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化访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兴化访垛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37.85 4.3折 88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明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59201140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25548056

上书时间2024-12-2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目录






















内容摘要




精彩内容
 里下河平原历史上“遇水先淹、无水先旱”。
每至夏秋汛期,黄淮洪水暴发,各河湖来水迅速向兴化地区汇集,形成“诸水投塘”之势,加之下游河道排泄不畅,兴化于是成为洪水的重灾区,涝灾频繁,有“洪水走廊”之称。每至旱时河湖干涸,河底往来无阻。洪涝交替为灾,令百姓苦不堪言。
据兴化方志记载,从宋政和六年(1116年)至1990年的874年中,较大自然灾害的条款计342条,其中洪涝灾害就高达189条(包括卤水倒灌的海潮入侵之灾18条)、旱灾53条,合计242条,占全部灾害的七成。据《明史》《清史稿》有关河渠志的记载统计,黄河在苏北溃决的次数,明代有45次,清代有47次,每隔几年就有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水灾。
《(民国)续修兴化县志》更记有“二十年全境陆沉、乘舟入市”的大洪灾情形。民国时期,兴化灾情依然惨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据《兴化市志》记载:“1949-一1990年,遇涝15次,平均2.7年一遇”。水给兴化带来了无数次的苦难。兴化民间有“文峰塔顶荡水草”(1946年拆毁前的文峰塔高5层)的传说,即相传一次巨大的洪水袭来,连文峰塔的宝塔顶子都淹掉了。
据当地百姓介绍,古时兴化先民求雨时总是唱着这样的民谣:“天皇皇,地皇皇,龙宫潭里的白龙王,归来抱珠湖心眠,旱涝祸福随您掌……”其中的辛酸和无奈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总体来看,兴化地区的洪水主要来自“四湖”“三河”“一海”。“四湖”指的是洪泽湖、高宝湖、白马湖、邵伯湖;“三河”是指里运河、通扬运河、淮河;“一海”即黄海。唐宋时期兴化东面沿海海塘工程的兴筑,南宋以后北面黄河夺淮后苏北“地上河”的形成,明清时期由于“蓄清刷黄”_3_使得兴化西北的洪泽湖与高邮湖成为悬湖,最高洪水水位一度分别达到16.9米和9.64米,比兴化城内的塔尖还高,而高家堰和运河大堤则如两道高耸的长墙突立于洪泽湖和运西诸湖(即运河西边诸湖简称)东岸。这些都进一步强化了里下河地区的低洼性,加剧了该地区的水患。
在旧时,洪水来临后,兴化乡民的茅草屋顿时化为乌有,辛苦种植的田地颗粒无收,更有势利的财主催逼压迫,于是不少乡民撑船往江南逃荒。由于水灾不断,古时兴化形成了一些奇特的葬俗。民国人徐谦芳所著的《扬州风土记略》记述:但“兴化以无葬地,往往堂积数柩,久而不葬;宜择高厚阜为公墓,以补救之”,其实这也反映了兴化人畏惧洪水的心理。兴化地下多水不宜深葬,而洪水来时,会造成棺木破土浮出的窘境,于是官宦人家多择高阜葬埋先人,著名的“状元宰相”李春芳甚至远葬于扬州西山。
兴化自古以来,由于自然的地势造成易旱易涝、水旱灾害频发,抗洪防灾似乎成了古代兴化官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