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中医儿科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实用中医儿科学

190 7.4折 25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奇文,朱锦善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33415

出版时间2016-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232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58元

上书时间2024-04-17

灵感飞驰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实用中医儿科学
定价:258.00元
作者:张奇文,朱锦善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3233415
字数:3190000
页码:123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囊括儿科古今经验,立足临床实用有效,回归中医本源,凸显中医思维。
内容提要
本书紧扣“实用”“中医”“儿科学”三大关键词,是全面系统论述中医儿科学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大型实用型中医儿科学临床专著。本书内容有三大特点:一是体现厚重的中医儿科基础理论,从中医儿科学术源流、古今历代儿科重要医著到中医儿科学基础理论,从儿科发病特点、诊疗特色到小儿养育保健与护理特点,均系统论述;二是融汇古今儿科学术精华与医疗经验,对儿科病证分中医传统候证与现代临床疾病加以论述,力求全面系统,更着力于精确实用,注重实践,将适用于小儿的传统疗法如外治、推拿、针灸以及民间便方、名医验方运用于现代儿科临床;三是专注于辨证论治的中医临证思维,破除“辨证分型”“分型(证)施治”的西医思维模式与框框,从临床实际出发,对每一病证的治疗以[证治条辨]的形式编写,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性、灵活性与包容性,并对每一病证专设[临证思路]一栏,从“病机辨识”“症状识辨”“治法与处方原则”以及“用药式”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启迪中医临床思维。回归中医临床,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与临证能力。  全书分儿科学术源流、儿科基础、儿科治法、儿科名医验方、证候、疾病及附录7篇。内容宏富,论证深入,理论全面,治疗实用,概括古今,面向未来。是大型实用型中医临床医学参考工具书,可供中医界、特别是中医儿科界高、中级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目录(选填)篇 儿科学术源流 章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 节 中医儿科学的起源 第二节 中医儿科学的奠基 第三节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 第四节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第五节 中医儿科学的发扬 第六节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反思与前瞻 第二章 历代儿科名医名著 节 宋及宋代以前儿科名医名著 第二节 元明两代儿科名医名著 第三节 清代儿科名医名著 第四节 近现代儿科名医名著 第二篇 儿科基础 第三章 小儿生长发育 节 年龄分期 第二节 胚胎成长 第三节 体格生长 第四节 智能发育 第四章 小儿养育保健 节 养胎、护胎与胎教 第二节 初生养护 第三节 乳食喂养第四节 起居保健 第五节 精神保健 第六节 女童保健 第五章 小儿生理与体质特点 节 生理特点 第二节 小儿体质 第六章 小儿病因病机特点 节 病因特点 第二节 小儿病理特点 第七章 儿科诊断概要 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第五节 腹诊 第八章 儿科辨证概要 节 运气辨证 第二节 八纲辨证 第三节 六淫、疫疠、痰食辨证 第四节 气血津液辨证 第五节 脏腑辨证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七节 三焦辨证 第八节 六经辨证 第九节 儿科辨证思路 第九章 儿科护理概要 节 一般护理 第二节 饮食护理 第三节 用药护理 第四节 心理护理 第五节 急重症特殊护理 第三篇 儿科治法 第十章 内治法 节 内治原则 第二节 给药剂量和方法 第三节 内治法 第十一章 药物外治法 节 外治疗法源流 第二节 涂敷疗法 第三节 热熨疗法 第四节 灌肠疗法 第五节 药带疗法 第六节 药浴疗法 第七节 雾化吸入疗法 第八节 耳内滴药疗法 第九节 贴敷疗法 第十节 吹药疗法 第十一节 药膜疗法 第十二章 非药物外治法 节 割治疗法 第二节 埋藏疗法 第三节 拍打疗法 第四节 刮痧疗法 第五节 拔罐疗法 