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207.92 6.8折 ¥ 304 全新
库存19件
作者吴清丽 江南 主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6587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04元
货号25119656
上书时间2024-12-28
序 言
王树增
百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人心思变。此起彼伏的革命斗争,正如黑暗夜空中的星星之火,照亮了沉睡千年的中华大地。
90年前的深夜,江西古城南昌平静而又不同寻常。一批叱咤风云、屡建奇功的共**人,以不死的精神和非凡的气概,带领起义部队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枪,为中国革命留下了至关重要的一批火种,并从此拉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的历史帷幕,为中国共**的革命斗争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中国历史的波澜从此变得更加汹涌澎湃,中国共**人带领着这支革命队伍发动起义,如星火燎原般在中华大地上点燃革命的火种;以大无畏的气概打退了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剿,凭着“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凭借“战则必胜”的英雄气概打赢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以“天翻地覆慨而慷”的革命精神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无数场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战斗中,革命者将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到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争取世界和平,作出了彪炳史册、无可比拟的贡献。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走进历史才能看清历史。
真实的历史往往是残酷的。从来就没有无所不*的救世主,从来也没有无往不胜的战斗队。光辉夺目的八一南昌起义,远没有完成起义的初设想,没有浪漫的起义宣言,更多的是困境中的追求与思索;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不仅是群情激昂的火热场面,更多的是苦难中的磨炼与考验。
历史是民族的精神图谱。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邀请了世界百名自然和人文科学家,评选出影响了人类千年文明进程的100件大事,其中中国占三件,即火药武器的发明、成吉思汗帝国和长征。红军长征是中国军事史上旷古未有的一次战略大转移,它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华民族,它彰显了人类面对巨大困难时执着前进、不畏险阻的非凡勇气,在历时两年、辗转数万里的浴血征战中,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踏平了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回顾历史,既要在辉煌的历史中回顾昔日荣光,更要在历史的荆棘中寻找前行的动力。民族强盛,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光荣梦想。翻开绵亘久远的历史就会发现,曾经强盛的中华民族曾两次与持续发展和再次崛起时机失之交臂。公元1500年左右,强盛统一的明朝对世界变化置若罔闻,错过了与世界交流、扩大中华民族文化圈的重大时机;历经抗康乾盛世后仍然持续繁荣的雍正时期,一纸片帆不得下海的禁令切断了海上贸易的通路,中国正式开始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终难挡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而使民族和国家蒙受深重灾难。
南昌城头的枪声,点燃了积聚在民众心中的屈辱之火;在天安门城头震天动地的呐喊,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孕育在中华民族之中的伟大力量;解放军将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从北打到南、从江边打回三八线,让世人真正见识了积聚在中国军人身上的无限能量。
英雄是图谱中的精神坐标,崇尚英雄方可砒砺前行。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中国共**人怀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灵魂,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理想执着前行。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势,无论是战斗还是工作,远大的革命理想和执着的革命信念,始终在共**人的身上如影随形,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但行此事,不问前程。对真理舍生忘死的追求,是革命军人宝贵、根本的传统。在历尽艰险、一往无前的历史征程中,英雄的身影不计其数。为了革命的胜利,很多人却没有活到胜利那天。能让人回忆起的,是一个个身着槛褛军装、满身战火硝烟的身影。它们义无反顾地冲进了历史的舞台,带着无尽的豪情湮没在历史之中。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军队和民族真正的脊梁。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重温战争,就是要让读者、作者一起在重温英雄的人民走过的历程,重温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无论何时都需要的英雄主义气概。我们对革命历史给予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的知晓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能走多远。 新中国成立前夕,同志冷静告诫: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步。67年后的六盘山上,习近平同志郑重强调: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的中国,不再只是“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更与世界前途息息相关。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也完全有能力沿着中国道路实现民族复兴,夺取新长征的胜利。
