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号与系统(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信号与系统(第2版)

36 4.8折 75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Simon Haykin(加)(西蒙 赫金), Barry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86653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632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75元

上书时间2024-04-08

灵感飞驰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信号与系统
定价:75.00元
作者:Simon Haykin(加)(西蒙 赫金), Barry Van Veen(美)(巴里 范维恩)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121186653
字数:1062000
页码:6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信号与系统(第2版)》是信号与系统方面的知名专家Simon Haykin和Barry Van Veen的著作。它在 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新内容,并在材料和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上,在提高概念与原理的完整性和课程的应用性方面做了较大的改进。《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信号与系统(第2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及应用。全书共10章。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及应用。全书共10章。章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第2章讨论了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第3章和第4章分别讨论了离散时间周期与非周期信号、连续时间周期与非周期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傅里叶描述,以及傅里叶描述在混合信号类型中的应用;第6章和第7章分别讨论了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复指数描述;第5章、第8章和第9章分别介绍了信号与系统在通信系统、滤波器与均衡器及线性反馈系统中的应用;0章简要讨论了非平稳信号及非线性与时变系统方面的课题。本书在体系和内容上独具特色。章包含了有关噪声的新内容,第4章特别介绍了在混合信号应用中如何在4种基本傅里叶表示方法之间建立联系。全书各章都有用MATLAB语言解题的内容、参考资料以及进一步的阅读材料,并配有相当数量的例题。通过书中大量的各类习题和计算机实验,能够使读者开阔视野,为读者提供了足够的训练空间。
目录
章绪论1.1信号1.2系.3系统举例1.3.1通信系.3.2控制系.3.3微电子机械系.3.4遥感系.3.5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系.3.6听觉系.3.7模拟与数字信号处理1.4信号的分类1.5信号的基本运算1.5.1对因变量进行的运算1.5.2对自变量进行的运算1.5.3既有时移又有时间变换时的先后顺序1.6基本信号1.6.1指数信号1.6.2正弦信号1.6.3正弦信号与复指数信号的关系1.6.4指数衰减的正弦信号1.6.5阶跃信号1.6.6冲激信号1.6.7冲激信号的导数1.6.8斜升信号1.7将系统看成一种互联运算1.8系统的特性1.8.1稳定性1.8.2记忆性1.8.3因果性1.8.4可逆性1.8.5时不变性1.8.6线性1.9噪声1.9.1热噪声1.9.2其他电噪声源1.10主题范例1.10.1微分和积分:RC电路1.10.2MEMS加速度计1.10.3雷达测距1.10.4移动平均系.10.5多径传输信道1.10.6离散时间递归计算1.11利用MATLAB探究概念1.11.1周期信号1.11.2指数信号1.11.3正弦信号1.11.4指数衰减正弦信号1.11.5阶跃、冲激和斜升信号1.11.6自定义函数1.12小结进一步的阅读材料补充题提高题计算机实验题第2章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描述2.1引言2.2卷积和2.3卷积和计算过程2.4卷积积分2.5卷积积分计算过程2.6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互联2.6.1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并联2.6.2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级联2.7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与冲激响应之间的关系2.7.1无记忆线性时不变系统2.7.2因果线性时不变系统2.7.3稳定的线性时不变系统2.7.4可逆系统和反卷积2.8阶跃响应2.9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微分和差分方程描述2.10微分和差分方程的求解2.10.1齐次解2.10.2特解2.10.3完全解 2.11微分和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的特性2.11.1自然响应2.11.2强迫响应2.11.3冲激响应2.11.4线性和时不变性2.11.5特征根2.12方框图表示2.13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状态变量描述2.13.1状态变量描述2.13.2状态的变换 2.14利用MATLAB探究概念2.14.1卷积和2.14.2阶跃响应2.14.3差分方程的模拟2.14.4状态变量描述2.15小结进一步的阅读材料补充题提高题计算机实验题第3章信号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傅里叶描述3.1引言3.2复正弦信号和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率响应   3.34种信号的傅里叶表示3.3.1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表示3.3.2非周期信号:傅里叶变换表示3.4离散时间周期信号: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3.5连续时间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3.6离散时间非周期信号: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3.7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傅里叶变换3.8傅里叶表示的特性3.9线性与对称特性3.9.1对称特性:实信号和虚信号3.9.2对称特性:偶信号和奇信号3.10卷积特性3.10.1非周期信号的卷积3.10.2滤波3.10.3周期信号的卷积3.11微分和积分特性3.11.1时域微分3.11.2频域微分3.11.3积分3.12时移和频移特性3.12.1时移特性3.12.2频移特性3.13利用部分分式展开法求傅里叶逆变换3.13.1傅里叶逆变换3.13.2离散时间傅里叶逆变换3.14相乘特性3.15尺度变换特性3.16帕斯瓦尔关系3.17时间-带宽积3.18对偶特性 3.18.1傅里叶变换的对偶特性 