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恋上时光深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恋上时光深处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26.28 4.7折 56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后窗 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71644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6元

货号27927918

上书时间2024-12-2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恋上时光深处》一书以语文编辑的视角、用随笔的文学形式叙写了作者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真实经历,抒发了真情实感。全书根据内容共分七辑:生活苦乐、情义无价、身在职场、社会万象、智慧人生和书影之间。满载情思的文字里流淌着作者对精彩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意的珍惜,对从事工作的执着,对世间万象的思索。质朴自然的语言文字中蕴含着一丝不苟的积极力量,这份力量激励着自己,也温暖着他人。



作者简介

后窗,原名张少杰,黑龙江省双城人,现居上海。复旦大学古籍所硕士,曾做过中学语文教师、《语文学习》杂志执行主编,现为上海教育出版社报刊发展中心主任。担任《课文作者谈课文》《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经典小说解读》《课文可以这样读》《行者大文》等图书的责任编辑。2018年,主持了《于漪全集》的出版工作。热爱语文学科,酷爱编辑工作,喜欢在读书、做书与写书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享受生命的本真与美好。



目录

辑一  生活百味


 


01  |002   张老师一天的工作生活


02  |006   编辑职业资格考试亲历记  


03  |010   那年那天,我的腰间盘突出了


04  |014   数一数我的老人缘 


05  |020   现实里,我与孔雀城的美丽邂逅   


06  |024   我的读书生活起步得晚了些


07  |027   我那解不开的书店情结


08  |030   在不断挑战中,实现生命的拔节成长


09  |034   在你的陪伴下,我们扬起笑脸风雨兼程


10  |038   在买书这件事上,我变得越来越挑剔


11  |042   装修就是在实现关于家的梦想


12  |046   时光倒影


 


辑二  情义无价


 


01  |052   父母安好,儿女的幸福才完满


02  |058   怀念恩师章培恒先生


03  |062   猝失挚友文飞,痛何言哉


04  |066   编辑妈妈写给初三儿子的一封信   


05  |070   “我是小学生了,今天真开心!”


06  |074   这个春节,我只想静静的陪伴


07  |077   老爸老妈也用智能手机啦  


08  |083   回眸间,如林的手臂在不舍地挥动


09  |088   儿女的那份情,希望父母能坦然领受


10  |092   同窗之谊,值得用一生来呵护


11  |096   一篇文,一份情,在两个城市之间传递


12  |101   炕


13  |105   作者与读者,也可以相依相伴


14  |109   故乡情结,扎根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辑三  身在职场


 


01  |114   我们在工作着,也在生活着


02  |118   作家版权路上的惊喜与惊心


03  |122   我与?中华经典陪读书系?的相遇相离  


04  |126   拥有良好的工作心态真的很重要


05  |133   这次搬家,显然与以往不同


06  |137   在纸墨书香之间,来一场美的遇见  


07  |142   发心愿力,把有意义的事做到更好 


08  |147   给教师松绑,或是激发创造力的步


09  |152   苦苦寻觅,只为这样的语文名师


10  |157   教师想要更优秀,究竟要跨过几道坎


11  |163   从唯分数论的泥淖里突围


12  |168   化兴趣为专长,品得教研滋味来


13  |172   语文教师为什么要从事教研活动


14  |178   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语言文字


 


辑四  社会万象


 


01  |186   募捐时,我们心里在怕什么


02  |192   由一场奢华婚礼联想到的  


03  |195   钱、房和精神生活在上海  


04  |199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男孩教育   


05  |202   互网络时代的聚会之痒


06  |206   填报志愿时,请尊重孩子的选择


07  |211   老有所养,我们能为这个目标做些什么


08  |216   置身新媒体时代,该怎样对待读书学习


09  |221   对不起,群主,我悄悄地退群了


10  |225   网络社交媒体应该怎么玩


11  |229   纸质出版物的生命力在哪里


12  |233   人才与环境


13  |238   真正的友情


14  |243   想出一本好书,作者需要走好哪几步


 


辑五  人生智慧


 


01  |250   当生活呈现循环往复时


02  |255   所谓成功,就是修炼成好的自己 


03  |258   面对不如意,究竟该如何自处 


04  |262   步履匆匆中,能否照顾一下皮囊   


05  |266   人与人之间刚刚好的距离  


06  |270   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尊重  


07  |275   有些事,没有来不及,只有想不想


08  |279   尊重他人,是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09  |283   勇敢尝试,一切皆有可能


10  |286   怎样让主观评价更趋于合理


11  |291   努力是一辈子的事,何必急于一时


12  |295   与其坐而心塞,不如尽己所能


 


辑六  修己达人


 


01  |300   学会享受与自己相处的第三空间


02  |305   有一件幸福的事,值得我们坚持   


03  |309   向内多求己,向外慎求人  


04  |313   何不为生活多开几扇窗


05  |317   在一间书房里,做自己的王


06  |320   在学习共同体里,学习真正地发生着  


07  |324   难忘那一次美妙的长江三峡游


08  |328   踏着革命者的足迹奋勇前行


09  |332   踏访郊野公园,与大自然热烈相拥


10  |336   莫负春光


11  |340   别样的春游


12  |344  人好,活儿好


13  |349  适时让自己置于学习区和恐惧区


14  |352  从那以后,忙碌再也不是我的借口


 