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斗争史,就是一部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长卷。长征中,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共**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人民风雨同行,才能到达理念彼岸;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只有倚天靠地,才能让事业之城永固。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人民军队赢得终胜利、战胜艰难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文以载道。只有浴血奋斗的红色记忆代代相传,继往开来伟大的事业才能生生不息。有人说:年代越久远,历史越模糊。其实历史并没有模糊,它一旦发生,就永远定格在那一瞬间,真正模糊了的,是后人应该擦亮的双眼。如果鲜活的片断、多彩的人物仅仅成为停留在教科书上,成为格式化、概念化的符号和文字,那就远远失去了它本应有的含义,更不可能让后来者看清、看透。
在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这套胜利丛书,力求用鲜活的文字语言、权威的数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全景展现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经典战事,尽可能还原了历史真实瞬间、讲述军史传奇故事,是爱好军史、崇尚正义的人们一份可口的精神食粮。愿借此与读者共同走近历史、走进历史。
是为序。
前言
一定有人关注存在的意义。
一定有人愿意倾听过去的故事。
一定有人思考今天的平静生活从何而来。
一定有人想知道先辈们经历过什么样的苦难辉煌。
1
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走过90年的风雨征程。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历史的记忆也在渐行渐远,但血的教训却难以忘却。
习近平指出:“昨天的历史不是今天的人们书写的,但今天的人们不能脱离昨天的历史来把握今天、开创明天。”多年后的今天,回望过去的峥嵘岁月,不是要让人们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人民军队的巍巍征程,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是一场枪林弹雨的战争长剧,更是一场同仇敌忾的英雄史诗。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人民军队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寻求独立的伟大篇章,战斗之艰辛、奋斗之顽强、牺牲之巨大、战绩之辉煌,中外罕见。
土地革命战争中,弱小的红军以简陋的武器,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一次又一次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几万以至数十万兵力的大规模武装“围剿”。在反“围剿”失利的危急时刻,红军指战员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胜利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抗日战争中,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挺近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赢得了中华民族百余年来反抗外敌侵略的次完全胜利。
全国解放战争中,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我们同国民党展开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我军以劣势兵力和装备打败了美械装备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军队,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创建了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当美国侵略朝鲜并威胁我国安全时,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与世界一流强敌较量,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地位,再次证明了人民军队是一支敢于同任何强敌对垒的威武之师。
2
革命理想高于天,听党指挥是军魂。
执著于心中的理想,就像暗夜里长征路上的火把,即使在微弱的时刻,也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人民军队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凭借的是听党指挥这个永不褪色的钢铁军魂,倚靠的是政治建军这根永远不倒的精神支柱,追求的是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理想。正是有了为革命牺牲重于泰山的信念支撑,人民军队才能从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发展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为崇高理想而战斗的新型军队,才能够以劣胜优、百战百胜。
长征时,湘江边,8.6万红军将士面对的不仅仅是30多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还有数倍于我的精良武器装备。官兵们毫无惧色,子弹打光了拼刺刀、刺刀打弯了展开肉搏战、队伍打散了组织起来再战,一次又一次予敌重创。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掩护中央、军委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被迫受阻于东岸,全体官兵和敌人血战到底、几无生还。第34师师长陈树湘重伤被俘,在敌人的担架上把自己肠子掏出来绞断,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关家垴攻坚战中,从东北方向攻击的第772团1营仰攻日军垴顶阵地,反复发起冲击,多次短兵相接,战斗打得异常残酷,战至中午,1连70多人只剩下3人,3连50多人只剩下指导员和2名伤员,4连68人只剩下10余人。战至午后2时,当1营被兄弟部队换下来时,仅剩6人。人民军队能打赢,拼的就是这股听党指挥、勇往直前的精气神、靠的就是这份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的信念!
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中,第10纵队奉命阻击5倍于己的廖耀湘兵团,面对训练精良、全部美械装备,重炮坦克应有尽有的国民党主力,组建仅有一年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端着杂牌子的轻武器、领着不到1个营的炮兵、带着刚刚凑齐的炮弹、在刚修了两天的阵地上孤军奋战。敌人三天进攻未获寸进,为我集中主力聚歼廖耀湘兵团赢得了时间。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勇挑重担、“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钢铁意志。
抗美援朝战争,在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凡尔登”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缺粮断水、伤病无数,坚守坑道作战的志愿军指战员,以“气”补“钢”,不仅要与敌人反复争夺表面阵地,还要应对敌人对坑道工事千方百计的破坏。在持续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成功坚守了阵地,歼灭敌人2.5万。有了这种“钢少气多”的战斗意志,何谈不胜?