3.18.2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的对偶特性3.18.3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级数的对偶特性3.19利用MATLAB探究概念3.19.1由冲激响应求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率响应 3.19.2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 3.19.3傅里叶级数3.19.4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的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率响应3.19.5时间-带宽积3.20小结进一步的阅读材料补充题提高题计算机实验题第4章混合类型信号中傅里叶描述的应用4.1引言4.2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4.2.1傅里叶变换与傅里叶级数的关系4.2.2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和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的关系 4.3周期与非周期混合信号的卷积与相乘4.3.1周期与非周期信号的卷积4.3.2周期与非周期信号的相乘4.4离散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4.4.1傅里叶变换与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4.4.2傅里叶变换与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的关系4.5抽样4.5.1连续时间信号的抽样4.5.2次抽样:对离散时间信号的抽样4.6由样本重构连续时间信号4.6.1抽样定理4.6.2理想重构4.6.3实际的重构:零阶保持4.7连续时间信号的离散时间处理4.7.1基本的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系统4.7.2过抽样4.7.3抽取4.7.4插值4.8有限持续时间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4.8.1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与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关系4.8.2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4.9用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近似傅里叶变换4.10求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的有效算法4.11用MATLAB探究概念4.11.1抽取与插值4.11.2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与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关系4.11.3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的计算应用4.12小结进一步的阅读材料补充题提高题计算机实验题第5章通信系统中的应用5.1引言5.2调制类型5.3调制的好处5.4全调幅5.4.1百分比调制5.4.2调幅波的产生5.4.3可能的调幅波形5.4.4全调幅是否满足线性特性5.4.5调幅的频域描述5.4.6频谱交叠5.4.7调幅波的解调5.5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制5.5.1频域描述5.5.2相干检波5.5.3科思特斯接收机5.6正交载波多路调制5.7其他调幅方式5.7.1单边带调制的频域描述5.7.2单边带调制的时域描述  5.7.3残留边带调制5.8脉冲调幅5.8.1重述抽样5.8.2脉冲调幅的数学描述5.8.3脉冲调幅信号的解调5.9多路复用5.9.1频分复用5.9.2时分复用5.10相时延和群时延5.10.1若干实际的考虑5.11用MATLAB探究概念5.11.1全调幅5.11.2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制5.11.3相延迟和群延迟5.12小结进一步的阅读材料补充题提高题计算机实验题第6章信号的连续时间复指数描述: 拉普拉斯变换6.1引言6.2拉普拉斯变换6.2.1est的本征函数的特性6.2.2拉普拉斯变换描述6.2.3收敛6.2.4s平面6.2.5极点与零点6.3单边拉普拉斯变换6.4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特性6.5单边拉普拉斯逆变换6.6求解具有初始条件的微分方程6.7电路分析中的拉普拉斯变换法6.8双边拉普拉斯变换的特性6.9收敛域特性6.10双边拉普拉斯逆变换6.11传递函数6.11.1传递函数和微分方程的系统描述6.12因果性与稳定性6.12.1逆系统6.13通过极点和零点确定频率响应6.13.1频率响应的图解6.13.2伯德图6.14用MATLAB探究概念6.14.1极点与零点6.14.2部分分式展开法6.14.3相关系统的描述6.15小结进一步的阅读材料补充题提高题计算机实验题第7章信号的离散时间复指数描述:z变换7.1引言7.2z变换7.2.1收敛性7.2.2z平面7.2.3极点和零点7.3收敛域的特性7.4z变换的特性7.5z逆变换7.5.1部分分式展开法7.5.2幂级数展开法7.6传递函数7.6.1传递函数和差分方程的关系 7.7因果性和稳定性7.7.1逆系统7.8由极点和零点求频率响应7.9实现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计算结构7.10单边z变换 7.10.1定义和特性7.10.2利用初始条件解差分方程7.11利用MATLAB探究概念7.11.1极点和零点7.11.2逆z变换7.11.3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转换分析7.11.4实现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计算结构7.12小结进一步的阅读材料补充题提高题计算机实验题第8章滤波器和均衡器中的应用8.1引言8.2无失真传输的条件8.3理想低通滤波器8.3.1矩形脉冲通过理想低通滤波器的传输8.4滤波器的设计8.5近似函数8.5.1巴特沃思滤波器8.5.2切比雪夫滤波器8.6频率变换8.6.1低通到高通的变换8.6.2低通到带通的变换8.7无源滤波器8.8数字滤波器 8.9有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8.9.1语音信号的滤波8.10无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8.11线性失真 8.12均衡8.13利用MATLAB探究概念8.13.1矩形脉冲通过理想低通滤波器的传输8.13.2有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8.13.3语音信号处理8.13.4无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8.13.5均衡8.14小结进一步的阅读材料补充题提高题计算机实验题第9章线性反馈系统中的应用9.1引言9.2反馈定义9.3反馈的基本概念9.3.1负反馈与正反馈9.4灵敏度分析9.5反馈对干扰或噪声的影响9.6失真分析9.7关于反馈的小结9.7.1反馈的好处9.7.2反馈的代价9.8运算放大器9.8.1有源滤波器9.9控制系统9.9.1开环控制9.9.2闭环控制9.10低阶系统的瞬态响应9.10.1
作者介绍
作者:(加拿大)西蒙·赫金(Simon Haykin) (美国)巴里·范维恩(Barry Van Veen) 译者:林秩盛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