辑七  书影之间


 


01  |358   珍贵《礼物》,成就你我的快乐人生


02  |361   悠悠《江河水》,激荡着“伟大心灵的回响”


03  |368   用尽余生,只为心灵的救赎


04  |373   他何以把坏日子过成了好时光 


05  |379   《课文可以这样读》编辑手记


06  |383  《经典小说解读》编辑手记


07  |388   心系教育教学,九十岁的于漪痴心不改


08  |395   在《老师·好》中遇见好老师,好时光


 


后记   399



内容摘要

《恋上时光深处》一书以语文编辑的视角、用随笔的文学形式叙写了作者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真实经历,抒发了真情实感。全书根据内容共分七辑:生活苦乐、情义无价、身在职场、社会万象、智慧人生和书影之间。满载情思的文字里流淌着作者对精彩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意的珍惜,对从事工作的执着,对世间万象的思索。质朴自然的语言文字中蕴含着一丝不苟的积极力量,这份力量激励着自己,也温暖着他人。



主编推荐

后窗,原名张少杰,黑龙江省双城人,现居上海。复旦大学古籍所硕士,曾做过中学语文教师、《语文学习》杂志执行主编,现为上海教育出版社报刊发展中心主任。担任《课文作者谈课文》《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经典小说解读》《课文可以这样读》《行者大文》等图书的责任编辑。2018年,主持了《于漪全集》的出版工作。热爱语文学科,酷爱编辑工作,喜欢在读书、做书与写书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享受生命的本真与美好。



精彩内容

数一数我的老人缘

                               后窗

 

在我出生的前一天爷爷就离开了人世,我因此失去了与爷爷一起生活的机会;后来奶奶带着三个尚未成年的孩子离开了农村, 到另外一个地方生活。在我从小到大的记忆中,没有爷爷奶奶的疼爱与陪伴。

 

姥姥姥爷是辽宁人,离我家有千里之遥,只在我很小的时候见过一次,姥姥长得慈眉善目,在家里呆了没多久就要动身回家, 临走时给了我两元钱。在那个一毛钱能买三根冰棍的年代,这无疑是一个大红包,那是姥姥留给我深也是后的印象;姥爷对于我,似乎只是长辈里的一个称谓。

 

在我生命的前三十年里,我似乎没有太深的老人缘。既没有受到过老人的教诲,也没有享受过老人的宠爱,心中对老人总是有一种特别的尊重与期许。

真正与老人结缘是我只身来上海求学以后。

 

与导师章培恒先生的相遇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

 

跟随先生学习的初时段,无知者无畏,和他交谈亲切自然, 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味;在后来听课与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了先生的威严。往往读了几个星期的书,站在章先生面前,也禁不住他的连续几问。他的问题简洁而犀利, 每次回答不出时,心里既难过又难堪,自觉浅陋得无地自容,愧对先生的悉心栽培。几次受挫之后,便怕见先生。我曾自称,章先生是这个世界上我怕的人,不是怕生活中的先生,而是怕先生问及我的读书学问。其时,先生已逾古稀之年,并身患癌症。无数次想去探望,却每每被心中这一“怕”字阻隔,迟迟不敢登门。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不允许我们拖延的。

 

毕业两年后的一天,听闻先生因病离世的消息,难掩心中的悲痛与遗憾。三年读研的生活里,虽然与先生见面的机会不多, 然而他却在默默地关心着我的学业。当时,我是古籍所的俄语生,研究方向又是少人问津的先秦文学。为了让我顺利完成专业外语这门必修课,章先生自己出资为我从外语系请了俄语老师专门为我讲了一个学期的专业俄语;为了让我和小师妹学习《楚辞》这门必修课,章先生又从浙师大请来了楚辞专家黄灵庚先生给我们上课,也因此,我和黄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每次到金华,我都要去拜见黄老师,表达我对他的感恩之情。

 

身为章先生的关门弟子,我感到无比幸运,除了努力工作、勤于读书、不断进取之外,我找不到其他可以回报恩师的方式。章先生是位与我结缘的老人,他是我学业上的引路人,对先生的感激一直深藏于心。此种缘分是上天对我的眷顾与垂怜,我会用一生去铭记去珍惜。

 

研究生毕业后正赶上就业难,对于一个没有上海户口的大龄女研究生来说,要想顺利就业真是难上加难。经过不断碰壁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站起的反复过程,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教师工作。一个人打拼的日子固然艰辛,但总是能遇到善良的贵人。

 

当我在徐汇区教师公寓“安营扎寨”时,我已经是徐教院附中的一名语文教师了。教师公寓里住着徐汇区年轻的女教师们, 都没有成家,可以称之为“待字闺中”。在上海有了喜欢的新工作,我踌躇满志,努力不辍。能住进不用交多少租金的公寓里,漂泊异乡的我更是喜出望外,自然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新家一样,精心呵护。

