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125.96 6.5折 ¥ 195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李伶伶、王一心
出版社黄山书社
ISBN9787546170930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5元
货号25229276
上书时间2024-12-28
《从百草园到八道湾:鲁迅家的细碎往事》
——充满烟火味的鲁迅 家事 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
这里没有学术的盖棺定论和大是大非,没有北大的教授和彷徨的斗士,这里只有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的谋生者。
以周氏家族为背景,全景描绘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学业、爱情、婚姻、子女、家庭,从个性分明的角度,用各种行动记录,以及来往信件,加以更为现实化的表达。作者在描述周氏三兄弟故事的时候,着力点更多地偏向于周家女性的心理分析。作者不但对鲁迅出身书香世家的母亲好读小说加以欣赏,也对鲁迅“被包办婚姻”的元配朱安也报以同情,同时,作者还能从“被遗弃”的朱安的角度去看人事纷纭,从嫁到中国的两个日本姐妹的角度去看世事变迁,由此,也表达了作者在夹叙夹议之中,对20世纪30年代种种人世百态的看法,也能更多地引起读者的思考。
《天堂应是图书馆模样:走进民国大学图书馆》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厚重的木桌木椅、高耸置顶的书架,精致小巧的吊灯、欧式风格的桌灯、古朴典雅的吊顶、落地立式钟表,这是我们想象的民国图书馆的样子,如同置身天堂。实际上几经炮火洗礼、政局动荡、世事变幻,民国图书馆犹如风中之树、浪中之船,在惊险交织中展现出与命运搏击的顽强生命力。
《武器与素手:张爱玲·苏青·胡兰成》
——我使尽武器,还不及 她的只是素手
张爱玲、苏青、胡兰成,三人有着怎样的人生纠葛,经历过起起落落,面对生活的颠簸,他们都是怎样的不同态度,他们的性格是否决定了他们的文学创作、思想深度和人生结局,让我们一起通过他们仨的人生看不同的世界。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
——我不能做你的诗,正如你不能做我的梦
胡适日记里的朋友圈:王云五、蔡元培、马寅初、傅斯年、陈独秀、辜鸿铭、鲁迅、陶行知、梅兰芳、郭沫若、徐志摩,披露诸位人物的交往记录,看看那些事儿、那些人。
《摇晃的梦想:徐志摩和新月诗人》
——动荡的年代,摇晃的理想
从徐志摩、胡适发起早期的聚餐会、新月社到新月书店、《新月》月刊,关注“新月”的这群人、这些事,挖掘史料展现“新月”与时代交相辉映的文学、艺术、思想成就。看动荡年代的纸短情长,看摇晃梦想的吉光片羽。
《从百草园到八道湾:鲁迅家的细碎往事》
——充满烟火味的鲁迅 家事 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
这里没有学术的盖棺定论和大是大非,没有北大的教授和彷徨的斗士,这里只有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的谋生者。
以周氏家族为背景,全景描绘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学业、爱情、婚姻、子女、家庭,从个性分明的角度,用各种行动记录,以及来往信件,加以更为现实化的表达。作者在描述周氏三兄弟故事的时候,着力点更多地偏向于周家女性的心理分析。作者不但对鲁迅出身书香世家的母亲好读小说加以欣赏,也对鲁迅“被包办婚姻”的元配朱安也报以同情,同时,作者还能从“被遗弃”的朱安的角度去看人事纷纭,从嫁到中国的两个日本姐妹的角度去看世事变迁,由此,也表达了作者在夹叙夹议之中,对20世纪30年代种种人世百态的看法,也能更多地引起读者的思考。
《天堂应是图书馆模样:走进民国大学图书馆》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厚重的木桌木椅、高耸置顶的书架,精致小巧的吊灯、欧式风格的桌灯、古朴典雅的吊顶、落地立式钟表,这是我们想象的民国图书馆的样子,如同置身天堂。实际上几经炮火洗礼、政局动荡、世事变幻,民国图书馆犹如风中之树、浪中之船,在惊险交织中展现出与命运搏击的顽强生命力。