3
百战百胜的军队,必有用兵如神的统帅。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以为代表的一批将帅,以超人的才能,丰富的经验和远见卓识,运筹帷崛,妙计层出,屡出奇兵,导演了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威武雄壮的战争话剧,形成了系列正确的战略决策,展示出高超的指挥艺术。其用兵艺术之“妙”,令人惊叹。
善于逆常,变中出“奇”,用活的思想处置活的情况,是军事指挥艺术的特色。红军四渡赤水后,为了引滇军出云南,红军一部东进湖南,假装与二、六军团会合,而主力则迅速向南佯攻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命令龙云亲率滇军急赴贵阳救驾。红军在贵阳城下虚晃一枪,从贵阳、龙里之间穿过湘黔公路,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
攻无不备,出奇制胜。“兵者,诡道也”。人民军队战争史上,攻其不备的思想不仅用于战役战术,也在战略上发挥了其独特魅力。平津战役开始前,电令东北野战军指挥机构率主力隐蔽行动,一周后仍在电台和广播上发布指挥机构尚在沈阳的消息,让敌人摸不清、猜不透,利用突然性打了大胜仗。这些中国古代优秀的军事思想,在人民军队的战争史上得到充分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捕捉战机,乘隙用兵。长期在敌我悬殊状态下作战,人民军队更善于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解放战争时期对战略决战开始时机的选择,就是好的例证。当时,全国战场已于我有利,东北野战军实力雄厚,敌军尚在龟缩据守,是守是撤举棋不定,正是把握住了这一战机,我军才打破了解放战争敌我僵持之势,变被动为主动。
通观全局,把握枢纽。跳出战争看战争,抓住影响全局的关键,是军事指挥的关键艺术之一。辽沈战役,置长沈两敌不顾,专攻锦州夺取主动权,淮海战役,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从中央突破。平津战役,先击塘沽之敌,夺其两点,做活全局。实践证明,这些决策完全正确。
敌变我变、调动敌人、各个歼敌、打拉结合……无数个凝结着老一辈领导人心血智慧的成功战例,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值得深入挖掘、继承发扬。
4
“机动灵活”四个字,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宝典秘籍。从八百骨干到百万雄师、从敌后游击到三大决战,人民军队数量在增加、力量在增强,打仗的精髓没有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苏区的前四次反“围剿”中,面对数倍甚至数十倍优势兵力的敌军,红军积极防御,诱敌深入,抓住战机,适时反攻,以战役战斗的外线速决进攻战,集中力量歼敌一路。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在敌人多路进攻的情况下,红军以少数兵力钳制敌之数路,集中主力,运用大兵团伏击的作战方法,歼击敌之一路,黄陂、草台岗两战歼灭蒋介石嫡系近3个师,俘敌1万余人,从而打破了敌人的“围剿”,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以大兵团伏击歼敌的光辉范例。
遵义会议之后,3万红军疲惫之师,面对国民党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前有长江、后有乌江的狭窄区域,纵横驰骋,“走”“打”结合、“虚”“实”结合,引的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损兵折将。在西南大地上用兵如神,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历史大戏:一渡赤水避实就虚,摆脱川军、进入云南;二渡赤水乘虚回师黔北,速战速决,重占遵义;三渡赤水将计就计,迷惑敌人,重入川南;四渡赤水形西实东,诱敌西进,先渡赤水、再渡乌江,跳出了敌人包围圈,赢得了长征的战略主动。
抗日战争中,面对装备优于我的日军,在总体军力处于弱势的不利局面下,提出了中国必胜但又必须是持久战的全局性战略。将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层次,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从而逐步变全局劣势为局部优势,积小胜为大胜。“神头岭”伏击战中,八路军运用“袭点打援”的战法调动敌人,在“公路居于山梁,两边没有任何隐蔽物”的“非理想伏击战场”利用残破工事巧妙设伏,迅猛突击、近战制敌,歼敌1500人,自己仅伤亡两百余人,成为抗战史上的经典伏击战例。
淮海战役中,面对优势装备的敌军,在中央和总前委根据“黄百韬兵团已经回到新安镇集结,准备堵截我军南下”的敌情变化,及时将仅歼灭黄百涛兵团的小“淮海”战役扩大为全歼国民党军徐州“剿总”主力的大“淮海”,采取“针对敌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合围样式”“依据战场情势、选定初战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大规模运动战与战地攻坚战相结合”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华野、中野60万兵力对阵国民党徐州集团80万兵力,取得了歼敌55.5万,我仅伤亡13万人的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和中央军委曾计划先开展防御作战,后根据战场实际和敌军分兵冒进的情况,果断改变原定计划,实行运动战,连续发起五次进攻战役,把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迅速扭转了战局。随后,又根据战场上已经形成的相持局面,及时提出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实行了由运动战向阵地战的战略转变,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可以说,人民军队的战争史,就是一部机动作战史。正是有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部秘籍,人民军队才能身经百战而不怠、历经万险而愈强。
5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
曾说过:“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战争。”人民军队能走到今天,从来都是倚天靠地。作风优良聚民心,群众支持能打赢。正是有了民心所向这个根本依托,人民军队才能在军事力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依靠民众力量,变被动为主动,屡胜强敌。
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中,多次指出,人民支持是红军的优势,红军要诱敌深入,依靠军民团结打胜仗。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红军3万余人为围歼进占富田的王金珏、公秉藩两个师的敌人,在近邻富田镇的东固镇足足等了25天,才抓住战机将两敌包围于富田。在东固20余天而不被敌人发觉,没有苏区群众的配合,简直无法想象。