第六节 火丁按压法 第七节 气功疗法 第十三章 推拿疗法 节 小儿推拿疗法概要 第二节 近代小儿推拿主要流派 第三节 推拿常用手法 第四节 推拿常用穴位 第五节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与穴位 第六节 推拿介质 第七节 推拿注意事项 第十四章 针灸疗法 节 小儿针法概要 第二节 小儿飞针疗法 第三节 小儿灸法概要 附:灯火燋法 第十五章 其他疗法 节 日光疗法 第二节 矿泉疗法 第三节 音乐疗法 第四节 中医心理调解疗法 第五节 蜂毒疗法 第四篇 儿科方药 第十六章 现代儿科名医验方选 节 外感发热类 第二节 咳喘类 第三节 脾胃类 第四节 惊痫抽动类 第五节 肾病遗尿类 第六节 复感汗证类 第七节 斑疹皮肤类 第八节 初生病证类 第九节 五官咽喉类 第十节 其他类 第十七章 儿科常用中药炮制与鉴别 节 寒性药 第二节 热性药 第三节 温性药 第四节 平性药 第十八章 儿科常用剂型制作方法 节 膏敷制作方法举例 第二节 蜜丸制作方法举例 第三节 水丸制作方法举例 第四节 散剂制作方法举例 第五篇 儿科证候 第十九章 儿科急症 节 发热 第二节 惊风 第三节 厥证 第四节 昏迷 第二十章 常见证候 节 咳嗽 第二节 喘证 第三节 肺痈 第四节 肺痿 第五节 肺胀 第六节 滞颐 第七节 呕吐 第八节 泄泻 第九节 积滞 第十节 疳证 第十一节 腹胀 第十二节 腹痛 第十三节 胃脘痛 第十四节 胁痛 第十五节 便秘 第十六节 黄疸 第十七节 心悸 第十八节 不寐 第十九节 夜啼 第二十节 汗证 第二十一节眩晕 第二十二节头痛 第二十三节水肿 第二十四节癃闭 第二十五节淋证 第二十六节腰痛 第二十七节遗尿 第二十八节尿频 第二十九节五迟 第三十节 五软 第二十一章时令证候 节 风温 第二节 春温 第三节 湿温 第四节 小儿暑温 第五节 中暑 第六节 疰夏 第七节 暑热 第八节 秋燥 第六篇 儿科疾病 第二十二章新生儿疾病 节 早产 第二节 新生儿硬肿症 第三节 新生儿黄疸 第四节 新生儿肺炎 第五节 新生儿败血症 第六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第七节 新生儿破伤风 第八节 新生儿脐炎 第二十三章传染病 节 麻疹 第二节 风疹 第三节 幼儿急疹 第四节 水痘 第五节 手足口病 第六节 急性甲型流行性感冒 第七节 人禽流感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九节 猩红热 第十节 脊髓灰质炎 第十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十二节 病毒性肝炎 第十三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十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十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十六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附:感染性休克 第十七节 败血症 第十八节 百日咳 第十九节 白喉 第二十节 细菌性痢疾 第二十一节伤寒 第二十二节结核病 第二十三节登革热 第二十四节 第二十四章寄生虫病 节 蛔虫病 第二节 蛲虫病 第三节 钩虫病 第四节 丝虫病 第五节 绦虫病 第六节 血吸虫病 第七节 姜片虫病 第八节 羌虫病 第九节 疟疾 第十节 阿米巴病 第二十五章营养性疾病 节 维生素A缺乏症第二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第三节 婴儿手足搐搦症 第四节 单纯性肥胖症 第二十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节 厌食 第二节 急性胃炎 第三节 慢性胃炎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 第五节 胃石症 第六节 胃黏膜脱垂症 第七节 急性坏死性肠炎 第八节 先天性巨结肠 第九节 肠梗阻 第十节 急性阑尾炎 第十一节 细菌性肝脓肿 第十二节 急性胆囊炎 第十三节 急性胰腺炎 第二十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 高热惊厥 第三节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第四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五节 支气管炎 第六节 肺炎 第七节 哮喘 第八节 肺脓肿 第九节 支气管扩张 第二十八章循环系统疾病 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二节 风湿性心脏病 附:心功能不全 第三节 心律失常 第二十九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节 营养性贫血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三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三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节 