《武器与素手:张爱玲·苏青·胡兰成》
——我使尽武器,还不及 她的只是素手
张爱玲、苏青、胡兰成,三人有着怎样的人生纠葛,经历过起起落落,面对生活的颠簸,他们都是怎样的不同态度,他们的性格是否决定了他们的文学创作、思想深度和人生结局,让我们一起通过他们仨的人生看不同的世界。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
——我不能做你的诗,正如你不能做我的梦
胡适日记里的朋友圈:王云五、蔡元培、马寅初、傅斯年、陈独秀、辜鸿铭、鲁迅、陶行知、梅兰芳、郭沫若、徐志摩,披露诸位人物的交往记录,看看那些事儿、那些人。
《摇晃的梦想:徐志摩和新月诗人》
——动荡的年代,摇晃的理想
从徐志摩、胡适发起早期的聚餐会、新月社到新月书店、《新月》月刊,关注“新月”的这群人、这些事,挖掘史料展现“新月”与时代交相辉映的文学、艺术、思想成就。看动荡年代的纸短情长,看摇晃梦想的吉光片羽。
侧看 细看 好看
——“侧看民国系列”简评
在民国题材升温降温几番轮替之后,人们对于民国题材的认识趋于理性,对于民国题材热的原因有了更多脱离了感性的思考,对于民国题材的选取,也有了体现多样化的非寻常视角。
近日,黄山书社2018年开年刚刚出版的“侧看民国系列”同时推出五本,分别是写我国现代*著名的社团——新月社以及新月派诗人的《摇晃的梦想》,写民国公立、私立包括教会大学诸多图书馆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写抗战时期沪宁一带*为活跃、当今仍为读者兴趣不减的三位著名作家——张爱玲苏青胡兰成的《武器与素手》,写鲁迅三兄弟婚姻等关系的《从百草园到八道湾》,还有从胡适日记出发看民国社会与众生的《替时代写生》。虽然只有五册,却给人以目不暇接、内容丰富的感觉。
《摇晃的梦想:徐志摩和新月诗人》让我们看到了另一视角下新月派诗人的面孔。
一提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月社、新月派,除了对他们有专门而深入的了解,一般人在头脑里出现的印象,恐怕多半会与浪漫、唯美、滥情联系在一起。也难怪,谁叫那群人以月亮作图腾呢?月亮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象征意义,还不就是情与美吗?何况还叫新月,更犹如女性中的新娘;何况还由一直被大众视为情圣的徐志摩作团体的灵魂。
如果读者有兴趣、有耐心读完这本书,应该会改变对徐志摩的通常印象。会了解徐志摩在率性与感性之外,还有老谋与理性的一面;在风花雪月之外,还有“柔”肩担道义的一面;在追求个人理想的爱情之外,还有为社会的理想而奋斗的一面。在徐志摩身后,蔡元培曾用“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来总结他,本书则意在写一个“诗外”的徐志摩。
王一心是国内较早关注张爱玲研究的作家,除了张爱玲传记外,还出版过苏青传记,并于上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应在张爱玲研究之外研究胡兰成,如今这本《武器与素手——张爱玲 苏青 胡兰成》将张爱玲、苏青、胡兰成三人放在一块写,是自然的。张爱玲与苏青同为上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文坛上的一对*显眼的女作家;胡兰成与苏青是大同乡,他与张爱玲结识,也是通过苏青,他与张爱玲更有一段被世人津津乐道的所谓“倾城之恋”。他们三人之间,不仅有许多交往,在文学创作、人生思想方面,还有来回的、深入的影响。这使得将他三人作对比,不仅可以,也有意义、有意味、有意思。事实上,在以往出版的研究文献中,论述他们其中一人而涉及另外两人的,占了很大比例,足以证明3人之间关系的相互牵扯,只是尚无一本像本书这样,将三传主从出身,一直“比较”到老死的著作。
