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67.59 5.3折 ¥ 128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美]房龙 著,黄悦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9375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28元
货号29180131
上书时间2025-01-09
三联书店“房龙作品精选”系列之一。
人类存在了多久,艺术就存在了多久。
艺术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艺术相伴?
房龙给读者讲了一个长长的故事,在故事中,他带领那些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普通人穿越历史,领略缪斯秘密花园的美好,也让读者了解到,为探寻和表现美好生活的意义,需要经历痛苦,但也必定会得到完满的补偿。
三联书店“房龙作品精选”系列之一。
人类存在了多久,艺术就存在了多久。
艺术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艺术相伴?
房龙给读者讲了一个长长的故事,在故事中,他带领那些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普通人穿越历史,领略缪斯秘密花园的美好,也让读者了解到,为探寻和表现美好生活的意义,需要经历痛苦,但也必定会得到完满的补偿。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鹿特丹,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读者众多,是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
三联书店“房龙作品精选”系列之一。
人类存在了多久,艺术就存在了多久。
艺术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艺术相伴?
房龙给读者讲了一个长长的故事,在故事中,他带领那些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普通人穿越历史,领略缪斯秘密花园的美好,也让读者了解到,为探寻和表现美好生活的意义,需要经历痛苦,但也必定会得到完满的补偿。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鹿特丹,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读者众多,是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
哈尔斯于1666年去世。此时另一位荷兰大师正在阿姆斯特丹市郊的一所小房子里徘徊,在他的身上看不到那种燃烧的生命力,那似乎是佛兰德血统才有的特点,佛兰德人和当地的马都是如此。他一整天都在忙着画油画、做蚀刻版画。长时间雕刻铜板对他的视力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他破产了,还没偿清债务,完全想不出该怎么养活自己的孩子,他的儿子与死去的母亲一样染上了肺结核,眼看来日无多。他还有一个年幼的小女儿,孩子的母亲并未与他正式结婚,往后也没有可能,一方面是因为他债务缠身,无力解决,另一方面,前任妻子留给儿子的一笔遗产是更加麻烦的难题。
从这个人在一张纸上草草勾勒的自画像来看,即使在事业鼎盛的时期,他的样子也仍是一个平凡无奇的荷兰中产男人。他出生在莱顿,当时这座城市是荷兰共和国的制造业重镇,还有不少居民亲身经历过那场著名的围城之战a,为了突围,荷兰人打开堤坝,把周边乡村变成了一片汪洋,让舰船过来对抗驻扎在城外的西班牙军队。
