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
  •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20.58 4.3折 48 全新

库存7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永烈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41632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6438869

上书时间2024-12-2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1995 年4 月10 日,陈云病逝于北京。

诚如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讣告所指出: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

 

他的一生,是为中国各族人民彻底解放、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顽强奋斗的光辉的一生。

对于陈云,我很早就注意他。因为他是上海人,作为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我理所当然应该把他的人生道路写成书,告诉广大读者。

我注意到,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中,陈云的地位和影响力,仅次于邓小平。如果说邓小平决策的改革开放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话,那么,陈云几十年来非凡的贡献便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是关于陈云生平的书,却少之又少,就连关于陈云的报道,也鲜见于报刊。

他的身世,当时除了《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上登载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之撰写的一千多字的小传外,鲜为人知。

起初,我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在采访了陈云的老秘书之后,方知其中原委。

他们告诉我两件事:

一是在大型摄影画册《邓小平》出版之后,有关部门编了一本摄影画册《陈云》。理所当然,这样的书,在出版之前,应该送陈云过目。陈云收到书稿之后,不置可否,压在那里,既不点头,也不退还书稿。这样,这本《陈云》摄影画册就在陈云那里压了多年。

二是一家电视台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陈云出川》,写的是陈云在长征途中,奉中共中央之命,从四川前往上海,然后从上海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情况……电视台知道陈云的“脾气”,拍好后不送陈云过目。这部电视剧播出了几集之后,被陈云知道了。陈云马上要求电视台“停播!”

这样,那部电视剧也就没有播下去。

陈云的老秘书告诉我:“首长很注意报纸、电视、出版物,不愿意宣传他个人。所以,谁要是写了关于他的书,写好了,必定要送他过目,而他一定会压在那里……”

秘书所说的“首长”,便是指陈云。他们习惯于这样称呼陈云。

后来,笔者在1995 年6 月27 日来到中南海采访陈云夫人于若木,她证实了陈云老秘书所说的事完全属实。

于若木说,陈云确实是这样的脾气。

她也举电视连续剧《陈云出川》为例。那是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一名干部写的剧本,由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这位干部在工作中了解到,陈云在红军长征途中,奉中共中央之命,从四川秘密前往上海,然后前往苏联。陈云出川的过程,富有戏剧性。有一位曾经担任四川雅安小学校长的席懋昭,在当时受组织之托,护送陈云出川。于是,那位干部根据这段历史,写成电视剧本《陈云出川》。

《陈云出川》拍好后,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由中央电视台播出。

陈云晚年由于患白内障及青光眼,视力很差,不看电视,只听新闻广播——他每天一早一晚准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半小时的“新闻联播”节目。如果有事,总叫人把广播录下来,有空时补听。陈云不看电视,本来不会知道《陈云出川》的播出。陈云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向陈云透露。不料,一位新来的护士却不知道要对陈云“保密”。她跟陈云说起,昨日在电视里看到《陈云出川》,很精彩!

陈云一听,连忙问:“什么《陈云出川》?”

当他知道拍了这么一部电视连续剧之后,当即叫秘书来,了解情况。他要秘书把剧本拿来给他看。看罢,他认为不能放这样一部片子,就写信给总书记,要求停播这部电视剧……

陈云不愿意宣传自己,他很谦逊,早在1945 年5 月,陈云便在中共七大上这么说:

假设你在党的领导下做一点工作,做得还不错,对这个功劳怎样看法?

我说这里有三个因素: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

陈云还写过这样的条幅:

 

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

 

1982年,在出版《陈云文稿选编(1949—1956 年)》时,陈云特别嘱咐编者,在后记中要加上这么一段话:

 

他在财政经济委员会主持工作期间,几乎所有的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除了他作了必要的调查研究以外,都是经过集体讨论作出的。在具体工作中,薄一波同志起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许多重大决策都是根据以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的,或者是经过党中央批准的。他强调指出,同志们在阅读这卷文稿的时候,如果觉得那一段

工作还有成功之处,决不要把功劳记在他一个人的账上。

 

正因为陈云非常谦逊,所以关于陈云的报道、回忆文章,在他生前就极少见诸报刊。

于若木说,一位老同志写了关于东北解放战争的一篇回忆文章,送到陈云那里审看。陈云看后,虽然同意发表这篇文章,却把文章中关于他的内容全部删去了。

于若木又谈起,一家出版社的总编辑,对陈云的书法作品很有兴趣,收集了陈云每年写的条幅,想出版“陈云墨迹选”。可是,未得陈云同意,一直不敢贸然出版。

关于《陈云画册》,于若木告诉我,被陈云压了七八年,直至去年(1994年)陈云病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同志再三劝陈云“点头”,以便在陈云诞辰九十周年时出版。、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的画册都已经出版了,陈云还是一个劲儿地“拖”。后来,他勉强“点头”,可是,等画册出版时,他已经离世了。

于若木还说及,陈云是上海青浦练塘人。练塘镇政府要修葺他的旧居,

他不同意。后来,当地政府在他的旧居旁修建了青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要收集他用过的物品作为展品,他很坚决地说:“不能给!”