大陆的张爱玲研究,如果从上世纪80年代起算,迄今已近30年了。在如许长的时间里,在张爱玲热持续不退的社会背景下,张爱玲从文本到人生,“多肉”的部分已经被一批又一批的“食客”嚼啃得差不多了。研究者若非视力过人,已经面临拾人牙慧的窘境;读者若非反复咀而不厌,也已面呈疲劳之态。张爱玲研究今后的出路无非两条,一是精耕细作,一是另辟蹊径。基于这种考虑,王一心近几年来,先后出版了《深艳——艺术的张爱玲》、《色,戒不了》,加上这本《武器与素手》,算是对这两条路的试脚吧。张爱玲、苏青、胡兰成他们仨,都是言之难尽的人物,待事过境迁,往往又会令人有新的感触生发,而又有再写的兴趣,所以恐怕今后还会有继续之日。
《从百草园到八道湾:鲁迅家的细碎往事》在于它间接地提出了一些问题,或者说,它可以引起读者对鲁迅的一些思考。比如我们对鲁迅究竟了解多少。专门与不专门研究鲁迅的人难以计数,关于鲁迅评述山积波委;新时期以来鲁迅成了话题人物,被专门与不专门研究的人予以不断与多方解读。结果之一是几乎使我们这个社会上所有的人,都以为鲁迅是我们熟悉的人,以为自己熟悉鲁迅。《鲁迅家的细碎往事》告诉我们,不见得。由《鲁迅家的细碎往事》,或可发现一个陌生的鲁迅。
鲁迅是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在今天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前人已经有了定论。可是问题还是顽固地存在着,因为我们以往被耳提面命地告知的,是身着光亮皮袍的鲁迅,至于他皮袍下藏着的小,却长时间地被忽视了;人们目光如炬地看出了鲁迅的自我道德追求,称赞他的自检,他的自觉,他的惭愧,却忘了看一看那小的究竟。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是作者试图从日记这个独特的角度解读胡适的一种尝试。本书可以视为另一种形式的人物传记。好传记的*要义是表现传主性格,大概没什么能比日记更能透露一个人脾气的了。
我们目前所见到的胡适日记,是他自1906年2月13日开始写的而结束于1962年2月21日,时间跨度长逾半个世纪,总字数粗估在250万以上。
胡适开始记日记时已虚龄十六,并不算早,比他早的人还多;他的*后一篇日记记于逝世前三天,也肯定不是丢笔*迟的人。可是世上像他这样记日记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却如凤毛麟角。任何一个普通人,若能以自己一辈子的时间来写一部日记,即便没有意思,也一定是有意义的,因为那永远是一部独一无二的历史著作。何况以胡适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能留下这么一部皇皇巨“记”,意义自然更非寻常。胡适又是中国新文化的弄潮儿与代表人物,人也是个有情有义、有趣有味的人,所以他写的日记,字面固然饶有意思,行间也很有些意味。这便是我们要写“日记里的胡适”、要从日记看胡适的原因了。读者在这里也将看到一些在胡适以及相关人物的传记中难得一见的事情与景观。
胡适其人,其日记,虽然都是本书的关键词,但作者核心的着眼点,在于其人而非日记。换言之,本书不是研究胡适日记的书,而旨在研究胡适这个人。虽说要研究胡适这个人,不可能不研究他的日记,何况本书又是借助人物的内心独白,张望他半开的心灵之窗,是从日记的视角来打量日记的主人,但目标毕竟是人,是在日记中,由对人处事、性情脾气、态度心思、爱憎好恶、大节琐细等等拼接成的一个生动的、矛盾的、真实的人。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走进民国大学图书馆》纵观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之路,人当然是核心因素。从*初的传统藏书楼向现代图书馆的转换,紧接其后的由西方管理思想及模式向中国本土化的转变,到战乱时期的苦守坚持、惨淡经营,其间无不可见有志于中国图书馆创立与发展、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充满热情与深情的先驱者们勤勤恂恂的身影。今天堂皇之厦的根基,从物质到精神,无不来自他们当年的筚路蓝缕。笔者对于民国高校图书馆史研究的选择,不仅源于职业的本份、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期冀借此向前辈表达由衷的敬意。
这套“侧看民国系列”是李伶伶、王一心两位花费多年的时间从侧面解读民国人物的倾心之作,从细微处体擦出这些民国人物别样精彩,细看、侧看,自然好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