关于他的父母,我们了解得很有限,只知道他们是做面粉生意的普通中产家庭,在城墙边开了一间小磨坊,自己加工粮食。伦勃朗有几个哥哥姐姐,没有一个出人头地的。多数伟大的艺术家都有或远或近的显赫亲友,让人觉得他们与不平凡有点联系。巴赫、贝多芬、莫扎特都有才干出众的家人,或是父亲或祖父,或是某位叔伯。他们本人更是让家族天赋全面绽放。以大部分画家来说,要么他们的父辈是珠宝匠或金匠,要么家里原本就有这方面的兴趣,不会整天只是讨论来年的收成或本地鱼市上的鱼价。有人喜欢强调家庭条件的作用,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儿时环境的产物,可是,他们的观点到了伦勃朗·哈尔门松·范莱茵这里就说不通了。“范莱茵”是后来加上的名字,因为他家的磨坊坐落在老莱茵河岸边,这条河在古罗马时代经由此地汇入北海。
伦勃朗出生的时候,家境还算宽裕。他看起来像是兄弟姐妹当中聪明的一个,于是家里决定送他去深造。他顺利进入本地的大学读书,这是为奖励莱顿市英勇抗击西班牙人而修建的一所学校。可是他对律师这个职业没兴趣,后来还是转行学了绘画。他的老师斯瓦宁堡曾远赴意大利研习绘画,因此在当地深受敬重。伦勃朗在斯瓦宁堡的画室待了三年,又到彼得·拉斯特曼a门下学习了六个月,学成之后回到莱顿。
这个年轻人的才华得到了广泛认可,有人为他提供了去意大利继续进修的机会,但他婉言谢绝了。他写信给资助他的人说,他认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完全可以在家乡学习所有的专业技能。旅行只会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有什么必要呢?事实上,除了跨过须得海到弗里德兰去结婚,还有一次步行去邻近的城市乌得勒支,伦勃朗从未离开过阿姆斯特丹周边地区。他在1631年移居阿姆斯特丹,1669年在那里去世。他被安葬在这座城市,但半个世纪前,人们打开他的墓穴时,却发现里面是空的。他就像莫扎特,在世时曾有很多年寂寂无闻,似乎死后也宁可继续这样。
不过,我很谨慎地用了“曾有很多年”,免得给人留下错误的印象,以为伦勃朗一辈子都不曾有过声名远扬的荣耀时刻。在阿姆斯特丹从事绘画的头十年里,他是城里名气响、炙手可热的画家。这座城市不但有明确的喜好,还有充足的财力,只要是自己中意的东西,不管是雅各布·范·坎佩设计建造的市政厅(他们为此花了近九百万荷兰盾),还是哈得孙河口的一块地产(这个要便宜得多),他们出手都非常大方。
然而这种态度——“我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如果我们看中了你的作品,就会花大价钱买下来”,对艺术家来说其实是好坏参半的事。因为这样一来,手里掌握着钱的人在一件他们根本不懂的事情上,拥有了的也是终的决定权。
伦勃朗在悲惨的经历之后才明白了这一点。为那些追求时尚的同胞画像时,只要美化他们的形象,让他们得意,伦勃朗就能赚到花不完的钱。可是,当他渐渐厌倦了这种创作方式,开始用画笔真实呈现他们本来的模样,而不是他们期待中的模样时,他一下子就没了生意。客人都跑去找他的同行画像了,按他们的说法,那些画家不像他那么“任性”,“太有主见”。这是他遭遇的挫折之一,还有更加严重的之二,进一步把他推向了谷底。
他爱上了一个女孩。那是一个好女孩,甚至可以说很漂亮。但朋友们应该及时劝劝他,两人的结合对他的事业没有任何助益。首先,女孩有家族病史,而在那个潮湿的国家,起码在当时,一个人得了肺结核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其次,女孩来自一个曾经风光的家族,在昔日风光的时候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现在正迅速走向没落。
伦勃朗这样一个中产家庭出身的单纯青年,哪是这些冒牌贵族的对手。他的可爱新娘有兄弟、表兄弟,他们纷纷以创业为名向他借款,拿着他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去投资一些不可能成功的商业项目。可怜的伦勃朗,这些姻亲高人一等的派头大概让他很是钦佩,于是他做了一件很多优秀青年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做的事——他开始讲排场。他买了一幢自己负担不起的房子。他可是欧洲富有的城市里的一位有钱又有人气的画家。大家都知道他画画所得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人,而且有传言说,他的夫人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四万盾,对于这样一个人,借钱是再容易不过的事。夫人这时当然还没拿到钱,不过,等房产交易一完成就能拿到了——一分不少!
