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19.14 4.3折 ¥ 45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著, 罗妍莉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5433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29282093
上书时间2025-01-10
致华语读者
2021年波兰“斯坦尼斯瓦夫·莱姆年”
暨莱姆诞辰100周年
为什么会有莱姆这样的人呢?他是20世纪波兰杰出的作家之一,甚至也可以说是杰出的科幻小说家。他的文学才华和智慧,以及他戏剧般的人生,共同铸就了这位奇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残酷地摧折了他的青春。有着犹太家庭背景的他,被迫隐姓埋名,改变身份,做起了焊工。1945年后,当发现家里已无以为继的时候,他正式踏上了写作的道路。在战后的1946年至1949年间,莱姆发表了他人生中的部作品。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曾在雅盖隆大学学习医学。尽管没有完成学业,但在与教授和同学的对话中,莱姆提出了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贯穿在他今后的作品当中:人与机器的边界在哪里?人可以“从原子中”构建出来吗?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标准究竟在哪里?
莱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做的各种预测和直觉判断已成为当代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他的作品发人深省的并非物质与技术层面的想象,而是道德层面上的深刻思考:人的创造力能够达到何种地步?机器权限的边界在哪里?在一个机器和人类共同存在的世界里,道德的标杆将会是怎样?这些都是我们在当今文明技术发展的同时要去寻找的答案。
莱姆怀着好奇和从容之心看待未来。作为一名卓越的未来学家,他能够猜想到在不久的将来,等待人类的是什么。这也是他的作品值得一再回味的原因。许多作品尽管写作于几十年前,但在今时今日依然能凸显出它们的时代前瞻性。
赛熙军
(Wojciech Zaj?czkowski)
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
2021年3月9日于北京
太空巡航舰“无敌号”被送往瑞吉斯3号星球,去探查姊妹飞船“秃鹰号”为什么突然失联……《无敌号》是波兰科幻泰斗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人类认知范畴之外的异星世界。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波兰著名作家、哲学家。当过汽车技工,终获医学博士学位,创立波兰宇航协会。代表作有《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惨败》等。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智慧的本质、外星交流,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1996年被授予波兰国家☆高奖章“白鹰勋章”,波兰颗人造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莱姆是20世纪欧洲☆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安东尼·伯吉斯称赞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智慧、☆博学、☆幽默的一位”,库尔特·冯内古特赞扬他“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他的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存在与智慧的本质,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被译成52种语言,畅销4000余万册。
黑雨
废墟间
“秃鹰号”
人
云
劳达的猜想
罗翰的队伍
败北
长夜
对谈
无敌
