影像诊断索引
作者介绍
1.1.2.2 原始神经胚形成     神经板的形成标志原始神经胚形成期的开始(图1.2 )。这一期大约在第18天开始,此时神经板开始弯曲,形成一对神经皱褶。接下来的数天内,这对神经皱褶逐渐增大,彼此靠近,最后在中线处相互融合形成神经管。传统的“拉链”模式认为,神经管的闭合首先发生于第四体节(以后发育成颅颈连接部),之后向头侧和尾侧进行。神经管的头端(嘴部或前神经孔)在第25天闭合,尾端(尾部或后神经孔)在第27天或28天闭合。后神经孔的闭合标志原始神经胚形成期结束。    1.1.2.3 二次神经胚形成    后神经孔即原始神经管的尾端,相当于第32体节区,后来发育成第三骶椎体节。相当于第32体节区的尾部脊椎及脊髓是在二次神经胚形成期完成的(图1.3 )。这一胚胎期继原始神经胚形成结束之后立即开始,持续至大约距原肠胚形成期第48天。在二次神经胚形成期,原始纹尾部成堆的细胞形成的尾芽,在尾部后神经孔处停留形成神经管的另一部分。这条索状结构不同于原始神经胚形成的索状结构。原始神经管是在神经板侧缘向上皱褶并在中线融合形成的,而二次神经管是神经板向内皱褶形成的,形成了最初的实性索状髓,并在后来成为中空管状(Catala 2002;Nieve lstein等1993)。以后的发育中,二次神经管退化并进一步分化,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被称为“退行性分化”。这一过程形成了圆锥末端,其中包含了骶尾部脊髓的体节和终丝,实质上是一个纤维连接结构,并没有神经成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退行性分化在人体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只有退化,没有增殖,说明终丝是一种残留结构(M.Catala,pers.commun.)。圆锥脊髓内有局限性扩大的室管,称为终室,是残留的二次神经管腔。    1.1.2.4 脊柱的发育    最初,躯干中轴旁的中胚层并未分节。在发育过程中,球形上皮,又称体节,按照从头至尾的顺序发生,并且按照从头至尾的顺序成熟。体节成熟后上皮体节分离,形成生皮节(背侧)、生肌节(中间层)和生骨节(腹侧)。生皮节位于外胚层表面下,将形成躯体背部皮肤细胞。生肌节将形成躯体的横纹肌纤维。生骨节分化成脊椎的软骨细胞、椎间盘和韧带的细胞以及脊膜细胞。进而体节还形成内皮细胞。生骨节开始位于腹侧,后来包裹整个神经管在背部表面形成所谓的背侧中胚层,即分离后位于神经管与外胚层表面之间的结构。在进一步分化中,生骨节于中线水平分离,底部的一半与另一节顶    ……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