等到交易完成,四万盾却没出现,连四千都没有。土地倒是有不少,可那时候土地一文不值。凡是想要卖掉的土地,好像从来都是一文不值。但再等一阵,地价总归会涨上去吧。正在兴头上的伦勃朗开始了一场疯狂大采购——买油画、铜版画,买精美的波斯地毯和瓷器——买各种质感和色彩让他喜欢的东西。他不停地买来珠宝和丝绸装扮他的新娘,仿佛她是一位真正的贵妇,而不是一个羞涩的小城姑娘。她父亲做过地方行政官,在当地很有威望。在这个磨坊主的儿子的宏伟梦想中,自己变成了优雅的贵族,举起一杯莱茵白葡萄酒(这种时刻当然应该举起香槟,但那时香槟还没被发明出来),为自己的美丽新娘祝福,他甚至想挑战全世界,看有谁敢说世上还有比这个女孩、比他引以为傲的妻子更可爱的人。
他的邻居们对此很不以为然,都说这样的日子不会长久。他们果然说对了,这种时候邻居的话往往没错。1642年,伦勃朗接到委托,为班宁·库克上尉和他的民兵队画一幅像。他没有采用17世纪常见的形式,让所有人物在宴席桌边围成一圈,而是将他们定格在正午时分离开军械库、准备上城墙巡逻的那一刻。他在这样的构图中得以充分展示控制光影的精湛技艺,让正午高悬的太阳充当聚光灯,明晃晃照在已经走到外面的军官身上,余下的人因为宽大的门洞遮挡,在阴暗处活动的身影显得有些模糊。
这幅画今天还在,但已不是原本的样子。完成后的画太大,没法挂在大厅里预留的位置,所以那些优秀的军人裁下一部分,烧掉了。他们做这件事的时候没跟画家商量,这种野蛮行为彻底破坏了画面原有的平衡。另外,他们把画挂在一间烧泥炭取暖的厅里,连年的烟熏给整幅画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煤烟,18世纪的人们看到之后,还以为画中是夜晚出击的队伍。一幅描绘正午场景的画,由此得了《夜巡》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
如今这幅画单独享有一间展厅。面对它,仿佛能感受到生命的搏动,就像在伦勃朗的裸体人像中,仿佛能看到血液在皮肤下面的血管里奔流。
伦勃朗从未讲过他的创作意图,我想,他应该不知道现在艺术史中经常提到的chiaroscuro。这个看起来有点怪的词意思是“明暗对照”,类似于表示声音强弱的pianoforte,起初是指木版画专用的一种技法,部分画面用浓重的黑色,另一部分用很轻淡的黑色,以明暗反差为终印出的版画增色。从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时代开始,“明暗对照法”就成了画家营造环境效果的一种手法,这样的画面给人一种错觉,里面的人物看上去像是置身立体的现实空间。大多数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人物都显得过于扁平,好像被生硬地粘贴在背景中。从列奥纳多开始,每一位画家都在尽力让人物从背景中脱离出来,让他们“自由”站在立体的空间里,就像演员站在舞台上(前提是有一位合格的舞台监督告诉他正确的站法)。
在这方面,伦勃朗是技艺超群的大师。以《夜巡》为例,看画的人会觉得自己可以走进这幅画里,从那个举旗的人和不知为什么带着一只公鸡的小女孩中间穿过去,不会碰到他们。这很了不起。我是说,在学会了欣赏这种手法的我们看来,这很了不起。但在伦勃朗的主顾们看来,这一点也不好。他们每人出了同样的一份钱画这幅集体肖像,可是,有些人好像被放在了前排,另一些人(他们出的钱一点不少)却在暗处看也看不清。这些人很不满意,叫嚷着“没有画像不许收钱”,拒绝付款。
这件事引发了很多议论,伦勃朗也因此再也没有了机会,不会再有人来找他画这种大型群像。事情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他的妻子萨斯基亚在生下儿子后不久去世了。她全心全意地爱着浮夸的丈夫,为表达爱意以及对丈夫的全然信任,她指定伦勃朗为执行人,全权管理她留给儿子的钱,却不知这是伦勃朗日后潦倒的祸根。妻子走后,他不得不雇一名保姆来照顾年幼的儿子。他像日本的葛饰北斋a一样“为画痴狂”。如果碰上了他喜欢的工作,他可以在画室里一连待上几个星期,衣服不脱不换,食物都靠别人送来,偶尔在沙发上小睡一会儿。终他找到了一个朴实的农家姑娘,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虽然干活有点粗手粗脚,但知道家里有哪些事需要她来做。她成了伦勃朗的厨娘、管家、育儿保姆、肖像模特,直到后来有一天,她为伦勃朗生了一个孩子,惊呆了那些堂堂正正嫁给雇主的厨娘、管家和保姆。