抗日战争中,三万之众的人民军队与数十万日军和全部伪军打游击战争,人民群众的支持筑起了铜墙铁壁。震惊中外的黄土岭战斗,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被击毙,参战部队总结的重要的致胜原因之一,是“我们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而敌人则“到处遭到群众的仇恨和反对”。陈庄歼灭战中,为保卫晋察冀边区的首府和120师机关,从慈峪到陈庄沿途几十个村子都来帮忙,青年团帮助挖阱埋雷、妇救会帮助抢救伤员、儿童团帮助站岗放哨。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斗中,八路军准确隐蔽摸到日军机场,靠的是当地老乡的冒死带路。百团大战中,正是有了沿途数万群众参与配合,八路军不仅歼敌4万余人,还完成了上千公里的铁路、公路破交任务。
解放战争中,尽管艰难,群众仍节衣缩食,一切支援前线。在被誉为人民战争的典范的苏中战役中,百里战场“村村是粮站,户户有柴草,乡乡有担架,人人忙支前”。部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如南战斗,仅有13万人口的如皋县南马区就先后动员了支前民工5万余人。被称为“乡亲父老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中,人民群众共出动包括随军、二线转运常备民工和临时民工在内的支前民工543万人,为参战部队的9倍,并动用大小车88万辆,从而成就了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歼敌多、政治影响深一场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境外作战,祖国人民全力支持。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到1951年10月,有223万职工参加了爱国增产竞赛,1000多万农民参加了爱国丰产竞赛。各地政府想尽办法优抚烈属和军属,人民争先恐后报名参加志愿军,人们组成运输队、医疗队、担架队,志愿开赴前线担负勤务工作,为赢得战争主动提供了强大支撑。
6
人民军队的奋斗史,是一部顽强不屈的抗争史,更是一部英雄辈出的发展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行进艰难的时代,越是斗争困苦的时代,史诗的词藻就越壮丽,时代的旋律就越激昂,人民的脚步就越坚定,人民军队的力量就越强大。那些将汗水、泪水和鲜血挥洒在无限热爱的土地上的人们,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的英雄。
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却问来路。英雄的名字,总是与人民军队密不可分。在极度崇尚个性、信息光速流动的时代,多少人扬言要“当自己的英雄”,期待一夜之间“网红”成名,殊不知,热点转瞬间就降成冰点,新闻一夜就成了旧闻。唯有那些在千成民众中脱颖而出、历经苦难而坚忍不拔的革命英雄,仍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巍然伫立、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中永远长青。
总有人想把英雄请下神坛,但下了神坛的英雄仍然“神彩”熠熠;也有人想把苍蝇送进佛龛,但进了佛龛的苍蝇纵是千锤百炼也难以永生。只有沉浸到历史长河,才能体验历史的真实,才能体会人民军队的坎坷征程,才知道先辈们有多么辉煌。才能明白今天的来之不易,才能在嘈杂与浮躁中保持睿智与警醒。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建军90周年之际,人民军队再次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踏上了新的征程——传统没有丢、斗志没有减、历史没有忘。相信,这支胜战之师一定能够继续坚决地捍卫世界和平,为实现人民福祉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胜利共分8册,包括《突围1927—1934》《长征1934——1936》《抗击1937—1945》《鏖战1945—1948》《决战1948—1949》《横扫1949—1955》《出剑1950—1951》《断刃1951—1953》,从中国人民军队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经历的战役中,挑选了64场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战役,例如,八一南昌起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上甘岭战役等,从独特的战术视角,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对其背景、发展和结局进行了复盘讲解,全景式地呈现了决策和作战的真实进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军队建立、成长和壮大的波澜壮阔的画卷。
吴清丽,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教授,少将军衔。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军优秀教师、总参优秀共产党员、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和教学,理论成果丰硕,主持完成多项全军重大科研课题,多次荣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奖、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荣立三等功三次。
突围1927—1934
序
前言
一、武装斗争拉序幕,打响反抗枪——八一南昌起义
二、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支羊——龙源口大捷
三、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黄洋界保卫战
四、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中央红军次反围剿
五、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中央红军第二次反围剿
六、3万红军与30万白军的角逐——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
七、仙人指路战漳州,红色赣闽成一片——漳州战役
八、大兵团伏击歼敌的范例——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
九、苏区悲唱《十送红军歌》——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十、徐总指挥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