我深知,陈云健在的话,是无法出版关于他生平的书的。我的写作任务又很多。正因为这样,我只是作了写作准备,做了诸多相关的采访,没有动笔写书。

在陈云去世后,我这才着手他的传记的写作,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几经增订,才终于写成这本《他影响了中国:陈云》。

在全书之前,为了使读者诸君对于本书的传主—— 陈云—— 在中共历史中的地位有一概括性的了解, 我认为, 引用邓小平的一段话,为清楚、准确。

1989 年6 月16 日,邓小平对几位中共中央领导人所作的题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谈话中,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们中国共产党现在要建立起第三代的领导集体。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弼时同志去世后,又加了陈云同志。到了党的八大,成立了由毛刘周朱陈邓六个

人组成的常委会,后来又加了一个林彪。这个领导集体一直到“文化大革命”。

 

这就是说,陈云是属于以为核心的中共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邓小平接着又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了一个新的领导集体,这就是第二代的领导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实际上可以说我处在一个关键地位。

 

邓小平所说的“关键地位”,其实也就是他所说的,“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

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仅次于邓小平的老一辈革命家。

在1930 年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二十五岁的陈云,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此后,在1931 年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陈云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在1934 年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陈云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这时,陈云不过二十九岁。

从1930 年到1934 年,不过四年时间,陈云从中共上海法南区委书记,擢升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奠定了他在中共党内的领导地位。

此后,陈云的党内职务是在1956 年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8 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再度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陈云的革命人生,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领导工人运动开始的;随即在他的家乡上海青浦领导农民运动;接着他领导中共中央特科,从事反奸工作;到了延安后则从事组织工作;

此后,他转为经济领导工作,以至被人称为“中共经济专家”。

另外,陈云还负责过中共的白区工作,做过军队工作和工会工作。

陈云一生,虽然也有起落,但还是比较平稳,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得益于他出身于印刷工人。所以,在共产国际强调要在中共领导层中加强工人成分时,他得以迅速提升;也正因为他出身工人,即便在“文革”岁月,虽不得不“靠边”,但还一直是中共中央委员。

陈云办事向来稳健。

陈云的座右铭是: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交换、比较、反复。

 

这十五个字,是陈云一生经验的高度概括。

笔者次接触陈云,是在1978 年。当时,笔者在采写二十万字的《高士其传》。高士其是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笔者听高士其说,陈云在延安时曾称他为“红色科学家”。

为了慎重起见,笔者希望能够得到陈云的证实。于是,笔者前往北京三里河中国科学院,

拜访陈云夫人于若木。她在办公室里很热情地接待笔者。她谈了自己对高士其的印象之后,对于“红色科学家”之称表示无法肯定,要回家问一下陈云

两天后,笔者给于若木打电话。她在电话中说,已经问过陈云,他记不清楚是不是说过那样的话……

这是陈云给笔者的初印象。

1995 年我在中南海陈云家中再访于若木时,她又提起高士其。她说,陈云其实是很关心高士其的。在延安时,陈云去看望过病中的高士其,而且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到国民党统治区重庆为高士其买药。那时,陈云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很关心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知识分子……

这本关于陈云的书很粗浅,期待着广大读者和中共党史专家们的指正。我将继续进行采访,加以补充,以求以后能够写出更为充实的陈云。

 

叶永烈

 2018 年10 月于上海“沉思斋”



导语摘要

本书是陈云的个人传记。

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他的经济思想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对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称赞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

书中通过珍贵翔实的*手资料和生动形象的纪实文学手法,真实地再现了陈云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还原真实的历史瞬间,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他在参加领导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多谋善断的领导才能,展现了他的工作、生活、爱情、家庭、志趣等多个侧面。



商品简介

本书是陈云的个人传记。

 

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他的经济思想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对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称赞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

 

书中通过珍贵翔实的*手资料和生动形象的纪实文学手法,真实地再现了陈云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还原真实的历史瞬间,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他在参加领导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多谋善断的领导才能,展现了他的工作、生活、爱情、家庭、志趣等多个侧面。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上海文史馆馆员,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200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以及《陈伯达传》,是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邓小平改变中国》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全景式纪实长篇;此外,还有《和他的秘书们》《中共中央大手笔——胡乔木》《钱学森》《历史在这里沉思》《用事实说话》《出没风波里》《历史的绝笔》等优秀纪实作品。



目录

章  陈云之初


故乡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在贫困中艰难成长


商务印书馆成了陈云“红色的起点”


