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中医药 : 复方中药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脏器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中医药 : 复方中药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脏器微

15 1.2折 12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晶岩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53918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14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128元

上书时间2024-04-18

灵感飞驰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中医药 : 复方中药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脏器微循环障碍的机理
定价:128.00元
作者:韩晶岩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1-01
ISBN:9787513253918
字数:482000
页码:31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和脏器损伤是心脑血管疾病扩血管、溶栓、介入、手术、复苏引起的继发性损伤的共同病理基础。以单成分为主的西药,在临床没有获得满意疗效。中医药在治疗I/R损伤方面有明显优势。 本书作者25年来系统研究了I/R引起的心、脑、肝、肠微循环障碍、脏器损伤和纤维化的发生机理,阐明了复方中药、单味中药、主要成分改善微循环障碍、脏器损伤和纤维化的机理,部分阐明其协同作用机理。书中图片、研究结果均为原创。其内容,在国际、国内微循环、I/R损伤、中医药研究方面是领先、新颖的。书中介绍的研究方法和结果是实用的。本书系统总结了作者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中医药研究领域取得的核心成果,分七章阐述。图像清晰、文字客观地展示了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和复方中药、单味中药及其主要成分改善损伤作用环节和机理,阐明规律、特点和对中医药发展的启示作用,富于科学性、先进性、原创性和实用性。该书首次系统地总结,填补了该领域出版空白。可为中医药学术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有利于中医学理论、临床和科研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现实指导意义和历史意义重大。出版价值极高
目录
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微循环障碍
1.1  微血管和微循环
1.1.1  微血管
1.1.2  淋巴管
1.1.3  微循环
1.1.4  微循环障碍
1.2  缺血再灌注与微循环障碍
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2.1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基础
2.1.1  能量代谢
2.1.2  氧化应激
2.1.3  内质网应激
2.1.4  炎性因子
2.1.5  黏附分子
2.1.6  坏死
2.1.7  凋亡
2.1.8  自噬
2.2  缺血再灌注后微循环障碍的病理过程
2.2.1  血管内皮损伤
2.2.2  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
2.2.3  血浆白蛋白漏出
2.2.4  出血
2.2.5  血栓
2.2.6  灌流量减少,血流速度降低
2.2.7  微血管周围纤维化
第二章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中医
1.缺血再灌注与心脏微循环障碍
1.1  缺血期心脏微循环障碍
1.2  再灌注期心脏微循环障碍
1.2.1  再灌注时血管内皮损伤和白细胞黏附
1.2.2  再灌注时冠脉微血管屏障损伤
1.2.3  微栓子栓塞
2.心脏缺血再灌注与心肌损伤
2.1  氧化应激损伤
2.2  能量代谢障碍
2.3  钙超载
2.4  炎性因子及中性粒细胞介导
2.5  细胞坏死与凋亡
3.心脏缺血再灌注与心肌纤维化
3.1  趋化因子的作用
3.2  纤维蛋白酶原的作用
3.3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的作用
3.4  TGF-B的作用
4.中医药对心脏缺血再灌注的作用
4.1  中药有效成分或单味药
4.1.1  丹参素(DLA)
4.1.2  丹参酮(tanshinone)
4.1.3  人参皂苷(Ginsenosides)
4.1.4  三七皂苷(Notoginsenoside)
4.1.5  黄芪
4.1.6  大蒜素
4.1.7  银杏提取物
4.1.8  西洋参
4.1.9  竹叶
4.1.10  洋地黄及红花提取物
4.1.11  黄芩甙
4.1.12  山楂叶总酮
4.2  复方制剂
4.2.1  复方丹参滴丸
4.2.2  芪参益气滴丸
4.2.3  其他复方药物
第三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中医药
1.脑缺血再灌注与脑微循环障碍
1.1  活性氧类爆发
1.2  白细胞聚集
1.3  内皮细胞高通透性
1.4  微血管低灌流量
2.脑缺血再灌注与神经元损伤
2.1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与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
2.2  自由基与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
2.3  钙超载与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
2.4  凋亡途径与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
2.5  炎症反应与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
3.脑缺血再灌注与脑胶质细胞损伤
3.1  脑缺血再灌注与星状胶质细胞损伤
3.2  脑缺血再灌注与小胶质细胞损伤
3.3  脑缺血再灌注与少突胶质细胞损伤
3.3.1  氧化应激产生的自由基损伤作用
3.3.2  少突胶质细胞兴奋毒性损伤
3.3.3  免疫反应引起的损伤作用
3.3.4  胞浆内Ca2+浓度升高损害线粒体
4.脑缺血再灌注与血脑屏障损伤
4.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血脑屏障形态和功能改变
4.2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的相关机制
4.2.1  基质金属蛋白酶
4.2.2  水通道蛋白4
4.2.3  环磷酸腺苷
4.2.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4.2.5  自由基
4.2.6  肿瘤坏死因子
4.2.7  黏附分子
5.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
5.1  中药单味药以及中药活性成分
5.1.1  黄芪及其有效成分
5.1.2  人参及其有效成分
5.1.3  延胡索乙素
5.1.4  其他中药单味药及活性成分
5.2  复方制剂
5.2.1  养血清脑颗粒(cerebralcare Granule,CG)
5.2.2  丹参多酚酸(Total Salvianolic Acid, TSI)注射液
5.2.3  补阳还五汤
5.2.4  其他复方制剂
第四章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中医药
1.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肝脏微循环障碍相关机制
1.1  缺血与微循环障碍
1.2  缺血再灌注与肝细胞损伤
1.3  体液因子
1.3.1  肿瘤坏死因子-a
1.3.2  白介素-l(IL-1)的损伤作用
1.3.3  补体系统
1.4  自由基
1.5  离子失调
1.6  线粒体损伤
1.7  坏死和凋亡
1.8  其他
1.8.1  Toll样受体系统
1.8.2  血红素氧合酶-1系统
1.8.3  一氧化氮合酶系统(nitric oxide synthase,NOS)
1.8.4  其他保护成分
2.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肝纤维化
3.  中药对肝缺血再灌注和肝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
3.1  中药有效成分或单味药
3.1.1  咖啡酸
3.1.2  其他
3.2  复方制剂
第五章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中医药
1.肠缺血再灌注与肠微循环障碍
1.1  缺血再灌注时肠管细动静脉血管径和血流速度的变化
1.2  缺血再灌注时肠管血流量的变化
1.3  缺血再灌注时肠管细静脉壁过氧化物的产生
1.4  缺血再灌注时肠管细静脉白细胞的黏附
1.5  缺血再灌注时肠管肥大细胞脱颗粒
1.6  缺血再灌注时肠管细静脉的白蛋白漏出
2.肠缺血再灌注与肠组织损伤
2.1  缺血期肠组织的病理变化
2.2  再灌注期肠组织的病理变化
3.肠缺血再灌注与肠纤维化
3.1  肠纤维化机制
3.1.1  间质细胞与肠纤维化
3.1.2  细胞外基质与肠纤维化
3.2  与纤维化有关的细胞因子
3.2.1  转化生长因子B
3.2.2  胰岛素生长因子-1
3.2.3  骨桥蛋白
3.2.4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4.中药对肠缺血再灌注和肠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
4.1  中药有效成分或单味药
4.1.1  丹参总酚酸
4.1.2  丹参素
4.1.3  三七总皂苷
4.1.4  三七皂苷R1
4.1.5  其他单味中药
4.2  复方制剂
4.2.1  复方丹参滴丸(CP)
4.2.2  其他中药复方制剂
作者介绍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