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小书 明史简述(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家小书 明史简述(精)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15.78 4.2折 38 全新

库存9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28451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25261400

上书时间2024-12-2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梁启超曾经说过:“史学者,爱国心之源泉也。”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吴晗同志为了贯彻“古为今用”的目的,在《明史简述》里特意根据有关历史事实,采取中外对比的叙述方法,突出明代历史上的重大成就,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他在介绍明代重新营建北京城的事实经过之后,接着指出:“和这个时期的世界其他各国比较,北京是当时世界各国首都中建筑比较合理、有规划的、的城市。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首都比得上它。”同时,他又把明代修建故宫和我们建造人民大会堂做了比较:故宫的整个面积有十七万平方米左右,人民大会堂的建筑面积是十七万四千平方米,“明朝修了二十年,我们只修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比较是很有意思的,通过把明代的北京和当时世界各国首都做比较,又把明代的故宫与今天的人民大会堂进行比较,读者至此,能不油然而生“翘首望京华”之感吗?再如他在《郑和下西洋》这个专题里说:郑和的航海活动,“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接着便进行了如下一系列的比较:“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八十七年,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八十三年,比达·伽马发现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比世界上所有著名的航海家的航海活动都早。”像这样的比较,无疑是能增长人们的爱国心的。与此同时,他又根据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经过做了说明:“我们这个国家有这样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不去侵略人家,这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海外殖民)有本质的不同。”通过这个比较,又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自由的民族,这对我们从事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也是很有意义的。

导语摘要
          《明史简述》是吴晗1962年11月在中央高级党校讲课时的记录稿。他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明史领域里“*基本的、*重要的,关键性问题。”一共讲了七个问题(《明太祖的建国》《明成祖迁都北京》《北“虏”南倭问题》《东林党之争》《建州女真问题》《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既扼要介绍了明代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又对明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简述》的特点是:在叙事中寓论断,在普及中有提高。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朱元璋传》《三家村札记》《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等。




目录
          


上 明史简述
明朝历史的基本情况
几个问题

下 明史杂论
胡惟庸党案考
明代靖难之役与国都北迁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明代的殉葬制度
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




内容摘要
          


《明史简述》是吴晗1962年11月在中央高级党校讲课时的记录稿。他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明史领域里“*基本的、*重要的,关键性问题。”一共讲了七个问题(《明太祖的建国》《明成祖迁都北京》《北“虏”南倭问题》《东林党之争》《建州女真问题》《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既扼要介绍了明代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又对明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简述》的特点是:在叙事中寓论断,在普及中有提高。




主编推荐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朱元璋传》《三家村札记》《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等。

精彩内容
 上明史简述明朝历史的基本情况明太祖的建国首先,我们应该弄清国家的含义。近几年来的学术讨论中,有人往往把我们这个时代关于国家的含义等同于历史上的国家的含义。这是错误的、不科学的。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包括政府、土地、人民、主权各个方面。由于政权性质的不同,国家可以分为好几类,有人民民主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等等。历史上国家的含义就跟这不一样说:历史上的国家只能是某一个家族的政权,不能把它等同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国家。曹操的儿子曹丕临死前写了一篇遗嘱,说:自古无不亡之国。这里所说的“国”是什
么呢?就是指某个家族的政权,是指刘家的、赵家的、李家的或者朱家的政权。这些政权经常更替,一个灭亡了,另一个起来。所以,曹丕说自古无不亡之国。但是一个政权灭亡了,当时的国家是不是也灭亡了呢?没有。譬如汉朝刘家的政权被推翻了,曹操的儿子做了皇帝,还是有三国,我们的历史并没有中断。
曹家的政权被推翻了,司马氏做了皇帝,国家也没有灭亡。所以,历史上的所谓亡困,就是指某一个家族的政权被推翻,国家还是存在的,人民还是存在的。
因此,我们所说的明太祖建国,也是指他建立的朱家的政权。这个国跟我们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本质的不同,它只代表一个家族、一个集团的利益,而不代表整个民族的共同的利益。把这个含义弄清楚,我们才可以讲下面的问题,就是朱元璋的政权依靠的是什么。
1.土地关系问题要讲土地关系问题,不能不概括地讲讲当时的基本情况。
在14世纪中叶,大致是从1348年到1368年的二十
年中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规模之大,几乎遍及全国,从东北到西南,从西北到中南,到处都有农民战争发生。不单是有汉族农民参加,各地的少数民族也参加了,如东北的女真族(就是后来的建州族)、西南的回族都参加了斗争的行列,时间之久前后达二十年。战争激烈的情况,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在二十年的战争中,反对元朝的军事力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体系:一支是红军。因为参加起义的人都在头上包一块红布作为标志,在当时政府的文书上称为“红军”,也有个别的叫作“红巾军”。这是反对元朝的主要力量。现在有些历史学家不大愿用“红军”这个名称,大都称为“红巾军”。大概有这样一个顾虑:怕把历史上的红军同我们党建立的红军等同起来。在我的记忆里有这样一件事:大约二十年前,国民党政府的一个什么馆,要我写明史。书写好之后交给他们看,他们什么意见也提不出来,最后说:你这上面写的“红军”改不改?要改就出版,不改就不出

媒体评论
          吴晗早期的许多论文、杂文,都可以说是“影射史学”,其实是战斗的檄文,是作者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掩盖不掉的光辉。
                                        ——黄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