太空巡航舰“无敌号”被送往瑞吉斯3号星球,去探查姊妹飞船“秃鹰号”为什么突然失联……《无敌号》是波兰科幻泰斗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人类认知范畴之外的异星世界。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波兰著名作家、哲学家。当过汽车技工,终获医学博士学位,创立波兰宇航协会。代表作有《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惨败》等。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智慧的本质、外星交流,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1996年被授予波兰国家☆高奖章“白鹰勋章”,波兰颗人造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莱姆是20世纪欧洲☆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安东尼·伯吉斯称赞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智慧、☆博学、☆幽默的一位”,库尔特·冯内古特赞扬他“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他的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存在与智慧的本质,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被译成52种语言,畅销4000余万册。
黑 雨
“无敌号”是艘二级星际巡航舰,驻扎于天琴座基地,是舰队中庞大的一艘。此刻,它正沿光子序列移动着,穿越那个星团边缘的扇形区域。83名船员正在主甲板上隧道形的冬眠舱中沉睡。因为这段旅程相对较短,所以他们并未进入完全冬眠态,而仅仅处于深度睡眠中——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的体温不会降到华氏50度以下。舰桥上只有机器人在工作。位于他们视野十字准星处的是一道日轮,温度比一般红矮星高不了多少。当日轮占据了屏幕宽度的一半时,湮灭反应堆就被关闭了。有那么一阵,整艘飞船上一片死寂。空调和数字仪表仍旧无声地运行着。先前从星舰的船尾曾涌出一道光束,仿佛一柄无限长的宝剑插入黑暗中,推动着飞船前行;光束熄灭后,随之产生的微弱震动便也终止了。“无敌号”继续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动,了无生气,默然无声,似乎已遭废弃。
填满主显示屏的遥远恒星绽放出粉色光辉,沐浴在这日光下的操控台上,一盏盏控制灯彼此应和着闪烁起来。铁磁带开始运转,设备一台接一台缓慢启动,换向器散发出光芒,电流涌入电缆,发出谁也听不见的嗡鸣声。电动马达克服了长期不用的润滑油产生的阻力,发动起来,低沉的声音变成了尖厉的哀鸣。毫无光泽的镉棒从辅助反应堆里滑出,磁力泵将液体钠泵入冷却旋管内,船尾甲板的金属地坪发出一阵震颤,舱壁内传来轻微的啪嗒声,听起来仿佛里面塞满了一群小动物,正拿爪子敲击着金属,这说明自动检修活动装置已在漫长的旅途中开启,检查着大梁上的每一处焊接点,测试着船体的气密性以及金属接头的完整度。星舰苏醒时,整艘飞船内充斥着各种低响和活动,唯有船员们还在沉睡。
不过,终于还是有个机器人吞下了程序带,向冬眠舱的控制中心发出了信号。凉飕飕的气流中混入了催醒气体,道道格栅内的一排排床铺间,一股热流吹过。有好一阵,船员们似乎都不愿醒来。有些人懒洋洋地动了动手,之前,他们冰凉的梦境空空荡荡,如今,却充斥着噩梦和幻象。其中一个人终于睁开了眼睛,飞船也做好了准备。甲板上长长的通道、电梯井、船舱、舰桥、工作站和气闸原本还沉浸在一片黑暗中,此刻却被人造日光的耀眼白芒照亮。冬眠舱内一片嘈杂,充满了人类的叹息和半梦半醒的呻吟,飞船像等不及船员们醒来似的,已然进入了初始减速阶段。主显示屏上现出鼻锥处的道道火焰。固定在船首的若干强劲火箭震颤着,欲与“无敌号”重达18 000吨的不变质量乘以其极高的速度造成的巨大惯性相抗,打破了亚光速飞行的宁静。制图舱内,挨挨挤挤堆叠着的一卷卷地图正不安地抖动着。凡是之前没有固定住的物体,此刻都在四处乱跑,跟活了似的。厨房里的碗碟咣啷直晃;空着的泡沫扶手椅靠背摇摆不已;甲板那头,壁上挂着的带子和绳子也开始摇晃起来。玻璃、金属板、塑料,各种材质的物体发出稀里哗啦的声音,交杂在一起,响彻了整艘飞船,从船头一直传到船尾。与此同时,冬眠舱的方向已能听到人声;舱里的人类整整七个月沉浸在一片虚无中,经历了短暂的睡眠,此刻又重返清醒状态。
飞船正在减速。这颗行星遮挡住了群星,裹在朦胧的红云里。汪洋之水汇作凸面镜,反射出恒星的辉光,移过飞船,速度愈发缓慢。跃入视野的是一片色泽阴暗的大陆,上面遍布着撞击坑。身在不同甲板、各就各位的人们什么也没看见。在他们下面很远的地方,机舱的钛制内腔中,轰鸣声越来越响,强大的引力接替了操作杆的作用力。进入火箭射程的那片云翳在一阵水银的爆炸中化作银色,散开来,消失了。引擎的隆隆声加剧了片刻。泛红的圆盘变得扁平: 行星正逐渐变为陆地。已能分辨出风化的新月形沙丘;以近的撞击坑为中心,指针状物如轮辐般四面延伸开去。撞击坑被火箭鼻锥反射出的火光照亮,比恒星的光芒更为耀眼。
