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舆情管理:监测、预警与引导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网络舆情管理:监测、预警与引导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47.6 7.0折 68 全新

库存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兴坤、周玉娇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39741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7880888

上书时间2024-12-2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有6.4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6.32亿网民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57亿,占85.8%。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成为重要的舆论阵地,成为舆论、舆情重要的“发源地”,网络媒体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中坚力量。网络已然革命性地重塑了现代社会的舆论生态,对社会生活的冲击力超越了任何一种传统媒体的力量。网络也改变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方式,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公务人员绝不能低估网络的社会影响力和作用,尤其是对思想、宣传、舆论工作的影响和冲击。广大公务人员应顺应潮流,主动迎接和适应这种冲击。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因此,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应加强舆情工作,提升舆情引导能力,更加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增强网络舆情工作的主

动性。

站在21世纪初的门槛上,人类正处于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地球村已然成为现实。这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挑战。公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舆情管理能力便是公务人员需要重点修炼的工作能力之一。为了回应这种现实需要,提升公务人员的舆情引导能力,我们写作了本书。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舆情的基础知识、舆情监测、舆情预警、舆情引导,其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是舆情引导。全书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部分是(网络)舆情的基础知识,包括章和第二章。章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网络和网络时代、网络的发展概况、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使读者对上述内容有概括性了解。第二章主要介绍什么是舆情、网络舆情、舆情引导,以及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其对公务人员日常工作的影响,后介绍了什么是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

第二部分是舆情监测与预警,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网络舆情监测及其方法,舆情监测主要可以通过舆情软件、门户网站、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网络舆情预警的方式方法。舆情研判与预警主要是对舆情的内容、风险、走向、趋势、引导策略做出预测和预判,对每种预警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是舆情引导,包括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是全书的重点和核心内容。第五章介绍了我国当前舆情引导工作的基本要求、主要原则及观念误区。第六章介绍了舆情引导的十大策略性方法、舆情引导的十大技巧。其中舆情引导的十大策略性方法,全部附带了案例分析,并对每一种方法的使用情景和操作要点进行了详细论述和概括性提炼。第七章介绍了舆情引导工作的主要组织和主体、舆情引导的日常工作流程、舆情引导工作机制,对各级党政机关建立舆情工作体系、完善舆情工作机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第四部分包括第八章、第九章。近年来网络谣言泛滥,第八章就谣言的产生和应对进行了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当前各级党政机关负面新闻频频爆出,因此第九章就政府丑闻的应对和处置进行了专题探讨,并以美国水门事件和武汉经适房六连号事件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导语摘要
当前,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着移动互联网的新环境、大数据处理的新挑战、提高治理能力的新要求,需要我们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现网络舆情的新特征,持续探索网络舆情治理的理论和方法。这对于不断认识互联网规律,发现网络社会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推动网络强国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书从分析网络舆情新特征开始,观察网络舆情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所在,从系统治理理论切入,构建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框架。

作者简介
杨兴坤(1975-),男,重庆开县人,管理学博士,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民政部紧急救援职业技能培训专家,北京建筑大学招标采购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秘书。主要研究领域:公共管理理论与改革、行政改革、危机管理、紧急救援、人力资源管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行政学家张成福教授。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此前多年教学和政府工作经历,曾挂职于北京市委组织部,在北京多所高校兼职讲授多门管理学相关课程。

目录

章网络时代及其信息传播 

节网络与网络时代 

第二节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特征 

第二章舆情与网络舆情的特点 

节舆情与网络舆情 

第二节网络舆情的产生与发展规律 

第三节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其对机关工作的影响 

第三章网络舆情监测 

节舆情的软件监测 

第二节舆情的事件监测 

第三节舆情事件监测案例分析 

第四节舆情的网站监测 

第五节舆情网站监测案例分析 

第四章网络舆情预警 

节网络舆情预警及其方法 

第二节舆情内容研判与预警 

第三节舆情风险研判与预警 

第四节舆情走向和趋势研判与预警 

第五节舆情引导策略研判与预警 

第五章舆情引导工作指导思想、原则与误区 

节舆情引导工作指导思想 

第二节舆情引导工作主要原则 

第三节舆情引导工作的观念误区 

第六章舆情引导方法与技巧 

节舆情引导策略与方法 

第二节舆情引导技巧与艺术 

第七章舆情引导工作与工作机制 

节舆情引导的组织与主体 

第二节舆情引导工作流程 

第三节舆情引导工作机制 

第八章专论:谣言的产生与应对 

节谣言与网络谣言 

第二节谣言的产生原因 

第三节谣言的应对与引导 

第四节谣言应对案例分析:抢盐风波 

第九章专论:政府丑闻的应对与处置 

节丑闻 

第二节政治丑闻与政府丑闻

第三节政府官员性丑闻 

第四节政府丑闻应对 

附录 有关网络舆情工作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当前,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着移动互联网的新环境、大数据处理的新挑战、提高治理能力的新要求,需要我们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现网络舆情的新特征,持续探索网络舆情治理的理论和方法。这对于不断认识互联网规律,发现网络社会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推动网络强国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书从分析网络舆情新特征开始,观察网络舆情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所在,从系统治理理论切入,构建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框架。

主编推荐
杨兴坤(1975-),男,重庆开县人,管理学博士,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民政部紧急救援职业技能培训专家,北京建筑大学招标采购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秘书。主要研究领域:公共管理理论与改革、行政改革、危机管理、紧急救援、人力资源管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行政学家张成福教授。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此前多年教学和政府工作经历,曾挂职于北京市委组织部,在北京多所高校兼职讲授多门管理学相关课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