领导商务印书馆罢工


返回故乡组织农民革命军


第二章  进入中央


出身工人使陈云“沾光”


在六届四中全会面临尖锐斗争


二十六岁当选中共中央委员


危难之际受命负责中共特科


向忠发叛变供出了陈云


在“一个深晚”会见了鲁迅


第三章  进入红区


在去苏区的秘密交通线上遇险


在瑞金进入中共领导核心


刘英回忆长征中的陈云


假托军医之口述长征


陈云手稿弄清遵义会议之谜


第四章  四处奔波


中央委以重任


“ 收账先生”的艰险历程


在上海重逢潘汉年


在莫斯科争得斯大林的支持


搭乘王明专机飞回延安


第五章  延安岁月


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做干部工作要“不怕麻烦”


批评了江青


大量读书 不断写作


从哲学中总结出十五个字


当上“红色掌柜”


成为中共“第六号人物”


陈云的婚恋


于若木的身世


周小舟引导于若木加入中共


“ 你我都是老实人”


第六章  转战东北


在飞往东北时遇险


以“中将”身份出现在沈阳


深夜风雪长白山


从“打天下”转向“治天下”


树立中共接收城市的“样板”


第七章  经济专家


告诫表弟不可摆“架子”


出任副总理主管财经


陈云肩挑一担“炸药”


要求部下“一毛不拔”


再访莫斯科


把粮食纳入“统购统销”轨道


“ 在生理上是不能万岁的”


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


第八章  稳健踏实


“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


的“反反冒进”


离右派只差“五十米”


在“大跃进”的日子里


“ 全民大炼钢铁”


终于“压缩空气”


陈云“坚持真理很勇敢”


算钢铁细账


第九章  “调整大师”


生病不出


“国乱思良将”


期望陈云收拾乱局


“ 调整大师”说话了


第十章  遭到冷遇


再度出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


上上下下出现“陈云热”


陈云遇到了“麻烦”


支持“包产到户”


不能不当面向谏言


再遭冷遇


第十一章  “文革”蒙尘


在冷遇中长期“养病”


“ 战备疏散”到江西


来了一位名叫“陈元方”的首长


“ 老表”马骏和陈云的友谊


“ 客人”初次到厂非常随和


惊人的记忆力


省革委会头头“避见”陈云


终于结束“下放”


“ 一天打鱼一天晒网”


第十二章  走出沉默


秘密会见叶剑英商议粉碎“四人帮”


坚决支持邓小平复出


扔出五颗“重磅炸弹”


“ 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重新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第十三章  德高望重


出任中央纪委书记


“ 我要有自知之明”


“ 摸着石头过河”


为棘手的宝钢问题拍板


“ 鸟”和“笼子”


正确评价


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


清理“三种人”


第十四章  后岁月


退居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为席懋昭洗去冤屈


在杭州和上海过着离休生活


夫人于若木成了营养学家


“饮食有节,起居有时”


红色的家风


《 南华早报》的提问引起陈云注意


后一次荧屏亮相


陈云病逝


“天地同悲悼国殇”


附 录  陈云事略



内容摘要

本书是陈云的个人传记。


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他的经济思想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对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称赞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


书中通过珍贵翔实的*手资料和生动形象的纪实文学手法,真实地再现了陈云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还原真实的历史瞬间,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他在参加领导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多谋善断的领导才能,展现了他的工作、生活、爱情、家庭、志趣等多个侧面。



主编推荐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上海文史馆馆员,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200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以及《陈伯达传》,是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邓小平改变中国》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全景式纪实长篇;此外,还有《和他的秘书们》《中共中央大手笔——胡乔木》《钱学森》《历史在这里沉思》《用事实说话》《出没风波里》《历史的绝笔》等优秀纪实作品。



精彩内容

章  陈云之初

 

故乡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陈云是上海市郊青浦区练塘镇人。笔者从上海出发,走访了他的故乡、旧居……

上海这地方,江南水乡风光,河流交错,湖泊却不多见。的大湖,名叫淀山湖,像一面硕大的明镜,静静地镶嵌在上海城西南郊。用淀山湖水酿制的淀山湖酒,是上海的名产之一。夏日,那儿是游泳的好去处。

淀山湖属上海青浦区。浦,也就是河、江,上海的黄浦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站在上海外滩,见到的黄浦江水一片黄浊,确实是“黄”浦。青浦的河水则一片“青”波。

青浦区有三个大镇,即青浦镇(区政府所在地)、朱家角镇和练塘镇。

练塘镇便是陈云的故乡。那儿地处上海市西南隅,距市区约六十公里,距青浦区政府所在地十八公里。

“练塘”这名字,据说是这么来的:唐朝天祐年间,高州刺史章仔钧娶妻杨氏,曾住这里。杨氏世居练溪,人称“练夫人&rd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