急性肾小球 附:急性肾功能不全 第二节 慢性肾小球 附:慢性肾功能不全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 第四节 尿路感染 第五节 泌尿系结石 第三十一章神经系统疾病 节 化脓性脑膜炎 第二节 病毒性脑炎 第三节 脑性瘫痪 第四节 癫痫 第五节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第六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第七节 精神发育迟滞 第八节 脑积水 第三十二章儿童行为与精神障碍疾病 节 嗜异症 第二节 神经性尿频 第三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第四节 儿童抽动障碍 第五节 发作性睡病第六节 自闭症 第七节 焦虑症 第八节 强迫症 第九节 儿童精神分裂症 第十节 癔症 第十一节 习惯性阴部摩擦症 第三十三章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节 糖尿病 第二节 特发性真性性早熟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 第三十四章结缔组织病 节 风湿热 第二节 儿童类风湿病 第三节 过敏性紫癜 第四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第三十五章肿瘤 节 白血病 第二节 恶性淋巴瘤 第三节 小儿原发性肝癌 第四节 神经母细胞瘤 第五节 骨肉瘤 第三十六章儿童妇科病 节 婴幼儿阴道炎 第二节 崩漏 第三节 痛经 第三十七章外科疾病 节 疖 第二节 痈 第三节 急性蜂窝织炎 第四节 急性淋巴管炎 第五节 急性淋巴结炎 第六节 丹毒 第七节 甲沟炎 第八节 脓性指头炎 第九节 颈淋巴结结核 第十节 鞘膜积液 第十一节 腹股沟斜疝 第十二节 直肠及结肠息肉 第十三节 直肠脱垂 第十四节 化脓性骨髓炎 第十五节 骨与关节结核 第十六节 桡骨头半脱位 第十七节 烧伤 第十八节 毒蛇咬伤 第三十八章皮肤科疾病 节 脓疱疮 第二节 带状疱疹 第三节 寻常疣 第四节 扁平疣 第五节 传染性软疣 第六节 头癣 第七节 手足癣 第八节 体癣 第九节 疥疮 第十节 银屑病 第十一节 接触性皮炎 第十二节 药物性皮炎 第十三节 神经性皮炎 第十四节 玫瑰糠疹 第十五节 痤疮 第十六节 荨麻疹 第十七节 丘疹性荨麻疹 第十八节 急性泛发性脓疱病 第十九节 湿疹 第二十节 斑秃 第二十一节白癜风 第二十二节痱子 第二十三节冻疮 第二十四节瘙痒症 第三十九章五官科疾病 节 麦粒肿 第二节 沙眼 第三节 睑缘炎 第四节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第五节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第六节 滤泡性结膜炎 第七节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第八节 细菌性角膜溃疡 第九节 视神经炎 第十节 近视眼 第十一节 角膜软化症 第十二节 外耳道炎 第十三节 化脓性中耳炎 第十四节 感音神经性耳聋 第十五节 慢性鼻炎 第十六节 鼻窦炎 第十七节 鼻出血 第十八节 扁桃体炎 第十九节 口炎 第二十节 鹅口疮 第二十一节分泌性中耳炎 第二十二节变应性鼻炎 第二十三节喉软骨软化病 附篇 Ⅰ近代儿科医家临证经验著作书目选录 Ⅱ儿科常用方剂名录
作者介绍
张奇文,主任医师,教授。山东潍坊人,历任潍坊市中医院院长、潍坊市卫生局局长、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山东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等职。他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学会创始人之一,先后作为学科带头人主持全国儿科学会工作达 18年之久,为中国中医儿科学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朱锦善,主任医师,教授。全国中医儿科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评审专家,《中国中医药学术年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评审委员,广东省卫生技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广东省及深圳市医药科技评审专家、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卫生局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专家委员会成员等。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长期任职于高校,且为首批中青年中医学科带头人,1997年调入深圳市儿童医院创建中医科。荣获"深圳市政府科技创新奖"及全国"儿科发展突出贡献奖"。被业界称为深圳中医儿科第一人,群众呼为"深圳小儿王"。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