就在这里,我认识了季叔叔。一位淳朴善良,慈祥和气的江苏籍老人。

 

季叔叔与我父母年龄相仿,刚来的那一天我搬了许多东西, 叔叔见我搬起来颇为艰难,就热情地帮我一起搬。认识之后,我总是亲切地喊他季叔叔。季叔叔见我每天下班都很晚,便承担了为我做晚饭的任务。每月我会给他一些钱,没有定数,他把我当成女儿一样看待。晚饭一做就是三年,季叔叔就像我的老爸,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当我要搬离教师公寓的时候,他说什么也不同意;后来,为这件事还反反复复唠叨了很久。

 

季叔叔,如同所有的老爸一样,阻止不了女儿要离家的脚步。现在,我已为人妻、为人母,再不能每天下班陪他吃饭,但隔一段时间会给他打电话,陪他聊聊天。叔叔的亲人都在国外,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启东乡下生活。我们都劝他去新加坡与妻子女儿团聚,可老人家就是不听,说住在自己家里自在。我知道,老人的想法总是难以改变的。与其和他争辩得面红耳赤,不如让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安度晚年。

 

第三位与我结缘的老人是我的“妈妈”。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这里的妈妈,在普通话里是“婆婆”之意,就是先生的妈妈。在我老家里,我管“妈妈”叫“娘”。结婚以后,我和先生约定: 叫我妈妈为“咱娘”,叫我爸爸为“咱爸”,叫他妈妈为“咱妈”, 这样就把三位老人很好地进行了区分,不会产生歧义。

 

妈妈是一位开明、大度、慈祥、和善的老人。在生活中,能遇上这样一位婆婆是我的幸运。我从一开始就把婆婆当成自己的妈妈,她也把我当成自己的女儿。每天妈妈都会为我们准备好早餐, 吃过早饭就会去菜场买菜,蔬菜水果天天不断。回到家就开始在厨房里忙碌,一日三餐准备得认真仔细,一点儿也不马虎。

 

我喜欢陪妈妈一起逛街,妈妈能喜欢上一件东西并同意买下来,是我兴的事;只是妈妈节俭惯了,很多时候,都是只看不买。在看电视上,我和妈妈是志趣相投的人。只是因为工作太忙,我很少能坐下来陪她看电视剧,偶尔看一看,她就很知足了; 毕竟年轻人要以工作为重。

 

说到工作,我的第四个老人缘就来了。若不是遇到先生换了工作,我和这位老人就不会有这样深的缘分。是这份编辑工作让我与范老师结缘。范老师是《语文学习》的资深前辈,一位幽默风趣、和善睿智的老人家。来到《语文学习》编辑部,我们认识了范老师。初次的印象就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他面前,没有陌生带来的紧张不安。他主动作自我介绍,热情地询问我们是否适应新的工作,有什么需要尽管和他说。

 

进编辑部不久的一次聚会中,我们见识了范老师的学识才华, 餐桌上的一首七绝让我们佩服不已。接下来的日子里,范老师就像我们的爷爷,关心提携着我们几个年轻人。写了编后,我们等着范老师来把关;有了好消息,我们一定要告诉范老师与我们分享; 有好吃的,我们要留一份给范老师品尝;有了困难疑问,我们等待范老师帮我们解决厖范老师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是我们的顶梁柱,几天看不见范老师来编辑部,我们就开始念叨:范老师怎么还不来啊?有一天,范老师来了,办公室里有三个人。他一进来, 我们一起回头,笑吟吟地说:“范老师好!”范老师依然是满脸笑容:“真好,回头率百分之百。”范老师思维敏捷,话语幽默,很多话一说出来就会让我们办公室里充满欢声笑语。

 

第五个老人缘缘于我负责的“名师”栏目。来编辑部上班的天,主编便给我分派了栏目,其中?名师?栏目是需要约稿的,从来没有离开三尺讲台的我不禁暗自叫苦。除了学生、老师和几位朋友,我的交际圈十分狭窄,视野也很有限,每天都是两点一线, 循环往复,我去哪里寻找名师呢?

 

主编看出了我的苦衷,从办公桌上拿出一个信封,告诉我, 这是上海复旦附中张大文老师的文章,可以发表在第九期的?名师?栏目。拿到信封,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拿出厚厚的一叠文稿,工工整整的书写体,让我顿时心生敬佩,同时也能猜到这位老师一定是位年长者。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深深地折服于张老师对语文教育的热忱、语文教育思想和对文本精细独到的解读。

 

目测一下这篇文章大约有一万七千多字,而这个栏目只能容纳五千字左右。这个字数的硬件限制让我犯难的同时也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毫不犹豫地把文稿放在包里,决定用一个周末的时间来做好这件事。为了更好地理解张老师这篇文章的内涵和精髓, 我把文章一个字一个字地打进电脑文档里,边打字边思考,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除,哪些内容需要改写。两天以后, 我将文章删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