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通史彩图版(全6册)
  • 中国科技通史彩图版(全6册)
  • 中国科技通史彩图版(全6册)
  • 中国科技通史彩图版(全6册)
  • 中国科技通史彩图版(全6册)
  • 中国科技通史彩图版(全6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科技通史彩图版(全6册)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93.7 3.9折 238.8 全新

库存17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江晓原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ISBN9787544862493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38.8元

货号28505316

上书时间2024-12-2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经过三年精心策划、撰写、编辑,终于成功问世。此书在团队多年学术研究的基础上,积累深厚,思虑周全,而且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我作为全书主编,简要归纳之下,感觉有以下诸点,值得约略言之。

专业的作者团队

2016年本人担任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五卷本)问世,就以全书的撰稿团队“极度豪华”而引人注目——囊括了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时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两任前任理事长、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时任所长等数十位国内外科学技术史一流学者。

此次撰写“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当然不必劳动上述衮衮诸公,但依然保持了专业团队的传统。本书由我确定框架结构,由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的八位博士执笔撰写。如今八位博士的队伍也许不难召集,但八位清一色科学技术史专业的博士,就不是轻易能够召集到的了。优秀团队的选择,既保证了学术基础的深厚扎实,又融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全新成果。

内容上贯通古今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科学技术史读物,往往将古代和现代人为割裂,并回避谈论当代的内容。例如谈古代通常止于1911年辛亥革命,谈现代则经常止于1949年新中国建立。“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决定将内容古今贯通,全面覆盖,全书上起远古,下及当代,新中国的重要科学技术成就,从两弹一星到高铁,直至屠呦呦首获诺奖,皆有重点论述。将中国五千年文明中的科学技术成就,勾勒出一个完备的整体。

论述时提要钩玄

要在有限的篇幅中,以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形式和风格,将中国五千年科技成就勾勒出整体面貌,这对我和团队执笔的博士们,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高难度的。我们遵循的原则是:

既要保持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和正确,又要能够唤起青少年对中国科技史的兴趣。实现前者的路径是“提要”,实现后者则需要提供适当的个案和细节,路径可谓之“钩玄”。终“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呈现的是:14大科学技术领域,上百个发明创造的故事,数千个知识点,以及近千幅与内容相呼应的图片。

分类中外对照大事年表

本书中每章末附了分类的大事年表,这种分类大事年表,实际上是传统的“大事年表”和“名词解释”的精简结合版。科学史毕竟不是每一个部分都能唤起青少年读者兴趣的,也不是每一个部分都能让青少年读者轻松理解的,所以我们的选择,肯定不能追求全面覆盖中国科学技术通史的所有知识。而“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所采用的分类中外对照大事年表,在同类读物中不失为一种创新,不仅方便读者记忆重要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建构有关知识的相对完整性,以及中外科学技术相互影响与借鉴,实有一举数得之效。

避免与学校科学课程重复

我们在设计这部“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读科学知识和读科技史,哪个更合适呢?我们的答案是:读科技史读物更为合适。理由至少有两个:

首先,在他们未来将正常接受的学校教育中,本来就会有系统的科学知识课程,课外读物再去读科学知识,难免会和学校的科学课程重复,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

其次,对青少年来说,学习如何做人,比学习如何做事更为重要;科学知识主要是教人如何做事的,而人文熏陶才能教育青少年如何更好地做人;而科技史正是沟通科技和人文的桥梁,优秀的科技史读物,恰好可以给青少年提供很好的人文熏陶。

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科技成就,此其时矣!

以前有一种影响相当广泛的说法:中国古代即使有一些科技成就,但中国到近代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所以现在再讲中国古代的那些成就,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有些人甚至认为还有坏处,会妨碍中国今天的进步。

然而,随着中国近年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全面崛起,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的现实已经完全改变了,中国不仅在经济上至少已经坐二望一,在科技上也已经开始迅速赶超西方。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难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难道不是与我们在古代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和深厚积淀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比如都江堰,这样两千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然灌溉着富饶的成都平原,放眼全球,这样的技术成就也是极为罕见的。在前些年流行的观念中,似乎现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和西方相比仍是落后的,不足道的,所以谈都江堰只是“意淫”。那么到了今天,在中国成为享誉全球的“基建狂魔”之后,再来看都江堰呢?还是“意淫”吗?都江堰难道不是“基建狂魔”在两千年前的作品吗?

