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大地母亲(汤因比著作集)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60.46
4.7折
¥
128
全新
库存25件
作者[英]阿诺德·汤因比 著 徐波 等 译 马小军 校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8568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7850985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阿诺德·汤因比著的这本《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精)/汤因比著作集》系统介绍了上自50万年前下迄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时期、各区域的文明类型。
本书其实也是在谈生活哲理,通过文明的故事娓娓道来,能让读者在感受大历史万千气象的同时,领悟某些人生的真谛。
作者简介
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JosephToynbee,1889-1975),英国有名历史学家,曾被誉为“二十世纪智者”。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和英国外交部等机构,一生游历甚广,曾两度访华,很好推崇中国文化。著述颇丰,代表作为《历史研究》(12卷,1934-1961),其历史理论和全景式的文明史叙述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自然现象之谜
第二章 生物圈
第三章 人类的降生
第四章 文明中心
第五章 技术革命(约公元前7万年/4万年—前3000年)
第六章 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冲积盆地的开发与苏美尔文明的创立
第七章 尼罗河流域冲积盆地的开发与法老埃及文明的创立
第八章 苏美尔和阿卡德(约公元前3000—前2230年)
第九章 法老埃及(约公元前3000—前2181年)
第十章 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十一章 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十二章 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十三章 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十四章 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第十五章 中美洲“奥尔梅克”文明的出现
第十六章 苏美尔—阿卡德世界与埃及(约公元前950—前745年)
第十七章 叙利亚文明(约公元前1191—前745年)
第十八章 希腊文明(约公元前1050—前750年)
第十九章 印度文明(约公元前1000—前600年)
第二十章 中国文明(公元前1027—前506年)
第二十一章 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约公元前800—前40O年)
第二十二章 亚述军国主义的最后一搏与同时期欧亚大平原上的异军突起
第二十三章 亚述军国主义的灾难性后果(公元前605—前522年)
第二十四章 希腊文明(约公元前750—前507年)
第二十五章 开启精神生活的新里程(约公元前600—前480年)
第二十六章 第一波斯帝国(约公元前550—前330年)
第二十七章 第一波斯帝国与希腊世界的对抗(公元前499—前330年)
第二十八章 希腊文明的文化成就(公元前478—前338年)
第二十九章 亚历山大征服第一波斯帝国的政治后果(公元前329—前221年)
第三十章 希腊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公元前334—前221年)
第三十一章 中国的战国时代(公元前506—前221年)
第三十二章 中国的百家争鸣公元前506—前221年)
第三十三章 印度文明(约公元前600—前200年)
第三十四章 争夺地中海西部地区霸权的斗争(约公元前600—前221年)
第三十五章 中国的秦帝国和西汉帝国(公元前221—公元9年)
第三十六章 地中海地区、西南亚和印度(公元前221—公元48年)
第三十七章 中华、贵霜、安息和罗马诸帝国(公元前31—公元220年)
第三十八章 旧大陆文明中心诸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第三十九章 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约公元前400—公元300年)
第四十章 旧大陆文明中心的西端(220—395年)
第四十一章 印度文明(约224—490年)
第四十二章 公元4—5世纪来自欧亚大平原的匈奴冲击波
第四十三章 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395—628年)
第四十四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395—634年)
第四十五章 基督教会的建立与分裂(312—657年)
第四十六章 印度文明(490—647年)
第四十七章 中国的政治分裂和她对佛教的容纳(220—589年)
第四十八章 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约300—900年)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从全球角度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考察
、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编年体史学著作。作者以抒情诗般的优美笔调,展示了人类与其自下而上环境的相互关系,描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相互交往和彼
此融合的全过程。
主编推荐
“汤因比作品系列”之一。本书是一部从全球角度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考察、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编年体史学著作。作者以抒情诗般的优美笔调,展示了人类与其自下而上环境的相互关系,描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相互交往和彼此融合的全过程。
精彩内容
第一章自然现象之谜人在受孕于母腹并呱呱坠地之后,婴儿可能会在他获得自觉意识之前便夭折。直到20世纪之前,婴儿在产生意识之前这个阶段的死亡率一直是很高的。甚至在那些较为安全和较为富裕的社会,在那些医学普及、设施完善的社会,婴儿死亡率也同样是很高的。进入近代以前,婴儿死亡率与兔子不相上下。而且,一个孩子即使存活到产生思维之后,仍然可能夭折于生命的任何阶段,或许是死于蓄意杀害,或许是死于某种事故,也可能死于某种疾病、某种伤害,以至于在那种特定的时空之中,医疗技术和设施无计可施,无法起死回生。
尽管如此,在医学和社会各方面都较为成熟的社会中,人类的预期寿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众多相对落后的地方在这方面也已开始有明显的提高。今天,一个人可以在他生命的七八十年中一直处于有意识的状态。直到死亡,这种意识之光才会熄灭,或者是在肉体死亡之前,由于精神衰老而使意识之光趋于暗淡。在这意识之光闪耀的七八十年中,人可以意识到周围存在的各种自然现象。这些现象向他提出许多难解之谜。尽管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判断能力获得了迅速而广泛的进步,一些基本的难解之谜仍然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
最近,科学家正在探索某些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构造,它们是赋予物质以生命和赋予生物体以意识的物质条件。
科学的进步带给宗教信徒的可能是一些否定宗教的发现,由于它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信仰相对立,因而遇到了强烈的抵抗,尽管传统信仰是尚未证实也无法得到证实的。现在几乎再也无法使人相信,人类所意识到的自然现象,是由一个与人形似的造物之神的指令而存在的。这种传统的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仅是出自对人类活动的牵强类比。人们将现存的无生命的“原料”加工成型,制成工具、机器、衣服、房屋和其他制品,并将那些原料所不具备的某种功能和式样赋予这些制品。功能和式样是非物质的,从物质属性方面而言,它们是从无到有被人创造出来的。既然与人形似的造物之神的存在是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那么用与人类类似的创造活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存在,就不再能令人信服了。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说法足以取代这种早已站不住脚的传统假设。
我们对生命及人类意识与意志得以产生的物质条件的了解虽然有了进步,但这并未能使我们理解生命和意识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及目的(假如存在目的的话)。它们彼此间的存在形式不尽相同。并且,正如我们所知,和那些与之相关的有机结构物质的存在形式也不相同。人们所知道的每一个活着的人,包括他自己在内,都具有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精神世界,而这个精神世界则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物质的躯体之中。每一个活着的人,精神和肉体都不能彼此分离。它们总是彼此契合,然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却又总是让人难以理解。
为什么有些物质现象一度会与生命结合(如其之于所有生物物种),或一度会与意识结合(如其之于人类),而另一
些(显然在宇宙物质总量中占多数)却永远是无生命和无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