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素问注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黄帝内经·素问注评

69 69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 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01735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636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69元

上书时间2024-04-16

灵感飞驰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黄帝内经·素问注评
定价:69.00元
作者: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 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13201735
字数:928000
页码:6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素问注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内容提要
《黄帝内经素问注评》主要内容包括上古天真论篇,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一,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一,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阴阳离合论篇第六,阴阳别论篇第七,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六节藏象论篇第九等等。
目录

作者介绍
一、关于养生     本篇重点讨论了通过养生以健康长寿的问题。按《新校正》云“全元起注本在第九卷”,而王氏“移冠篇首”。突出了养生的地位,从预防医学的观点来看养生是有重要意义的。通过养生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而且可以延年益寿。这一点即使在今天,对保护人民的健康,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内经》中养生之道的总的要求就是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人的精神思想、生活起居、形体状况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就是所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即根据天地、阴阳、四时的自然变化规律来进行合理的养生,使人能适应外在环境。因为人生于天地之间,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存。《内经》反复强调这点,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日:“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又日:“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日人……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故顺应天地阴阳之变化进行养生,是养生的总的原则。具体说来,本篇提出从如下四方面应予注意。    1.顺应四时之变化,防止外邪的侵袭    本篇提出的“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均是指顺应四时阴阳之气的盛衰变化来调摄人的精神。而“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则是指回避四时不正之气,防御外邪的侵袭。“圣人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可见对此十分重视。这样既从阴阳而养精益神顾护正气,又知四时而防御邪气,则何病之生,又何患不寿。    2.正常的生活规律    做到所谓“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包括了生活起居,饮食劳逸诸方面。这样才能常“持满”而时“御神”。反之,若“起居无节”,“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则不能尽终其天年,“半百而衰也”。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妄作劳包括劳逸两方面都不能过度。如《素问·宣明五气》之五劳所伤,则包括过劳之“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和过逸之“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故劳逸应该适度,才能使气脉常通,阴阳调和。    3.思想上要做到“恬恢虚无,精神内守”    《内经》作者特别强调精神上的修养,本篇指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要“去世离俗”,“独立守神”,要“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如此才能做到“真气从之,病安从来”,而保持健康,延长寿命。当然,对这种说法还应进行分析。在《内经》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深受老庄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产生了这种消极虚无的思想。避免无故的精神忧虑、沉重的思想负担,在今天既非毫无意义,也是能够做到的。观《内经》所论七情五志致病甚多,正可反证精神情志对健康的重要性,故这种精神上的修养,在今天也是有现实意义的,不过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思想来做指导。 ……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