重新回顾中国科学技术史,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科技成就,因此将和当下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发生密切的、有机的、深具内在性的联系。



导语摘要

这是一套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介绍中国科技发展史的青少年读物。
全书以上下五千年的中国科技发展轨迹为主线,串联起一个个知识点,引领读者了解古代中国在天学、地学、医学、算学、博物学等各个领域所做的独特探索,并从全球化视野梳理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成果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科技的影响,以及进入近现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全书从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角度出发,从问题导入,通过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图片、深入浅出的语言、全面透彻的分析,融科学性、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引领读者感受中国科技文明的魅力,培养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作者简介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为中国个天文学史专业的博士。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个科学史系。已在国内外出版著作约百种,发表学术论文约两百篇,并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大量书评、影评等文化评论。其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目录
《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四大发明与天学、地学》

前言

第一章 “四大发明”:华夏悠久文明的见证

第一节 造纸术:开启人类书写新纪元

1.人类最初用什么写字

2.造纸术是如何发明的

延伸阅读

蔡伦的“蔡侯纸”是怎样造出来的

3.造纸术发明者是谁

4.中国纸是怎么取代西方羊皮纸的

第二节 印刷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1.活字印刷有何优点

延伸阅读

毕异发明的胶泥活字有什么优点

2.印刷术是怎么传播的

3.中韩争夺印刷术发明权

第三节 :人类征服世界的创新发明

1.炼丹意外炼出了

2.作为武器出现在什么时候

3.西传显示了怎样的威力

4.发明权不可撼动

第四节 指南针:为人类航行指明方向

1.指南针最早是什么样的

2.从“指南鱼”到指南针

延伸阅读

司南复原引发的思考:不要小瞧中国古人的智慧

3.指南针对航海的巨大影响

4.指南针发明权的真相是什么

科学问答

“四大发明”是中国人的自我陶醉吗?

中外科学技术对照大事年表(远古到1911年)

四大发明

第二章 仰观天文:中国古代天学

第一节 天学:中国最古老的学问

延伸阅读

中国古人是怎样观测大自然的

1.古代天学为什么总跟皇帝有关

知识拓展

十二生肖怎么来的

知识拓展

二十四节 气歌里的气候密码

2.从事天学工作的是什么人

第二节 中国古人眼中的天

1.天是如何生成的

延伸阅读

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

2.天是圆的还是方的

延伸阅读

浑天仪与地动仪是怎么发明的

3.天外还有天吗

4.皇帝为什么自称为天子

5.皇帝如何安排一年的季节和月份

第三节 上观天象,下知人事

1.牛郎织女怎么跑到天上去的

2.古人如何通过天象进行占卜

3.天学能解决什么问题

中外科学技术对照大事年表(远古到1911年)天学

第三章 俯察地理:中国古代地学

第一节 中国古人眼中的世界

1.古代地学有哪些代表性著作

知识拓展

丝绸之路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2.古人如何认识世界

科学问答

小九州与大九州有什么不一样

3.古人怎么绘制地图

第二节 中国国名的由来

1.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吗

2.华夏的中心在哪里门

3.地中概念在历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

4.第一次天文大地测量发生在什么时候

中外科学技术对照大事年表(远古到1911年)地学

……

《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医学、算学、博物学》

《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纺织、烹饪、乐器、炼丹》

《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建筑、航运、冶金、陶瓷、水利》

《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中国与世界文明古国的交流》

《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大国重器与新四大发明》

内容摘要

这是一套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介绍中国科技发展史的青少年读物。
全书以上下五千年的中国科技发展轨迹为主线,串联起一个个知识点,引领读者了解古代中国在天学、地学、医学、算学、博物学等各个领域所做的独特探索,并从全球化视野梳理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成果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科技的影响,以及进入近现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全书从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角度出发,从问题导入,通过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图片、深入浅出的语言、全面透彻的分析,融科学性、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引领读者感受中国科技文明的魅力,培养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主编推荐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为中国个天文学史专业的博士。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个科学史系。已在国内外出版著作约百种,发表学术论文约两百篇,并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大量书评、影评等文化评论。其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媒体评论

人类文明离不开科技发展的支撑,人类史也是一部科技史。这套书全方位地展示了五千年来中国科技众多领域的杰出成果,让深埋在故纸堆中的中国科技生动、鲜活起来,滋养和灌溉当代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内心。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群

这套书在全球化视野之下,勾勒了五千年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科技成果,引领读者感受中国科技文明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主创新意识,是一部历史与现代、知识与智慧、科学与艺术密切结合的优秀作品。
——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嘉麒

本系列立足于长期以来扎实的研究成果,融入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全新成果,所写内容具备学术性、前沿性、专业性。本系列在论题、内容和结构的选择设置上颇有新意,语言生动,配以精心选择的插图,具备图文并茂的理想形式。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任  刘兵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有必要从五千年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中吸取前进的智慧与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的推出正当其时。
——著名科普作家、《科普时报》总编辑  尹传红

本系列突破了“成就描述”的范式,注重探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以及科技与各种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以全球化视野梳理中国传统科技,为读者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与创造,理解世界文明进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前社长  韩建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