阿姆斯特丹全城震惊,但又很开心。画家钟爱的题材——“奸情败露的女子”忽然出现在了现实中。这种事让民众很兴奋,但加尔文教派的正派牧师们不能容忍。当地所有教堂都在布道时严厉谴责了亨德里克耶·施托费尔斯b。接着,伦勃朗身陷风暴,由此往后,他不可能再有任何主顾了。
债主,拿着票据的高利贷放贷人,首次、二次、三次抵押的债权人,大家一窝蜂地找上门来。1657年,了不起的伦勃朗,自认绘画技艺无人能及的伦勃朗,无奈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抵债。家具卖掉了,油画和版画卖掉了,与昔日风光岁月、与萨斯基亚在他身边共享荣华的那段日子有关联的一切都卖掉了。这位画家和他的儿子蒂图斯以及亨德里克耶·施托费尔斯和小女儿科尔内利娅搬到了城郊一幢简陋的小房子里,几个人一无所有,就连伦勃朗的内外衣物和亨德里克耶煮饭的锅都被拍卖了,他们拿着借来的钱,打算在这里重新开始。
这时的伦勃朗迈入了事业的第三阶段,如果能在痛苦中承受住厄运的考验,这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伟大艺术家的人生几乎都是如此。
阶段是发现自我的阶段。世间万物缤纷,无论他想要什么,愿望都有可能实现。在第二阶段,他成名了,站在了人生。他志得意满,高声喊道:“命运,我倒要看看你能奈我何!”命运喜欢这种自负的挑战,每一个人都必须时刻警醒,不然的话,命运可以有数不清的办法打击我们。总归会有那么一天,打击正中要害,而且沉重得猝不及防,可怜的人被打得踉踉跄跄,找不到方向,终有很多人就此倒下,再也没有起来。但是,如果这个人重新站了起来,他将从这场经历中得到一份独一无二的收获。他的吹嘘被揭穿了,他学会了客观看待自己的成功。从那一刻起,在褪去表面的一切虚伪之后,他将创作出有生以来伟大的作品,因为从此他只要让一个人满意就好——那个人就是他自己。
伦勃朗人生的第三阶段,也是后一个阶段,就是这样成就了辉煌的结局。在后这十二年里,他画的油画,直到临终前还在做的蚀刻版画,无不蕴含着一种以往作品中没有的精神力量。以16世纪的标准来说,伦勃朗不是虔诚的教徒。他不去教堂,也没有加入哪个教派。但在持续近八十年的战争之后,这个国家到处是穷人,失去家产的人、腿脚残疾的人、双目失明的人——这些人不断出现在他的各类作品中。为了给他们添上相称的背景,融入当时的大环境,伦勃朗为他们穿上了《圣经》人物的衣袍,小时候在莱顿,他就已熟悉《旧约》和《新约》里的人物,现在他要让自己作品中的这些人享有同样的尊严。不过,从他偶尔创作的自画像里,不难看出他境况的改变。他已经很少接到委托了。其中一件是他在去世前五年,为布商行会的理事们画的一幅集体肖像。委托人对结果并不满意。画很怪,人物的姿态好像都“不端正”,花了那么多钱画像,这一点总该有保证吧。这件作品和《夜巡》一样被冷落在角落里,直到今天才重见天日,也让我们欣赏到伦勃朗用画面讲述的又一个故事——五位围在桌边的诚实布商,神情中没有一丝对世界的不满,而世界对他们也没有别的要求,只要做诚实的布商就可以。
在这之后,没人再来找伦勃朗画像,他渐渐习惯了为自己、为女儿、儿子或妻子画像。这批肖像大都保留了下来。我不知道为什么。按说这是那个时代的人们不感兴趣的一类作品。我怀疑他们可能有点怕这些画。这种事并非没有先例。某些绘画、雕塑或音乐作品因为个人色彩太强烈,往往让人感觉有点不舒服。伦勃朗这一时期的画呈现出一种特殊的个性,无论之前还是之后,没人能用一点颜料、一块画布创造出同样的效果。有人将其归结为“伦勃朗光”,这常常被说成是大师的一项发明——一种巧妙的绘画小技法。但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后来伦勃朗已简化了用光,形成一套非常简单的方法,可是至今没人能完全掌握。
著名的伦勃朗式用光法究竟有什么秘诀?秘诀就在于他领悟了一个道理,过去也曾有人想到这一点,但没有付诸实践——黑暗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光,每一种颜色都与小提琴奏出的一个音符一样,不会违背振动法则。在他人生后的作品中,有一幅是为儿子和他的新娘画的肖像(被后人错误地命名为《犹太新娘》),如今收藏在阿姆斯特丹。这是伦勃朗对光的终阐述。这已不是一幅画。这是流动的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