“全轴功率。静推力。”
仪表指针慢吞吞地落入邻近标度,指令推行顺畅无碍。飞船仿佛倒悬在空中的火山一般,喷着火焰,悬在坑坑洼洼的地面上方半英里处,地面上的一块块岩石半埋在沙下。
“全轴功率。减小静推力。”
已经能望见正下方喷气发动机喷出的强劲气流与地面接触之处,掀起了一场深红色的沙暴。船尾射出一道道紫色闪电,发出的噪声被更为响亮的气流声所淹没,倒像是寂静无声的。电势差均衡以后,闪电也逐渐消失。船首的一处舱壁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船长点点头,向工程师示意: 是共振,需要加以修正。但谁也没说一句话,传动轴呜咽着,飞船下落,但此刻已没有丝毫震颤,犹如一座铁峰,悬在看不见的线上。
“半轴功率。低静推力。”
蒸腾的沙浪向四面八方一圈圈吹散开去,仿佛大海里的碎涛。中央位置遭到来自喷气引擎难以驾驭的火焰近距离的轰击,已经不再冒烟。沙粒不见了,化作一面浮满气泡的赤镜,一片熔化的二氧化硅形成的沸湖,一连串响亮的爆炸,直至蒸发,化为乌有。行星上古老的玄武岩像骨头一样裸露出来,开始软化。
“核反应堆切换至中性状态。冷推力。”
原子能火焰的蓝光渐渐淡去。对角硼烷气流从火箭鼻锥的喷气引擎中喷射而出,转瞬之间,沙漠、撞击坑的岩壁以及上方云层,都沐浴在鬼魅般的绿光中。“无敌号”宽阔的船尾即将降落之处,玄武岩地基不再面临被熔化的危险。
“反应堆归零。冷推力着陆。”
人人心里都欢呼雀跃;他们埋头在仪表上,汗津津的手掌攥住一根根操纵杆。这些运用已久的话语意味着开弓没有回头箭了,他们的脚将会踏上真实的地面,即便那只是一颗沙漠星球上的沙砾;意味着会有日出日落,有地平线,有云,有风。
“在点着陆。”
压缩驱动物质的涡轮机拖长的咆哮声充斥着“无敌号”。一根绿幽幽的锥形火柱将飞船与冒着热气的岩石连接在一起。团团沙云向四周升腾而起,让中央甲板上的潜望镜视野变得模糊不清;唯有舰桥上雷达屏幕的影像还在随着环绕信号淡入淡出,仍旧显示出周遭景物的轮廓——它们正陷于一片宛若台风来临时的混乱之中。
“触地时关闭引擎。”
火焰被上方一寸寸缓缓降落的火箭庞大的箭身所压,在船尾下不屈地翻腾着;地狱般阴森的绿焰将长长的火舌深深探入颤抖的滚滚沙浪中。船尾距离被烧焦的玄武岩不过窄窄一线裂缝,一条正在燃烧的绿线。
“全部归零。关闭所有引擎。”
铃声响起。单单一记鸣响,仿佛发自一颗巨大的破碎心灵。火箭纹丝不动。首席工程师站在那儿,双手放在应急喷气引擎的两根操纵杆上,以防岩石下沉。他们等待着。时钟的第二根指针继续以昆虫般的速度移动。船长凝视了水平指示器片刻,上面的银光与红色的零度标记之间没有偏离分毫。他们保持着沉默。喷口已经被高温炙烤成了樱桃红,此刻开始收缩,发出一连串特别的声响,像沙哑的咕噜声。被抛上数百英尺高空的淡红沙云开始下落。随着红云降下,首先显露出来的是“无敌号”平滑的顶部;接着是侧面,由于大气摩擦而变得漆黑,看起来就像古老的岩石;然后是双层装甲的船身。红色沙尘仍在船尾周围流转飞扬,但飞船本身已经停得稳稳当当,仿佛已经成了这颗星球的一部分,正连同地表一起施施然移动着,已这样移动了数百年时光。头顶上方的紫色苍穹中,为明亮的那些星星仍然清晰可见,只有在紧靠那颗红色恒星之处才被衬得黯淡不明。
“常规程序吗,长官?”
正埋头于航行日志的星舰舰长直起腰来,在页面中间,他写下了表示着陆的惯用符号和时间,又在下一栏中加上了这颗星球的名字: 瑞吉斯3号。
“不,罗翰先生。我们从三级程序开始。”
罗翰试图掩饰内心的惊讶之情。“是,长官。不过,”他补充道,“我更希望自己不是宣布这项命令的人。”
船长什么也没说,抓住他的胳膊,把他拉到监视器旁,仿佛那是一扇窗。被飞船着陆时的强劲气流吹到一旁的沙粒形成了一洼浅浅的盆地,四周包围着崩塌的沙丘。三色屏幕上,电子脉冲构建出外部世界真实可信的图景,他们从十八层楼的高度向下俯瞰,凝视着三英里开外的一处陨石坑参差不齐的岩石边缘。西面径直退到了地平线之外;东面,望不透的暗黑阴影正在陡峭的沟壑之下聚集。宽阔的熔岩河顶部高过了周围的沙漠,颜色犹如干涸的鲜血。在靠近屏幕上沿的地方,一颗明亮的星星在天空中灼灼放光。“无敌号”飞船从天而降引起的一番动荡已经平息,一股从赤道地区持续吹向这颗行星地极的猛烈气流,也就是沙漠风,开始往船尾下方探入拨沙舌,仿佛正耐心地设法舔舐被喷气发动机的火舌灼烧出的伤口。船长打开外置麦克风,霎时,悲风不怀好意的呼啸从远方传来,混杂着沙砾剐蹭船体的沙沙声,充斥着舰桥上高旷的空间。他又把麦克风关掉,四周陷入了一片死寂。
“这地方就是这副模样,”他缓缓道,“可是,罗翰,‘秃鹰号’到了这儿以后就再也没返航。”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如果我们找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外星生命的理解,都以为他们是人。
——梁文道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智慧、☆博学、☆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